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failure risk of coal pillar formed by irregular shape longwall face:A case study 被引量:3
1
作者 Yixin Zhao Hao Wang +2 位作者 Shimin Liu Zonglong Mu Zhiguo L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5期775-781,共7页
Irregular shape workface would result in the presence of coal pillar, which leads to 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ssibly induces coal bumps. In order to study the coal bump mechanism of pillars, static and dynamic ... Irregular shape workface would result in the presence of coal pillar, which leads to 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ssibly induces coal bumps. In order to study the coal bump mechanism of pillars,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 overlapping(SDSO) method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impacts of stat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tremors induced by mining activities.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in surrounding rock of mining fac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field case study at 1303 workface in Zhaolou Coal Mine in China.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a workfac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zones,i.e., residual stress zone, stress decrease zone, stress increase zone and original stress zone. The stress increase zone is prone to failure under the SDSO impact loading conditions and will provide elastic energy for inducing coal bump. Based on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results, the evolution of static stress in coal pillar as the size of gob increasing was studied, and the impact of dynamic stress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emor activities. The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eak value of vertical stress in coal pillar rises from about 30 MPa with mining distance 10 m to 52.6 MPa with mining distance 120 m, and the location of peak stress transfers to the inner zone of coal pillars as the workface moves forward. For the daily tremor activities, tremors with high energy released indicate high dynamic stress disturbance on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refore, the impact of dynamic stressing is more serious during workface extension period because the tremor frequency and average energy after workface extens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workface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UMP COAL PILLAR TREMOR Irregular shape LONGWALL face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 overlapping
下载PDF
核主泵用机械密封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曾群锋 梁艳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4期15-22,共8页
核主泵是核电厂的核心元件,核主泵机械密封在其中起到防止介质泄漏的作用。当前,我国核主泵密封装置相关技术和产品受到国外垄断限制,核主泵摩擦副在运行状态下泄漏严重破坏核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周期服役,其摩擦学性能直接影响核主泵... 核主泵是核电厂的核心元件,核主泵机械密封在其中起到防止介质泄漏的作用。当前,我国核主泵密封装置相关技术和产品受到国外垄断限制,核主泵摩擦副在运行状态下泄漏严重破坏核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周期服役,其摩擦学性能直接影响核主泵的运行性能。对于动压式核主泵机械密封,若没有处于完全液膜润滑状态,密封装置会出现异常磨损和泄漏率增大导致核主泵故障。针对核主泵摩擦副的液膜特性,从数学模型计算和软件仿真两方面分析。对温度场、速度场和应力场等进行分析,总结了密封环及副密封材料、端面热变形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端面形状的动压润滑机理及波度面、槽型结构和加工方法等因素对摩擦磨损的影响,为核主泵密封性能的提高和可靠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动压型机械密封 摩擦特性 液膜特性 端面形状
