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能化新材料工艺对传统建筑的转译——以江苏园博园梅亭为例
1
作者 华好 刘一歌 +1 位作者 贾亭立 陈薇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新材料与数字建造技术相结合拓展了建筑设计方法及建造方式,也为我国传统样式建筑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传统”建筑蕴含的人文观念与材料物性共同发展。江苏园博园梅亭项目继承了传统亭子的形象与功能,但采用了定制化针织物... 新材料与数字建造技术相结合拓展了建筑设计方法及建造方式,也为我国传统样式建筑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传统”建筑蕴含的人文观念与材料物性共同发展。江苏园博园梅亭项目继承了传统亭子的形象与功能,但采用了定制化针织物玻璃钢、异型胶合木等新材料工艺;实验了一种新旧交融的建构方法,形式与结构设计追求“薄细轻”的梅花形象,营造了可以透过阳光的半透明顶盖;建造工艺则深度挖掘了新材料工艺、力学优化和数字制造技术。梅亭项目表明传统样式建筑可以重构物质材料与文化意象之间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样式建筑 性能化 数字建造 针织物玻璃钢 传统营造技艺
下载PDF
具身智能建造——“数字工匠”视角下的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思考
2
作者 顾思佳 王世同 袁烽 《当代建筑》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数字工具的介入正在重塑传统建筑文化。智能设计算法和数字建造工具的进步预示着具身智能建造时代的到来。回归当下,智能建造的主体正处于从人到机器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数字工匠”以人机共生的模式对建造过程中的“身体”进行增强... 数字工具的介入正在重塑传统建筑文化。智能设计算法和数字建造工具的进步预示着具身智能建造时代的到来。回归当下,智能建造的主体正处于从人到机器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数字工匠”以人机共生的模式对建造过程中的“身体”进行增强,塑造当代的具身智能建造主体。这种人机共生模式的机制如何?它又会带来怎样的建筑结果?文章聚焦“数字工匠”概念,从感知力、思考力和实现力三个方面,结合性能化设计、机器人建造等案例,探讨人机协作下的具身智能建造方式,以及对传统建筑中空间、形式、材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数字工匠 人机协作 机器人建造 性能化设计
下载PDF
传统羊毛毡工艺在服装面料中的多元化创新运用
3
作者 杨继树 么芮 《西部皮革》 2024年第3期41-43,共3页
通过对羊毛毡化工艺原理及在服装面料中表现的分析归纳,介绍针毡、湿毡和针湿毡相结合的技法要点及艺术表现。将多种材料与羊毛毡相结合,为服装面料创新提供技术开发思路。
关键词 羊毛毡工艺 服装面料 创新运用
下载PDF
近代江南地区丝织技术工艺发展浅析
4
作者 孙新珏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5期111-114,共4页
江南地区为我国丝绸兴盛之地,其丝织手工业在我国手工业史中具有典型意义。通过梳理近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发展脉络,发现近代江南丝业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技术工艺化这一主题。江南丝业的技术工艺化主要体现在丝织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丝织... 江南地区为我国丝绸兴盛之地,其丝织手工业在我国手工业史中具有典型意义。通过梳理近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发展脉络,发现近代江南丝业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技术工艺化这一主题。江南丝业的技术工艺化主要体现在丝织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丝织技艺的提升。江南丝业技术工艺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在市场流通的织品质量,还扩大了丝业生产规模,丝业社会分工也日趋细化,有力带动了丝织市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业 技术工艺化 丝织物 丝织工具
下载PDF
经编织物图案设计的工艺性与艺术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子敏 刘沛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介绍了经编织物图案的双重特性 ,即工艺性与艺术性 ,并对经编织物图案的设计构思、设计要素、表现形式及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工艺性与艺术性的分析。
关键词 经编织物 图案设计 设计
下载PDF
从具身性再思数字工匠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渐佳 《建筑技艺》 2022年第7期75-78,共4页
随着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新的建造方式随之出现,人与建造工具、建造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经历重新书写。一部分观点认为包括机械臂在内的建造手段成为身体的扩展,重新回归建造传统中工匠的位置;也有观点认为经由数字媒介的感... 随着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新的建造方式随之出现,人与建造工具、建造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经历重新书写。一部分观点认为包括机械臂在内的建造手段成为身体的扩展,重新回归建造传统中工匠的位置;也有观点认为经由数字媒介的感知是对身体的抽离。尝试从技术哲学的具身性概念出发,辨析上述观点中的含混性,重新看待数字建造中身体与技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建造 工匠 技术 身体 具身关系 透明
