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ATTERING FAR FIELD SOLUTION OF SH-WAVE BY MOVABLE RIGID CYLINDRICAL INTERFACE INCLUSION 被引量:12
1
作者 Yang Zailin Liu Diankui Shi Wenpu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2年第3期214-226,共13页
The Green’s function is used to solve the scattering far field solution of SH-wave by a mov-able rigid cylindrical interface inclusion in a linear elastic body.First,a suitable Green’s function is devel-oped,which i... The Green’s function is used to solve the scattering far field solution of SH-wave by a mov-able rigid cylindrical interface inclusion in a linear elastic body.First,a suitable Green’s function is devel-oped,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displacement solution of an elastic half space with a movable rigid half-cylin-drical inclusion impacted by out-of-plane harmonic line source loaded at any point of its horizontal surface.By using the Green’s function,a series of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s of the first kind which determine thescattering far field can be set up.Then the paper gives the expressions on the far field including the displace-ment mode of scattering wave and the solution of scattering cross-section.Finally,some examples and nu-meric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edia parameters on theanswer of far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able RIGID CYLINDRICAL INTERFACE INCLUSION Green’s function SCATTERING of SH-WAVES displacement mode of SCATTERING wave for far field SCATTERING cross-section
下载PDF
Far-field deformations caused by the 2004 Sumatra earthquake 被引量:1
2
作者 Guangyu Fu Wenke Su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0年第1期70-78,共9页
2004 苏门答腊地震在四川云南区域引起的理论水平排水量根据一个球形的脱臼理论被计算了,地震差错 model.The 重新适合理论排水量与在 situ.On 的 GPS 观察基本上一致的表演这个基础,我们计算了co地震的排水量,紧张,包括中国大陆和... 2004 苏门答腊地震在四川云南区域引起的理论水平排水量根据一个球形的脱臼理论被计算了,地震差错 model.The 重新适合理论排水量与在 situ.On 的 GPS 观察基本上一致的表演这个基础,我们计算了co地震的排水量,紧张,包括中国大陆和附近,严肃的变化和整个地球的大地水准面由这地震引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地震 大地水准面 变形 远场 位移计算 断层模型 位错理论 川滇地区
下载PDF
Effects of hanging wall and forward directivity in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on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structures
3
作者 李爽 谢礼立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77-84,共8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elas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affected by hanging wall and forward directivity in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are investigated.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IDRs) for ground motions im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elas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affected by hanging wall and forward directivity in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are investigated.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IDRs) for ground motions impacted by these near- field effects are evaluated and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to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In addition, the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esponses to 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 ground motions are compa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esponse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n the short period range by hanging wall and in the long period range by footwall. Although high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was observed at hanging wall stations, the IDRs for structures on hanging wall sites are only larger than footwall sites in the very long period range. Forward directivity effects result in larger IDRs for periods longer than about 0.5s. Adopting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for IDRs established using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may lead to either overestimation or underestimation in the seismic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located in near-field regions, depending on their fundamental vibration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 台湾集集地震 上盘 前向指向性 非弹性位移 结构响应
