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波地震联合技术精细雕刻隐蔽河道砂体——以四川盆地西北部ZT地区沙溪庙组为例
1
作者 冉崎 魏玮 +6 位作者 陈康 杨广广 戴隽成 闫媛媛 吕龑 马华灵 朱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ZT地区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多期河道砂体及储层刻画不清晰、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三分量转换横波(PS波)资料,结合PP波叠前数据和常规叠后地震资料,在正演模拟基础上,形成了多波地震联合雕刻河道砂体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河道砂体多波地震响应特征随砂体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砂体顶界PP波地震响应随孔隙度增大由强波峰转变为强波谷,而PS波地震响应不随物性变化发生极性反转,基于横波对岩性的刻画可有效识别多期隐蔽河道砂体;(2)相较反映横波阻抗变化率的叠前P-G属性,PS波振幅能量更聚焦,雕刻的河道砂体横向展布特征更清晰,边界更清楚;(3)叠前P-G属性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有利于区分叠置砂体,并落实砂体的发育期次。结论认为,多波地震技术联合充分发挥P-G的高分辨率优势确定纵向砂体发育期次,发挥PS波横向连续性优势刻画横向边界,实现了ZT地区沙一段河道砂体的完整精细雕刻,生产应用效果显著,并为该区井位部署和储量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为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力推进了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转换横波 多波地震勘探 河道砂体刻画 叠前P-G属性
下载PDF
致密气藏多层砂体合采井产量递减分析方法
2
作者 柳洁 魏克颖 +4 位作者 李宁 杨映洲 郝军慧 李林清 史文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致密气藏主力产层多为多层叠置河道砂体,合采时普遍存在各产层贡献不明及砂体动用边界不清的问题。首先,考虑各层河道砂体形态特征和边界尺寸差异,根据等效渗流体积原则,建立了致密气藏多层河道砂体合采井生产模型。其次,基于现代产量... 致密气藏主力产层多为多层叠置河道砂体,合采时普遍存在各产层贡献不明及砂体动用边界不清的问题。首先,考虑各层河道砂体形态特征和边界尺寸差异,根据等效渗流体积原则,建立了致密气藏多层河道砂体合采井生产模型。其次,基于现代产量递减分析理论,形成了致密气藏多层河道砂体的边界确定方法和合采井产量递减分析图版。最后,讨论不同河道砂体边界距离、砂体数量和砂体位置下的产量递减特征,明确了多层河道砂体对产量递减的影响。研究表明:致密气藏多层河道砂体合采井产量具有5个递减阶段,不稳定流中期阶段可诊断各层砂体边界距离是否相等;河道砂体范围越小,宽砂体数量越少,宽砂体占比越小,储集层稳产能力越差,不稳定流早期阶段和不稳定流中期阶段易出现产量递减速率增大现象。建立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可为产层动用程度评价和增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产量递减分析 河道砂体 多层合采 砂体边界 渗流模型 参数反演
下载PDF
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超前压驱技术及其应用
3
作者 张世明 杨勇 +3 位作者 曹小朋 刘海成 王建 孙志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件下储层应力场的改变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力系数构建连续稳定的驱替压力剖面、超前压驱变应力场油井差异造缝是高产稳产的两大致效机制,在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有利于压力与介质协同传导,同时高压压头前移,有利于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形成连续稳定的压力剖面;在超前压驱注水条件下,高油藏压力可有效降低储层的破裂压力,易形成复杂缝网,同时改变储层地应力场的大小和分布,进而影响油井压裂裂缝展布及产能。研究成果揭示了超前压驱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对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规模效益建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压驱 滩坝砂油藏 特低渗透 高压力系数 压力剖面 地应力 胜利油田
下载PDF
压缩感知提频技术在莺琼盆地W1井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雷 王祥春 +2 位作者 刘梦灵 廖仪 张国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8-1927,共10页
针对莺琼盆地W1井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体展布及叠置关系复杂的问题,综合莺琼盆地W1井区三个年份的原始资料,设计了一套包括预处理、去噪处理、偏移以及偏后处理的整套资料处理流程。在偏后处理中将压缩感知提频技术应用于叠前深度偏... 针对莺琼盆地W1井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体展布及叠置关系复杂的问题,综合莺琼盆地W1井区三个年份的原始资料,设计了一套包括预处理、去噪处理、偏移以及偏后处理的整套资料处理流程。在偏后处理中将压缩感知提频技术应用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并与蓝色滤波提频技术、零相位反褶积提频技术进行了对比,体现了压缩感知提频技术的优势;运用压缩感知提频技术解决了莺琼盆地W1井区目前存在的地质问题,证明其在莺琼盆地W1井区后续开发实施上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两种提频技术,采用压缩感知提频技术可以保护主频以下可靠的低频信息,拓展高频,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通过压缩感知提频后的地震数据,气水关系更加清晰,砂体的叠置特征得以真实呈现,验证了其对后续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压缩感知提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体展布及叠置关系复杂等问题,值得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砂体叠置 气水关系 地震资料处理 莺琼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断砂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与油气富集规律
5
