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odin suppresses LPS-induced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nuclear factor-B activation by disruption of lipid rafts and TLR-4 recruitment in endothelial cells
1
作者 Guoquan MENG,Yiyao LIU,Youguang Luo,Hong Yang(Department of Biophysics,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22-122,共1页
Emodin [1,3,8-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 has been reported to exhibit vascular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However,the relevant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 Emodin [1,3,8-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 has been reported to exhibit vascular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However,the relevant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target(s) of emod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 Emodin suppresses LPS-induced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nuclear factor-b activation by disruption of lipid rafts and TLR-4 recruitment 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下载PDF
SF3B1/FOXM1/JUNB轴调控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高洁 阿依努尔·色义提 +2 位作者 谢丽 夏依拉·艾合买提 侯友翔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分析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SF3B1/FOXM1/JUNB)轴调控转录因子21抗体(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的... 目的分析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SF3B1/FOXM1/JUNB)轴调控转录因子21抗体(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F3B1、FOXM1、JUNB、SOX21表达;通过Transwell、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增殖、迁移、侵袭);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SF3B1、FOXM1、JUNB、SOX21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JUNB表达低,FOXM1、SOX21、SF3B1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si-SF3B1/FOXM1/JUNB组0 h OD450值高,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24、48 h)OD450值、SF3B1、FOXM1、JUN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E-NC组相比,OE-SOX21组迁移细胞数、(0、24、48 h)OD450值、SOX21、侵袭细胞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SF3B1/FOXM1/JUNB+OE-NC组相比,si-SF3B1/FOXM1/JUNB+OE-SOX21组SOX21、SF3B1、FOXM1、JUNB、(0、24、48 h)OD450值、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3B1/FOXM1/JUNB轴通过激活SOX21表达可促进宫颈癌细胞侵袭、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 转录因子21抗体 宫颈癌细胞 迁移 侵袭 增殖
下载PDF
中药单体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振华 李彦杰 +3 位作者 秦合伟 刘昊源 朱博超 王煜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8,共9页
背景:基于核转录因子κB通路探究神经炎症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值得探究,中药靶点多、范围广、机制丰富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治疗各类疾病时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近年研究中出现的山奈酚、红花黄、汉黄... 背景:基于核转录因子κB通路探究神经炎症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值得探究,中药靶点多、范围广、机制丰富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治疗各类疾病时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近年研究中出现的山奈酚、红花黄、汉黄芩苷及雷公藤甲素等中药单体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阐述与归纳。方法:以“脊髓损伤,炎症,抗炎,中药单体,单体化合物,NF-κB信号通路,黄酮,糖苷,酚类,酯类,生物碱”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anti-inflammato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monomeric compound,NF-κB signaling pathway,flavonoids,glycosides,phenols,esters,alkaloids”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共纳入6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复杂多样,能够调控中性粒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介导损伤后炎症的发生与发展;②中药单体如汉黄芩苷对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的降解、红花黄素对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磷酸化过程的抑制、山奈酚对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p65核易位的抑制等作用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③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损伤早期能够促进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迁移活化,在损伤中后期能够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和纤维化的发生等,适当的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具有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及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等能力,但过度激活的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则容易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和持续、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等;④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准确调控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如何实现对神经系统炎症和损伤的精准干预展开,也可围绕中药单体的制备及中药单体对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展开,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 脊髓损伤 中药单体 继发性损伤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糖苷 机制
下载PDF
白藜芦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促进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
4
作者 牛永康 冯志尉 +7 位作者 王耀斌 刘众成 向德剑 梁晓远 移植 詹红伟 耿彬 夏亚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8-916,共9页
