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 measured static and kinematic offsets at near and far field of the 2011 Mw 9.0 Tohoku-Oki earthquake 被引量:1
1
作者 Param K.Gautam Rajesh Sathyaseelan +5 位作者 John P.Pappachen Naresh Kumar Arkoprovo Biswas George Philip ChANDra P.Dabral Sanjit K.Pal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9年第3期213-227,共15页
The Mw 9.0 Tohoku-Oki earthquake that hit the mainland Japan on 11 th March, 2011 had resulted a devastating Tsunami due to an active thrusting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s. Static and kinematic o... The Mw 9.0 Tohoku-Oki earthquake that hit the mainland Japan on 11 th March, 2011 had resulted a devastating Tsunami due to an active thrusting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s. Static and kinematic offsets at the offshore epicentre of the Mw 9.0 event remain unanswered and being investigated along with their near and far field limiting distances from the epicentre. Accordingly, offset measurements from 60 continuously operating IGS and GEONET GNSS stations were radially classified from the epicentre and interpreted with analytical models to find their linear offset decay rates. Co-and post-seismic static positional anomaly offsets of sixty days show almost all near field stations had strong or appreciable eastward or south eastward static shifts. Near stations(<250 km) showed both kinematic and static offsets. GEONET station ’0175’ showed maximum resultant static offset of-4.5 m, which diminishes approximately 1-2 cm at far sites like SMST and AIRA. Characteristic decay duration(’b’) of the mean kinematic co-seismic shift(’a’)of near field stations was 17.28 s during earthquake hours with an EW component shift >1.5 m. Spatial models of projected N-S static and kinematic offsets show their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s around the epicentre with maximum model offset of-1.84 m displaced towards south at-45 km north of the epicentre. The Tohoku-Oki earthquake produced a resultant kinematic offset of-10.2 m towards East at its offshore epicentre;while the estimated near field static offset is ~9.82 m. However, both estimates are bigger than double the resultant offset measured value(~4.3 m) in the Japanese mainland using GPS. The difference in the kinematic and static near field offsets highlight that the near surface had elastic or in-elastic kinematic strain dissipation as against the lithospheric level viscoelastic static response, which resulted rapid kinematic strain release(1.12 cm/km)within the limiting radius of ~220 km from the Tohoku-Oki epicent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 Tohoku earthquake GPS time series NEAR and far field STATIC and KINEMATIC offsetS Spatio-temporal model
下载PDF
基于高斯束偏移方法的远偏移距构造成像研究
2
作者 霍亮 杨飞龙 +1 位作者 张慧莉 房文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0期44-49,共6页
VSP高斯束偏移方法是一种高效和高精度的地震成像方法,可以获得井旁的高精度结构特性。然而,传统一次反射偏移方法受观测系统的限制,无法在远距离处成像地层结构。VSP一阶表面多次波可以有效扩大远距离成像范围。本文提出了一种VSP高斯... VSP高斯束偏移方法是一种高效和高精度的地震成像方法,可以获得井旁的高精度结构特性。然而,传统一次反射偏移方法受观测系统的限制,无法在远距离处成像地层结构。VSP一阶表面多次波可以有效扩大远距离成像范围。本文提出了一种VSP高斯束偏移方法来成像VSP数据中的一阶表面多次波。首先,优化了VSP观测系统的平面波分解算法,在井口接收的地震波场用高斯窗函数分解为不同方向的平面波。其次,对速度模型进行镜像,并应用反褶积独立成像每个方向的平面波。最后,通过对VSP速度模型和检波点坐标的镜像,将VSP自由表面多次波转换为一次反射波,并利用VSP一次反射波高斯束偏移方法对一阶表面多次波进行成像。模型和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高斯束 一阶表面多次波 远偏移距 速度镜像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Radon变换的叠前地震数据重建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升超 韩立国 巩向博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815,839,共9页
基于常规双曲Radon变换进行叠前地震数据重建时,即使分辨率很高也难以得到准确的中远偏移距数据,因为地震信号同相轴在偏移距较远时已经不再满足双曲线假设。提出基于各向异性Radon变换,即由偏移距、慢度、非椭圆率三参数控制的各向异性... 基于常规双曲Radon变换进行叠前地震数据重建时,即使分辨率很高也难以得到准确的中远偏移距数据,因为地震信号同相轴在偏移距较远时已经不再满足双曲线假设。提出基于各向异性Radon变换,即由偏移距、慢度、非椭圆率三参数控制的各向异性Radon变换进行叠前地震数据重建的方法,考虑了偏移距较远时地震数据的非双曲线同相轴,通过稀疏约束控制Radon变换提高了地震数据的重建精度。针对时变Radon变换耗时较长的问题,在算子求解过程中采用快速迭代软阈值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 algorithm,FISTA)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计算效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各向异性Radon变换方法在提高数据重建准确度和计算效率方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Radon变换 远偏移距 数据重建
