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coupled single scattering method of solving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s
1
作者 孙斌 王涵 +2 位作者 孙晓兵 洪津 张运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576-581,共6页
A new method of multi-coupled single scattering (MCSS) for solving a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is de- veloped and made public on Internet. Recent solutions from Chandrasekhar's X-Y method is used to valida... A new method of multi-coupled single scattering (MCSS) for solving a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is de- veloped and made public on Internet. Recent solutions from Chandrasekhar's X-Y method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MCSS's result, which shows high precision. The MCSS method is theoretically simple and clear, so it can be easily and credibly extended to the simulation of aerosol/cloud atmosphere's radiative properties, which provides effective support for research into polarized remote sen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multi-coupled single scattering method
下载PDF
Method for Measuring Self-noise of Vector Hydrophones 被引量:1
2
作者 Zhi Li Hongjuan Che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7年第3期370-374,共5页
The Vector Hydrophone(VH) is widely used to remotely detect underwater targets. 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self-noise of the VH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Vector Hydrophone(VH) is widely used to remotely detect underwater targets. 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self-noise of the VH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in which it is utilized, since the ability to acquire weak signals is determined by the VH self-noise level.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VH self-noise level in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the Dual-channel Transfer Function Method(DTFM) is proposed to reduce ambient background noise interference. In this paper,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 DTFM in reducing ambient background noise is analyz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ambient background noise, and the sensitivity difference of the two VHs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measuring the VH self-noise level in a small laboratory water tank by using DTMF indicate that ambient background noise interference can be reduced effectively by employing DTMF, more accurate self-noise level can be obtained as well. The DTMF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self-noise level of VHs and also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VH in underwater acou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NOISE vector hydrophone acoustic measurement underwater transducer transfer function method
下载PDF
基于VRT的气象粒子群时域回波仿真研究
3
作者 李丹阳 左炎春 +3 位作者 吴迪龙 罗熹 刘伟 王蕊 《空间电子技术》 2024年第2期34-41,共8页
随着雷达使用频段提升,降雨、云雾等气象因素对雷达探测的影响逐渐不可忽视。为研究气象粒子群对雷达探测工作产生的影响,文章总结了电磁波在不同类型气象粒子群下的谱分布与衰减特性;再根据粒子谱方程给出气象粒子群的模型信息;最后基... 随着雷达使用频段提升,降雨、云雾等气象因素对雷达探测的影响逐渐不可忽视。为研究气象粒子群对雷达探测工作产生的影响,文章总结了电磁波在不同类型气象粒子群下的谱分布与衰减特性;再根据粒子谱方程给出气象粒子群的模型信息;最后基于矢量辐射传输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气象粒子群时域回波快速仿真的方法,包括分区加速、传播路径判断的优化,在大体量粒子群回波建模中的优化效果可达到普通方法的20倍左右。结果表明,雨粒子群对雷达探测工作会造成较大的杂波,其杂波幅值约为发射功率的10-4倍;云粒子群的时域结果存在较强的随机性;雾粒子群时域结果均匀且幅值较低。文章针对不同类型气象粒子群时域回波的仿真结果与分析,对雷达的精准探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时域回波 矢量辐射传输方法 气象粒子 分区算法
下载PDF
锥-柱组合壳结构固有特性计算和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银行 柳贡民 胡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401,共7页
为解决工程中常见的锥-柱组合壳结构固有特性的快速计算和优化设计问题,本文通过采用改进状态向量的方法简化了基于唐纳尔壳模型的圆柱壳和圆锥壳结构的传递矩阵推导过程,利用连接处的力和位移匹配条件,建立了锥-柱组合壳结构传递关系,... 为解决工程中常见的锥-柱组合壳结构固有特性的快速计算和优化设计问题,本文通过采用改进状态向量的方法简化了基于唐纳尔壳模型的圆柱壳和圆锥壳结构的传递矩阵推导过程,利用连接处的力和位移匹配条件,建立了锥-柱组合壳结构传递关系,进而对锥-柱组合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吻合良好。最后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锥-柱组合壳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为更加复杂的组合壳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实践表明:改进状态向量和转换矩阵的引入能够简化圆柱壳和圆锥壳的振动计算传递矩阵推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柱组合壳 唐纳尔壳模型 改进状态向量 力和位移匹配 传递矩阵法 遗传算法 固有特性 快速计算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连续钢箱梁桥顶推施工主梁线形修正方法研究
5
