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梵志诗、寒山诗(附拾得诗)用韵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苗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6,共5页
王梵志诗中出现了效摄和流摄、效摄和蟹摄、果摄和蟹摄、止摄和假摄通押等情况;-m尾向-n 的靠拢已经露出端倪,而寒山诗中则无此倾向;王梵志诗中江部与东钟部近而与阳唐部远。
关键词 王梵志 寒山 诗韵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凡是”的语义功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芳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5-60,共6页
本文通过“凡是”和“所有”的对比,初步探讨了“凡是”的语义功能和语义特征。“凡是”是连词,其语义功能是表示总括性、归类性和条件性的意义;“凡是”所限定的NP通常不是某类事物的全部集合,而是包含一个隐性参照系,指具有某种特点... 本文通过“凡是”和“所有”的对比,初步探讨了“凡是”的语义功能和语义特征。“凡是”是连词,其语义功能是表示总括性、归类性和条件性的意义;“凡是”所限定的NP通常不是某类事物的全部集合,而是包含一个隐性参照系,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一个子集合;“凡是”不是任指,也不是逐指,而是对满足NP语义值成分的统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是” 语义功能 语义特征
下载PDF
敦煌文献词语“貌哨”诂诠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交军 任连明 丁红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7-63,共7页
敦煌文献词语"貌哨",目前仅见王梵志《吾富有钱时》一诗,而前辈解释多有歧见。文章立足于中古文献典籍,结合音韵、方言、汉语造词语法及文字训诂等材料重新解释了该词,从普方古等三个语言平面对词义进行多角度详尽论证,以觅... 敦煌文献词语"貌哨",目前仅见王梵志《吾富有钱时》一诗,而前辈解释多有歧见。文章立足于中古文献典籍,结合音韵、方言、汉语造词语法及文字训诂等材料重新解释了该词,从普方古等三个语言平面对词义进行多角度详尽论证,以觅其确诂,揭示语源。众多文献资料充分表明"貌哨"非为"貌魈",无"貌丑"义,应属隋唐之际的口头俗语,本义为相貌不正,词义引申为态度不正,意即看不顺眼,诗中义指(妇儿对吾)态度冷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 貌哨 吾富有钱时 诂诠 语源
下载PDF
不同来源出处“王梵志”诗语言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巧琴 方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7-160,共4页
不同来源"王梵志"诗分别保存了初盛唐、晚唐、宋初的原始语言材料。笔者通过对"王梵志"诗的封闭式比勘,梳理新、旧语言要素在诗中的具体分布,从语言组成成分及其比例、常用词演变更替等方面,阐述敦煌所出三卷本、... 不同来源"王梵志"诗分别保存了初盛唐、晚唐、宋初的原始语言材料。笔者通过对"王梵志"诗的封闭式比勘,梳理新、旧语言要素在诗中的具体分布,从语言组成成分及其比例、常用词演变更替等方面,阐述敦煌所出三卷本、法忍抄本、一卷本以及唐宋诗话笔记中所收"王梵志"诗的语言学差异,以为思想内容斑驳、作者构成及年代情况复杂的"王梵志"诗作的归属分类,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语言组成成分 常用词 比对
下载PDF
王梵志诗旨管窥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晓慧 伏漫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8-81,102,共5页
王梵志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和"俗"。他的诗揭示了真实的心灵,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劝慰世俗人生,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王梵志的诗歌追求本真自我,追求和谐人生,追求快意与善行,具有和谐的家庭观... 王梵志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和"俗"。他的诗揭示了真实的心灵,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劝慰世俗人生,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王梵志的诗歌追求本真自我,追求和谐人生,追求快意与善行,具有和谐的家庭观和超然的金钱观。这些都是世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快意人生之源。其诗旨理趣,照耀千古,远播海外,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俗文学 现实启示
下载PDF
“王梵志”诗作的归属分类及语言学其依据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梅 卢巧琴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204-206,共3页
敦煌所出及唐宋诗话笔记所收"王梵志诗",均非一人一时之作。从整体风格、思想倾向、文化习俗、适用对象、语言结构层次、词汇等方面,对不同来源"王梵志"诗进行具体比勘,结合中土典籍、翻译文献及同为敦煌所出的变... 敦煌所出及唐宋诗话笔记所收"王梵志诗",均非一人一时之作。从整体风格、思想倾向、文化习俗、适用对象、语言结构层次、词汇等方面,对不同来源"王梵志"诗进行具体比勘,结合中土典籍、翻译文献及同为敦煌所出的变文与童蒙读物《太公家教》等,梳理敦煌三卷本、一卷本、法忍抄本、唐宋诗话笔记所收"王梵志诗"作的年代及与不同的原始语言材料相对应的作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归属分类 依据