下载PDF
用常规及近、远道叠加剖面识别气层——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盒8储层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欧阳永林 杨池银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在以往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气层的地震检测中,由于目的层埋藏深、气层厚度小、围岩与气层的波阻抗差小,“亮点”技术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即不能发现气藏内存在的明显物性或流体界面。为充分发挥地震迭前信息对检测天然气层... 在以往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气层的地震检测中,由于目的层埋藏深、气层厚度小、围岩与气层的波阻抗差小,“亮点”技术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即不能发现气藏内存在的明显物性或流体界面。为充分发挥地震迭前信息对检测天然气层的敏感性,我们以苏里格庙气田盒8储层为检测对象,首先将CMP道集的小角度部分道集及大角度部分道集分别迭加形成近、远道迭加剖面,然后分析常规迭加剖面和具有AVO特征的近、远道迭加剖面对气层的响应特征,最后证明,这种方法可用于气层的综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CMP道集 近道迭加剖面 远道迭加剖面 地震响应特征 气层识别 鄂尔多斯 上古生界 地震检测
下载PDF
南海北部新生界地层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江欣 张宝金 宋海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23-2234,共12页
南海北部为张裂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本文首次利用南海北部某区域长排列地震数据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计算方法获得南海北部地层层速度,并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提出了非初至折射波的概念.本... 南海北部为张裂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本文首次利用南海北部某区域长排列地震数据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计算方法获得南海北部地层层速度,并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提出了非初至折射波的概念.本方法在共偏移距剖面上识别、拾取折射波层位,得到折射波走时的横向连续变化数据,利用不同共偏移距同一折射波层位的到达时差计算该折射层位的速度结构.该方法在南海北部陆坡某区域地震资料的应用,揭示了新生界地层层速度的整体结构,反映了新生代不同时代地层的速度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利用折射层速度资料探讨南海新生代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与常规初至折射波法相比,远偏移距折射波能够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该方法的初步应用能够对远偏移距折射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 非初至折射 广角反射 层速度 南海
下载PDF
优化的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雷涛 肖秋红 肖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459,共5页
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中,传统的方位角划分方法选择保留全方位角覆盖偏移距,切除方位角覆盖不均匀的远偏数据,这种做法损失了大部分远偏数据,容易造成裂缝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文中根据研究区的数据情况对方位角划分方案进行了优化... 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中,传统的方位角划分方法选择保留全方位角覆盖偏移距,切除方位角覆盖不均匀的远偏数据,这种做法损失了大部分远偏数据,容易造成裂缝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文中根据研究区的数据情况对方位角划分方案进行了优化,在保留全方位角覆盖偏移距的基础上,适当保留了部分大偏移距数据,切除了部分小偏移距数据。优化的方位角划分方案在研究区应用效果精度更高,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偏数据 方位角道集最大偏移距 方位各向异性椭圆拟合 裂缝方向 裂缝密度
下载PDF
窄方位角地震资料在裂缝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田立新 周东红 +2 位作者 明君 孙向阳 杨绍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0-553,共4页
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中裂缝检测难题,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地震正演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异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区块的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利用JZ油田叠前地震资料中的远近偏移距信息、方位地震信息,通过远近偏移距属... 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中裂缝检测难题,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地震正演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异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区块的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利用JZ油田叠前地震资料中的远近偏移距信息、方位地震信息,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并综合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应力场模拟等技术方法,对裂缝储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在后验井中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方位地震资料 方位属性差 远近偏移距差 叠前反演 裂缝储层预测
下载PDF
地震属性在SU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伟方 于兴河 何琼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62-867,共6页
SU气田地下地质情况复杂,有效储集砂体分布非均质性强,常规方法对含气有利区的预测符合率低,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利用保真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叠前及叠后地震资料的地震属性、波形分类、频谱分解处理和三维可视化、AVO远近道对... SU气田地下地质情况复杂,有效储集砂体分布非均质性强,常规方法对含气有利区的预测符合率低,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利用保真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叠前及叠后地震资料的地震属性、波形分类、频谱分解处理和三维可视化、AVO远近道对比研究,并综合上述研究成果进行岩性与含气砂体的横向预测,较好地解决了有效储层分布及含气有利区块分布的非均质性问题,同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使用地震属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气田 地震属性 波形 远、近道叠加剖面 陷阱