作者 胡佳 魏靖依 +3 位作者 吴昊 张红杰 周妍 刘峻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在萨、葡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输导油气通道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和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油气富集特征,对断砂输导油气能力影响因素与油气富集关系...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在萨、葡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输导油气通道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和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油气富集特征,对断砂输导油气能力影响因素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他拉海地区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的主控因素是成藏期古断距和下伏青一段源岩排烃强度,下伏青一段源岩排烃强度与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之间关系密切,是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主要原因;油源断裂古断距与萨尔图油层油气富集关系密切,是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主要原因;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影响因素是古构造脊和优势相砂体发育及分布,古构造脊发育及分布与萨、葡油层油气富集关系密切,其发育及分布是造成油气主要富集在其东部和中北部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为以断砂输导体系为主的勘探地区油气成藏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萨、葡油层 断砂输导油气能力 主控因素 油气富集
下载PDF
不连续界限地震响应与复合砂体构型研究--以渤海P油田Ⅳ-2层为例
6
作者 马子麟 范洪军 +1 位作者 王海峰 何明薇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不连续界限”研究通过识别多地震属性的变化位置,实现井震联合储层构型剖析。针对目前“不连续界限”研究对象主要为单期砂体这一现状,本文以渤海P油田Ⅳ-2层为例,提出两期叠置砂体不连续界限与储层构型研究方法,概括为“单井定期次... “不连续界限”研究通过识别多地震属性的变化位置,实现井震联合储层构型剖析。针对目前“不连续界限”研究对象主要为单期砂体这一现状,本文以渤海P油田Ⅳ-2层为例,提出两期叠置砂体不连续界限与储层构型研究方法,概括为“单井定期次、界限定边界、波形定结构”。首先,以单井构型识别和分类为基础,建立两期叠置砂体构型边界处4种结构的正演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以界限类型和波形偏度为特征指标的砂体结构判别标准,指导剖面和平面构型研究。应用该方法剖析研究区储层结构,结果表明:本区Ⅳ-2层可进一步细分为三期曲流带沉积,曲流带宽度在150~385 m之间,曲流带之间的接触边界与废弃河道是阻碍渗流的主要不连续界限。动静结合验证,构型研究结果与动态响应相符,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砂体 不连续界限 地震波偏度 储层构型
下载PDF
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块亮马台单元长2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7
作者 魏鸣禄 雷倩倩 +1 位作者 杨志鹏 宁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42-46,共5页
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块亮马台开发单元长2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不清晰,通过测井资料、岩心分析以及压汞实验等方法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以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及磨圆度较好,粒度较细,粒间... 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块亮马台开发单元长2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不清晰,通过测井资料、岩心分析以及压汞实验等方法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以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及磨圆度较好,粒度较细,粒间孔与溶蚀孔发育,孔隙间喉道细小;通过砂地比、隔层发育状况以及变异系数等非均质性参数计算,广泛发育的隔层加剧了层间非均质性,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长2储层发育的泥质夹层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以正韵律、复合韵律型为主;河道砂体影响储层的平面展布,长2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分布与砂体展布及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边油田 长2储层 储层非均质性 隔夹层 河道砂体
下载PDF
Sandbody architecture of the bar finger within shoal water delta front:Insights from the Lower Member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Neogene,Bohai BZ25 Oilfield,Bohai Bay Basin,East China 被引量:2
8
作者 XU Zhenhua WU Shenghe +5 位作者 LIU Zhao ZHAO Junshou GENG Hongliu WU Junchuan ZHANG Tianyou LIU Zhao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Core,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andbody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in Lower Member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in Neogene, Bohai BZ25 Oilfield, and to analyze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 Core,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andbody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in Lower Member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in Neogene, Bohai BZ25 Oilfield, and to analyze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istribution and intern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r finger within shoal water delta front. The branched sand body within shoal water delta front is the bar finger, consisting of the mouth bar, distributary channel over bar, and levee.