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ed DEM-FDM analyses of the effects of falling rock’s shape and impact angle on response of granular cushion and rock shed
1
作者 Jingyu Xue Chen Cao +2 位作者 Jianhua Yan Yaopeng Ji Jianping Che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3353-3364,共12页
Rock shed is an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 against rockfall.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falling rock’s shape and impact angle on the impact effect of the cushioned rock shed,a modeling approach for a rock shed... Rock shed is an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 against rockfall.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falling rock’s shape and impact angle on the impact effect of the cushioned rock shed,a modeling approach for a rock shed with a cushion layer using PFC-FLAC.The granular cushion is modeled as an aggregate of discrete non-cohesion particles,while the concrete plate and the beam are modeled as zones.The falling rock with different sphericities and impact angles is modeled as a rigid assembly.The numerical model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from previous literature.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ock shape and impact angle on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falling rock and cushioned rock shed,including the impact force,transmitted bottom force,penetration depth,and plate deflec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in the falling rock’s shape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falling rock with different impact angles.These findings could support rock shed design by reveal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ssumptions in the past research,which may result in unsafe rock sheds for some rockfal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fall Coupled DEM-FDM analysis rock’s shape Impact angle Granular cushion rock shed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es of pillar behavior with variation in yield criterion,dilatancy, rock heterogeneity and length to width ratio 被引量:2
2
作者 Sankhaneel Sinha Gabriel Walto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46-60,共15页
With recent advances in numerical modeling,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creasingly relies on numerical modeling-based analysis approaches. While modeling tools like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and the comb... With recent advances in numerical modeling,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creasingly relies on numerical modeling-based analysis approaches. While modeling tools like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and the combined 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 are useful for investigating small-scale damage processes, continuum models remain the primary practical tool for most field-scale problems.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such models are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on the selection of an appropriate yield criterion and dilation angle. Towards improving its capabilities in handling mining-related problems, the authors have previously developed a new yield criterion(called progressive S-shaped criterion).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its use in modeling rock pillars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gainst four other yield criteria. In addition to the progressive S-shaped criterion,only one out of the four other criteria predicted a trend in strength consistent with an empirical pillar strength database compiled from the literature. Given the closely-knit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criteria and dilation angle in controlling the overall damage process, a separate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using a mobilized dilation model, a zero degree dilation angle and a constant non-zero dilation angle. 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meso-scale heterogeneity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the overall model response by assigning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o the input parameters. The comparisons revealed that an isotropic mode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rogressive S-shaped criterion and mobilized dilation angle model is sufficient in capturing the behaviors of rock pillars. Subsequently, the pillar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L/W(length/width) ratio on the peak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PILLARs PROGREssIVE s-shaped CRITERION Numerical modeling