下载PDF
星载激光测距合作目标的光学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聂辉 翁兴涛 +1 位作者 李松 刘基余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运行于空间轨道的角反射器由于受相对速度的影响,必须进行速差补偿。针对轨道高度为20000km的角反射器,确定了能够接受的直角面平面度;针对几何光学方法速差补偿的不准确,运用衍射原理,对速差补偿的效果按角差的不同进行搜索,得到了比... 运行于空间轨道的角反射器由于受相对速度的影响,必须进行速差补偿。针对轨道高度为20000km的角反射器,确定了能够接受的直角面平面度;针对几何光学方法速差补偿的不准确,运用衍射原理,对速差补偿的效果按角差的不同进行搜索,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确定了角反射器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反射器 速差补偿 两面角偏差 远场衍射 光学设计 星载激光测距
下载PDF
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及其在广角OBS折射波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龙龙 邹志辉 黄忠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3-1006,共14页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然而,在应用于台站间距较大且环境噪声较强的广角海底地震仪(OBS)观测时,该方法对折射波的增强能力不足,而且容易产生虚假波形,造成增强后的折射波信噪比仍然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通过叠加相邻虚拟道来提高远道与近道互相关的准确度,以达到稳定增强远道折射波信噪比的目的.理论实验和实际资料测试均显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在台站间距较大和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构建虚拟道,且增强后的波形同相轴连续程度和信噪比均较高,有利于拾取高精度的折射初至到时.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增强陆上炮间距较大的广角地震数据折射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虚折射干涉法 广角OBS 折射波 相邻虚拟道叠加 远偏移距
下载PDF
W波段CW雷达TR高增益低副瓣天线
11
作者 伍捍东 李渭 +2 位作者 王英英 尹国选 王成贵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61-64,共4页
本文设计了W波段CW雷达TR高增益低副瓣天线,该天线采用偏馈切割反射面,天线尺寸带到400个波长,实现了高增益、低旁瓣、扇形波束,从而避开馈源及其支杆的遮挡,消除了由于遮挡造成的旁瓣电平上升,又改善了馈源的输入电压驻波比;为了测试... 本文设计了W波段CW雷达TR高增益低副瓣天线,该天线采用偏馈切割反射面,天线尺寸带到400个波长,实现了高增益、低旁瓣、扇形波束,从而避开馈源及其支杆的遮挡,消除了由于遮挡造成的旁瓣电平上升,又改善了馈源的输入电压驻波比;为了测试出准确的天线参数,研制了用于该天线使用和测量的高角度分辨率的天线转台、角度精密指示器、天线转台控制器和测试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窄波束(0.2°)高增益天线远场测试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天线实测结果,满足了总体对天线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波段 切割反射面 扇形波束 远场测试
下载PDF
塔中地区鹰山组储层分布规律与地震预测 被引量:9
12
作者 欧阳永林 曾庆才 +5 位作者 郭晓龙 代春萌 潘春孚 李璇 包世海 李新豫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3-903,共11页
塔中气田以往以"串珠"作为钻探目标,早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气田开发中发现"串珠"并不是含气储层的主要特征,需要对塔中气田鹰山组储层分布规律重新认识。研究认为,鹰山组受差异溶蚀和走滑断层分割双重因素控制... 塔中气田以往以"串珠"作为钻探目标,早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气田开发中发现"串珠"并不是含气储层的主要特征,需要对塔中气田鹰山组储层分布规律重新认识。研究认为,鹰山组受差异溶蚀和走滑断层分割双重因素控制,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层状",平面上为"块状"分布特点,而不是呈孤立分布的"串珠"。鹰山组气层、水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振幅差异小,传统的"亮点"技术无法对含气储层有效识别。通过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多参数交会分析和AVO模型正演说明,泊松比为鹰山组储层含气性最敏感的弹性参数,气层地震反射属于第三AVO类型,用AVO近远道表征和主振幅主频率地震预测技术可以有效预测鹰山组气层,在研究区见到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钻井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鹰山组储层 差异溶蚀 泊松比 近远道表征
原文传递
基于3D加权高阶抛物Radon变换远偏移距地震数据保幅重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欢欢 毛伟建 +1 位作者 詹毅 宋家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2-1141,共10页
在深部地震勘探中,远偏移距数据缺失重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利用抛物Radon变换方法重建时,经过部分动校正后的数据在近偏移距和中偏移距的同相轴近似于抛物型,但是处于远偏移距位置的同相轴偏离于抛物型,特别是浅层同相轴,会导致远偏移... 在深部地震勘探中,远偏移距数据缺失重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利用抛物Radon变换方法重建时,经过部分动校正后的数据在近偏移距和中偏移距的同相轴近似于抛物型,但是处于远偏移距位置的同相轴偏离于抛物型,特别是浅层同相轴,会导致远偏移距缺失的数据重建效果不佳.本文基于高阶抛物Radon变换地震数据保幅重建理论,重点分析了不同偏移距以及缺失程度对重建效果的影响,提出根据数据缺失模型来确定迭代过程中加权系数的3D高阶抛物Radon变换重建方法.同时,在反演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小二乘解时应用SVD方法来求解Radon域系数,得到高精度的求解结果.该方法在大道间距数据内插、远偏移距缺失数据重建中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抛物Radon 大道间距 远偏移距 加权迭代 保幅重建
原文传递
近场光学的二维相互作用与光栅分辨
14
作者 张娟娜 郭奇志 谭维翰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03-808,共6页
首先推导出平面波入射到无限长柱体上时二维散射场的分布 ,给出了探测样品为柱状体时的相互作用方程 ,继而将其应用到两个并列柱体样品及简单光栅 (由四个柱体样品并列 )的分辨率计算中。结果表明 ,在二维场分布中同样存在最佳分辨 ,近... 首先推导出平面波入射到无限长柱体上时二维散射场的分布 ,给出了探测样品为柱状体时的相互作用方程 ,继而将其应用到两个并列柱体样品及简单光栅 (由四个柱体样品并列 )的分辨率计算中。结果表明 ,在二维场分布中同样存在最佳分辨 ,近场与远场的相抵仍然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光学 二维相互作用 光栅分辨 近场 远场 相抵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