下载PDF
After“国族寓言”?—从曾梵志《最后的晚餐》说起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振华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曾梵志画作具有强烈的"国族寓言"性质,"国族寓言"性质是其画作成为包括艺术市场在内的整个艺术界的兴奋源点。艺术品处于日益国际化的艺术界之中,"艺术价值"的判断与一种非传统的体制论艺术观念息息相关... 曾梵志画作具有强烈的"国族寓言"性质,"国族寓言"性质是其画作成为包括艺术市场在内的整个艺术界的兴奋源点。艺术品处于日益国际化的艺术界之中,"艺术价值"的判断与一种非传统的体制论艺术观念息息相关,艺术家对这种艺术观念的迎拒往往会左右其作品在国际资本介入的艺术市场中的价值。不过,体制论艺术观念亦有自身的"短板",它亦应吸纳传统功能主义与形而上学的一些理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梵志 国族寓言 体制 艺术界
下载PDF
《王梵志诗校注》商补(续)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炯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27-31,共5页
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为王梵志诗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 。
关键词 王梵志诗 校注 补正
下载PDF
王梵志诗训世化倾向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邱瑞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7-81,共5页
王梵志诗歌有着明显的训世化倾向。佛教的缘起论、因果论、轮回论是其训世的理论基础;其训世内容则是以世俗社会的现世行为作为讽喻对象;其最终指向,则又表示出对世俗生活的肯定态度。这表现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经超越了佛教传入早期... 王梵志诗歌有着明显的训世化倾向。佛教的缘起论、因果论、轮回论是其训世的理论基础;其训世内容则是以世俗社会的现世行为作为讽喻对象;其最终指向,则又表示出对世俗生活的肯定态度。这表现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经超越了佛教传入早期那种在上层社会的纯粹理论的宣讲与演绎,而走向了中国下层社会,与民间思想合流,完全的世俗化,典型地展示出佛教与中土文化相融相合的文化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 训世化 佛教教义 文化传播
下载PDF
王梵志诗中“得”语法化程度的层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颜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1-63,69,共4页
受历时因素制约,王梵志诗中“得”的语法化程度形成了三个层次:独立谓语>结果补语>动相补语;这个时代“得”还没有达到它语法化程度的顶点———作为连接述语和补语标记的结构助词。约一百年后即公元八世纪,“得”后可以接谓词性... 受历时因素制约,王梵志诗中“得”的语法化程度形成了三个层次:独立谓语>结果补语>动相补语;这个时代“得”还没有达到它语法化程度的顶点———作为连接述语和补语标记的结构助词。约一百年后即公元八世纪,“得”后可以接谓词性成分,它的语法化也就宣告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 “得” 语法化程度 层次
下载PDF
从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看助词“了”、“着”,“得”的虚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学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93-98,共6页
本文通过对王梵志诗和寒山诗及部分唐诗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了”、“着”、“得”3个虚词各自的演变阶段和年代,试图描述其轨迹,寻找其规律,以补充和修正前人说法之不足。
关键词 白话诗 动词虚化 王梵志诗 寒山诗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前后静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继平 张玉萍 +5 位作者 文凤妮 黄卫战 李长龄 郭欣欣 王银叶 王桂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18-22,共5页
补阳还五汤可明显降低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血中PAF含量,而对血栓形成前静脉血中PAF含量无明显影响;明显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百分率;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实验性血栓 血小板活化因子 药理
下载PDF
论反致制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忠萍 李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7-69,共3页
反致问题产生于应用冲突规范选择准据的过程中,并基于主观条件、法律条件和客观条件。从不同国家 和地区反致问题的实践看,反致的运用和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 国际司法反到制度。
关键词 反致制度 冲突规范 发展趋势 反致问题
下载PDF
