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肖天祎 李延峰 +4 位作者 沈忱 李继来 徐晓彤 蔡征硕 王培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 目的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潜伏最长期(FLmax),并结合臂长和腿长计算标准化FLmin、标准化FLmean、标准化FLmax。比较两组间F波潜伏期及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F波潜伏期在DP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除尺神经身高标准化FLmax外,DPN组4条神经的肢长和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或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除尺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及身高标准化FLmean和FLmax外,4条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及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DPN均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1~0.995(P<0.05),其中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肢长标准化FLmin的诊断价值最高,其AUC分别为0.995、0.934、0.940、0.969(均P<0.01)。结论针对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标准化F波潜伏期优于常规F波潜伏期,其中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诊断价值优于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标准化F波潜伏期可作为临床诊断DPN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病 f波 标准化f波潜伏期 ROC曲线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与正常人F波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雅丽 高伟 +2 位作者 黄晓琳 尤春景 郭铁成 《中国康复》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F波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SCI患者29例(SCI组)及正常组29例,采用丹麦产Kepoint 1.5型肌电图仪对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Flat-min)、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进行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F波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SCI患者29例(SCI组)及正常组29例,采用丹麦产Kepoint 1.5型肌电图仪对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Flat-min)、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进行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CD值比较SCI组(9.2±1.9)ms显著高于正常组(6.7±1.0)ms(P<0.0001);F波的出现率(84.5±6.2)%明显低于正常组(89.5±5.7)%(P<0.05)。Flat-min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波在SCI患者电生理评价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f波时间离散度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肌电图F波和束颤波的特点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瑛 尹厚民 +1 位作者 章殷希 丁美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肌电图检查中异常F波与束颤波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54例ALS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和F波测定,记录216条正中神经、胫后神经的...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肌电图检查中异常F波与束颤波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54例ALS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和F波测定,记录216条正中神经、胫后神经的F波以及324块肌肉的束颤波相关参数,计算F波出现率、巨大F波、束颤波的出现率及其异常率,分析巨大F波、束颤波与病程的关系以及巨大F波和束颤波之间的关联性。结果:F波出现率的异常率88.89%,巨大F波出现率55.56%,束颤波出现率48.15%;有束颤波的病程与没有束颤波病程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有巨大F波的病程与未出现巨大F波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上肢正中神经巨大F波出现与束颤波的出现无关联(P>0.05),下肢胫后神经巨大F波出现与束颤波的出现比较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以上肢为主的F波出现率异常、以下肢为主的巨大F波和束颤波的出现可作为ALS电生理诊断阳性指标。有束颤波或巨大F波时可考虑疾病相对较早,且有较好的神经再支配及代偿,进展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f波 巨大f波 束颤
下载PDF
肌电图F波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辅助诊断的临床使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7期2350-2351,共2页
腰骶神经根病是由于腰骶神经根受到压迫引发一类疾病的总称,该类疾病主要包括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腰椎滑脱症等多种疾病。该病发病缓慢,治疗难度大,常因腰骶神经根因受到刺激而导致间歇性跛行、下肢放... 腰骶神经根病是由于腰骶神经根受到压迫引发一类疾病的总称,该类疾病主要包括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腰椎滑脱症等多种疾病。该病发病缓慢,治疗难度大,常因腰骶神经根因受到刺激而导致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下肢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由于腰骶神经根具有一定的解剖特殊性,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无论是敏感性,还是特异性都相对较弱,并且难以真正反映腰骶神经根真正的功能受损情况。神经电生理作为一种现代化检查手段,不但能够直接反映腰骶神经根真正的功能受损情况,还可以对其功能受损情况施行定量分析,因此神经电生理检查常常作为诊断腰骶神经根病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肌电图F波检查是神经电生理检查中最适合进行腰骶神经根病检查的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腰骶神经根病的确诊率与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f波 腰骶神经根病 时间离散度 f波出现率 胫神经H反射 辅助诊断
下载PDF
F波逆转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纵亚 谢青 +1 位作者 崔立军 牛传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F波逆转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康复科电生理室明确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171例患者(观察组)与神经传导、神经电图及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者4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与... 目的探讨F波逆转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康复科电生理室明确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171例患者(观察组)与神经传导、神经电图及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者4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与同侧尺神经F波平均潜伏期及其差值变化情况、正中神经远端M波潜伏期与F波平均潜伏期之比(M/F百分比)及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F波逆转出现肢体数、出现F波逆转者同侧尺神经与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差值与性别、年龄、身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患侧正中神经F波平均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t=11.24,P<0.01);同侧尺神经F波平均潜伏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1.01,P>0.05);正中神经M/F百分比、同侧尺神经与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差值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t=10.09,P<0.01;t=10.01,P<0.01)。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出现F波逆转肢体数为182个,对照组为12个,差异具有显著性(Mc Nemar检验:χ~2=5.03,P<0.05;Kappa=0.64)。两组患者正中神经M/F百分比ROC曲线显示:M/F百分比为14.06%时,约登指数为最大值0.70。F波逆转受检者的194对同侧尺神经与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差值与研究人群性别、年龄、身高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正中神经F波逆转可以作为腕管综合征诊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逆转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尺神经 f波平均潜伏期 M/f百分比
