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德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7-90,共4页
本文就清朝康熙年间被人们誉为"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昆腔传奇在对历史材料的剪裁、结构线索、结构布局等结构艺术方面的特点和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概括,并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长生殿》 《桃花扇) 结构艺术 比较
下载PDF
当代出版家范用的书籍装帧艺术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国清 朱美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6,共7页
我国当代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范用在其七十多年的出版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书籍装帧理念,享有崇高地位。范用提出在把握图书设计风格多样化的前提下,量体裁衣,因书制宜,尤其是封面设计,要根据图书风格采用不同元素与颜色的组合,使... 我国当代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范用在其七十多年的出版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书籍装帧理念,享有崇高地位。范用提出在把握图书设计风格多样化的前提下,量体裁衣,因书制宜,尤其是封面设计,要根据图书风格采用不同元素与颜色的组合,使之富有书卷气,从而彰显内容特质,表征作者的思想精髓;强调图书装帧力求整体与细节和谐,做到版式与整体风格统一,插图与形象个性协调,纸材与出版特质相称,特别重视书衣的视觉传播力和读者吸纳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用 书籍装帧艺术 封面设计 版式设计
下载PDF
民间艺术与高职艺术类专业的资源对接探索——以苏州折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梦漪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0-92,共3页
苏州有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消亡,保留这些民间艺术迫在眉睫。苏州折扇传统制作工艺与高职艺术类专业实现资源对接,在高职院校的课程里引进苏州传统民间艺术,既可以丰富课程资源,也可以使传统工艺得到保存。
关键词 民间艺术 苏扇 艺术类专业 资源对接
下载PDF
桑塔格研究“新浪潮”中的特点与走向——芭芭拉·秦访谈录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明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10-118,159,共10页
芭芭拉·秦教授是桑塔格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之一,撰有百科全书《美国国家传记》之"苏珊·桑塔格传记",合著《苏珊·桑塔格的争议:公共事务和私人生活》等。近期,在中国开展系列学术讲座的秦教授接受了中国学者的... 芭芭拉·秦教授是桑塔格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之一,撰有百科全书《美国国家传记》之"苏珊·桑塔格传记",合著《苏珊·桑塔格的争议:公共事务和私人生活》等。近期,在中国开展系列学术讲座的秦教授接受了中国学者的采访,访谈内容涉及当前桑塔格研究中的新媒介档案、玩家艺术、数字文本分析等,清楚展示了桑塔格研究由传统理解模式向创意实践模式再到数字人文模式等逐渐丰富和深化的特点和趋势。此外,秦教授还谈及新的研究策略和模式如何正在改变和丰富学界关于桑塔格其人其作的理解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研究 新媒介档案 玩家艺术 数字人文
下载PDF
巍峨江左矗新标——论建设范曾艺术馆的价值与意义
5
作者 周建忠 顾金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共8页
建立范曾艺术馆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范曾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和个人巨大的社会影响,二是大学内涵发展寻求文化资源的需要,三是范曾本人桑梓情深,四是文博之乡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前后历经10年,范曾艺术馆新馆终于建成。新馆设施齐全... 建立范曾艺术馆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范曾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和个人巨大的社会影响,二是大学内涵发展寻求文化资源的需要,三是范曾本人桑梓情深,四是文博之乡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前后历经10年,范曾艺术馆新馆终于建成。新馆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展品丰富。范曾艺术馆新馆的建成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它是艺术熏陶的场域,学术研究的基地,同时也将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曾艺术馆 建设 价值
下载PDF
范增平先生茶艺学述评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桂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2-66,共5页
台湾民俗学家范增平先生倾毕生精力继承、创新和弘扬茶文化 ,给中国民俗史撰写了重要的一章。
关键词 范增平 茶文化 茶艺 茶艺学 继承 创新 发展
下载PDF
中国话剧写实舞台美术的第一个范本——论《少奶奶的扇子》演出的舞美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世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1年第2期69-72,90,共5页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美术写意化,程式化。文明戏的舞台美术虽然追求真实化,但由于没有相关的舞台美术理论作指导,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他们在舞台美术方面也始终停留在真实化的范围内。上海戏剧协社前期在舞台美术上仍然因袭了文明戏...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美术写意化,程式化。文明戏的舞台美术虽然追求真实化,但由于没有相关的舞台美术理论作指导,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他们在舞台美术方面也始终停留在真实化的范围内。上海戏剧协社前期在舞台美术上仍然因袭了文明戏的做法,洪深加入后,才开始逐步摆脱文明戏的影响。《少奶奶的扇子》第一次使用箱式立体布景,道具设置真实化、艺术化,化妆和服装基本上达到了真实化、个性化的要求,灯光被用来表示时间变换、制造舞台气氛,因此,《少奶奶的扇子》在技术上完全达到了现实主义幻觉型舞台美术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少奶奶的扇子》的这些舞台美术的组成部分都以剧本为基础,在导演创造性的指导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使话剧的舞台美术与文明戏的舞台美术彻底划清了界限。因此《少奶奶的扇子》的舞台美术成了中国话剧写实舞台美术的第一个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协社 《少奶奶的扇子》 舞台美术 写实 立体布景
下载PDF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论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林福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9-43,52,共6页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而传颂千古,是一篇绝妙的美文。其立意高远、抒情真切、写景雄奇、用语精美等写作技法,对当代散文创作颇有启示。