背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对生物体的存活不可或缺,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其是否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调控成骨细胞功能还需进一步验证。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 背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对生物体的存活不可或缺,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其是否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调控成骨细胞功能还需进一步验证。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及相关分泌蛋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验证白藜芦醇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完成上述过程。方法:小鼠MC3T3-E1前成骨细胞分别用完全培养基、XMD8-9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激活剂)和白藜芦醇单独干预及XMD8-92+表皮生长因子、白藜芦醇+XMD8-92干预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蛋白,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PCNA,以及成骨细胞分泌蛋白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荧光强度,使用E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白藜芦醇干预MC3T3-E1细胞的适宜浓度及时间由细胞形态学观察和CCK-8实验确定。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的激活能有效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②白藜芦醇干预MC3T3-E1细胞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5μmol/L,24 h;③白藜芦醇可以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④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 白藜芦醇 增殖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芒柄花素抑制脂多糖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炎症反应
5
作者 于庆贺 蔡子鸣 +5 位作者 田禾 李翩 阮烨 梁金柱 林淑惠 林文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28-5334,共7页
背景:芒柄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能力,但其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炎症微环境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从SD大鼠尾椎椎间盘中提取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芒柄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能力,但其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炎症微环境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从SD大鼠尾椎椎间盘中提取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②CCK-8法检测脂多糖、芒柄花素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后续处理细胞应用的芒柄花素浓度;③在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添加5μg/mL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然后用不同浓度芒柄花素处理髓核间充质干细胞24 h,通过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检测炎症标志物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贴壁培养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生长状态良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90呈阳性,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呈阴性。②12.5,25,50,100,200μmol/L芒柄花素处理24 h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增殖抑制效果。与脂多糖组相比,12.5,25,50μmol/L芒柄花素处理24 h后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显著提高,因此后续选用12.5,25,50μmol/L为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处理髓核间充质干细胞。③与脂多糖组相比,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13、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④与脂多糖组相比,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中磷酸化核因子κB和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上述结果说明芒柄花素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 椎间盘退变 核因子ΚB
下载PDF
LSM、FIB-4与不同抗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Ishak评分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王堃 揭方荣 +1 位作者 潘金平 孙秀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程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4因子纤维化指数(fibrosis-4 index,FIB-4)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肝脏Ishak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 目的:比较不同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程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4因子纤维化指数(fibrosis-4 index,FIB-4)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肝脏Ishak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CHB患者13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行肝穿刺活检,通过Ishak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抗肝纤维化组(n=92)和未抗肝纤维化组(n=45),制定不同抗肝纤维化方案治疗半年,将抗纤维化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鳖甲软肝片组(n=34)、大黄蛰虫片组(n=30)、扶正化瘀胶囊组(n=28)。对各组患者采用FibroTouch-B检测LS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atelets,PLT),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根据FIB-4=(年龄×AST)/(PLT×ALT1/2)计算FIB-4,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分析不同抗纤维治疗的CHB患者中LSM、FIB-4与肝脏Ishak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抗纤维组与未抗纤维化组性别、年龄、PLT、ALT、LS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纤维组AST、FIB-4均高于未抗纤维化组(P<0.05);治疗后,鳖甲软肝片组、大黄蛰虫片组、扶正化瘀胶囊组LSM、FIB-4及Ishak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鳖甲软肝片组中LSM与肝脏Ishak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扶正化瘀胶囊组中FIB-4、LSM与肝脏Ishak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大黄蛰虫片组中LSM、FIB-4与肝脏Ishak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对CHB患者的肝硬化评估存在差异。抗纤维化组的AST和FIB-4指数较未抗纤维化组显著升高。在鳖甲软肝片组中,LSM与肝脏Ishak评分呈正相关;扶正化瘀胶囊组则发现FIB-4和LSM与Ishak评分呈正相关,而大黄蛰虫片组未见相关性。不同治疗方案对肝硬化评估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因子纤维化指数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Ishak评分
下载PDF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并发尿路感染风险模型构建
7
作者 蒋芳杰 周灵 蔡凯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构建并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术后并发尿路感染风险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00例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并发尿路感染的... 目的构建并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术后并发尿路感染风险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00例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300例女性SUI患者术后6周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0.00%;SUI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导尿天数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水平均为SUI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外部验证显示模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82%、95.51%,总正确率为94.00%。结论SUI术后尿路感染影响因素涉及SUI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导尿天数及血清HMGB1、TLR4、NF-κB水平,据此构建的风险模型对尿路感染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尿路感染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尿石素B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8