下载PDF
神经传导、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4
6
作者 魏易琼 苏常春 +1 位作者 周倩 卢祖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神经传导检测(NCS)、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SSR)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观察组)和8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神经传导检测(NCS)、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SSR)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观察组)和8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及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波检测和SSR检测,对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CS、F波及SSR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NCS检查总异常率为91.36%。观察组F波总异常率为80.25%。NCS、F波及SSR的联合检验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9.41%、86.33%。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双侧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远端动作潜伏期(DML)明显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F波检测相比,正中神经、胫后神经Fimin及Fimean延长,F波出现率降低,Fchd增加(均P<0.05)。观察组,上、下肢皮肤交感反应(SSR)起始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均P<0.05),SSR波幅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NCS检测是诊断DPN患者的基本手段,将其与F波及SSR联用,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敏感手段,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患者的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检测 f波 皮肤交感反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上肢高痉挛患者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国祥 包烨华 +6 位作者 曾友华 陈红薇 龚燕 邹超 王翀敏 李江 张文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185-2187,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做出正确的评价。方法:治疗组30例,拮抗肌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P<0...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做出正确的评价。方法:治疗组30例,拮抗肌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波幅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但治疗组(P<0.001),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对中风后患肢高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于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刺法 f波 脑血管意外 痉挛 经络电 Ashworth评分
下载PDF
F波各参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敏感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妍 崔芳 +1 位作者 鲍海萍 林永忠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NCV正常组和NCV异常组,比较两组同名神经各参数指标,比较NCV异常组各神经的F波与MCV异常率。结果糖尿病患者各神经F波最长潜伏期总异常率高于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F波最大传导速度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NCV正常组比较,NCV异常组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最大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其他同名神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NCV异常组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异常率明显高于同一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F波最长潜伏期对DPN的诊断较敏感,NCV联合F波可以提高DPN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f波最长潜伏期 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创伤性面瘫的F波检查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健东 王燕楢 +4 位作者 李学佩 李永琳 许华 戴中芳 王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创伤性面瘫 f波检查 面神经麻痹 定性诊断 治疗 面神经功能 神经传导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与F波及H反射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栗晓 林彩娜 +5 位作者 罗海杰 万青 阮玉婷 张新胜 伍少玲 马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6343-6350,共8页
背景:腰椎MRI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损害具有重要的诊断评估价值。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MRI分级与F波潜伏期、出现率以及H反射潜伏期、波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利浦achieva 3.0T超导型MRI仪... 背景:腰椎MRI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损害具有重要的诊断评估价值。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MRI分级与F波潜伏期、出现率以及H反射潜伏期、波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利浦achieva 3.0T超导型MRI仪和腰椎专用TCL线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通过MRI扫描图像对患者突出椎间盘大小以及神经根受压程度进行分级评分;采用牛津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双侧下肢胫神经进行F波和H反射检测。