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cuts through the mouth bar, and the thin levee covers the mouth bar which is located at both side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The bar finger is commonly sinuous and its sinuosity increases basinward.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changes from deeply incising the mouth bar to shallowly incising top of the mouth bar.The aspect ratio ranges from 25 to 50 and there is a double logarithmic linear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dth and thickness for the bar finger, which is controlled by base-level changing in study area. For the bar finger,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in the same distributary channel should be avoided during water flooding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middle–upp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undrilled mouth bar are focus of tapping remaining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AL water delta BAR FINGER sandbody ARCHITECTURE Bohai BZ25 OILFIELD NEOGENE Minghuazhen Formation remaining oil
下载PDF
Fan-Delta,Braid Delta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lta Systems 被引量:2
9
作者 W.E.Galloway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87-400,共14页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deposhional features of fan-deltas and braid deltas. Fan-del-tas are storm discharge-dominated, while braid deltas are usually flashy flood-dominated. The two types ofdelta, ...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deposhional features of fan-deltas and braid deltas. Fan-del-tas are storm discharge-dominated, while braid deltas are usually flashy flood-dominated. The two types ofdelta, like common deltas, were reworked by marine processes. Delta systems are classified into nine deltatypes on the basis of the subaerial deposi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nature of marine reworking. Fan-deltas and braid delta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divergent-marginforeland and intraplate rift-subsided basin settings fan-deltas often form combination traps for petroleum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delta Braid Delta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lta Systems
下载PDF
Stratal Slice Recognition of Thin Shallow-Water Delta Sandbodies in the Songliao Basin 被引量:1
10
作者 ZHU Xiaomin ZENG Hongliu +1 位作者 DONG Yanlei ZHU Shif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63-764,共2页
Objective China's petroleum explor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finding deeply buried thin sandbodies lbr the abundant oil resources they contain. Here thin sandbodies refer to those less than 10 m in thickness, ... Objective China's petroleum explor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finding deeply buried thin sandbodies lbr the abundant oil resources they contain. Here thin sandbodies refer to those less than 10 m in thickness, or even less than 1-2 m. It is difficult to depict thin-layer sandbodies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using conventional core,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due to their limited vertical resolution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However, seismic sedimentology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method especially tbr thin sandbody interpretation, i.e., validating interpreted sedimentary sandbodies from 3D seismic data based on horizontal resolution, stratal slice and seismic geomorphology interpretation. At present, a series of studies on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 North America marine basins and elsewhere have bee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and are relevant to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al Slice Recognition of Thin Shallow-Water Delta Sandbodies in the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气藏控制因素和有利成藏区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祥振 宋明 +4 位作者 蒲仁海 高小平 强腾 吴疆 关蕴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479,共14页