关键词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刍议四大名著文学及影视作品中的扇子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祥民 吉琳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7-44,共8页
中国扇子不仅是实用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意味。在古代文学著作及其衍生出的现代影视作品中,扇子常常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对象,对塑造人物角色、推动故事情节产生重要作用。扇子不仅可以营造出具有个性和特点的人物形象,而且其本身也... 中国扇子不仅是实用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意味。在古代文学著作及其衍生出的现代影视作品中,扇子常常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对象,对塑造人物角色、推动故事情节产生重要作用。扇子不仅可以营造出具有个性和特点的人物形象,而且其本身也是具有个性和特点的事物对象。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皆有扇子的内容,甚至成为人物特征,这一点在影视剧中也得到更为直观生动的艺术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子 四大名著 艺术形象
下载PDF
文化空间的追复与重塑——有关湖州羽毛扇工艺美术的研究与思考
10
作者 韩超 沈国民 《设计艺术研究》 2012年第6期42-49,64,共9页
湖州羽毛扇以历史悠久著称,唐以后闻名于世,史载不绝,明清以来更为兴盛。独特的造作和工艺美术特性更使其在历史上造就了数度的辉煌,但在当下的语境中却日渐式微,传统文化空间的解体与蜕变显然是其根本的原因,所以需在对文化空间追复与... 湖州羽毛扇以历史悠久著称,唐以后闻名于世,史载不绝,明清以来更为兴盛。独特的造作和工艺美术特性更使其在历史上造就了数度的辉煌,但在当下的语境中却日渐式微,传统文化空间的解体与蜕变显然是其根本的原因,所以需在对文化空间追复与重塑的视角下思考其保护与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州羽毛扇 工艺美术 文化空间
下载PDF
以艺弘道——论范曾先生的艺术创作
11
作者 苏利海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7-130,共4页
范曾先生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滋养其艺术之树结出累累硕果的源泉,不外乎他在艺术创作中能坚守"以艺弘道,以道驭艺"的创作原则。其中"道"有两个特征:一是艺术家个体价值的高扬,二是对民族未来发展的责任感,... 范曾先生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滋养其艺术之树结出累累硕果的源泉,不外乎他在艺术创作中能坚守"以艺弘道,以道驭艺"的创作原则。其中"道"有两个特征:一是艺术家个体价值的高扬,二是对民族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两者统一于范曾先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依恋感。范曾先生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艺创作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熔铸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解答当下文艺界民族身份认同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曾 艺术
下载PDF
沉积三千年 传承路遥远——《中华响扇》教育个案剖析
12
作者 马云慧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华响扇》进入高等体育教育个案研究,探讨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民间武术资源的有效途径和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其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基础,结合访谈法,并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总结... 目的通过对《中华响扇》进入高等体育教育个案研究,探讨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民间武术资源的有效途径和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其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基础,结合访谈法,并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总结规律,为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民间武术提供参考。结果对学习《中华响扇》的320名学生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喜欢《中华响扇》的学生占87%;有67%~85%的学生从不同侧面认为《中华响扇》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益;有74%的学生认为比较容易掌握,有92%的参与者希望《中华响扇》作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内容之一,提早进入教育教学改革之列,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兴趣,而且也为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民间武术培养了后来者。结论中华民族使用扇子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中国扇文化浓缩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中华响扇》作为中华民族民间武术资源之一,发扬与传承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响扇》 民族民间武术 体育教育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国扇艺:遗产文明史的儒学艺术观
13
作者 方汉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9-63,共5页
继《陶泥文明》之后,"麈扇文明"书写对象是中国汉唐至明清的封建文明,这种"遗产文明史"以儒家扇子艺术为线索,原于道而游于艺。汉代婕妤以扇子为题材的《怨歌行》继承了《诗经》"怨剌"传统;曹植《扇赋》... 继《陶泥文明》之后,"麈扇文明"书写对象是中国汉唐至明清的封建文明,这种"遗产文明史"以儒家扇子艺术为线索,原于道而游于艺。汉代婕妤以扇子为题材的《怨歌行》继承了《诗经》"怨剌"传统;曹植《扇赋》则创造了诗赋中的扇子"兴象";魏晋麈扇是中国艺术也是中国个性意识觉醒的奇峰;明清扇艺以文人诗画的"观"为美学观念,诗文书画集中于扇子。清末民初的"状元扇"题诗则以"群"为宗旨。扇艺遵循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群怨",体现了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艺术学思想,艺术寓教于乐,为儒学的道德仁义思想体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扇艺 兴观群怨 儒学艺术观
下载PDF
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中华响扇》的文化探究
14
作者 马云慧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9-121,128,共4页
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中国扇文化浓缩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中华响扇》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武术健身项目,其运动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程式化在武术中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 《中华响扇》 武术 文化 程式化 探究