结果与结论:(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I分级评分与F波出波率呈负相关(r=-0.594 0,P<0.000 1),与F波潜伏期呈正相关(r=0.825 6,P<0.000 1),与H反射波幅无明显相关性(r=-0.117 4,P=0.257 3),与H反射潜伏期呈正相关(r=0.875 0,P<0.000 1);(2)随着MRI分级评分的增高,F波出波率逐渐降低,F波和H反射潜伏期逐渐延长,提示患者神经根出现损害,且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电生理 MRI f波 H反射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治疗后肌电F波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松东 吴建贤 +1 位作者 胡燕杰 洪永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正中神经F波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所有患者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其上肢正中神经行F波参数检测,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 目的探究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正中神经F波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所有患者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其上肢正中神经行F波参数检测,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痉挛程度,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评估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患侧上肢的F波波幅、出现率均低于健侧肢体和正常组,阈值高于健侧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侧肢体F波波幅、出现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阈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Ashworth评分和F波波幅、出现率、阈值等参数有相关性(P<0.05)。结论改良Ashworth评分和F波参数存在相关性,两者可结合用于临床上肢功能障碍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f波
下载PDF
F波检测在腰骶神经根压迫征的诊断和康复评定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梁镇宏 肖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进一步拓展F波检测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对42例确诊为L5/S1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患者进行胫神经F波时限、波幅、相位、出现率和传导速度的检查,并对其中38例患者进行住院综合物理治疗2个月后,复查F波传导速度并作C... 目的:进一步拓展F波检测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对42例确诊为L5/S1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患者进行胫神经F波时限、波幅、相位、出现率和传导速度的检查,并对其中38例患者进行住院综合物理治疗2个月后,复查F波传导速度并作CT。结果:患侧与健侧胫神经F波的时限、波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患侧F波的相位明显增多,传导速度减慢与健侧对比差异显著(P<0001);患侧F波的出现率降低,与健侧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有效的病例F波传导速度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全部病例治疗前后CT检查椎间盘无形态学改变。结论:F波的相位、出现率和传导速度均能反映神经根的功能状态,但波幅、时限变化意义不大。认为F波传导速度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理想的定量评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脱出 f波 时限 相位 腰椎 胫神经
下载PDF
面神经F波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冰雁 吴小丽 +8 位作者 邢贻刚 廖小平 文国强 龙志刚 欧阳锋 高允锁 黄仕雄 吴宏胜 邓益东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816-1817,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F波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对53例早期(3d内)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患者分别检测健侧和患侧面神经F波。结果其中37例严重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消失,健侧面神经F波存在。16例轻至中... 目的探讨面神经F波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对53例早期(3d内)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患者分别检测健侧和患侧面神经F波。结果其中37例严重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消失,健侧面神经F波存在。16例轻至中度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存在,但患侧面神经F波的平均潜伏期、潜伏期最小值及潜伏期最大值和健侧相比明显延长,患侧F波出现率和健侧相比明显减少。所有53例患者的统计结果表明F波健侧与患侧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面神经F波作为一种能准确评价面神经颅内段功能的简单、敏感的客观方法,为一种早期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客观指标,将在面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f波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下载PDF
9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F波和神经传导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明生 崔丽英 +2 位作者 汤晓芙 李本红 杜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F波和神经传导改变的特点。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F波,后者的测定包括潜伏期和/或传导速度及出现率。分析了DML和复合肌...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F波和神经传导改变的特点。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F波,后者的测定包括潜伏期和/或传导速度及出现率。分析了DML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F波出现率与肌力的关系。结果 在91例ALS患者中,仅有3例SCV异常;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后神经DML延长者分别占16.7%、13.8%、7.1%,CMAP波幅下降者分别占50.0%、44.6%、28.6%;5.0%患者F波传导速度异常,48例患者F波出现率下降,其中19例出现率为0。肌力下降者DML、CMAP波幅及F波出现率改变明显。结论 ALS患者可出现DML延长和CMAP波幅降低,二者比较后者的改变更显著;F波传导速度相对正常而出现率下降明显;DML、CMAP波幅及F波出现率的异常与肌力明显相关(P均<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f波 神经传导 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采用F波检测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饶晓丹 成靓 +1 位作者 罗苑媚 吴永刚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采用F波(F-wave)检测,观察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波潜伏期和时程。... 目的采用F波(F-wave)检测,观察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波潜伏期和时程。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及平均时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及平均时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面肌训练可缩短顽固性面瘫患者F波潜伏期,延长F波时程,促进运动神经纤维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针刺疗法 面神经麻痹 面肌训练 f波 贝尔麻痹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双上肢F波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谢莉红 陈军 +1 位作者 蒋珍秀 魏浩广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22-326,共5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侧上肢肌张力的关系,探讨F波在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7—2015-7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脑卒中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选取30名健...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侧上肢肌张力的关系,探讨F波在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7—2015-7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脑卒中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选取3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8名,女12名。