作者 罗晰 陈建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01-2209,共9页
背景:尿石素B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具备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的特性,并能抑制Raw 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但其对于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系统性研究破骨细胞过度活化的调控机制,有助... 背景:尿石素B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具备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的特性,并能抑制Raw 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但其对于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系统性研究破骨细胞过度活化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探索新的治疗靶点,筛选研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为阻断破骨细胞过度活化提供新思路。目的:利用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破骨细胞分化模型,探究尿石素B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介导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系统性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CCK-8法筛选尿石素B干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安全工作浓度;(2)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尿石素B干预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数目及面积大小;(3)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尿石素B干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破骨分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破骨特异性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4)蛋白印迹实验观察尿石素B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P65、ERK信号通路的影响;(5)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尿石素B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破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和c-Fos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50μmol/L及以下浓度的尿石素B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增殖无影响,能显著抑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破骨分化;(2)尿石素B主要在破骨形成前中期抑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破骨分化;(3)尿石素B可下调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破骨特异性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4)50μmol/L的尿石素B抑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P65和ERK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5)50μmol/L的尿石素B抑制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中破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和c-Fos的表达;(6)提示尿石素B通过P65/ERK信号轴下调破骨关键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c-Fos的表达,抑制下游破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B P65 ERK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C-FOS 骨髓来源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分化
下载PDF
基于骨免疫学论中医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夏璇 陈杰君 +3 位作者 张磊 王茂杰 黄闰月 储永良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52-2356,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软骨与骨破坏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RA免疫及炎症反应与骨细胞代谢互为影响,其核心环节为破坏机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软骨与骨破坏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RA免疫及炎症反应与骨细胞代谢互为影响,其核心环节为破坏机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信号通路的平衡,导致成骨细胞减少,以及破骨细胞凋亡减退及异常活化。西药目前以抑制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减缓疾病进展,但长期使用其不良反应难以忽视。中医药在防治骨破坏中研究逐步深入,但在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免疫学 中医药 类风湿关节炎 骨破坏 炎症反应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下载PDF
野菊花水提物对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鑫 黄传奇 程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2-1198,共7页
目的建立以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为模型,探讨野菊花提取液(CID)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活性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ID对RAW 264.7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实验浓度... 目的建立以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为模型,探讨野菊花提取液(CID)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活性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ID对RAW 264.7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实验浓度;分别采用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100、200μg·mL^(-1) CID干预后各组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各组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印迹实验(WB)观察各组中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NF-κB p65)、inhibitor kappa B(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蛋白表达。结果50~200μg·mL^(-1)的CID可显著降低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中NO、TNF-α和IL-6的生成量(P<0.01),并能下调COX-2和iNOX mRNA的相对表达(P<0.01)、下调p-IκB-α、总的NF-κB p65、细胞核NF-κB p65的蛋白相对含量(P<0.01),并上调IκB-α、细胞质NF-κB p65的相对含量(P<0.01)。结论CID可有效降低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释放,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减少TNF-α等关键蛋白表达以及通过抑制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激活来抑制炎症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抗炎作用 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 脂多糖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分数[a,b]-因子的紧孤立韧度条件
11
作者 高炜 王维凡 陈耀俊 《数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03-211,共9页
本文研究了分数[a,b]-因子和孤立韧度相关性的问题.利用子图分解的方法,获得了一个图存在分数[a,b]-因子的孤立韧度条件,通过反例说明该条件是紧的.改进了原有对分数[a,b]-因子的孤立韧度界.
