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水平井扇形井网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实践
1
作者 曹炜 齐银 +2 位作者 马兵 拜杰 徐荣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3,共13页
多平台大范围规模布井是非常规资源高效动用的关键。由于黄土塬地貌特征和林缘区、水源区的限制,鄂尔多斯盆地庆城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油的布井模式存在局限性。为进一步实现平台动用储量最大化,创新提出扇形井网布井方式。文章采用地... 多平台大范围规模布井是非常规资源高效动用的关键。由于黄土塬地貌特征和林缘区、水源区的限制,鄂尔多斯盆地庆城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油的布井模式存在局限性。为进一步实现平台动用储量最大化,创新提出扇形井网布井方式。文章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探究扇形井网不同布井方位对裂缝扩展和产能的影响,对扇形井网开展相应的裂缝间距和压裂次序优化,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扇形井网下的压裂特征并对产能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斜交水平井(水平段井轨迹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夹角大于或等于15°)与常规水平井(水平段井轨迹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夹角小于15°)相比,预测产能随偏转角度(布井方向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偏转角度大于45°时,产能差异进一步放大,同时模拟结果下的经济评价情况表明,当偏转角度为90°时,经济可行性最差,不建议布井;扇形井网模式下通过扩大裂缝间距和采用“从外到内”的压裂次序可以提高预测产能;斜交水平井裂缝首先沿垂直井筒方向延伸且震级较大,但在远场尺度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仍然是裂缝扩展的主导因素;与常规水平井相比,斜交水平井储层改造体积小,但裂缝复杂程度高,缝网改造更充分;对比实际投产效果来看,斜交水平井累计产量低于常规水平井,但液面高度高且目前日产油量接近,存在一定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地质工程一体化 扇形井网 储层改造体积 裂缝复杂程度
下载PDF
扇形井网体积压裂地质工程一体化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汤继周 王小华 +2 位作者 杜现飞 马兵 张丰收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52,共8页
根据扇形井网趾端和跟端井距差异性,结合位错理论、离散格子法和有限元流固耦合理论,建立考虑地质力学建模、诱导应力计算、水力压裂模拟以及压后产能评价的扇形井网体积压裂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同时提出针对扇形水平井常规产能区和潜... 根据扇形井网趾端和跟端井距差异性,结合位错理论、离散格子法和有限元流固耦合理论,建立考虑地质力学建模、诱导应力计算、水力压裂模拟以及压后产能评价的扇形井网体积压裂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同时提出针对扇形水平井常规产能区和潜在产能区进行差异化压裂设计的思路。研究表明,对于研究的H1扇形井平台,先压裂常规产能区后,潜在产能区水平主应力差的最大降低幅度为0.2 MPa,无法引发应力反转,但应力差的降低,仍有利于水力裂缝的横向扩展。潜在产能区中Ⅰ区井段的压裂优化方案为只压裂2号井,簇间距30 m,单段排量12 m^(3)/min;Ⅱ区井段压裂优化方案为先压2号井,后压3号井,簇间距为30 m,单段排量为12 m^(3)/min。潜在产能区孔隙压降波及面积小,储集层动用程度低,可提高趾端区域的水力压裂改造强度,例如适当加密布缝、调整布缝结构,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扇形井网 水平井 地质模型 水力压裂 产能评价 地质工程一体化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调整技术对策及效果——以贝301断块砂砾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延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2,155,共4页
针对海拉尔盆地贝301断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系统不完善、储层动用程度低、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方法,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细分沉积微相、储层分类研究,优化开发调整技术,按照分区分类调整思路,考虑平面和纵向的开发矛盾... 针对海拉尔盆地贝301断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系统不完善、储层动用程度低、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方法,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细分沉积微相、储层分类研究,优化开发调整技术,按照分区分类调整思路,考虑平面和纵向的开发矛盾,分别制定个性化调整对策。通过井网加密、注采系统调整、分层系调整、结合"调、压、补、堵"及水平井挖潜等措施,油田水驱控制程度提高12.8%,全区月产油由0.876 8×104t上升到1.384 3×104t,综合含水下降27.5%。初步形成了复杂断块油藏个性化调整技术,对同类油田的开发调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综合调整技术 扇三角洲 井网加密 注采系统 水平井 贝301断块
下载PDF
油田开发后期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程 孙义梅 邓宏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8-93,共6页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和调整注采井网的基础。充分利用密闭取心、密井网等资料 ,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和调整注采井网的基础。充分利用密闭取心、密井网等资料 ,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体、重力流砂体、水下溢岸砂体 5种微相砂体。