下载PDF
Far-fiel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 in Japan observ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被引量:34
4
作者 WANG Min LI Qiang +5 位作者 WANG Fan ZHANG Rui WANG YanZhao SHI HongBo ZHANG PeiZhen SHEN ZhengK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3期2419-2424,共6页
Analysis of GEONET observations covering the entire territory of Japan shows that the great Tohoku-oki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on March 11, 2011 off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in Japan caused an eastward movement of th... Analysis of GEONET observations covering the entire territory of Japan shows that the great Tohoku-oki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on March 11, 2011 off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in Japan caused an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island by as much as 5.3 m. The GPS data from TEONET in China were used to derive far-fiel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Tohoku-oki earthquake on crustal deformation in 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seismic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induced by the earthquake are the level of millimeters to centimeters in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with a maximum of 35 mm. Strain analysis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earthquake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tensile strain on the north-northeast trending faults in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The tensile strain imposed on the Yilan-Yitong and Dunhua-Mishan faults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mposed on the faults in North China; the maximum normal strain reaches about 40 nano-strain. Considering that the static Coulomb stress loaded on the faults is limited, its effect on the regional seismic activity may not be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东北部 全球定位系统 OKI 位移观测 日本 远场 北东向断裂
原文传递
Far-fiel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 Sumatra earthquakes of December 26,2004 and March 29,2005 constr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被引量:3
5
作者 WANG Min ZHANG Peizhen +4 位作者 SHEN Zhengkang LIU Jie SUN Hanrong GAN Weijun LI P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4期1771-1775,共5页
Based on continuous GPS observations within China as well as global GPS tracking network, a calculation has been made of far-fiel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cember, 2004 (Mw = 9.3) and March, 2005 ... Based on continuous GPS observations within China as well as global GPS tracking network, a calculation has been made of far-fiel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cember, 2004 (Mw = 9.3) and March, 2005 (Mw = 8.7) earthquakes. The far-fiel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2004 shock range more than 6000―7000 km in both north-south and east-west dimensions, and depict an undulated wave pattern of contraction and extension.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2005 event, however, are distributed near the epicentral region, and the event itself may be an aftershock of the 2004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同震位移 板块边界 耦合 逆掩断裂作用 GPS
原文传递
