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PDC5基因突变相关的癫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龙绮婷 张玮 +5 位作者 张翠荣 尚丽 柴英 冯亚梅 龚德山 刘兴洲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DEPDC5(Dishevelled,EGL-10 and Pleckstrin Domain Containing 5),该片段为编码蛋白的一组基因,本文分析DEPDC5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和基因学等,提高临床上对此癫痫综合征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总结2... 目的DEPDC5(Dishevelled,EGL-10 and Pleckstrin Domain Containing 5),该片段为编码蛋白的一组基因,本文分析DEPDC5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和基因学等,提高临床上对此癫痫综合征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总结2017年至2019年就诊于上海德济医院的3个DEPDC5基因突变家系的临床-电生理、结构及功能影像学、基因学和病理等结果。结果DEPDC5基因突变的3个家系中,A家系先证者有癫痫家族史,家族中各患者的发作类型不一,符合家族性多变局灶性癫痫;B家系先证者也有癫痫家族史,另一个患者发作类型与先证者不同,先证者除癫痫发作外还伴有孤独症样表现;C家系先证者有2种发作类型,家族中存在携带者。3个家系的先证者结构功能成像均存在异常。高通量全外显子测序对3个家系中共9例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其中携带DEPDC5基因突变者6例,有癫痫发作者4例,外显率为67%。3个家系的先证者均行颅内电极植入确定致痫区并行病灶切除,术后至今1~2年无发作。结论DEPDC5基因突变的相关癫痫综合征有多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遗传特点存在不完全外显,临床表现为家族性多变局灶性癫痫、家族性颞叶内侧癫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癫痫并听觉障碍、婴儿痉挛和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等。大多数患者的精神运动发育正常,部分患者可存在轻度认知功能下降或孤独症样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DC5基因 癫痫综合征 不完全外显 家族性多变局灶性癫痫 致痫区切除
下载PDF
NPRL3基因变异致家族局灶性癫痫伴可变灶一个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2
作者 李永丽 杨一凡 +1 位作者 邱吉刚 卢亮亮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1个家族局灶性癫痫伴可变灶(FFEVF)家系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3年3月14日于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科就诊的1个FFEVF家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先证者进行遗传学分析,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 目的探讨1个家族局灶性癫痫伴可变灶(FFEVF)家系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3年3月14日于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科就诊的1个FFEVF家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先证者进行遗传学分析,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其家系中其他受累成员进行位点验证,并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通过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QTL-YXLL-2023048)。结果WES检测发现先证者NPRL3基因第15外显子存在c.1642C>T(p.Arg548Cys)杂合错义变异。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遗传自先证者父亲,且家系中有多名成员携带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该变异被判定为临床意义未明(PM2_Supporting+PP3)。结论NPRL3基因变异所致FFEVF患者临床表型广泛。除癫痫发作外,还可能出现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异常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局灶性癫痫伴可变灶 NPRL3基因 癫痫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SCN3A基因杂合突变致新生儿期癫痫1例
3
作者 邵慧慧 王素丽 +2 位作者 徐健 李泰松 岳保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12期2564-2567,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SCN3A基因突变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2型(DEE62)及家族性局灶性癫痫可变灶4型(FFEVF4)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SCN3A基因突变患儿资料,... 目的通过探讨SCN3A基因突变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2型(DEE62)及家族性局灶性癫痫可变灶4型(FFEVF4)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SCN3A基因突变患儿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先证者男,15 d,生后反复抽搐12 d,表现为全面性发作;先证者父亲、母亲表型无异常。全外显子测序提示,先证者携带SCN3A基因c.1264G>A(p.Val422Met)的新发杂合变异。此变异位点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判断为“可能致病”。给予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2周,癫痫仍反复发作,联合托吡酯片治疗后,癫痫控制良好,未再发作,但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显著落后。结论SCN3A基因新发变异引起的DEE62、FFEVF4,起病年龄早,表现为全面性发作,伴全面发育性迟缓,预后不良。本例报道扩充了SCN3A基因的变异谱。当左乙拉西坦不能控制癫痫发作时,可早期联合托吡酯片治疗,且尽早的康复训练也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神经发育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2型 家族性局灶性癫痫可变灶4型 SCN3A基因 神经发育障碍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NPRL3基因突变相关可变灶家族性局灶性癫痫3例患儿家系遗传学分析
