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Modal Adverb Fanzheng by Foreign Learners of Chinese
1
作者 DING Xue-huan TANG Chuan-s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9期1202-1213,共12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oreign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the Chinese modal adverb fanzheng on the basis of interlanguage corpus. We find that the sentences written by foreign learners of Chinese (hereafter simplifi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oreign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the Chinese modal adverb fanzheng on the basis of interlanguage corpus. We find that the sentences written by foreign learners of Chinese (hereafter simplified as FLC) with the wordfanzheng ar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by Chinese native speaker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yntactic categories, semantic types, semantic functions, pragmatic or discourse functions. These characterize basically the wordfanzheng as one of the modal adverbs in such three aspects as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Most of the FLCs study the basic meanings and typical contexts of the wordfanzheng at primary stage, and later the functions emphasizing reasons, summary or explaining, and then the function of textual cohesion at the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tage. The main causes of errors reflect that the FLCs are not able to differentiate the usage offanzheng and that of other causal or adversative conj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odal adverb fanzheng interlanguage system acquisition process errors foreign learner ofChinese (FLC)
下载PDF
“反正”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渊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副词教学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反正"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初级词语,在教师教学以及留学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着眼于词汇化的演变过程和动因机制,对"反正"进行详细剖析,... 副词教学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反正"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初级词语,在教师教学以及留学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着眼于词汇化的演变过程和动因机制,对"反正"进行详细剖析,以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正"一词,从而减少"反正"的使用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词汇化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汉语标记语“反正”语用新说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玉 暴丽颖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11期135-138,共4页
汉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反正"使用频率很高且语用功能丰富。通过分析CCL和BJYK的口语语料,研究得出"反正"分布位置的变化对其辖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得出六项话语标记功能:例举标记、追补标记、肯定标记、语气标记、... 汉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反正"使用频率很高且语用功能丰富。通过分析CCL和BJYK的口语语料,研究得出"反正"分布位置的变化对其辖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得出六项话语标记功能:例举标记、追补标记、肯定标记、语气标记、模糊标记、推卸标记。探究"反正"的语用功能,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其高频复现的语言特点,也对汉语教学中话语标记语的有效习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语
下载PDF
反素副词的意义构成与句法功能——以“早晚”“大小”“反正”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嘉铭 石定栩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早晚""大小""反正"等反素副词的构成方式相同,意义来源相似,但整体语义并不相同,使用的语境也不相同。本文从相关命题的特点入手,通过共现成分的限制精准判定不同副词的语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构词... "早晚""大小""反正"等反素副词的构成方式相同,意义来源相似,但整体语义并不相同,使用的语境也不相同。本文从相关命题的特点入手,通过共现成分的限制精准判定不同副词的语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构词语素量级表达上的差异对副词主观意义的制约,以及语用原则对副词主观意义的影响,厘清词汇义与语用义的界限,并运用句法测试讨论这些副词同中有异的句法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素副词 “早晚” “大小” “反正” 主观性 形容词量级
下载PDF
增信副词“反正”的话语关联与语义情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艺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3,共9页
本文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选取真实语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从话语到句子的宏观微观双重分析视角,先总结出副词“反正”前条件后因果的话语关联,勾勒出从认知、逻辑到语义的话语关联图。继而分析“反正”的句法分布规律、同现成... 本文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选取真实语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从话语到句子的宏观微观双重分析视角,先总结出副词“反正”前条件后因果的话语关联,勾勒出从认知、逻辑到语义的话语关联图。继而分析“反正”的句法分布规律、同现成分制约等,总结出该词常选择具有较强确定性的小句。最后确定“反正”的核心语义情态为“增信义”,其使用增加了“反正”所在句的确然信度。这一语义的归纳将“反正”所在句句义和“反正”一词的词义区别开来,并根据所在句的句义特征将“增信义”又分为已然事件的实然信度、未然事件的必然信度、心理意志的决然信度以及道理哲思的信然信度等四个主要下位语义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话语关联 语义情态 增信义