作者 郝笛笛 缪长青 方诗圣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721,共10页
为提高顶推施工钢箱梁桥主梁线形控制精度,提出一种线形偏位向量转换方法,该方法对理想状态下的传递矩阵法进行了修正,可实现对顶推施工钢箱梁纵轴线水平向偏位与竖向偏位的阶段性矫正。建立用以识别钢箱梁线形状态的空间坐标系统,以钢... 为提高顶推施工钢箱梁桥主梁线形控制精度,提出一种线形偏位向量转换方法,该方法对理想状态下的传递矩阵法进行了修正,可实现对顶推施工钢箱梁纵轴线水平向偏位与竖向偏位的阶段性矫正。建立用以识别钢箱梁线形状态的空间坐标系统,以钢箱梁节段两端控制点水平坐标与高程为基本变量,基于已拼装梁段上各控制点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差,构造梁段线形偏位向量与偏位平方和表达式;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极值,对已拼装梁段线形进行计算转化,得到整体线形偏位离散度最低时的“转换线形”;比较“转换线形”与“理论线形”,对待拼装梁段拼装线形进行修正。实际工程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控制顶推施工钢箱梁拼装线形,成桥阶段全桥顶推段主梁线形轴线水平向偏位值低于5 mm,竖向偏位值低于15 mm,永久墩处梁段轴线水平向偏位与竖向偏位分别低于4和10 mm,线形控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推施工 钢箱梁桥 线形控制 传递矩阵法 偏位向量
下载PDF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numerical model of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system using matrix-operator method 被引量:5
6
作者 HE XianQiang PAN DeLu +2 位作者 BAI Yan ZHU QianKun GONG F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442-452,共11页
A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numerical model of th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system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atrix-operator method, which is named PCOART. Using the Fourier analysis, the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equ... A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numerical model of th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system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atrix-operator method, which is named PCOART. Using the Fourier analysis, the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VRTE) is separated into a set of equations depending only on the observa-tion zenith angle. Using the Gaussian-Quadrature method, VRTE is finally transferred into the matrix equation solved by the adding-doubl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flective and refractive properties of the ocean-atmosphere interface, the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numerical model of the ocean and at-mosphere is coupled in PCOART. Compared with the exact Rayleigh scattering look-up tables of MODIS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it is shown that PCOART is an exactly numerical model, and 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the multi-scattering and polarization are correct. Also, validated with the standard problems of the radiative transfer in water, it is shown that PCOAR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underwater radiative transfer problems. Therefore, PCOART is a useful tool for exactly calculating the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of th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of the radiance in the whole ocean-atmosphere system and the remote sensing of the atmosphere and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NUMERICAL model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system matrix-operator method adding-doubling method polarization remote sensing
原文传递
改进的结构振动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9
7
作者 万浩川 李以农 郑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3-177,182,共6页
针对传递矩阵法中状态向量一阶导数计算复杂问题,改进状态向量的选取。不据边界条件而据方程选取状态向量,可大大简化状态向量一阶导数计算过程。在状态向量与边界条件之间引入关联矩阵,使传递矩阵求解过程更加简单。以圆柱壳振动方程为... 针对传递矩阵法中状态向量一阶导数计算复杂问题,改进状态向量的选取。不据边界条件而据方程选取状态向量,可大大简化状态向量一阶导数计算过程。在状态向量与边界条件之间引入关联矩阵,使传递矩阵求解过程更加简单。以圆柱壳振动方程为例,介绍改进的传递矩阵法并证明其正确性。通过求解约束阻尼圆柱壳表明,该方法求解多自由度复杂振动方程优点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传递矩阵法 状态向量 关联矩阵
下载PDF
基于声学传递向量法的车内低频噪声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献栋 司志远 单颖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9-663,共5页
基于声学传递向量(ATV)法对声学贡献问题分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针对某型轿车建立了车内空腔的有限元和边界元模型,并将边界元方法与ATV法结合起来研究了车身板件声学贡献的特点和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车内噪声进行了分析与控制。
关键词 声学传递向量 板件贡献 边界元法 车内噪声
下载PDF
挖掘机驾驶室低频噪声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剑 蒋丰鑫 肖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124-2129,共6页
以某挖掘机驾驶室为例,建立结构有限元与声学边界元模型,基于频域逆矩阵方法求解工况下的激励载荷,利用基于模态的强迫响应法求得该激励下驾驶室振动速度响应。以此速度响应为边界条件,将声学传递向量(ATV)法与边界元法相结合计算驾驶... 以某挖掘机驾驶室为例,建立结构有限元与声学边界元模型,基于频域逆矩阵方法求解工况下的激励载荷,利用基于模态的强迫响应法求得该激励下驾驶室振动速度响应。以此速度响应为边界条件,将声学传递向量(ATV)法与边界元法相结合计算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对峰值频率处驾驶室面板声学贡献量进行计算,确认贡献显著的板件,对相应板件进行形貌优化和添加阻尼处理,结果表明,驾驶室内声压在对应峰值位置有较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载荷识别 声学传递向量(ATV) 边界元法 面板贡献量 形貌优化