近远场地震下高陡边坡的动力响应及永久位移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帅 宋波 +1 位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68-773,共6页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明确了拟静力法在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中的不足;基于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出的边坡临界加速度代入Newmark滑块位移法公式中,得到了考虑地震近远场特性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并与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Newmark法计算结果偏小,且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比近场地震作用下分别增大35%(Newmark法)和21%(弹塑性有限元法);最后基于Jibson and Michae提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永久位移量进行了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得出以永久位移1 cm作为岩质边坡从一个轻度破坏到中度破坏程度的评价临界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远场地震 软硬互层边坡 拟静力法 Newmark滑块位移法 永久位移
下载PDF
近震作用下单自由度结构的非弹性响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建文 朱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59-65,共7页
通过选择几条典型的脉冲型近震记录 ,已发现近震脉冲特性对单自由度结构基底剪力、顶部位移和延性需求的影响。为了全面地反映近震作用对单自由度结构非弹性位移响应的影响 ,笔者以结构的非弹性位移比作为指标 ,通过选取大量的近震和远... 通过选择几条典型的脉冲型近震记录 ,已发现近震脉冲特性对单自由度结构基底剪力、顶部位移和延性需求的影响。为了全面地反映近震作用对单自由度结构非弹性位移响应的影响 ,笔者以结构的非弹性位移比作为指标 ,通过选取大量的近震和远震记录 ,研究了近场地面运动参数对理想弹塑性单自由度结构非弹性位移比的影响 ,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退化效应和不同场地条件对结构非弹性位移比的影响 ,并与远震作用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震 远震 脉冲 非弹性位移比 退化 分析研究 地震
下载PDF
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衰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广运 何俊锋 +1 位作者 李志毅 杨先健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针对现有理论方法不能预测远距离地面振动的不足,对《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地面振动衰减公式的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使其可用于预测铁路产生的地面振动衰减.计算了距铁路轨道中心50,100,200,400,500和1 000 m等不同测点处的地面振动,... 针对现有理论方法不能预测远距离地面振动的不足,对《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地面振动衰减公式的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使其可用于预测铁路产生的地面振动衰减.计算了距铁路轨道中心50,100,200,400,500和1 000 m等不同测点处的地面振动,并与实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首次预测并对比分析了列车运行引起的1 000 m远距离处地面振动传播与衰减.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公式可以预测铁路引起的远距离地面振动;由于实测加速度对比资料较少,因此,目前该公式仅推荐计算铁路的地面振动位移幅值和速度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列车 地面振动 传播与衰减 远距离 位移和速度
下载PDF
界面圆孔对SH波散射的远场解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宏伟 刘殿魁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9-355,共7页
采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界面圆孔对SH 波散射的远场解答.在构造格林函数并求解界面圆孔对SH波散射及其近场解答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该问题的散射远场,给出了散射波远场位移模式和散射截面的解答.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界面... 采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界面圆孔对SH 波散射的远场解答.在构造格林函数并求解界面圆孔对SH波散射及其近场解答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该问题的散射远场,给出了散射波远场位移模式和散射截面的解答.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界面圆孔对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圆孔 格林函数 SH波散射 弹性波 远场解
下载PDF
印尼9.0级地震前后远场水平地壳微动态变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梅 江在森 +1 位作者 武艳强 冯志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3,共5页
利用中国大陆GPS基准站及震中附近IGS站数据,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后GPS观测到的远场水平位移微动态变形过程。震前E分量位移序列出现"分群"现象,震中东北侧大陆板块上的GPS站点表现出受挤压向东的运... 利用中国大陆GPS基准站及震中附近IGS站数据,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后GPS观测到的远场水平位移微动态变形过程。震前E分量位移序列出现"分群"现象,震中东北侧大陆板块上的GPS站点表现出受挤压向东的运动,而位于断裂带西北侧大陆板块上的站点则表现出受引张向西运动的趋势,具有大尺度空间的协调一致性,与理论孕震模型符合较好。远至3 000km的站点也观测到了地震的同震位移,同震位移矢量有整体向震中汇聚的特点,反映了震时俯冲板块和上覆板块会聚作用对远场的影响。而震后由于地震断层的强烈运动,使得一些点位位移态势发生了较震前异常更明显、持久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苏门答腊9.0级地震 同震位移 水平形变 远场
下载PDF
SH波在界面孔上散射的远场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144,共7页