下载PDF
“‘反正’+代词+谓词(+了)”结构特征分析
6
作者 赵一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121-122,共2页
以"‘反正’+代词+谓词(+了)"框式结构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研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探讨框式结构中的语序问题对于焦点的影响,并且重点分析结构中人称代词的使用规律,最后尝试再现了结构中的重要成分"反正"... 以"‘反正’+代词+谓词(+了)"框式结构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研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探讨框式结构中的语序问题对于焦点的影响,并且重点分析结构中人称代词的使用规律,最后尝试再现了结构中的重要成分"反正"的虚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人称代词 虚化
下载PDF
结论性语用标记“反正”用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瑶 《海外华文教育》 2018年第5期31-41,共11页
考察发现,"反正"侧重强调结论的不变性而非条件的任意性,因此本文将"反正"定性为结论性语用标记。所谓结论性,既包括根据句中的条件或原因进行论说之后得出的主客观结论,也包括对客观存在的情况或现象作为结论性条... 考察发现,"反正"侧重强调结论的不变性而非条件的任意性,因此本文将"反正"定性为结论性语用标记。所谓结论性,既包括根据句中的条件或原因进行论说之后得出的主客观结论,也包括对客观存在的情况或现象作为结论性条件的引用。换言之,"反正"作为语用标记既可标记主观结论,又可标记事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结论性 语用标记
下载PDF
“反正”的词汇化与主观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甜甜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4-67,共4页
“反正”的词汇化与主观化是一个历时的过程。发展到近代汉语时期,其并列对举意义逐渐融合,“反正”开始用在表主观判断的句子中,尤与情态动词“得”“不如”等共现,增强了其主观性,使其逐渐演变为语气副词。本文以“反正”为研究对象,... “反正”的词汇化与主观化是一个历时的过程。发展到近代汉语时期,其并列对举意义逐渐融合,“反正”开始用在表主观判断的句子中,尤与情态动词“得”“不如”等共现,增强了其主观性,使其逐渐演变为语气副词。本文以“反正”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词汇化、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词汇化 主观化 语法化
下载PDF
会话叙事标记“反正”的语用功能与语义缺省
9
作者 朱冬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5-123,共9页
基于自然会话叙事语料,以“反正”为例,通过对其共时平面使用模式的梳理,探究其在会话叙事中的叙事标记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叙事提醒、叙事例举、叙事总结、叙事证实、叙事坦白、叙事补述及叙述者语气调节等七种语用功能。“反正”的语用... 基于自然会话叙事语料,以“反正”为例,通过对其共时平面使用模式的梳理,探究其在会话叙事中的叙事标记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叙事提醒、叙事例举、叙事总结、叙事证实、叙事坦白、叙事补述及叙述者语气调节等七种语用功能。“反正”的语用功能建立在主观交互的情态和意图性信息交换中,叙/受述者根据信息量大小,彼此产生针对故事事件的共情,以此交互会话与叙事信息,形成叙事共情的语义缺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叙事标记 “反正” 语用功能 语义缺省
下载PDF
“反正”的篇章衔接功能及其教学应用
10
作者 巴丹 《百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9-75,共7页
评注性副词“反正”在隐喻和类推的共同机制下加速形成。“反正”成为评注性副词后,随着主观情态的日益增强,在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的作用下,篇章衔接功能不断增强。“反正”用于衔接具有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的语篇,“反正”的条件型衔接... 评注性副词“反正”在隐喻和类推的共同机制下加速形成。“反正”成为评注性副词后,随着主观情态的日益增强,在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的作用下,篇章衔接功能不断增强。“反正”用于衔接具有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的语篇,“反正”的条件型衔接类型有:无条件衔接和充分条件衔接。因果型衔接类型包括:推论性因果衔接、追补性因果衔接和解注性因果衔接。最后,文章讨论了将本体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评注性副词 教学应用
下载PDF
副词“反正”的语义、情态和关联功能
11
作者 丁新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反正”是反条件关系副词,是对“条件-结果”关系的否定。从情态内涵看,“反正”的特征体现为认知上的确定性、态度上的坚定性和情感上的执拗性。从关联功能看,“反正”能够进行篇章衔接,衔接模式主要有已知-推论型、零散-整合型和模糊... “反正”是反条件关系副词,是对“条件-结果”关系的否定。从情态内涵看,“反正”的特征体现为认知上的确定性、态度上的坚定性和情感上的执拗性。从关联功能看,“反正”能够进行篇章衔接,衔接模式主要有已知-推论型、零散-整合型和模糊-确认型。情态类型和衔接模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逻辑背景 情态内涵 关联功能
原文传递
“反正”:汉语自然会话中的多能“瞬时困境调节装置” 被引量:5
12
作者 陶红印 高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8,共11页
“反正”一般被看作是一个强调肯定的情态副词。Gao&Tao(2021)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指出,这种研究思路难以解释“反正”在自然谈话中的很多实际用法,尤其是其位置的高度灵活性、相关的多种音律模式以及整体上高度语法化的趋势。该文... “反正”一般被看作是一个强调肯定的情态副词。Gao&Tao(2021)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指出,这种研究思路难以解释“反正”在自然谈话中的很多实际用法,尤其是其位置的高度灵活性、相关的多种音律模式以及整体上高度语法化的趋势。该文把“反正”的核心功能总结为一种瞬时交际困境中的调节装置(或调节装置的一部分),但未能对此功能展开深入调查。本文弥补了这个缺失,具体指明“反正”作为“瞬时调节装置”的多种表现:1)缓解相关信息或知识的缺乏或不确定状态;2)消弭可能存在的相异立场或行为欠缺;3)处理话语进展或会话组织进程中出现的困难等。“反正”的各种调节作用也为会话分析中的谈话进展偏爱规律提供了间接证据。另一方面而言,谈话进展的偏爱规律亦是催生“反正”演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互动语言学 瞬时困境调节装置 序列组织 谈话进程偏爱规律
原文传递
“反正”的力动态模型:基于反意外与意外的对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禹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反正”的归类、释义与用法都表现出一定复杂性。文章借助认知语义学的力动态模型,指出“反正”的使用关键在于使趋向静止的主力体克服趋向运动的抗力体,以保持静止的语力格局。力动态解释的优势之一是可以有效回应不合法用例带来的挑... “反正”的归类、释义与用法都表现出一定复杂性。文章借助认知语义学的力动态模型,指出“反正”的使用关键在于使趋向静止的主力体克服趋向运动的抗力体,以保持静止的语力格局。力动态解释的优势之一是可以有效回应不合法用例带来的挑战,之二是帮助我们明确“反正”的实质是制造反意外与意外的对立,以便增强说话人言语的取效行为。基于这种对立,“反正”既可以反映认识状态,也可以用作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 力动态 反意外 认识状态 价值判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