下载PDF
文化空间的追复与重塑——有关湖州羽毛扇工艺美术的研究与思考
15
作者 韩超 沈国民 《创意与设计》 2012年第6期15-22,共8页
湖州羽毛扇以历史悠久著称,唐以后闻名于世,记载不绝,明清以来更为兴盛。独特的造作和工艺美术特性更使其于历史上造就了几度辉煌,但却在当下的语境中日渐式微。传统文化空间的解体与蜕变显然是其根本原因,所以须在对文化空间追复与重... 湖州羽毛扇以历史悠久著称,唐以后闻名于世,记载不绝,明清以来更为兴盛。独特的造作和工艺美术特性更使其于历史上造就了几度辉煌,但却在当下的语境中日渐式微。传统文化空间的解体与蜕变显然是其根本原因,所以须在对文化空间追复与重塑的视角下思考保护与发展湖州羽毛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州羽毛扇 工艺美术 文化空间
下载PDF
范伟幽默的言语表达手段——基于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台词的分析
16
作者 胡邦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4-69,共6页
作为一个小品艺人,范伟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已深入民心;而作为影视演员,他更是将这种幽默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文章以范伟主演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的台词为例,运用语言学知识,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表演艺术家... 作为一个小品艺人,范伟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已深入民心;而作为影视演员,他更是将这种幽默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文章以范伟主演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的台词为例,运用语言学知识,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表演艺术家范伟幽默的表达方式、方法,为范伟个人言语风格的研究及影视文学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伟 《老大的幸福》 语言艺术 幽默
下载PDF
我院武术课开展太极功夫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7
作者 柯易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4-76,共3页
本文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女生人数较多,女性身体的特殊性。太极功夫扇进入我院武术课堂教学在传承中华武术文化,迎合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武术课教学质量,实现武术课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太极功夫扇进入我院... 本文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女生人数较多,女性身体的特殊性。太极功夫扇进入我院武术课堂教学在传承中华武术文化,迎合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武术课教学质量,实现武术课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太极功夫扇进入我院武术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功夫扇 武术课 教学
下载PDF
论范宽《溪上行旅图》的画面特点及形成原因
18
作者 陈学书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4期87-89,共3页
《溪山行旅图》是中国画有史以来之第一幅巨帧,其画大气磅礴,沉雄高古,令观者无不为之倾倒。然而,其画并不是范宽对关、陕之地的一个单层平面的自然再现和摹写,而是画家平素精神涵养的萌发,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深层创构。可以说,这幅画是... 《溪山行旅图》是中国画有史以来之第一幅巨帧,其画大气磅礴,沉雄高古,令观者无不为之倾倒。然而,其画并不是范宽对关、陕之地的一个单层平面的自然再现和摹写,而是画家平素精神涵养的萌发,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深层创构。可以说,这幅画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宋代画坛上的一种完美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宽 绘画特点 画面布局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心鉴: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根基
19
作者 崔自默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1,共7页
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从来就紧密相连,其关捩所在,是"心"。艺术与市场,既要分开来谈论,又要结合起来研究。艺术行为是一个过程,其间存在多个环节。职业艺术家深化了艺术行为,也拓展了艺术市场。理论与实践,是艺术行为的"两... 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从来就紧密相连,其关捩所在,是"心"。艺术与市场,既要分开来谈论,又要结合起来研究。艺术行为是一个过程,其间存在多个环节。职业艺术家深化了艺术行为,也拓展了艺术市场。理论与实践,是艺术行为的"两足"。艺术市场浮沉着艺术的前途,改写着艺术史。"买"与"卖"是对等的,价值的"公正认定",由市场交易价格体现。市场行情,不仅仅是经济的外貌,更是人心的晴雨表。寻求知音,艺术家需要,收藏家也需要。人的需求,层次攀升,心理消费乃是最高境界。心鉴,是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根基。当代艺术创作琳琅满目,艺术市场波谲云诡,致使人心不稳,见异思迁。"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定"当然可以直指周围环境,但重要的,还是要指望自己的心。提倡和实践"心鉴",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那么,关于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一切技术性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由文字般若而观照般若而实相般若,由实到虚,为道日损,剥落掉诸多假象与尘垢之后,会逐渐接近本真。经由耳鉴、眼鉴到心鉴,是文明与境界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市场 职业艺术家 知音 心理消费 心鉴
下载PDF
论同人作品的出版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丽苑 曹莉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1-6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末,同人作品因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而流行,同时也因其自身的特点面临知识产权及道德伦理的困扰与指责。如何争取同人作品的生存空间,打破其现有的出版瓶颈,成为目前我国出版界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同人作品... 20世纪90年代末,同人作品因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而流行,同时也因其自身的特点面临知识产权及道德伦理的困扰与指责。如何争取同人作品的生存空间,打破其现有的出版瓶颈,成为目前我国出版界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同人作品的出版现状、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结合出版学的相关理论,对"同人作品"这一新事物进行研究,并试图提出一些突破困境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作品 出版模式 商业出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