采用Green函数和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界面上任意形柱状孔洞对SH波散射的远场解。取含有任意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在其水平表面上任意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反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的位移解作为Green函数,按"契合"的方式构造出两种不... 采用Green函数和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界面上任意形柱状孔洞对SH波散射的远场解。取含有任意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在其水平表面上任意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反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的位移解作为Green函数,按"契合"的方式构造出两种不同介质交界面上任意形孔洞对SH波的散射模型,利用Green函数建立求解问题的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组,求解散射波的远场位移模式和散射截面。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材料组合情况下界面椭圆孔和方孔对SH波散射的远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孔 SH波 远场位移模式 散射截面 GREEN函数
下载PDF
界面脱胶衬砌对出平面波的远场动应力响应
12
作者 南景富 赵春香 +2 位作者 齐辉 杨在林 孙鹏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85-590,共6页
采用Green和复变函数法对含有界面半圆形脱胶圆衬砌全空间在承受出平面动力时远场响应进行求解。沿界面将整个空间分成含有半圆形凹陷的上半空间和含有半圆形凸起的圆柱形弹性衬砌的下半空间两部分,分别给出在各自水平界面任意一点加载... 采用Green和复变函数法对含有界面半圆形脱胶圆衬砌全空间在承受出平面动力时远场响应进行求解。沿界面将整个空间分成含有半圆形凹陷的上半空间和含有半圆形凸起的圆柱形弹性衬砌的下半空间两部分,分别给出在各自水平界面任意一点加载一出平面且与时间谐和的线源波动时上下半空间位移场,即Green函数。利用脱胶边界应力自由的边界条件形成脱结构,求出出平面波任意角度入射时整个空间应力场和位移场,同时给出了散射波远场位移模式和散射截面的解答。实例分析了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界面脱胶圆衬砌的SH波散射远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位移模式 散射截面 脱胶圆衬砌 GREEN函数 SH波散射
下载PDF
2020年3月西藏改则M_(S)≥5.0地震震前电离层异常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江 黄雪影 +2 位作者 杨力 何福秀 姚贤良 《四川地震》 2022年第2期14-20,共7页
基于2020年3月10日、12日西藏改则M_(S)5.0、M_(S)5.1地震前后GNSS基准站及电离层垂测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站点VTEC及站点fo F2时间序列变化。结果显示:3月9日、3月11日震中附近区域电离层多参量同步异... 基于2020年3月10日、12日西藏改则M_(S)5.0、M_(S)5.1地震前后GNSS基准站及电离层垂测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站点VTEC及站点fo F2时间序列变化。结果显示:3月9日、3月11日震中附近区域电离层多参量同步异常变化显著,异常时空演化特征与地震-电离层耦合特征一致,满足地震-电离层异常扰动判识标准。本文认为该异常扰动可能与西藏改则M_(S)5.0、M_(S)5.1地震孕育过程有关,进一步佐证了地震-电离层效应的短临性和局地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改则地震 VTEC fo F2
下载PDF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14
作者 张超 张慧 杨谦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以一栋5层的滑移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具有限位功能的隔震装置,输入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和远场非谐和地震动,对比分析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作为周期较... 以一栋5层的滑移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具有限位功能的隔震装置,输入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和远场非谐和地震动,对比分析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作为周期较长的柔性结构,对远场类谐和地震动较为敏感,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层间剪力较之远场非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对应层的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层间剪力都在增大,且随着地震烈度增加,层间位移、层间剪力的增加幅度在减小。两种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基本都随地震烈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进行隔震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对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隔震 限位装置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 地震响应
下载PDF
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软限位加固方法研究
15
作者 韩淼 沙千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99,共5页
按现行建筑抗震规范建造的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遭遇远场大震或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时,隔震层可能发生过大变形,造成隔震支座侧倾失稳。本文提出隔震层软限位加固方案,给出软限位加固主要参数预留距离、限位刚度、阻尼的设计与优化方... 按现行建筑抗震规范建造的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遭遇远场大震或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时,隔震层可能发生过大变形,造成隔震支座侧倾失稳。本文提出隔震层软限位加固方案,给出软限位加固主要参数预留距离、限位刚度、阻尼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取一栋橡胶支座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为例,对软限位加固参数的设计与优化进行了介绍。优化软限位加固设计参数,可获得隔震层限位与上部结构减震的良好效果。同时给出了两种适用的软限位加固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大震 近断层地震 基础隔震 软限位 加固方法