关键词 分数因子 分数[a b]-因子 孤立韧度
下载PDF
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倩 袁冬 +3 位作者 孟月婷 尹夏 汪喆 乔卫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对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影响。方法将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巴氏强...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对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影响。方法将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评测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和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能力量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K-κB)、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CC趋化因子受体6(CC chemokine receptor 6,CCR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onocyte chemokine protein-4,MCP-4)]水平、骨化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issue inhibitor-2,TIMP-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1,DKK-1)和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水平以及AKT/PI3K/mTOR信号通路[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及6个月BASDAI和BAS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K-κB、MIF、CCR6、MCP-4、TIMP-2、HMGB1、AKT、PI3K和mT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DKK-1和SO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督灸可明显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美洛昔康治疗,并可调节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督灸 脊柱炎 强直性 炎性因子 蛋白激酶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大理州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病毒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彦君 赵红梅 +2 位作者 杨晓炜 谢潇潇 管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种公共卫生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云南省于2016—2020年开展了乙肝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V surface antibody,HBs...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种公共卫生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云南省于2016—2020年开展了乙肝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V surface antibody,HBsAb)监测工作,大理州作为调查现场参与其中。目的了解大理州HBV感染和HBsAb阳性率的关联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16—2020年对大理州6个年龄组的18904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采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HBsAg、HBs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Vcoreantibody,HBcAb)。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linearmixedmodel,GLMM)分析HBV感染率和HBsAb阳性率的关联因素。结果大理州标化HBV感染率为33.88%,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42%,及时接种率为16.37%,全程接种率为23.90%,标化HBsAg、HBsAb和HBcAb阳性率分别为2.32%、39.95%和18.57%。GLMM分析显示,男性感染风险低于女性,OR值为0.889(95%CI:0.811~0.974)。相比0~1岁组,≥60岁年龄组感染率更高(且为所有年龄组中最高),OR值为9.223(95%CI:5.440~15.636)。及时接种人群和全程接种人群感染率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和未全程接种人群,OR值分别为0.670(95%CI:0.514~0.875)和0.072(95%CI:0.055~0.094)。男性HBsAb阳性率高于女性,OR值为0.922(95%CI:0.862~0.987)。相比0~1岁组,12~18岁年龄组HBsAb阳性率更低(且为所有年龄组中最低),OR值为0.032(95%CI:0.026~0.040)。全程接种人群HBsAb阳性率高于未全程接种人群,OR值为1.161(95%CI:1.391~1.872)。结论大理州HBsAg阳性率低于流行水平,但青少年和成人HBsAb阳性率较低,应做好基础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全人群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乙肝感染影响因素 乙肝表面抗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PTHrP促进RANKL诱导巨噬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参与中耳胆脂瘤骨破坏
14
作者 谢淑敏 金丽 +4 位作者 符金凤 袁秋林 殷团芳 任基浩 刘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6,共12页
目的:骨质进行性吸收破坏是中耳胆脂瘤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而目前中耳胆脂瘤骨破坏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参与中耳胆脂瘤骨破坏... 目的:骨质进行性吸收破坏是中耳胆脂瘤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而目前中耳胆脂瘤骨破坏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参与中耳胆脂瘤骨破坏的机制。方法:收集后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25例胆脂瘤标本和13例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THr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检测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是否存在TRAP阳性多核巨噬细胞。选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进行干预,分为RANKL干预组和PTHrP+RANKL共同干预组,采用TRAP染色法检测2组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干预后2组破骨细胞相关基因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 cytoplasmic 1,NFATc1)的mRNA表达水平,骨吸收陷窝实验检测2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THrP和RANKL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OPG表达降低(均P<0.05),且PTHrP的表达与RANKL、RANKL/OPG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与OPG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385、r=0.417、r=-0.316,均P<0.05)。同时,PTHrP、RANKL的表达水平与中耳胆脂瘤的骨破坏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413、r=0.505,均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中耳胆脂瘤上皮周围基质中有大量TRAP阳性细胞,并存在细胞核数量为3个或3个以上的TRAP阳性破骨细胞。RANKL或PTHrP+RANKL联合干预5 d后,与RANKL干预组相比,PTHrP+RANKL联合干预组的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且破骨细胞相关基因TRAP、CTSK和NFATc1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骨吸收陷窝扫描电镜结果显示RANKL干预组、PTHrP+RANKL联合干预组的骨片表面均形成骨吸收陷窝;与RANKL干预组相比,PTHrP+RANKL联合干预组的骨片表面骨吸收陷窝数量显著增加(P<0.05),面积也更大。结论:PTHrP可能通过促进RANKL诱导胆脂瘤组织周围基质中的巨噬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参与中耳胆脂瘤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中耳胆脂瘤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柚皮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干预作用研究
