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六书假借为造字法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刚如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4-105,共2页
"假借"是东汉许慎提出的一种汉字造字法,从语言学理论分析,假借是不产生新字形但为无字新词找到了记录符号的造字法。
关键词 六书 假借 造字法
下载PDF
“读为”的训诂作用再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忠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3-76,共4页
古书注解中使用"读为"有三种不同的格式,其中"A读为B"式专门易字,"A读为某B之B"式具有易字与不易字两种作用,"A读为某A之A"式专用于同字为训,区别意义,后两种情况下,使用"读为"而不... 古书注解中使用"读为"有三种不同的格式,其中"A读为B"式专门易字,"A读为某B之B"式具有易字与不易字两种作用,"A读为某A之A"式专用于同字为训,区别意义,后两种情况下,使用"读为"而不需要易字的根本原因是"某某"短语直接起到了注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为 训诂 本字 通假 常规用字
下载PDF
《可洪音义》注释失误类析
3
作者 韩小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7-81,共5页
《可洪音义》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疑难俗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书,它在近代汉字研究、大型字书编纂、古籍整理以及中古汉语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疏忽和学识的局限,其注释中也存在一些失误之处,主... 《可洪音义》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疑难俗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书,它在近代汉字研究、大型字书编纂、古籍整理以及中古汉语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疏忽和学识的局限,其注释中也存在一些失误之处,主要可归纳为四类:不明讹字而误释,不明经意而误释,不明假借而误读,承用误本而失校。读者阅读和使用此书时要注意鉴别,不宜轻信盲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洪音义 注释 讹字 假借 误本
下载PDF
从经师音注和通假异文看汉代声训的语音特征
4
作者 郑妞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72-94,共23页
历来学者基本认同以《释名》为代表的汉代声训都符合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但对于音近的标准却存在一定分歧,以包拟古为代表的学者主张构拟复声母去解释《释名》中的一些音近声训。文章尝试收集汉代经师音注和通假异文,用同时代的语音材料... 历来学者基本认同以《释名》为代表的汉代声训都符合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但对于音近的标准却存在一定分歧,以包拟古为代表的学者主张构拟复声母去解释《释名》中的一些音近声训。文章尝试收集汉代经师音注和通假异文,用同时代的语音材料考察声训中声训词和被释词的语音关系,认为声训中存在少量'叠韵相训、邻韵相训、双声相训',包拟古《释名语言学研究》中的复声母构拟存在一定问题,汉代声训不能反映复声母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师音注 通假异文 声训 复声母
原文传递
论先秦儒家“观”《周易》三法
5
作者 刘永昆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52,共9页
“观其德义”是孔子确立、后学继承的先秦儒家解读《周易》的基本原则。但具体如何“观”,其“观”法如何,孔子及其后学没有明言,学界亦鲜少研究。该问题对于研究儒家易学的起源、先秦易学的发展、“易经”之学的形成都具有关键意义,不... “观其德义”是孔子确立、后学继承的先秦儒家解读《周易》的基本原则。但具体如何“观”,其“观”法如何,孔子及其后学没有明言,学界亦鲜少研究。该问题对于研究儒家易学的起源、先秦易学的发展、“易经”之学的形成都具有关键意义,不容忽视。先秦儒家“观”《周易》约有三法:一是假借误读法。此法将《周易》言辞中某些字读为假借字,就此假借字而发挥义理,所得义理脱离《周易》古义,给人错误解读之感。二是象数分析法。此法突破《周易》“象思维”的原始直观,将象数作理性分析、逻辑演绎,从而将《周易》卦爻辞纳入象数分析框架,生发义理。三是事理联想法。此法由《周易》卦爻辞字句古义出发,通过转化、类比等联想思维方式阐发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其德义 假借误读法 象数分析法 事理联想法
原文传递
太炎先生“构造文字之耑在一”的启示
6
作者 李添富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14-35,293-294,共24页
太炎先生《转注假借说》后文"构造文字之耑在一字者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尽之矣"一句,学者句读不一,说解随之不同。本师陈先生以为当作"构造文字之耑在一,字者,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尽之矣"。后学试从太炎先生的《转... 太炎先生《转注假借说》后文"构造文字之耑在一字者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尽之矣"一句,学者句读不一,说解随之不同。本师陈先生以为当作"构造文字之耑在一,字者,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尽之矣"。后学试从太炎先生的《转注假借说》以及《说文》字义标示方式,考知太炎先生的这一句话,不只说明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不能因各人的意识不同而做不同的说解;同时更说明了就每一个字结构的分类而言,六书只能居其一,不能同时兼其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注假借说 意义标示 形声多兼会意 会意形声两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