根据钻井、地震和试气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的构造、古地貌、沉积相、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为潮坪-泻湖-障壁沉积体系,储层主要为东、西两个平行岸线的北西向障壁砂坝砂岩,障壁砂坝分布在古岩溶高带两... 根据钻井、地震和试气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的构造、古地貌、沉积相、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为潮坪-泻湖-障壁沉积体系,储层主要为东、西两个平行岸线的北西向障壁砂坝砂岩,障壁砂坝分布在古岩溶高带两侧,为浅灰色石英质中粗砂岩和细砾岩。研究区中东部下伏地层为奥陶系马六段,由于缺乏马家沟储层和向下运移的通道,油气主要在本溪组东障壁成藏。研究区西南部本溪组下伏古岩溶凹槽,煤系烃源岩与马五溶蚀灰岩储层侧接,所以奥陶系成为主成藏层位,本溪组西障壁砂岩成藏相对较差。本溪组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圈闭,少量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气藏沿障壁砂坝中心厚砂体呈串珠状分布。水层主要为单层厚度小于2 m的薄砂层,为潮道或障壁边缘砂岩,个别较厚的水层砂岩平面上位于气藏之间,应该与局部存在的大断距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和破坏有关。干层为孔隙度小于3.2%或渗透率小于0.07×10^(-3)μm^(2)的致密砂岩,主要为深灰色凝灰质和浅灰色岩屑石英两种砂岩类型,二者测井孔隙度均小于3.2%,显微镜下面孔率<1%。凝灰质砂岩具有颜色深(深灰色,简称黑砂岩)、粒度细(细砂岩或粉-细砂岩)、单层厚度薄(0.5~2 m)的特点,随机夹于浅灰色障壁或潮道砂岩之中,本一段和本二段均可含一层凝灰质砂岩,镜下具火山尘杂基、燧石和岩屑含量高、基底式胶结、颗粒分选和磨圆度差等特点。致密的浅灰色岩屑石英砂岩则具有黏土质和白云质胶结、颗粒线接触-凸凹接触、压实作用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根据沉积相和物性对气藏的控制,结合地震属性和含气检测等手段对有利成藏区进行预测,认为研究区本一和本二段各发育两个北西向障壁,障壁砂坝内部为有利高产能区,朝障壁边缘物性变差,产能降低;含水厚砂岩主要受燕山期北北东断裂活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组 古地貌 沉积相 砂体展布 控藏因素 气藏识别
下载PDF
致密气藏砂岩空间发育模式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蒙晓灵 王得志 +1 位作者 邢雪杰 蒙学东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水平井开发技术已成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开发手段。基于已完钻井地质资料大数据,构建空间地质模型,分别为切割连通型、冲刷连通型及孤立型。水平井开发之初,切割连通型储层为主要目标,多实施平直型水平井。随着开... 水平井开发技术已成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开发手段。基于已完钻井地质资料大数据,构建空间地质模型,分别为切割连通型、冲刷连通型及孤立型。水平井开发之初,切割连通型储层为主要目标,多实施平直型水平井。随着开发的深入,为完善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针对冲刷连通型和孤立型储层的大斜度型水平井和阶梯型水平井的比例逐渐增加。为了明确研究区砂体发育模式对水平井生产能力的影响,利用试气成果、生产曲线等动、静态资料,对水平井的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与空间地质模型对应的水平井轨迹类型为平直型、大斜度型、阶梯型;(2)3种类型水平井均具有一定稳产能力(>2000 d),其中平直型和大斜度型水平井显示出较好的稳产能力,阶梯型水平井稳产能力有限,但仍不失为区块效益开发的必要补充;(3)建立区块水平井类型的单位套压采气量与累计采气量的拟合关系,可对区块阶段性产量和稳产能力进行预测,为区块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中二叠世 致密砂岩气藏 砂体发育模式 水平井 生产能力
下载PDF
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特征差异性研究:以松辽和渤海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彪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536-544,共9页
为了研究富油气凹陷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特征、明确分布规律,以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及运移通道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松辽和渤海湾盆地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与断砂组合输导模式之间关系的实例分析,对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 为了研究富油气凹陷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特征、明确分布规律,以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及运移通道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松辽和渤海湾盆地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与断砂组合输导模式之间关系的实例分析,对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的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特征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为先垂向后侧向,以垂向为主;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为侧向,断裂仅起侧接作用。②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主要有牙刷状和树枝状2种;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主要有同层阶梯状和跨层阶梯状2种。③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为始于断裂的线状;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为穿过断裂的线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上区 源外斜坡区 断砂组合 油气输导特征差异性 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马头营凸起唐71X2断块馆二段窄薄河道砂体精细刻画与应用