15
作者 谭智 刘萍 +3 位作者 沈锂 杨晶 张昊 青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究柚皮素(NRG)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浓度(μmol/L)为0、5、10、15、20、25、30的NRG处理OSCC CAL-2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CAL-27细胞分为低、中、高剂量NRG组(NRG-L、NRG-... 目的:探究柚皮素(NRG)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浓度(μmol/L)为0、5、10、15、20、25、30的NRG处理OSCC CAL-2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CAL-27细胞分为低、中、高剂量NRG组(NRG-L、NRG-M组、NRG-H组)、Compound C(AMPK抑制剂)组、NRG-H+Compound C组、对照组(NC组,正常培养),CCK-8与EdU染色、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Western blot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乙酰化核因子κB p65(Ac-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选取5、10、20μmol/L NRG分别作为后续处理CAL-27细胞的低、中、高剂量;与NC组比较,NRG-L组、NRG-M组、NRG-H组EdU阳性率、划痕愈合率、A 450值、侵袭细胞数及MMP-2、PCNA、MMP-9、Ac-NF-κB p65蛋白下调,细胞凋亡率及p-AMPK、Caspase-3、SIRT1蛋白上调(P<0.05);与NC组相比,Compound C组EdU阳性率、划痕愈合率、A 450值、侵袭细胞数及MMP-2、PCNA、MMP-9、Ac-NF-κB p65蛋白升高,细胞凋亡率及p-AMPK、Caspase-3、SIRT1蛋白表达下调(P<0.05);Compound C逆转了高剂量NRG对CAL-27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侵袭的影响。结论:NRG抑制CAL-27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进而抑制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下载PDF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18岁及以上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倩 梁妍 +3 位作者 李倩 刘秀颖 张卫 庞星火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影响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朝阳区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调查对象基本情...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影响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朝阳区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利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乙肝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 438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加权调整后为33.55%(95%CI:30.54%~36.55%),加权调整后完成三针接种占36.43%(95%CI:31.27%~41.59%)。多因素分析显示,与18~<30岁组相比,50~<60岁组(OR=0.378,95%CI:0.194~0.736)、≥60岁组(OR=0.293,95%CI:0.148~0.581)接种的可能性降低;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研究生及以上(OR=8.170,95%CI:2.932~22.767)接种的可能性增加;月收入<5 000与≥10 000元组相比,接种的可能性降低(OR=0.516,95%CI:0.317~0.810)。结论 朝阳区≥18岁常住居民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对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及低收入等重点人群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以提高成年人群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成人 免疫接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木犀草苷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17
作者 杨畅 金海涛 张雯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 探讨木犀草苷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鼠脑损伤和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组、低剂量组(25 mg/kg木犀草苷)、高剂量组(50 mg/kg木犀草苷)、高剂量+... 目的 探讨木犀草苷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鼠脑损伤和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组、低剂量组(25 mg/kg木犀草苷)、高剂量组(50 mg/kg木犀草苷)、高剂量+脂多糖(LPS)组(50 mg/kg木犀草苷+0.5 mg/kg TLR4激动剂LPS),每组12只。用颈总动脉结扎及缺氧手段构建HIE模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检测各组大鼠脑部神经功能;ELISA法测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测定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TLR4、核因子-κB(NF-κB)、p-NF-κB、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NSS,TNF-α、MDA水平,脑梗死体积及TLR4、p-NF-κB/NF-κB、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减少(P<0.05),BDNF、SOD水平升高(P<0.05),海马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构逐渐清晰,神经细胞数量正常;与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LPS组上述指标水平均相反表达(P<0.05),海马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结论 木犀草苷可改善HIE大鼠脑损伤并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且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可能是木犀草苷改善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苷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β-紫罗兰酮通过NF-κB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18
作者 高光强 王发琳 +5 位作者 李娟 田虹 果思伽 于晓兰 杨婷婷 刘家仁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4-261,共8页