下载PDF
丽香铁路达落双线中桥增设棚洞结构设计
3
作者 李贵民 郭永发 +1 位作者 丁文云 王化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该文以在建丽香铁路蒙古哨隧道出口与七达里隧道进口间达落双线中桥为工程依托,根据地形地质、落石重量、坡面高差、结构跨度及防护等级等基本情况,分析常规明洞、柔性钢网棚洞、拱桥棚洞、纵向刚架棚洞及横向刚架棚洞各自适用条件,选... 该文以在建丽香铁路蒙古哨隧道出口与七达里隧道进口间达落双线中桥为工程依托,根据地形地质、落石重量、坡面高差、结构跨度及防护等级等基本情况,分析常规明洞、柔性钢网棚洞、拱桥棚洞、纵向刚架棚洞及横向刚架棚洞各自适用条件,选用合理的棚洞型式及结构尺寸。研究结论表明,对隧道坡面危岩落石重量及高差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是确定采用柔性钢网棚洞还是钢筋砼刚性棚洞的前提。钢筋砼刚性棚洞沿线路方向跨度、冲沟排洪要求及基岩完整程度,是确定刚性棚洞具体类型的关键。落石冲击强度选用路基手册计算法较为合适,落石冲击力按移动荷载考虑,移动步距按2 m考虑为宜。棚洞结构内力及构件尺寸计算时,按落石不同位置的弯矩包络图最不利工况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冲沟 增设棚洞 落石冲击 移动步距 丽香铁路
下载PDF
软岩隧道初支拱架S形变形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占先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7期175-176,共2页
围绕云桂铁路软弱隧道的初支"S"形变形,通过力学、支护、监测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研究了隧道初期支护中钢拱架"S"形变形的原因,得出围岩应力分布不同时,必然会导致不均匀变形来释放应力,钢拱架连接钢板以上50 cm^15... 围绕云桂铁路软弱隧道的初支"S"形变形,通过力学、支护、监测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研究了隧道初期支护中钢拱架"S"形变形的原因,得出围岩应力分布不同时,必然会导致不均匀变形来释放应力,钢拱架连接钢板以上50 cm^150 cm范围内,钢架刚度不足会呈现"S"形变形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钢拱架 s”形变形 变形分析
下载PDF
落石冲击下单压式拱形明洞的力学响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玉锁 周良 +2 位作者 李正辉 何俊男 王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15,共11页
为进一步了解结构受力情况,为明洞结构设计提供依据,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客运专线双线单压式拱形明洞落石冲击下结构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以竖直下落冲击为基本工况,从落石与洞顶回填土的相互作用及运动轨迹入手,分析了结构的应... 为进一步了解结构受力情况,为明洞结构设计提供依据,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客运专线双线单压式拱形明洞落石冲击下结构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以竖直下落冲击为基本工况,从落石与洞顶回填土的相互作用及运动轨迹入手,分析了结构的应力、应变、应变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作用效应响应;其次,根据落石、回填土及结构间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规律,结合结构及基底应力响应,阐述了回填土和混凝土填充材料对落石冲击的缓冲和对结构的保护作用机理,以及边墙形式对基底及仰拱受力的影响;最后进行了45°斜向冲击响应分析并与基本工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明洞结构可以承受竖向700 k J的落石冲击能量,拱顶、拱肩及墙身内侧和耳墙墙址等部位是相对受力不利位置,回填方式和直墙式拱墙形式有待进一步研究优化;冲击引起的结构应变率响应介于1×10^(-3)~1×10^(-2)s^(-1),与地震引起的响应范围相同;在本研究工况下,45°斜向冲击作用效应总体上小于竖直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冲击 拱形明洞 回填土 动力有限元
下载PDF
不同影响因子对落石运动距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波 郝晓敏 黄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在不同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正弦波频率及坡形下不同形状与尺寸落石的运动距离,明确地震作用下边坡落石对坡脚建(构)筑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增加,落石运动距离呈现增大趋势,且球形落石运动距离最大... 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在不同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正弦波频率及坡形下不同形状与尺寸落石的运动距离,明确地震作用下边坡落石对坡脚建(构)筑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增加,落石运动距离呈现增大趋势,且球形落石运动距离最大,圆柱体形和方形次之,长方体形最小。随着边坡坡角的增加,不同形状落石运动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边坡角度为5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边坡坡高增加,不同形状落石运动距离不断增大。随着地震波频率增大,落石运动距离先减小后增大,且不同形状落石对其最大运动距离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球形、圆柱体形、方形、长方体形,通过概率统计得出落石在距离坡脚1.6H区间内分布最多。为坡脚建(构)筑物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地震 落石运动距离 落石形状和尺寸 坡形
下载PDF
不同水环境下土石混填路基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曹文贵 张高才 +1 位作者 王江营 张永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7,共6页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土石混填高填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土压力分布特征和承载破坏模式,以及降雨浸水对其有何影响,首先,基于相似比理论,在特制的地槽内按照相同的标准制作了2组土石混填路基模型,并在模型内部分层埋设土压力盒与位移标,以...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土石混填高填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土压力分布特征和承载破坏模式,以及降雨浸水对其有何影响,首先,基于相似比理论,在特制的地槽内按照相同的标准制作了2组土石混填路基模型,并在模型内部分层埋设土压力盒与位移标,以记录路基模型内不同位置的土压力和变形量;然后,分别在正常条件和洒水浸泡环境下对2组路基模型进行分级加载,直至发生破坏。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土石混填路基模型可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性,在达到极限荷载之前其p-s曲线近似呈线性发展,破坏具有突发性,且破坏面并非传统的圆弧滑动面;而水的存在对其沉降变形、承载力大小和破坏模式均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由于土石混填路基模型的坡面处于临空状态,当荷载比较大时加载板两侧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应力扩散和影响深度不对称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填体 高填路基 降雨浸泡 P-s曲线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 被引量:25
8
作者 徐文杰 胡瑞林 岳中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3,共3页