下载PDF
机器人抛光M-ZnS去除函数建模与工艺参数优化
3
作者 臧艺凯 朱蓓蓓 +6 位作者 秦琳 尚瑶 尚俊豪 佘中迪 陈肖 肖峻峰 许剑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87-2400,共14页
为研究M-ZnS在机器人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模型和优化参数组合,探究M-ZnS光学元件的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制造方案,采用有限元法和数值仿真法,对M-ZnS的机器人抛光材料去除函数模型进行修正。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抛光盘的压力分布模型... 为研究M-ZnS在机器人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模型和优化参数组合,探究M-ZnS光学元件的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制造方案,采用有限元法和数值仿真法,对M-ZnS的机器人抛光材料去除函数模型进行修正。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抛光盘的压力分布模型,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得到了压力分布函数。仿真模型和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去除函数模型与实验数据中心相对偏差小于8%,证实了修正去除函数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对抛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法,获得了机器人抛光M-ZnS的优化工艺参数组合:对于10 mm的沥青盘,推荐压力为0.12~0.18 MPa,推荐的转速比为200/-10~200/-50 r/min。最后,采用修正的去除函数模型和优化工艺参数对100 mm口径的M-ZnS平面光学元件进行抛光,并对抛光前后的表面粗糙度和面形精度进行测量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单轮80.39 min抛光,表面质量明显提高,元件淡黄色逐渐褪去,表现为透明材料,面形PV从0.668μm降至0.229μm,收敛率为65%,表面粗糙度Sa从7.911 nm降低至2.472 nm,收敛率为68%。机器人抛光技术可作为M-ZnS光学元件高效高质量加工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抛光 M-ZnS 去除函数 工艺优化 面形精度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基于Shape Context的形状匹配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
4
作者 夏小玲 柴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3,共5页
传统的Shape Context算法只对简单的形状进行形状匹配.关注于人脸形状匹配和智能化视频监控应用,提出一种Shape Context形状匹配的改进方法,并将Shape Context的形状匹配运用到人脸的形状匹配中.本方法基于Shape Context算法,使用改进... 传统的Shape Context算法只对简单的形状进行形状匹配.关注于人脸形状匹配和智能化视频监控应用,提出一种Shape Context形状匹配的改进方法,并将Shape Context的形状匹配运用到人脸的形状匹配中.本方法基于Shape Context算法,使用改进的边界提取算法,并融入了扩散滤波的预处理算法和数学归一化方法.本方法适用简单形状和人脸形状匹配,具有二维不变性,并且在智能视频监控中能得到稳定和有效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视频监控 形状匹配 人脸匹配 形状上下文 扩散滤波
下载PDF
基于理论承载性能与应力扩散计算的高强预应力锚索适配垫板设计方法
5
作者 郭新新 高新强 吴锦花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2-1953,共12页
垫板是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的核心组成构件,当其与锚索间适配性不足时,会出现结构可靠性低以及围岩支护效果差等问题。基于垫板的承载力学特性及其应力扩散作用,提出适配高强预应力锚索的垫板设计方法。为此,首先分析垫板的应力扩散作用... 垫板是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的核心组成构件,当其与锚索间适配性不足时,会出现结构可靠性低以及围岩支护效果差等问题。基于垫板的承载力学特性及其应力扩散作用,提出适配高强预应力锚索的垫板设计方法。为此,首先分析垫板的应力扩散作用与锚索的支护效应间的关联性。其次,基于不同形式垫板的结构受力特征,提出碗形垫板和平板形垫板的理论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由此计算得到满足高强预应力锚索承载性能需求的垫板型式及其结构参数。接着,通过建立“垫板(碗形、平板形)-围岩”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型式及结构参数垫板的围岩应力扩散效果,并由此优选得到适配高强预应力锚索的垫板型式及其结构参数。最后,通过现场应用案例,分析适配垫板下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垫板设计方法实现了对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中垫板的有效选用,适配加载300 kN的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垫板为25 cm×25 cm×16 mm的碗形垫板,其拱高35 mm、孔口半径32 mm、碗底半径75 mm;同时,适配垫板下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的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提升了11.9%~15.2%。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的可靠性与支护效果,并为预应力锚固系统中垫板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预应力锚索 承载性能 应力扩散 碗形垫板 平板垫板