下载PDF
数学教育评价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董建国 惠淑荣 陈忠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68-471,共4页
通过分析学生两次高等代数的测试成绩,应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法考虑学生的原始状态,并在同一标准下把学生的原始成绩分成相同的等级,确定出状态空间,然后得出转移概率和转移矩阵,根据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平稳性及遍历性求出极限向量,并进行比... 通过分析学生两次高等代数的测试成绩,应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法考虑学生的原始状态,并在同一标准下把学生的原始成绩分成相同的等级,确定出状态空间,然后得出转移概率和转移矩阵,根据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平稳性及遍历性求出极限向量,并进行比较判断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状态的转移概率仅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有关,而与学生的基础无关。运用该方法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说明,学生的进步情况比学生成绩本身更重要,客观地看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势和劣势,并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可夫链 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 转移概率 转移矩 极限向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基于逆边界元法的内燃机噪声源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舒歌群 陈达亮 +1 位作者 梁兴雨 马维忍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3-568,共6页
对内燃机复杂噪声源进行识别和排序是内燃机噪声控制的关键.基于逆边界元法(IBEM)的噪声源识别技术,利用边界元法建立了声场与结构表面振动速度之间的声学传递向量(ATV).将常规的声压测量作为输入数据,在逆向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够... 对内燃机复杂噪声源进行识别和排序是内燃机噪声控制的关键.基于逆边界元法(IBEM)的噪声源识别技术,利用边界元法建立了声场与结构表面振动速度之间的声学传递向量(ATV).将常规的声压测量作为输入数据,在逆向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精确地重构出结构表面法向振动速度,进而获得源面详细的振声特征信息.针对某轿车柴油机,测试了额定工况下近场144个场点声压,应用该方法在发火频率点处,重构出了柴油机表面法向振动速度分布.通过对比预测和实测声场点声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噪声面板贡献量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柴油机各功能部件的噪声贡献量进行了排序,并得知额定工况下该柴油机的机体裙部是主要的噪声辐射部位.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对复杂噪声源识别易于实施,具有更广的工程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声源识别 逆边界元法 声学传递向量 振动速度重构
下载PDF
大数量高密度圆形箔片云团双站电磁散射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民 吴振森 薛谦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367,共4页
本文根据随机介质的矢量输运理论 ,建立了大数量复杂结构的箔片云团理论模型 .运用蒙特卡罗算法对电磁波在高密度干扰云团内散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首次得到了具有密度分布和取向分布的大数量、高密度圆形箔片云团的双站RCS .
关键词 电磁散射 箔片云团 多重散射 矢量输运理论 蒙特卡罗方法
下载PDF
发动机矢量喷管作动器电磁阀非稳态热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友宏 丁玉林 +1 位作者 常正则 周友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85-289,共5页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作动器电磁阀在不通油工况达到可耐受最高温度的时间(超温时间),采用集总参数法对电磁阀进行非稳态热分析。分别以整个作动器壳体和电磁阀部件为研究对象,考虑了电磁阀与环境的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建立了电磁...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作动器电磁阀在不通油工况达到可耐受最高温度的时间(超温时间),采用集总参数法对电磁阀进行非稳态热分析。分别以整个作动器壳体和电磁阀部件为研究对象,考虑了电磁阀与环境的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建立了电磁阀温度与时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环境温度T_(wai)、冷媒初始温度T0两个参数对电磁阀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阀温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温(>T*℃)时间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环境温度与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磁阀部件的温度远高于壳体的整体温度。在T_(wai)为250℃的不通油工况下,当T_0为70℃时,电磁阀部件的超温时间为17 min,电磁阀壳体的超温时间为59分钟,当T_0为93.76℃时,电磁阀部件的超温时间为15 min,电磁阀壳体的超温时间为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阀 矢量喷管 非稳态 集总参数法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作动器伺服阀非稳态热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友宏 丁玉林 罗一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319,共7页
采用集总参数法,对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作动器伺服阀进行了非稳态热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环境温度、伺服阀初始温度和伺服阀焦耳热对伺服阀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伺服阀的稳定温度只随环境温度和伺服阀焦耳热的增... 采用集总参数法,对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作动器伺服阀进行了非稳态热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环境温度、伺服阀初始温度和伺服阀焦耳热对伺服阀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伺服阀的稳定温度只随环境温度和伺服阀焦耳热的增大而升高,与伺服阀初始温度无关。伺服阀超温时间随着初始温度、环境温度、伺服阀焦耳热的增大而缩短:环境温度为300℃,伺服阀焦耳热为0.08W时,初始温度从50℃到100℃,超温时间缩短20.6%。伺服阀焦耳热为0.08W,初始温度为70℃,环境温度从250℃上升400℃时,超温时间缩短了60.8%。环境温度为300℃,初始温度为122.6℃时,10W的伺服阀焦耳热相比0.08W,超温时间缩短了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喷管 伺服阀 非稳态热分析 集总参数法