目的探讨β-紫罗兰酮(β-Ionone,BI)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法和MTT法测定人乳腺癌BT549细胞和MCF-7细胞活性,孔雀石... 目的探讨β-紫罗兰酮(β-Ionone,BI)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法和MTT法测定人乳腺癌BT549细胞和MCF-7细胞活性,孔雀石绿磷酸盐法检测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65(p-P65)(s536和s311)、PP2A(A、B和C)和磷酸化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Phosphorylation-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p-ATM)(s1981)蛋白水平。结果BI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BT549细胞和MCF-7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CF-7细胞经BI处理后,NF-κB活性被显著抑制,表现为磷酸化P65(s536和s311)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P2A的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I还显著地降低PP2A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对MCF-7细胞中P65蛋白和ATM蛋白的磷酸化作用。结论该研究表明BI通过抑制NF-κB活性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BI通过增加PP2A活性调节NF-κB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Β-紫罗兰酮 蛋白磷酸酶2A 核因子-ΚB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下载PDF
黄芪阳和汤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大鼠创面愈合 被引量:2
19
作者 鲍亚玲 雷慧 +1 位作者 马君 赵新梅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黄芪阳和汤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DFU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阳和汤低(8.5 g/kg)、高(17 g/kg)...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黄芪阳和汤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DFU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阳和汤低(8.5 g/kg)、高(17 g/kg)剂量组,黄芪阳和汤高剂量(17 g/kg)+LY294002(PI3K/AKT通路抑制剂,0.3 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干预,连续4周。第14、28天给药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及创面变化,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和大鼠创面周围组织经皮氧分压(TcpO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大鼠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毛色光滑,饮食、饮水、排泄均正常,较活跃,创面愈合快,创面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新生血管较多,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基质丰富;模型组大鼠毛色暗淡无光泽,活动减少,且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创面颜色较深,且周围组织出现水肿、溃疡,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组织坏死、渗出,新生血管及成纤维细胞较少,创面愈合率、创面周围组织TcpO2、血清VEGF、HIF-1α、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p-PI3K、p-AKT、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BG、血清CRP、IL-6、创面组织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阳和汤低、高剂量组大鼠状态逐渐改善,创面组织病变程度依次减轻,创面愈合率、创面周围组织TcpO2、血清VEGF、HIF-1α、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p-PI3K、p-AKT、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FBG、血清CRP、IL-6、创面组织p-NF-κB p65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0.05);LY294002能部分逆转高剂量黄芪阳和汤对DFU大鼠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黄芪阳和汤能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抑制DFU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阳和汤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愈合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NF-κB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AQP4和NF-κB p65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朱刚毅 朱义通 陆兆丰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34-938,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和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急诊科收治的128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和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急诊科收治的128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缺损评估量表(NIHSS)将患者分为重度组31例、中度组45例和轻度组5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91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AQP4和NF-κB p65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QP4、NF-κB p65对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分别为(27.37±6.34)μg/L、(2.27±0.2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5±3.21)μg/L、(0.36±0.11)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BI患者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5、0.612,P<0.05)。入院24 h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48 h、72 h有同样的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分别为(34.65±7.51)μg/L、(2.71±0.40)n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24.41±6.48)μg/L、(2.09±0.2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QP4、NF-κB p65两者联合预测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高于各单一指标的0.873、0.830,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91.89%,特异度为85.71%,两者联合优于血清AQP4、NF-κB p65各自单独预测(Z两者联合-AQP4=2.564、Z两者联合-NF-κB p65=2.555,P=0.010、0.011)。结论TBI患者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上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水通道蛋白4 核因子κB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