14
作者 高东华 曹同锋 李君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44-146,共3页
以马头营凸起唐71×2断块馆二段4~6砂组河道砂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窄河道控制下单砂体厚度薄(单砂体厚度小于4m),横向变化快(单河道宽度小于100m),传统地震相分析法难以对窄薄砂体进行预测的问题,在利用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沉... 以马头营凸起唐71×2断块馆二段4~6砂组河道砂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窄河道控制下单砂体厚度薄(单砂体厚度小于4m),横向变化快(单河道宽度小于100m),传统地震相分析法难以对窄薄砂体进行预测的问题,在利用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沉积相的基础上,总结河道砂体在地震上的响应特征,运用地震地层切片属性技术,精细刻画了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实践证实:预测结果与钻井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该方法预测窄薄河道砂体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头营凸起 窄河道砂体 反射特征 地层切片
下载PDF
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单砂体构型特征——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_(1)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立民 宋宝顺 +3 位作者 余成林 张振宇 李庆 岳大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I0001,共17页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溢岸及水下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单砂体侧向拼接主要有4种样式,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型、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型、泥岩分隔型。垂向上,单层单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上河下坝”叠置、多期河道叠置及多期河口坝叠置3种样式。平面上,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呈条带状或交织条带状展布,交织条带状砂体由多个单一条带状的单砂体组成。扇三角洲河口坝较发育,位于河口坝的上部,下切河口坝,发育“河在坝上走”的模式。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介于2.00~6.30 m,宽度介于57.65~499.20 m,平均宽厚比约为41∶1;单一河口坝砂体厚度介于2.26~9.60 m,宽度介于106.26~651.00 m,平均宽厚比约为73∶1;单一溢岸砂体厚度介于0.60~3.46 m,宽度介于40.08~136.35 m,平均宽厚比约为25∶1。单砂体接触关系不同是井间连通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为南堡凹陷剩余油挖潜及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小湖盆 扇三角洲前缘 构型模式 单砂体 储层构型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西南地区南屯组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机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同文 王芳 +4 位作者 王有功 李军辉 胡明 欧阳杰婷 李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9,共10页
贝西南地区南屯组断层-砂体组合对油气富集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为了查明不同构造单元的断层-砂体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差异机理,综合考虑地层倾向、断层走向和砂体走向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利用断层和砂体平面、剖面组合分... 贝西南地区南屯组断层-砂体组合对油气富集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为了查明不同构造单元的断层-砂体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差异机理,综合考虑地层倾向、断层走向和砂体走向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利用断层和砂体平面、剖面组合分析及走向玫瑰花图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了研究区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油藏解剖,分析了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斜坡区断层-砂体组合类型一般有6种,研究区主要有3种,分别是d型(地层倾向∥砂体走向⊥同向断层走向)、e型(地层倾向⊥砂体走向∥反向断层走向)和f型(地层倾向∥砂体走向⊥反向断层走向);e型和f型是富油类型,且f型优于e型,d型多出现失利井;油气富集机理的差异是由断裂带内部结构的不对称性造成的,d型最有利于油气向高部位“阶梯状”调整,e型多沿断层走向形成油气富集条带,f型最有利于侧向遮挡,多在下盘一侧聚集成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断层-砂体组合控藏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砂体组合 油气富集 南屯组 斜坡区 贝西南地区
下载PDF
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构型演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云松 金吉能 刘永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83,I0005,I0006,共16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是陆相湖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确定储层内部砂体叠置关系是油田后期增储上产的关键。以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井下单砂体,分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建立由低位域期、湖... 扇三角洲沉积体是陆相湖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确定储层内部砂体叠置关系是油田后期增储上产的关键。以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井下单砂体,分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建立由低位域期、湖侵域期到高位域期的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研究砂体叠置样式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间湾4类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要的单砂体类型,与四级构型单元相对应,存在切叠型、接触型和孤立型3类叠置样式。由低位域期、湖侵域期到高位域期演化过程中,扇三角洲前缘的砂体由高角度前积式、退积式到加积式、低角度前积式变化;平面上,表现为由长帚状、小朵状到大朵状演化。低位域期,具有水下分流河道构型优势,砂体以切叠型为主;湖侵域期,砂体发育有限,以孤立型为主;高位域期,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构型同时发育,演化为接触型。层序演化控制扇三角洲前缘内部砂体叠置样式与构型展布规律。该结果对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演化及油田后期开发和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 砂体叠置 PⅠ油组 N油田 Bongor盆地