下载PDF
传递函数方法在复杂曲梁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纯志 金桂 陈亚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6,共3页
曲梁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吊钩、链环等,因此对曲梁进行力学分析和变形计算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对复杂曲梁进行分析,根据曲梁上的载荷和曲线的形状将曲梁分成不同的单元,建立单元的分布传递函数求解模型... 曲梁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吊钩、链环等,因此对曲梁进行力学分析和变形计算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对复杂曲梁进行分析,根据曲梁上的载荷和曲线的形状将曲梁分成不同的单元,建立单元的分布传递函数求解模型,并在单元之间连接处作了特殊处理,通过坐标变换后再组集成梁整体平衡方程。算例表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函数方法 曲梁 状态向量
下载PDF
混合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准确性验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唐贵基 陈卓群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分析了混合TPA的计算方法,即将传统TPA方法,与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所得传递函数相结合,以达到减少计算工作量、缩短实验周期。论文针对某车型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搭建混合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在准确识别副车架与车身耦结合处... 分析了混合TPA的计算方法,即将传统TPA方法,与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所得传递函数相结合,以达到减少计算工作量、缩短实验周期。论文针对某车型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搭建混合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在准确识别副车架与车身耦结合处载荷力的基础上,确认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并将各传递路径对目标点的声压贡献量进行矢量叠加,拟合出车内目标点声压谱图。分析得到的目标点噪声情况与试验测得结果能够很好的吻合,重现了问题频段的频谱特征,证明了混合TPA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混合TPA 载荷识别 逆矩阵法 声传递向量 贡献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支座加速度输入的频域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建鹏 李青宁 王燕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为了真实反映结构的地震荷载输入方式及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建立了一种基于支座加速度输入的频域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结构在支座加速度输入下的动力反应.根据大质量法原理在支座处附加一大质量,在频域精细传递矩阵理论基础... 为了真实反映结构的地震荷载输入方式及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建立了一种基于支座加速度输入的频域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结构在支座加速度输入下的动力反应.根据大质量法原理在支座处附加一大质量,在频域精细传递矩阵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结构的整体传递关系,输入地震加速度傅里叶谱,依据边界条件进行求解得到结构的动力反应,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了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可用于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传递矩阵法 大质量法 频域 地震反应 傅里叶变换 状态向量 指数矩阵 瑞雷阻尼
下载PDF
双参数地基横向受荷桩的传递矩阵法解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天宇 徐湘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60-1565,共6页
为研究地基土体剪切刚度沿深度变化对横向受荷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基于Newmark法和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假设土体剪切刚度为幂函数分布,由单元的挠曲微分方程求得了各结点的横向抗力。忽略了土体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耦合作用后,对各... 为研究地基土体剪切刚度沿深度变化对横向受荷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基于Newmark法和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假设土体剪切刚度为幂函数分布,由单元的挠曲微分方程求得了各结点的横向抗力。忽略了土体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耦合作用后,对各结点的横向抗力做了简化,进而导出了单元的场传递矩阵及桩的总体传递矩阵;根据桩底边界条件,求得了桩的初始状态向量,确定了各结点的状态向量。算例分析表明:土体的剪切作用对减小顶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有一定的贡献,且对中长桩的影响较长桩明显;土体剪切刚度沿深度变化对桩顶位移影响很小,地面处土体剪切刚度对其影响较大,双参数地基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桩土的实际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地基 横向受荷桩 传递矩阵法 剪切刚度 状态向量
下载PDF
高速胶印机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运动综合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新 张伟 王芳 《轻工机械》 CAS 2012年第1期10-13,17,共5页
通过对几种适合高速运动的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适合高速胶印机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的运动规律,根据运动规律采用反转法和复数极坐标矢量法反推出凸轮的实际轮廓,以满足高速递纸时的工艺过程要求。
关键词 胶印机 递纸机构 运动规律 矢量法 凸轮轮廓
下载PDF
分析旋转薄壳的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海东 黄玉盈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12,共7页
基于一般线弹性薄壳理论,首次导出了旋转壳体状态向量的一阶常微分矩阵方程,此方程是一般旋转壳的传递矩阵法分析所必需的。借助齐次扩容技术和精细积分,应用推广的传递矩阵法对旋转薄壳的静动力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提出... 基于一般线弹性薄壳理论,首次导出了旋转壳体状态向量的一阶常微分矩阵方程,此方程是一般旋转壳的传递矩阵法分析所必需的。借助齐次扩容技术和精细积分,应用推广的传递矩阵法对旋转薄壳的静动力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一套解法不仅精度良好,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它为分析变厚度旋转壳的各类问题寻求一种半解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薄壳 传递矩阵法 静动力分析 一阶状态向量常微分方程 齐次扩容精细积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