下载PDF
Z形工作面切顶留巷端头液压支架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涛 李翠翠 王奥罗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37-39,共3页
针对董东煤矿TC10工作面Z形条带开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研发了一种具有端头支护、巷道支护、切顶留巷、自移功能的端头支架,可布置在机尾处用于巷道支护和切顶留巷,可实现在工作面设备连续推进5个步距时架后巷道棚顶1次,减轻了劳动强度,提... 针对董东煤矿TC10工作面Z形条带开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研发了一种具有端头支护、巷道支护、切顶留巷、自移功能的端头支架,可布置在机尾处用于巷道支护和切顶留巷,可实现在工作面设备连续推进5个步距时架后巷道棚顶1次,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面采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形工作面 切顶留巷 端头支架
下载PDF
利用齿面接触印痕逆向确定曲线圆弧齿轮的加工刀盘半径
7
作者 张学刚 董英杰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4,共6页
为了设计出任意齿面接触印痕的曲线圆柱齿轮副,提出了一种根据所需齿面接触印痕尺寸逆向确定加工曲线圆柱齿轮的盘形铣刀半径的方法。首先,介绍了曲线圆柱齿轮副的齿面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齿面接触印痕计算的数学模型;然后,以4种不同... 为了设计出任意齿面接触印痕的曲线圆柱齿轮副,提出了一种根据所需齿面接触印痕尺寸逆向确定加工曲线圆柱齿轮的盘形铣刀半径的方法。首先,介绍了曲线圆柱齿轮副的齿面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齿面接触印痕计算的数学模型;然后,以4种不同半径的双刃铣刀所加工的曲线圆柱齿轮为例,研究了盘形铣刀半径与齿面接触印痕之间的关系图谱;最后,利用插值法实现盘形铣刀半径的选择。该法可以跳过齿轮的试加工环节,降低了齿轮制造成本,为固定面铣式曲线圆柱齿轮的设计与制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圆柱齿轮 盘形面铣刀 接触印痕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复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架棚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跃东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130-131,共2页
针对复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顶板和帮部破碎及受多次动压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架棚支护的5种形式。针对不同的支护形式,对顶板和帮部的联接部分进行强度计算,提高了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为复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支架选型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复采工作面 沿空留巷 架棚支护 U形钢
下载PDF
极近煤层双临空孤岛面矿压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杨庚慧 程志斌 +2 位作者 王帆 李健光 张翰文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32-35,40,共5页
为解决山西灵石华苑煤业近距离煤层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下位煤层工作面巷道超前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分析压力来源,受上位煤层开采遗留煤柱、厚硬顶板以及回采扰动的动压应力叠加作用,下位煤层回采巷道超前变形严重。根据分析结果,提... 为解决山西灵石华苑煤业近距离煤层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下位煤层工作面巷道超前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分析压力来源,受上位煤层开采遗留煤柱、厚硬顶板以及回采扰动的动压应力叠加作用,下位煤层回采巷道超前变形严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进行超前切顶卸压的控制方法,提前在上位煤层回采巷道进行超前爆破预裂,减小下位煤层回采巷道所受的压力影响,使巷道变形量由最大2.4 m以上,减小到最大0.8 m,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孤岛工作面 矿压控制 聚能爆破 变形治理
下载PDF
基于可拓语义和形状文法的青铜器纹饰设计研究
10
作者 吴勘 刘彩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3-270,共8页
