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扎根理论的茅山江南名山形象认知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唐晓岚
龚文方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
-
出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3S技术的乡村景观特色研究”(31270746)
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与保护地研究中心项目(2020NPB01)
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KYCX20-89)。
-
文摘
江南名山是中国名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的开发和利用为古代文人和知识分子所主导,是当前完善名山风景建设的关键因素,而诗词文本则是江南名山形象构建的见证。本文以江南名山茅山为研究案例,结合元代刘大彬所著《茅山志·金薤篇》中记载的茅山相关诗词及网络搜集的补充诗词为文本材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形成包括山地、生物、天象、气象资源等在内的十五个初始范畴和自然资源、文化特征、审美活动、行为互动、建筑设施五个主范畴,进而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6进行词频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情感意象分析。分析发现诗词文本中自然资源构成了茅山风景区核心景观资源。情感意象分析发现,中性情感比重最大,"归隐"频次最高,反映出诗人普遍以茅山寄托隐居志向,积极情感多表达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由衷喜爱。最后构建江南名山形象塑造过程的模型,认为永嘉之乱后江南名山得到了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风景要素,是形象认知的起点和自然供给力。宗教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山岳诗文的创作,二者构成重要的文化供给力。隐居和游观活动的兴盛则是江南名山文化吸引力的重要体现。总结得出了茅山江南名山形象,为后续江南名山形象认知的研究打下基础。
-
关键词
江南名山
茅山
形象认知
扎根理论
-
Keywords
famous mountain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Mount Maoshan
image cognition
Grounded theory
ROST
-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K928.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