微相砂体形状、规模及空间分布决定了注采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和完善程度 ,微相类型及其分布控制着油水井的产液及吸水能力 ,控制着注入水的地下运动方式 ,因此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 ,找准剩余油富集区 ,调整和部署注采井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非均质性 剩余油 注采井网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樊128断块整体压裂改造布井方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红玲 张琪 +1 位作者 刘泽凯 李行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根据试油试采资料和油井压裂前后的产能变化 ,分别设计了反九点和五点面积注采井网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边水能量、注水时机、注采比和采油速度对两种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五点井网布井方案优于反九点井网布井方案。... 根据试油试采资料和油井压裂前后的产能变化 ,分别设计了反九点和五点面积注采井网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边水能量、注水时机、注采比和采油速度对两种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五点井网布井方案优于反九点井网布井方案。注水井应平行于裂缝伸展方向排列 ,与边水供给方向一致。油井配产量平均为 8.6t/d ,采油速度为 1% ;断块投产 1年左右应及时注水 ,且注采比保持为 1才能保证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128断块 整体压裂 技术改造 布井 油井 注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储层相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超 谢传礼 +1 位作者 Yannick Tepinhi 汪磊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0-764,共5页
针对渤南油田五六区沙三段4砂组2小层(Es342)储层砂体形态弯曲、分叉、砂体规模与展布变化大的特点,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法对研究层位进行沉积微相模拟。在该区密集井网区精细地层研究的基础上,统计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 针对渤南油田五六区沙三段4砂组2小层(Es342)储层砂体形态弯曲、分叉、砂体规模与展布变化大的特点,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法对研究层位进行沉积微相模拟。在该区密集井网区精细地层研究的基础上,统计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长、宽定量数据,结合储层地质知识库的研究,确立不同微相的平面形态与空间组合特征,依此建立定量训练图像。在此基础上,利用SNESIM算法对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进行沉积微相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多点地质统计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空间形态特征,得到符合地质意义的沉积微相模型。研究区密集井网的定量研究和训练图像的建立,可以丰富地质知识库,为类似地区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进行储层相建模时训练图像的建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学 训练图像 密井网区 储层地质知识库 扇三角洲前缘 渤南油田五六区
下载PDF
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及应用——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曾晓华 周伟 +3 位作者 肖大志 袁凌荣 张晓禹 朱金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2-358,共7页
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为例,利用密井网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建立了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定量地质知识库。通过分析研究,将研究区流沙港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细分为5种微相类型,这些微相砂体有6种叠置模式。对现代扇三角洲沉积考... 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为例,利用密井网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建立了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定量地质知识库。通过分析研究,将研究区流沙港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细分为5种微相类型,这些微相砂体有6种叠置模式。对现代扇三角洲沉积考察的定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辫流坝长宽比为1.65~4.25,辫流坝与辫状水道宽度比为0.65~5.00,该数据为刻画实际地下地质体的展布提供了重要依据。扇三角洲地质知识库显示,辫状水道宽厚比为150~200,辫流坝宽厚比为170~220,分支水道宽厚比为180~230,河口坝宽厚比为400~545。依据地质知识库数据,研究区注水井部署方案将注采井距定在420~800 m,现场实施该方案后注水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知识库 扇三角洲沉积 现代沉积 密井网 流沙港组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杜家台扇三角洲微相模式开发应用研究
8
作者 罗玲玲 张建龙 +1 位作者 赵东升 廖家彬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44-47,共4页
为了研究欢58块沉积微相的差异性,在区域特征及岩性、电性、沉积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绘制各砂岩组的沉积相平面图。研究表明,欢58块杜家台Ⅰ油组为浅湖时期河流入湖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源来自东北方向,砂体向西南方向展开,沉积... 为了研究欢58块沉积微相的差异性,在区域特征及岩性、电性、沉积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绘制各砂岩组的沉积相平面图。研究表明,欢58块杜家台Ⅰ油组为浅湖时期河流入湖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源来自东北方向,砂体向西南方向展开,沉积微相发育形成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以及河口坝。通过杜家台扇三角洲沉积微相模式研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为研究区有利储集区域,也是井位部署的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家台 扇三角洲 沉积微相模式 沉积特征 井位部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