目的优化青铜器纹饰复用设计过程中由于语义复杂造成设计出的纹样脱离文化本质内涵以及纹样造型设计单一、创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拓语义与形状文法相结合的纹样设计研究思路。方法选取出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纹饰,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并... 目的优化青铜器纹饰复用设计过程中由于语义复杂造成设计出的纹样脱离文化本质内涵以及纹样造型设计单一、创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拓语义与形状文法相结合的纹样设计研究思路。方法选取出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纹饰,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并分析,利用可拓理论得出最大可拓设计区间的特征词汇并进行图解分析,选取最优图解作为设计参考;通过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衍变设计,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经可拓语义和形状文法衍生的纹样,既具有美观性又能体现其背后的文化语义,所创作的青铜器纹饰设计方案得到了较高的满意度评价。结论结合可拓语义和形状文法,可以有效提升青铜器纹饰的提取效率和利用价值,为青铜器纹饰的创新设计提供设计方法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可拓语义 形状文法 青铜器纹饰 兽面纹
下载PDF
螺旋曲面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11
作者 杨乐杰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4期109-111,共3页
当前,建筑领域的异形构件越来越多,形式各异。清水混凝土施工操作多依赖人工,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的施工工艺带来的成型效果截然不同。文章以富阳科技馆工程为例,介绍了螺旋曲面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和施工方案的选择... 当前,建筑领域的异形构件越来越多,形式各异。清水混凝土施工操作多依赖人工,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的施工工艺带来的成型效果截然不同。文章以富阳科技馆工程为例,介绍了螺旋曲面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和施工方案的选择。利用BIM参数化设计同自动化下料设备的配合,确定异型背楞与双面板模板加固体系的施工工艺,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曲面 异形清水混凝土 BIM参数化设计
下载PDF
厚硬顶板刀把形采空区下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涛平 李振雷 +4 位作者 杨伟 赵志鹏 宋大钊 李红平 周超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9,共11页
不规则的开采空间结构可增大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研究多煤层复杂开采空间结构下工作面冲击机制对煤炭资源安全采出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某矿井W1123综放工作面的动静载分布特征,分析了冲击显... 不规则的开采空间结构可增大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研究多煤层复杂开采空间结构下工作面冲击机制对煤炭资源安全采出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某矿井W1123综放工作面的动静载分布特征,分析了冲击显现机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冲措施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上覆刀把形采空区和厚硬顶板综合作用下W1123工作面动静载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当工作面仅受到刀把形采空区的“刀柄”作用或同时受“刀柄”和“刀身”作用时,工作面中下部和区段煤柱静载集中、动载扰动剧烈,工作面回风巷围岩也存在动静载集中,且距离刀把形采空边界越近则围岩动静载越高;仅受“刀身”作用时,工作面回风巷围岩静载集中受动载扰动。工作面静载集中区和动载扰动区重合,动静载叠加造成冲击显现。依据刀把形采空区结构特征,W1123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类型依次为强动载型、高静载强动载型、高静载型。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揭示的冲击危险区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针对W1123工作面静动载分布特征,优化设计了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增大了厚硬顶板处理高度和破碎程度、增加了工作面运输巷煤体爆破和煤柱切顶以降低顶板和煤体应力和能量集中;优化措施实施后,工作面微震事件日均能量总体下降54%,大能量事件大幅减少,冲击地压危险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相似条件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刀把形采空区 综放工作面 静载分布 动载扰动 厚硬顶板
下载PDF
A Topology Mapping Method for Feature Extraction of Irregular Curve Shape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子海 王薇 贾光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1995年第3期23-28,共6页
ATopologyMappingMethodforFeatureExtractionofIrregularCurveShapeGUOZihai;WANGWei;JIAGuang郭子海,王薇,贾光(Dept.ofCom... ATopologyMappingMethodforFeatureExtractionofIrregularCurveShapeGUOZihai;WANGWei;JIAGuang郭子海,王薇,贾光(Dept.ofComputerSciencean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 TOPOLOGY mapping REFRACTION feature extraction IRREGULAR CURVE shape human face recognition
下载PDF
高瓦斯矿放顶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底板回风岩巷的层位选择
14
作者 雷平博 张武涛 +1 位作者 原春斌 李树龙 《陕西煤炭》 2024年第9期86-90,共5页