下载PDF
数字制陶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烽 孙佳爽 +1 位作者 孟浩 黄舒怡 《时代建筑》 2015年第6期40-45,共6页
文章论述了利用传统陶土材料进行数字化建造的设计方法研究。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传统工艺出发,解读陶土的材料特性、文化属性以及建造工艺;其次,回顾与总结全球范围内,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材料相结合的案例;最后,详细阐述了同济... 文章论述了利用传统陶土材料进行数字化建造的设计方法研究。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传统工艺出发,解读陶土的材料特性、文化属性以及建造工艺;其次,回顾与总结全球范围内,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材料相结合的案例;最后,详细阐述了同济大学数字设计研究中心在数字制陶建造工艺的找形与建造等方面的研究,并深入介绍了机器人陶土打印的生产过程。这项研究的核心意义是深远的,随着数字化工具的引入,传统工艺得到了继承与提升,推动陶土材料实现更加复杂的材料性能目标,同时,数字制陶工艺是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制陶 陶土打印 机器人建造 数字化工艺 传统材料
下载PDF
明代四合如意云纹形制演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树霞 张春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55,共10页
作为明代特色典型纹样之一,四合如意云纹的艺术特征独具时代特色。文章以明代织物、画像中的四合如意云纹为研究对象,基于实物样本图片,结合相关史料,梳理总结其发展脉络,从单元造型、基本组织形式、色彩表现和面料工艺四方面对其进行解... 作为明代特色典型纹样之一,四合如意云纹的艺术特征独具时代特色。文章以明代织物、画像中的四合如意云纹为研究对象,基于实物样本图片,结合相关史料,梳理总结其发展脉络,从单元造型、基本组织形式、色彩表现和面料工艺四方面对其进行解析,揭示其形式在明代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四合如意云纹从明代初期到明代晚期单元造型由结构松散、自由简洁逐渐丰满圆润、结构稳定;组织形式由单一严谨逐渐丰富多样;色彩由单调浅淡、贵贱有等逐渐华丽多姿、违礼逾制;面料工艺由用料有等、技法单一逐渐竞相奢侈、精巧别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四合如意云纹 发展脉络 形制演变 单元造型 组织形式 色彩表现 面料工艺
下载PDF
缠花工艺在现代女帽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郭丽 王秋寒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82,共5页
为了满足现代女性对民族文化和艺术审美的需求,针对当前市场上女帽虽质地优良却款式陈旧、缠花工艺立体多变但市场认知度低的问题进行研究。从女帽款式和风格特征方面提取设计要素;收集缠花工艺旧物及图文资料,探究民间缠花工艺与帽饰... 为了满足现代女性对民族文化和艺术审美的需求,针对当前市场上女帽虽质地优良却款式陈旧、缠花工艺立体多变但市场认知度低的问题进行研究。从女帽款式和风格特征方面提取设计要素;收集缠花工艺旧物及图文资料,探究民间缠花工艺与帽饰的历史渊源;采用实验法比较多种制帽面料的质感、色泽与缠花工艺丝线间的匹配度,探讨了女帽装饰部位与缠花工艺图案设计的技巧。结果表明:缠花工艺与精纺羊毛织物匹配度较好,缠花工艺既能为女帽增添时尚感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工艺找到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花工艺 精纺羊毛织物 女帽设计 装饰设计
下载PDF
形式与功能之外——乾隆帝营造设计的关键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畅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30,共6页
立足对清代皇家建筑及其装饰工艺的研究和解读,通过剖析乾隆时期紫禁城新建的宁寿宫花园中乾隆皇帝着力开展的四项代表性的建筑工艺"实验"—室外金漆装修、普鲁士蓝装饰、金漆纱窗、绢本通景画等,强调"造"—制作工... 立足对清代皇家建筑及其装饰工艺的研究和解读,通过剖析乾隆时期紫禁城新建的宁寿宫花园中乾隆皇帝着力开展的四项代表性的建筑工艺"实验"—室外金漆装修、普鲁士蓝装饰、金漆纱窗、绢本通景画等,强调"造"—制作工艺"、作"工艺和材料门类,成为当时乾隆主导营造设计时的核心概念,"造作"差异所带来的质感、肌理、色彩、节点、构成方面的细微差异为乾隆提供了不同的建筑体验,并成为从另一维度影响建筑感受和建筑创作的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功能 造作 乾隆皇帝
原文传递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立体布艺教学实践
11
作者 何玲燕 《创新人才教育》 2018年第4期79-82,86,共5页
工匠精神体现着对完美事物和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教学设计还能够使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着对完美事物和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教学设计还能够使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人大附中在初二劳动技术必修模块"工艺与造型"课程的立体布艺教学实践中,通过制订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评价量表,应用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培养了他们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立体布艺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