为了研究土石混合体这类复杂的岩土体的内部细观结构特征,利用现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研究区选取的土石混合体断面图像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其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建立了其各自相应的细观结构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 为了研究土石混合体这类复杂的岩土体的内部细观结构特征,利用现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研究区选取的土石混合体断面图像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其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建立了其各自相应的细观结构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分布的土石混合体的粒度、块体表面分维、块体定向性分维及形态特征等内部细观结构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的"混乱"状态只是其外在表现,其内部块体的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数字图象处理 细观结构 分维 形态因子
下载PDF
落石撞击对X80 钢天然气管道的危害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莉莉 乔宏宇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1期175-176,共2页
文章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中X80钢天然气管道参数为依据,基于国家相关压力容器安全评定规范,模拟分析了不同形状的落石撞击下,管道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对管道的设计和架空管道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架空管道 落石地质灾害 管道变形 落石形状 管道失效
下载PDF
T型翅片板喷淋式降膜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嘉年 程达芳 王世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喷淋降膜蒸发形式,将蒸发器的传热面用机械线切割方法加工成T型翅片板。对这种蒸发器进行了传热性能的研究,并与池式光板进行传热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型翅片板降液膜蒸发能在低温差下维持沸腾且有较高的给热系数。同时对... 采用喷淋降膜蒸发形式,将蒸发器的传热面用机械线切割方法加工成T型翅片板。对这种蒸发器进行了传热性能的研究,并与池式光板进行传热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型翅片板降液膜蒸发能在低温差下维持沸腾且有较高的给热系数。同时对沸腾传热的强化机理也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T型翅片板喷淋降液膜蒸发器具有优良传热性能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板 喷淋式 降液膜蒸发器 传热性能 蒸发器
下载PDF
不同典型形状落石冲击砂垫层试验与量纲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闫鹏 方秦 +3 位作者 张锦华 张亚栋 陈力 范俊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83,共16页
开展了球形、锥形和平头3种典型形状落石撞击垫层的冲击力及侵入深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落石形状对冲击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相同条件下,平头落石的冲击力最大,侵入深度和冲击力峰值时间最短,锥形落石反之,而球形落石介于两者之间。... 开展了球形、锥形和平头3种典型形状落石撞击垫层的冲击力及侵入深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落石形状对冲击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相同条件下,平头落石的冲击力最大,侵入深度和冲击力峰值时间最短,锥形落石反之,而球形落石介于两者之间。采用无量纲化分析方法,将落石的质量、速度、形状、特征尺寸,垫层的强度、密度转换为无量纲强度冲击因子I、密度冲击因子λ和形状冲击因子ψ,并对冲击因子与侵入深度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冲击因子I和λ在决定最终侵深z_(m)/d中所起到的作用比较相近;(2)冲击因子I和λ对侵入深度的影响分析表明,I和λ的相对独立性较强,相互影响较小,在不同的λ值下,I对侵入深度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形状 冲击力 侵入深度 无量纲化 垫层
下载PDF
关岭至兴仁公路蛇形坡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辉 刘星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0,共4页
通过对蛇形坡隧道综合勘察资料的分析 ,详述了隧道区的工程地质特征 ,分析了隧道开挖的影响因素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
关键词 关兴公路 蛇形坡 隧道 地质构造 围岩分类 稳定性 工程地质特征 设计 施工 贵州 关岭 兴仁
下载PDF
碳酸盐岩地层横波速度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启艳 高建虎 +1 位作者 董雪华 蒋春玲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1-927,共7页
纵横波速度是各种岩石物理性质与地震勘探的桥梁,通过纵横波速度研究可以对储层岩性、物性和流体进行有效识别。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往往缺乏横波资料,这就需要对横波速度进行估算。目前碎屑岩地区横波速度预测研究已经很成熟,而碳酸盐岩... 纵横波速度是各种岩石物理性质与地震勘探的桥梁,通过纵横波速度研究可以对储层岩性、物性和流体进行有效识别。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往往缺乏横波资料,这就需要对横波速度进行估算。目前碎屑岩地区横波速度预测研究已经很成熟,而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复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严重影响横波速度预测精度,造成横波预测研究发展缓慢。Xu-Payne模型通过考虑不同孔隙类型(粒间孔、孔洞及裂缝)对弹性波速度的影响,理论上能够有效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横波速度。阐述了基于Xu-Payne模型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分析了碳酸盐岩不同孔隙形状(包括洞穴、粒间孔、裂缝)对速度的影响,对其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的适用性予以解释。最后利用不同模型对碳酸盐岩实际资料进行了横波速度预测,通过比较,Xu-Payne模型法预测结果精度比Xu-white模型高2.9%,同实测横波速度吻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 碳酸盐岩 孔隙形状 孔隙纵横比 岩石物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块石形态的土石混合体细观力学三维数值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徐文杰 王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52-2160,共9页
块石形态是影响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及宏细观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真实块石形态的土石混合体细观力学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建立块石三维形态数据库,然后根据粒度组成生成试样内部块石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从而构... 块石形态是影响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及宏细观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真实块石形态的土石混合体细观力学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建立块石三维形态数据库,然后根据粒度组成生成试样内部块石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从而构建土石混合体的数字模型。利用所提出的基于多球颗粒均匀接触的复杂块体表征算法,实现任意复杂形态块体的多球颗粒均匀、紧密接触填充。基于上述方法,建立土石混合体离散元数值计算分析模型,并协同现场试验结果开展三维数值直剪试验研究。根据土体的现场试验结果反演得到离散元数值试验中土颗粒的细观接触力学参数,将其应用于土石混合体数值试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数值试验研究表明,土石混合体在剪切过程中的块石效应,使剪切带变得更加宽厚和曲折,在宏观上造成了试样的内摩擦角有增高趋势;而由于块石含量增加,使得其黏结作用的土体含量减小,从而在宏观上表现为试样黏聚力呈略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土石混合体 细观结构 真实形态 离散元 细观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