常村煤矿开采3号煤,煤层瓦斯含量高,涌出量大,上隅角瓦斯超限严重,通过采用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式解决瓦斯问题。为确保上隅角瓦斯不超限,通过煤层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瓦斯,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实现抽掘采平衡。将2305、2306工作面联合布... 常村煤矿开采3号煤,煤层瓦斯含量高,涌出量大,上隅角瓦斯超限严重,通过采用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式解决瓦斯问题。为确保上隅角瓦斯不超限,通过煤层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瓦斯,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实现抽掘采平衡。将2305、2306工作面联合布置,共用一条底板岩巷作为沿空留巷回风巷及抽采巷,通过理论计算、地质条件及实验分析,计算出合理的岩巷位置,确保首次、二次回采时巷道不变形。结果表明,相比煤巷(回风巷),可降低修巷费用,且系统布置简单,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面 高瓦斯 沿空留巷 Y型通风 底板岩巷位置 底抽巷预抽
下载PDF
Y型通风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传播规律模拟研究
15
作者 刘佳佳 张扬 +1 位作者 张翔 聂子硕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0-192,共13页
针对Y型通风采煤工作面的瓦斯爆炸传播规律,利用Fluent模拟软件,结合余吾煤矿N2105工作面实际情况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3%,最小相对误差仅为1.7%,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确... 针对Y型通风采煤工作面的瓦斯爆炸传播规律,利用Fluent模拟软件,结合余吾煤矿N2105工作面实际情况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3%,最小相对误差仅为1.7%,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确定了瓦斯爆炸数值模拟最合理的关键参数网格尺寸、迭代步长和点火温度分别为0.4 m、0.10 ms和1800 K;进风顺槽、胶带顺槽、回风巷道和工作面的瓦斯爆炸超压峰值与爆源之间的距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到达超压峰值所需时间与爆源之间的距离符合线性函数关系;距巷道分叉口7.5 m处,工作面超压衰减率为41.03%,胶带顺槽超压衰减率为25.99%,发生爆炸时胶带顺槽内更危险;工作面分叉处湍流区由右侧逐渐向左侧移动,且巷道分叉处超压峰值会增大;回风巷道火焰消散时间最短,胶带顺槽火焰消散时间次之,工作面火焰消散时间最长;胶带顺槽和回风巷道火焰消散方向与瓦斯爆炸初期火焰传播方向相反,工作面火焰消散方向与瓦斯爆炸初期火焰传播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通风 采煤工作面 瓦斯爆炸 超压峰值 火焰传播
下载PDF
基于边缘先验融合动态门控特征的人脸图像修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婷 王通 +1 位作者 张冀武 陈光晨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78-3484,共7页
为解决现有人脸图像修复算法因无法提取动态特征和缺乏边缘先验信息导致修复大区域不规则破损时纹理模糊和结构扭曲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先验融合动态门控特征的人脸图像修复算法。首先,设计动态门控卷积模块动态提取破损区域特征,关联... 为解决现有人脸图像修复算法因无法提取动态特征和缺乏边缘先验信息导致修复大区域不规则破损时纹理模糊和结构扭曲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先验融合动态门控特征的人脸图像修复算法。首先,设计动态门控卷积模块动态提取破损区域特征,关联已知区域和缺失区域的有效特征,提升纹理细腻度;然后,设计动态门控边缘增强网络和U型编码纹理修复网络,边缘增加网络旨在获取边缘轮廓信息,为U型编码纹理修复网络提供结构先验约束;U型编码纹理修复网络采用UNet++融合多层特征以保证人脸修复图像结构和纹理一致性;最后,通过消融实验证明UNet++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并剪枝U型网络以选取适宜的人脸图像模型表征层进行缺失区域纹理重建,在CelebA-HQ人脸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主流算法,所提方法在SSIM上平均提升3.87%,PSNR平均提升3.79 dB,FID平均下降16.54%,能有效修复大区域不规则缺失面积,生成纹理清晰、结构合理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图像修复 动态门控卷积 U型编码纹理修复网络 U型剪枝网络
下载PDF
基于PSO-LSSVM算法的脸型与男西装领型适配性研究
17
作者 周奕涵 徐一诺 +1 位作者 李涛 夏馨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98,共7页
为研究脸型与领型之间复杂的适配性视觉关系,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脸型轮廓和比例匹配合适的领型,文章以男性脸型与男西服领型为研究对象,先对男性脸型与男西服领型进行特征提取及分类,共划分出12种脸型和20种领型。随后利用三维虚拟试... 为研究脸型与领型之间复杂的适配性视觉关系,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脸型轮廓和比例匹配合适的领型,文章以男性脸型与男西服领型为研究对象,先对男性脸型与男西服领型进行特征提取及分类,共划分出12种脸型和20种领型。随后利用三维虚拟试衣技术建立出240个实验样本,通过主观问卷调研不同脸型与领型组合搭配的视觉效果适配度评价。最后,将脸型和领型的搭配作为模型输入值,主观视觉适配度评价作为模型输出值,并采用PSO-LSSVM算法建立脸型和领型适配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PSO-LSSVM算法的模型均方根误差为0.077 6,平均绝对误差为0.057 3;相对于PSO-RBF神经网络算法,均方根误差降低0.041 1,平均绝对误差降低0.037 6。该预测模型可为消费者线上选购、企业新品精准研发与营销、个性化定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脸型 男西装领型 PSO-RBF神经网络 PSO-LSSVM算法 适配度预测
