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化床制粒法制备替米沙坦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敏 祖文 +1 位作者 李君 沈柏汐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5期64-67,共4页
目的考察替米沙坦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与原研药美卡素的相似性。方法采用流化床制粒法制备替米沙坦颗粒,用普通旋转压片机压片制备替米沙坦片;以其15 min累积溶出率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替米沙坦片处方;采用紫外-分... 目的考察替米沙坦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与原研药美卡素的相似性。方法采用流化床制粒法制备替米沙坦颗粒,用普通旋转压片机压片制备替米沙坦片;以其15 min累积溶出率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替米沙坦片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累积溶出率,并进行f_(2)因子比较。结果优化后的替米沙坦处方为每片含羧甲基淀粉钠5 mg、氢氧化钠3.5 mg、甘露醇40 mg,此时的体外溶出曲线最理想。替米沙坦片累积溶出率与原研药美卡素相似,在pH 7.5磷酸盐缓冲液中的f_(2)因子为75。结论流化床制粒法制备工艺简单,效率高,其制备样品的体外溶出特征和原研药美卡素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流化床制粒法 累积溶出率 f_(2)因子
下载PDF
氯化钾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溶出曲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荪璇 妙苗 +2 位作者 王嫦鹤 刘雪峰 邓颖鹏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通过考察氯化钾缓释片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为全面评价该药品体外溶出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水、pH4.5缓冲液、pH 6.8缓冲液和pH 1.2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浆法(转速50 r/min),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及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目的通过考察氯化钾缓释片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为全面评价该药品体外溶出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水、pH4.5缓冲液、pH 6.8缓冲液和pH 1.2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浆法(转速50 r/min),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及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累积溶出量,绘制体外多条溶出曲线,并采用相似因子(?2)法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氯化钾缓释片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2因子均大于50。结论氯化钾缓释片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特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分析 迟效制剂 氯化钾缓释片 溶出曲线 自动电位滴定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 f_(2)因子
下载PDF
奥硝唑片与参比制剂在不同介质中溶出曲线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妙苗 王荪璇 +3 位作者 刘雪峰 邓颖鹏 胡萌萌 王嫦鹤 《海峡药学》 2022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奥硝唑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并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进行对比,为全面评价该药品体外溶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YMC-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目的通过测定奥硝唑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并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进行对比,为全面评价该药品体外溶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YMC-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18 nm,柱温为30℃;溶出度试验采用浆法,转速为50 r·min^(-1),以pH 1.0盐酸溶液、pH 4.5缓冲液、pH 6.8缓冲液和水为溶出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平均累积溶出量绘制多条溶出曲线,并采用f_(2)因子法计算相似度。结果被测奥硝唑片与参比制剂具备相似的体外溶出行为。结论建立了该品种在不同介质中溶出曲线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片 溶出曲线 高效液相色谱法 f_(2)因子
下载PDF
溶出曲线的常见评价方法及优劣性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马莉 祝传勇 +4 位作者 何小琳 段湘宁 高志晨 吕昭云 谭德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091-2097,共7页
目的:对溶出曲线常见评价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当溶出数据呈较高变异时,无法使用f_(2)因子的情况下,哪种替代方法较为合适。方法:以双环醇片作为实例,收集20批溶出数据,使用不同评价方式进行比较,包括非模型依赖方式、模型依... 目的:对溶出曲线常见评价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当溶出数据呈较高变异时,无法使用f_(2)因子的情况下,哪种替代方法较为合适。方法:以双环醇片作为实例,收集20批溶出数据,使用不同评价方式进行比较,包括非模型依赖方式、模型依赖差异性比较方式和等效性比较方式(建立模型参数等效区间)。结果:在溶出数据变异较大(>10%)时,非模型依赖法中的f_(2)-bootstrap法的结果与多变量统计距相比,更接近f_(2)因子法的结果;模型依赖法比较中的t检验法和多变量统计矩法的结果,与f_(2)因子法有较大差异;首次利用模型参数获得的各参数容忍区间;可作为模型参数的等效区间供今后溶出一致性的评估。结论:当选择非模型依赖法时,当原f_(2)因子法不适用时,f_(2)-bootstrap法可作为f;因子法的替代方法;新提出模型参数的等效区间能够弥补t检验的不足,更好地从质量等效层面上评价溶出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出曲线 f_(2)因子 f_(2)-bootstrap 多变量统计矩 模型依赖法 等效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