“蛆姡”非“嫉妒”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雪冬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角眼相蛆姡"之"蛆姡"现存辞书中不见收录,文献中亦乏用例,仅于王梵志诗中3见。学界对其形义存有三种考释,以"嫉妒说"为盛,似已盖棺定论。然此说存考证辗转迂回,缺乏旁证,释义缺乏普遍性之弊,值得怀疑。... "角眼相蛆姡"之"蛆姡"现存辞书中不见收录,文献中亦乏用例,仅于王梵志诗中3见。学界对其形义存有三种考释,以"嫉妒说"为盛,似已盖棺定论。然此说存考证辗转迂回,缺乏旁证,释义缺乏普遍性之弊,值得怀疑。王梵志诗中可确定为"妒"的用例3见,作"姡"者二,另一作"姤"。"姡"、"姤"、""形近,稍加变异即同,遂"姡"为"妒"之俗写,"蛆姡"即"蛆妒";"蛆"、"嫉"音不相近,无由通假,王梵志诗中"蛆"、"嫉"两字分用不混,佛经音义"(蛆)妒"与"嫉妒"不是一词,文献中又有"蛆嫉"用例,足见"蛆"、"嫉"不同,"蛆妒"并非"嫉妒"。《坛经》惠昕本、《长短经》等"疽妒"至后来为"嫉妒",乃不明词义误改误刻所致;"蛆妒"实为"蛆恶妒忌"或"蛆恶嫉妒"等,盖为佛经翻译中适应节拍要求简译而成词。其义为因妒生恨而仇视毒害他人,在意义和功能上与"嫉妒"存在差异,又有共通之处;"蛆妒"在宋以后的文献中消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后人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蛆姡 嫉妒 合斗 角眼 王梵志
下载PDF
试论南音工乂谱解读与弹奏的若干“盲区”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雅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8-101,共4页
南音工乂谱作为千百年来南音传承的载体之一,因其严格的规则让南音这一古老的音乐活化石得以流传,但再严密的规则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本文针对南音工乂谱在记谱、解读与弹奏过程中,几处与通用原则有异的"盲区",尝试说明正... 南音工乂谱作为千百年来南音传承的载体之一,因其严格的规则让南音这一古老的音乐活化石得以流传,但再严密的规则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本文针对南音工乂谱在记谱、解读与弹奏过程中,几处与通用原则有异的"盲区",尝试说明正确的读谱以及弹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工乂谱 撩拍 凡指 撚指
下载PDF
杜甫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诗歌比较——兼谈王梵志生活时代的判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微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2-54,共3页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关键词 杜甫 王梵志 白话诗 秦州 《遣兴》
下载PDF
走好敦煌研究之路,引领后学四通八达——项楚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影响启示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义山 张芷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11,共11页
项楚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主要集中在对以王梵志诗、变文和歌辞等为代表的敦煌俗文学文献的大面积精细校订与准确释读,帮助众多读者能够顺利地读懂这些文献。这既有功于恢复敦煌俗文学文献之真貌,又方便后学利用这些文献展开研究,从而... 项楚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主要集中在对以王梵志诗、变文和歌辞等为代表的敦煌俗文学文献的大面积精细校订与准确释读,帮助众多读者能够顺利地读懂这些文献。这既有功于恢复敦煌俗文学文献之真貌,又方便后学利用这些文献展开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这便是项先生的大贡献、大功德。巡礼项先生的敦煌学研究,可见其文化守护与传承的担当意识,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的艰苦磨砺,尊重学术、礼敬前贤的谦逊态度,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科学精神,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的卓绝贡献,津梁后学、沾溉文林的永久功德。全面总结项先生敦煌学研究的成就与影响,以及项先生的治学路径和学术品格,对于继承项先生敦煌学研究,从而不断地将敦煌学引向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王梵志 敦煌变文 敦煌歌辞 项楚
下载PDF
王梵志《吾富有钱时》诗“貌哨”一词义正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交军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王梵志诗《吾富有钱时》"貌哨"一词,前辈解释多有分歧。本文结合音韵、方言等材料重新解释了该词。
关键词 王梵志 貌哨 义正
下载PDF
从王梵志诗看初盛唐时期民间的地狱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光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2-46,93,共6页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俗化为"七七斋"在民间流行。王梵志诗还反映了初盛唐时期佛教地狱观念与儒家孝道文化在民间的初步融合,表明佛教地狱思想已开始中土化、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地狱观 敦煌写本 初盛唐时期 阎罗王 奈河 “七七斋”
下载PDF
王梵志诗佛教典故补注
20
作者 李小荣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文主要对项楚先生《王梵志诗校注》一书中未能详注出处的几个佛教典故——"厥磨/摩师"、"瓠芦"、"婆罗草"等进行补注,俾使相关作品的主旨得到更好解释。
关键词 王梵志诗 佛教典故 补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