下载PDF
清代马面裙的形制结构与装饰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悦 侯东昱 《西部皮革》 2023年第20期87-89,共3页
在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继承和发展危机,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裙式的典型代表,马面裙正遭遇着被遗忘的风险。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和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现存实物,从马面裙的起源与发展、历... 在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继承和发展危机,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裙式的典型代表,马面裙正遭遇着被遗忘的风险。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和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现存实物,从马面裙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文化、结构特征、装饰技艺几个角度,对清代马面裙的形制与工艺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试图从中看到马面裙时代发展的历程与特征,发掘其美学思想和艺术个性,以展现清代马面裙的总体风貌,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到马面裙元素及其内涵,建立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裙 形制结构 装饰工艺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基于K-means和Dlib的脸型分类算法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李东阳 项辉宇 +1 位作者 冷崇杰 张勇 《现代计算机》 2023年第24期56-60,共5页
脸型分类是人脸分析领域中的重要任务,对于人脸识别和美学评估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脸型分类算法准确率低、分类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Dlib和K-means算法的人脸脸型分类算法。首先创建级联分类器和面部特征点预测器进... 脸型分类是人脸分析领域中的重要任务,对于人脸识别和美学评估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脸型分类算法准确率低、分类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Dlib和K-means算法的人脸脸型分类算法。首先创建级联分类器和面部特征点预测器进行面部检测和关键点定位,使用高斯滤波器对灰度图像进行平滑处理,使用K-means算法对额头区域进行聚类,通过测量额头线、颧骨线、下颚线、脸长线的长度和脸颊角度根据算法确定面部形状。根据实验集测试结果,相对于现有算法而言,此算法在脸型分类的准确性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脸型分类算法 K-MEANS Dlib
下载PDF
跨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乾荣 王兆丰 +2 位作者 王树军 安丰华 田兴润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5,146,共7页
Y型通风连续回采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技术提高煤炭采出率,随着工作面回采,采空区会扩大、连通,回风隅角和挡矸架内风流不畅,瓦斯不仅容易积聚,还很难稀释吹散,导致超限报警频繁。目前针对回风隅角和挡矸架内瓦斯积聚问题的解决方案,无法... Y型通风连续回采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技术提高煤炭采出率,随着工作面回采,采空区会扩大、连通,回风隅角和挡矸架内风流不畅,瓦斯不仅容易积聚,还很难稀释吹散,导致超限报警频繁。目前针对回风隅角和挡矸架内瓦斯积聚问题的解决方案,无法实现对采空区的持续抽采,且抽采能力较为分散,难以保证治理效果。针对Y型通风连续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难题,以东峰煤矿3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跨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在相邻工作面的回风巷内施工定向长钻孔至采空区顶板断裂带,定向长钻孔抽采管路在工作面回采后无需撤管,可持续抽采采空区瓦斯,最大限度降低采空区及其顶板断裂带瓦斯存量,形成跨工作面,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减少了相邻采空区积聚瓦斯,有效防止顶板大面积垮落时采空区瓦斯突然扇出带来的瓦斯灾害。试验结果表明:跨工作面钻孔距离巷道顶板30~40 m,跨工作面定向长钻孔终孔位置在水平方向上距轨道巷20~40 m时抽采效果理想;施工定向长钻孔至采空区顶板断裂带,持续抽采采空区瓦斯,挡矸架内的瓦斯体积分数由0.67%降至0.22%,回风流瓦斯体积分数由0.47%降至0.18%,回采期间3202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保持在0.6%以下。跨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为采空区的瓦斯抽采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通风连续回采工作面 定向长钻孔 跨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 回风隅角 档矸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