4
作者 杨柳 刘艳萍 +5 位作者 任纯明 郭松伟 曹睿明 李婷婷 梅道启 高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分析3例可变灶家族性局灶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及NPRL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可变灶家族性局灶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采集3例患儿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集3例患儿及其父母、哥哥、姐姐外周血,采用Sanger测序或荧光定量PCR法验证... 目的分析3例可变灶家族性局灶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及NPRL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可变灶家族性局灶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采集3例患儿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集3例患儿及其父母、哥哥、姐姐外周血,采用Sanger测序或荧光定量PCR法验证NPRL3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来源。结果病例1表现为过度运动性发作,病例2表现为痉挛性发作,病例3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病例3头颅MRI提示左侧额上回皮质发育不良,余2例未见结构性病变。病例1、病例3患儿24 h视频脑电图显示发作间期双侧额极、额及前颞区棘波、棘慢波发放,病例2显示多灶性慢波及慢波夹杂棘波阵发。病例3头颅MRI显示左侧额上回皮质发育不良,PET-CT显示左侧额叶葡萄糖代谢减低,余2例头颅MRI未见明显结构性病变。3例患儿NPRL3基因均存在来自父亲或母亲一方的杂合突变,病例1为loss1(exon3-14)(all)外显子缺失,病例2为c.1270(exon12)C>T(p.Arg424Stop,145)无义突变,病例3为c.321(exon5)c.322(exon5)insC(p.Ser108Leufs*18)移码突变。病例1早期口服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控制2年未发作,后期复发加用氯硝西泮、拉考沙胺,效果欠佳,后加用西罗莫司,发作次数减少40%;病例2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及丙戊酸、托吡酯、氨己烯酸口服治疗,仍有少量孤立性痉挛发作,发作次数减少70%;病例3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差,行左侧额叶皮层切除术,之后口服丙戊酸、左乙拉西坦,癫痫发作控制。结论NPRL3基因突变相关可变灶家族性局灶性癫痫起病较早,发作频繁,发作形式多样,可伴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常规抗癫痫治疗效果欠佳,mTORC1抑制剂及手术治疗可降低发作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灶家族性局灶性癫痫 儿童 NPRL3基因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病灶多变的家族性部分性癫家系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郭予雄 翟琼香 +4 位作者 郝英 陈志红 张宇昕 桂娟 陈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病灶多变的家族性部分性癫(FPEVF)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8-2010年就诊于本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的2个FPEVF家系资料,建立家系系谱图,对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特征、脑电图(EEG)、头颅MR I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FPEV... 目的探讨病灶多变的家族性部分性癫(FPEVF)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8-2010年就诊于本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的2个FPEVF家系资料,建立家系系谱图,对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特征、脑电图(EEG)、头颅MR I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FPEVF 2个家系共48名成员,存活44名,受累患者达21例(1例死亡)。男12例,女9例;平均发病年龄5岁,起病年龄:家系A:1~7岁,家系B:2~10岁。2.发作前无明显诱发因素,白天夜间均有发作,临床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1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局灶继发全面性发作3例,亚临床发作2例,其中1例伴热性惊厥史。3.EEG检查19例,均有样放电,表现为频发尖波、棘波、尖慢波或棘慢波,其中起源于颞区、额颞区各5例,额区、额顶区各4例,颞枕区1例。4.存活患者20例的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1例双侧海马异常,余MR I均正常。5.自行缓解6例,2例先证者经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发作和EEG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1.FPEVF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部分性癫综合征,呈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昼夜均可发作,临床多见部分性发作。2.具有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临床易误诊为其他家族性部分性癫,家族史调查是诊断FPEVF的关键。3.不同家系成员脑电图部分性样放电起源于不同脑区,多见于额颞区,且大脑结构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部分性癫 病灶多变 临床特点 家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