下载PDF
珠三坳陷西北部浅海陆架砂体时空演化及成因机制
18
作者 宋广增 李明 +3 位作者 张帅 严德天 刘恩涛 陈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73,共12页
为阐明珠三坳陷西北部珠江组一段上亚段浅海陆架砂体成因机制,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首先搭建了五级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为约束,开展浅海陆架砂体识别与定量描述,剖析其时空演化规律,进而讨论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珠江组一... 为阐明珠三坳陷西北部珠江组一段上亚段浅海陆架砂体成因机制,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首先搭建了五级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为约束,开展浅海陆架砂体识别与定量描述,剖析其时空演化规律,进而讨论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珠江组一段上亚段可划分为4个五级层序,自下向上编号为FS4、FS3、FS2与FS1;(2)研究区发育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两种类型陆架砂体,两者整体呈NW-SE向展布,潮流沙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滨外沙坝则集中于东部;(3)FS4、FS3与FS23个五级层序中,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均呈现较大规模与较多数量,最上部FS1五级层序中,规模与数量达到最小;(4)沉积基准面(水动力)、同沉积地貌、沉积物碎屑供给等因素共同影响了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的发育规模、展布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等,综合构成了珠三坳陷西北部浅海陆架砂体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陆架砂体 隐蔽圈闭 高频层序 基准面旋回 珠三坳陷
下载PDF
川西拗陷东部斜坡沙溪庙组气藏断砂配置及成藏差异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瑞嵩 董军 袁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2期84-95,共12页
四川盆地川西拗陷东部斜坡地区早期勘探表明侏罗系沙溪庙组油气显示频繁,而测试产量却比较低,属于丰度及效果都偏低且动用难度大的气藏,主要原因是断砂配置十分复杂,且成藏模式及关键的控制因素尚未明确。为此,通过对钻井和岩芯实验数... 四川盆地川西拗陷东部斜坡地区早期勘探表明侏罗系沙溪庙组油气显示频繁,而测试产量却比较低,属于丰度及效果都偏低且动用难度大的气藏,主要原因是断砂配置十分复杂,且成藏模式及关键的控制因素尚未明确。为此,通过对钻井和岩芯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深化对沙溪庙组气藏成藏地质条件研究,解剖3个典型气藏。研究结果表明:(1)气藏以断控成藏为主;(2)成藏的先决条件为通源断层;(3)河道砂体及断层的较佳配置关系是其充分必要条件。基于不同形变程度区对二者配置关系的整理,设立起中江、高庙子中—强变形区沙溪庙组“网状供烃、断砂输导、高效运移”的成藏模式,得到结论认为:(1)河道砂体与通源断层配置关系有“三型七类”,结合构造演化细分中—强形变区为三种动态断砂配置类型,即早期成藏后期保持型、早期成藏后期调整型和早期未有效成藏型;(2)成藏主控因素总结为“源、相、位”—即烃源情况、储层沉积相和气藏位于构造部位;(3)将沙溪庙组气藏划分为富集区、有利区和较有利区,把富集区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在新认识的指导下获得勘探商业发现,并实现当年发现当年建产,已建成规模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拗陷东部斜坡 中侏罗世 沙溪庙组 断砂配置类型 主控因素 成藏差异性
下载PDF
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浅水三角洲储集层构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贤科 娄敏 +3 位作者 蔡华 李炳颖 刘英辉 黄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527,共11页
为了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指导油气田中—后期剩余油调整挖潜,以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三段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粒度、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储集层构型研究,建立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构型样式,并明确其空间演化规律。研究表明... 为了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指导油气田中—后期剩余油调整挖潜,以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三段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粒度、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储集层构型研究,建立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构型样式,并明确其空间演化规律。研究表明:H3c层为浅水三角洲上平原河道沉积,以垂向叠置厚层砂体为主;H3b层为浅水三角洲下平原河道沉积,发育侧向迁移型中—厚层砂体;H3a层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孤立型薄层砂体。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控制垂向砂体的发育,随着湖平面的上升,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呈退积序列,砂体由片状向孤立带状演变,储集层连通性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浅水三角洲 分流河道 储集层构型 砂体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