下载PDF
含层间水的双层加筋板结构声振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智雄 殷学文 +1 位作者 吴文伟 王纬波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7-447,共11页
研究简谐点力激振下含层间水的双层加筋板结构层间声振传递特性,利用声压波动方程和位移连续条件来解层间流场,并将计及质量惯性效应的加筋板对面板的横力、弯矩和扭矩引入双板振动方程,最终建立双板声—流体—结构耦合方程;应用傅里叶... 研究简谐点力激振下含层间水的双层加筋板结构层间声振传递特性,利用声压波动方程和位移连续条件来解层间流场,并将计及质量惯性效应的加筋板对面板的横力、弯矩和扭矩引入双板振动方程,最终建立双板声—流体—结构耦合方程;应用傅里叶积分变换法以及数值截断求解方程,并结合稳相法推导得到远场辐射声压表达式。将计算结果与已有公开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详细讨论传递模式、激振位置以及加筋参数对声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点力作用在强筋结构上,声振传递特性主要由加筋板主导,并有阻抗抑振作用;当点力作用在面板上,层间水也是重要的声学传递通道,内外水与加筋板的双通道传递模式在中高频具有同相叠加作用,辐射声压显著增大;加筋参数对振声传递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间距增大,振动传递由加筋板转为层间水主导;加筋板厚度的影响与具体激振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加筋板 层间水 声振传递 傅里叶积分变换 位移波谱 辐射声压
下载PDF
远场GPS同震位移的变形特征分析——以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君妍 易爽 孙文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2-1117,共6页
利用2011日本东北大地震的亚洲东部GPS远场水平位移数据,通过计算及比较分析4个独立震源解和倾/滑角效应,研究了远场地震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低角度逆冲型地震来说,水平位移格林函数在远场位移场中占主导作用。基... 利用2011日本东北大地震的亚洲东部GPS远场水平位移数据,通过计算及比较分析4个独立震源解和倾/滑角效应,研究了远场地震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低角度逆冲型地震来说,水平位移格林函数在远场位移场中占主导作用。基于此确定了远场GPS水平位移场能在反演中有效利用的空间范围,为联合远场GPS数据和近场GPS数据反演断层滑动分布作理论准备,并为远场数据反演位错Love数(h、l)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GPS同震位移 地震位错 2011日本东北大地震(MW9.0) 断层滑动反演
下载PDF
四川区域GNSS网络观测到玛多7.4级地震引起的远场同震位移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福秀 杨洋 +6 位作者 饶太国 陈聪 刘江 张澜 罗凌 姚贤良 张翼 《四川地震》 2022年第2期9-13,20,共6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了7.4级地震,四川地区多个GNSS连续站均记录到了此次地震的远场同震位移。结果显示:受玛多7.4级地震影响,巴颜喀拉块体南缘—沿鲜水河断裂带产生了明显的远场同震位移,距震中约180km的SHIQ台站东西向的远场同...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了7.4级地震,四川地区多个GNSS连续站均记录到了此次地震的远场同震位移。结果显示:受玛多7.4级地震影响,巴颜喀拉块体南缘—沿鲜水河断裂带产生了明显的远场同震位移,距震中约180km的SHIQ台站东西向的远场同震位移达到8.8±2.4mm,南北向的远场同震位移达到2.5±2.3mm;通过对远场同震位移场特征分析,玛多7.4级地震在该块体南缘产生的水平同震位移沿鲜水河断裂自西向东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连续站 玛多7.4级地震 远场同震位移 巴颜喀拉块体
下载PDF
混凝土重力拱坝下游面裂缝断裂稳定性初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长松 陆绍俊 林益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2-29,共8页
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将裂缝作为边界条件,应用空间有限无法计算陈村重力拱坝下游面105高程的大裂缝(以下简称105裂缝)在水压和温度作用下的缝岸位移和缝端及远场应力。继而分别采用直接法和应力集中法计算缝端应力强度因... 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将裂缝作为边界条件,应用空间有限无法计算陈村重力拱坝下游面105高程的大裂缝(以下简称105裂缝)在水压和温度作用下的缝岸位移和缝端及远场应力。继而分别采用直接法和应力集中法计算缝端应力强度因子。通过对类似工程试验资料的归纳处理,用非线性参数估计法建立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缝深度的数学关系表达式,通过处延,从而判别105裂缝的断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拱坝 混凝土 裂缝 断裂 稳定性
下载PDF
高速铁路连续梁桥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伟 王冠 +3 位作者 杜彦良 曹昱洲 徐瑞祥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18,共7页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下高速铁路普通桥梁以及减隔震桥梁的抗震性能,本文应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选取墩顶位移作为连续梁桥的损伤量化指标对高速铁路普通连续梁桥和减隔震连续梁桥进行了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强度下...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下高速铁路普通桥梁以及减隔震桥梁的抗震性能,本文应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选取墩顶位移作为连续梁桥的损伤量化指标对高速铁路普通连续梁桥和减隔震连续梁桥进行了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强度下,近断层地震比远场地震更具破坏性,特别是滑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危害性更强,即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将近断层地震的特点纳入考虑;所提出的新型减隔震支座能够有效地减少高速铁路桥梁的地震响应,保障高速铁路桥梁的地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连续梁 近断层地震 减隔震 增量动力分析 限位支座 易损性分析 远场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