应用丹麦丹迪公司生产的Keypoint.net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F波测定,对脑卒中组患者患侧、健侧及正常对照组F波的潜伏期、出现率、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进行比较。对脑卒中组患侧上肢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并与F波部分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脑卒中组患侧、健侧与正常对照组间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组患侧F波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P<0.01),波幅增高(P<0.01),面积增大(P<0.01),而F波潜伏期与出现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3)脑卒中患者患侧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传导速度减慢(P<0.01),而健侧潜伏期及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脑卒中患者患侧F波波幅与腕及四指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06,P<0.01;r=0.685,P<0.01),F波面积与腕及四指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7,P<0.01;r=0.669,P<0.01),F波传导速度与四指MAS评分呈负相关(r=-0.524,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波波幅及面积分别与MAS评分存在正相关,F波传导速度与四指MAS评分存在负相关,F波的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可作为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评价客观的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脑卒中 痉挛
下载PDF
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晓凌 张国华 +2 位作者 高长玉 王淑英 潘栓珍 《中国康复》 2003年第6期348-349,351,共3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F波 ,探讨其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的意义。方法 :检测 6 8例糖尿病患者和 4 1例健康人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 ,检测参数包括F波最短潜伏期 (Flmi)、潜伏期离散度 (Fchd)、F波传导速度 (Fwcv)...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F波 ,探讨其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的意义。方法 :检测 6 8例糖尿病患者和 4 1例健康人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 ,检测参数包括F波最短潜伏期 (Flmi)、潜伏期离散度 (Fchd)、F波传导速度 (Fwcv)、F比值 (Fratio)。结果 :病例组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 3例 ,其Flmi、Fchd、Fwcv及Fratio与健康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 ,F波各参数异常率普遍较高 (32 .1%~ 6 6 .0 % ) ,总阳性率为 79.2 % ;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 15例 ,其中Fchd增加 4例、Flmi延长 2例、Fwcv减慢 2例。结论 :F波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敏感指标 ,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 ,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f波 糖尿病 诊断
下载PDF
F波、H反射在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焕芹 龙德怀 +5 位作者 李彬 孙敬青 温雅丽 刘银霞 杜红燕 王麟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其中以主观性量表评价为主。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国内外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F波、H反射相关参数等客观评价指标被越来越多地与主观评价量表相结合,运用到各类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中。相对于H反射,F波具有更加灵敏的特点,能更好反映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常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一起作为缺血性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H反射 卒中 痉挛
下载PDF
肌电F波对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锦 江新梅 +3 位作者 陈岩 孙智颖 曹淑梅 于洪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F波参数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21例为康复组;22例作为对照1组;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2组。运用肌电仪追踪分析肢体恢复过程中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 目的探讨F波参数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21例为康复组;22例作为对照1组;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2组。运用肌电仪追踪分析肢体恢复过程中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康复组和未康复组F波的波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卒中早期,瘫痪侧和非瘫痪侧F波的波幅均异常,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月,未康复组瘫痪侧F波波幅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无论康复与否瘫痪侧和非瘫痪侧阈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电F波波幅是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评价的一个比较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肌电f波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F波时间离散度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雅丽 高伟 +3 位作者 郭铁成 尤春景 许涛 喻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F波的潜伏期及F-CD在29例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损伤程度的29例SCI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SCI患者痉挛程度与F波的潜伏期及F-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 目的:探讨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F波的潜伏期及F-CD在29例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损伤程度的29例SCI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SCI患者痉挛程度与F波的潜伏期及F-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为9.2±1.9ms;正常人的F-CD值为6.7±1.0ms;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F-CD值在完全性SCI(损伤程度A)的患者中偏大(10.8±1.7ms),且与其它损伤程度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CD值在损伤程度为B、C和D的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痉挛Ashworth评分与F-CD之间的呈线性正相关(r=0.79031,P<0.0001)。F波的最小潜伏期在SCI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F波最小潜伏期与Ashworth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168,P>0.05)。结论:F-CD可以作为SCI患者电生理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用于评价SCI后的痉挛以及为完全性SCI患者提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f波 潜伏期 痉挛 脊髓损伤 SCI 正常人 显著性 差异 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