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in Rainfed Farming Systems: A Modeling Framework for Scaling-Out 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 in Sub-Saharan Africa 被引量:3
1
作者 Berhanu F. Alemaw Timothy Simalenga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5年第4期313-329,共17页
Improving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under rainfed or irrigated conditions, holds significant scope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It also offers adaptation capacity needs as well as water and foo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under rainfed or irrigated conditions, holds significant scope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It also offers adaptation capacity needs as well as water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southern African region. In this study, evidence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 rainfed agricultural systems is explored through modeling predictions of crop yield, soil moisture and excess water for potential harvesting. The study specificall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for maize, sorghum and sunflower using soil-water-crop model simulations, integrated based on daily inputs of rainfall and evapotranspiration disaggregated from GCM scenarios. The research targets a vast farming region dominated by heavy clay soils where rainfed agriculture is a dominant practice. Th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soil water productivity and improved water harvesting have been explored as ways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measures. This can be utilized to explore and design appropriate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and adaptation practices in similar agro-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outscaling for much wider are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suggest the need for possible policy refinements towards reducing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rainfed farm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RAINFED farming systems A modeling 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 Southern Africa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Chinese Mollisol Under Different Farming Systems: Validation and Prediction by Using Century Model 被引量:6
2
作者 GAO Chong-sheng WANG Jian-guo ZHANG Xing-yi SUI Yue-yu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90-1496,共7页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oil degradation process. In this study, the long-term SOC evolution in Chinese mollisol farmland was simulated and predicted by validating, analyzing, processi...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oil degradation process. In this study, the long-term SOC evolution in Chinese mollisol farmland was simulated and predicted by validating, analyzing, processing and assorting concerning data, based on clarifying parameters of Century model need, combined with best use of recorded data of field management, observed data of long-term experiments, climate, soil, and biology, and achieved results from Hailun Agro-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results were showed as follows: Before reclamation, SOC content was around 58.00 g kg^-1, SOC content dropped quickly in early years, and then decreased slowly after reclamation. SOC content was around 34.00 g kg^-1 with a yearly average rate of 8.91‰ decrease before long-term experiments was established. After a long-term experiment, SOC would change under different farming systems. Shift farming system changed as follows: By 20-year model simulation, SOC content decreased from 34.03 to 30.19 g kg^-1, with a yearly average rate of 5.97‰; by 100-year model simulation, SOC content decreased to 24.31 g kg^-1, with a yearly average rate of 3.36‰. Organic farming system changed as follows: By 20-year model simulation, SOC content decreased slowly from 34.03 to 33.39 g kg^-1, with a yearly average rate of 0.95‰, 5‰ less than that of shift farming system; by 100-year model simulation, SOC content decreased to 32.21 g kg^-1, with a yearly average rate of 0.55‰. "Petroleum" farming system changed as follows: By 20-year model simulation, SOC content decreased from 34.03 to 32.88 g kg^-1, with a yearly average rate of 1.72‰, much more than that of organic farming system; by 100-year model simulation, SOC content decreased to 30.89 g kg^-1, with a yearly average rate of 0.96‰. Combined "petroleum"-organic farming system changed as follows: By 20-year model simulation, SOC content was increased slightly; by 100-year model simulation, SOC content increased from 34.03 to 34.41g kg^-1, with a yearly average rate of 0.11‰. The above results provided an optimal way for maintaining SOC in Chinese mollisol farmland: To increase,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in agro-ecosystem, soil organic matter returns such as crop stubble, crop litter, crop straw or stalk, and manure, besides applying chem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which increased system productivity and maintained SOC content as well. Also, the results provided a valuable methodology both for a study of CO2 sequestration capacity and for a target fertility determination in Chinese mollis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ury model Chinese mollisol farmland soil organic carbon various farming systems PREDICTION
下载PDF
风电场站等值模型综合评价体系
3
作者 王晗玥 付乐融 +3 位作者 刘星 井航 冯谟可 许建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77,共7页
为实现多类风电场站等值模型综合评价,搭建全拓扑详细模型作为基准模型,通过集电网络等值与风电机组聚合分别得到单机等值模型、馈线等值模型2个评价对象。提出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等值模型综合评价体系,包含多工况的时空层面评价指标。... 为实现多类风电场站等值模型综合评价,搭建全拓扑详细模型作为基准模型,通过集电网络等值与风电机组聚合分别得到单机等值模型、馈线等值模型2个评价对象。提出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等值模型综合评价体系,包含多工况的时空层面评价指标。针对所提评价指标,在PSCAD/EMTDC环境中对3个模型展开仿真测试,给出2个等值模型的综合评价结果:在对仿真速度要求不高时,馈线等值模型评价综合值更高,具备多种问题分析能力,普适性更好。所提综合评价体系从仿真层面出发,实现了对风电场站等值模型包括稳态运行点、小干扰、暂态运行条件、集电网络空间体征、仿真速度多项指标的全方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站 等值模型 层次分析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体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燕 张昂昂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5期132-135,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为新时代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构建指明方向。耕读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蕴含着尊重自然、勤劳智慧、实践创新的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为新时代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构建指明方向。耕读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蕴含着尊重自然、勤劳智慧、实践创新的理念,对于培养知农、爱农的应用型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涉农院校肩负着服务乡村振兴、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应立足办学特色和资源禀赋,将耕读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耕读教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鉴于此,该文将在梳理耕读教育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阐述耕读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培养新时代“三农”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涉农院校 耕读教育体系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模式
下载PDF
LNG储罐综合监控系统研发
5
作者 文涛 冯贵荣 《石油化工自动化》 CAS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当前国内储罐状态相关的监测系统与LNG储罐仪表测量系统相互独立设置、不兼容,各系统均独立运行,无法为安全生产运行及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提出了将多套独立监控运行的软件集成为1套监控系统软件来实现对LNG储罐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 当前国内储罐状态相关的监测系统与LNG储罐仪表测量系统相互独立设置、不兼容,各系统均独立运行,无法为安全生产运行及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提出了将多套独立监控运行的软件集成为1套监控系统软件来实现对LNG储罐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技术。介绍了LNG储罐综合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7个子系统功能,通过建立该综合监控系统不同子系统模型,将工艺条件变化后系统间相互的影响和变化直观展示,实现罐区异常状态下原因的快速分析和决策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罐区管理 综合监控系统 LNG接收站 数据模型
下载PDF
大模型辅助的大型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
6
作者 张孝顺 李锦诚 郭正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94-2905,共12页
集电系统拓扑优化是大型海上风电场规划建设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涉及多约束、多目标的复杂混合整数优化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辅助的大型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方法。首先,基... 集电系统拓扑优化是大型海上风电场规划建设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涉及多约束、多目标的复杂混合整数优化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辅助的大型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大语言模型辅助对风电机组群进行聚类,通过链式提示法使LLM理解优化目标,并利用LLM将大型海上风电场分割为若干小型区域,以降低优化问题维度,提升求解速度和质量。然后,构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模型,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器,获得海上风电场的最优集电系统拓扑设计方案。最后,利用1个含有75台风电机组的大型海上风电场系统进行方法性能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优化技术相比,所提方法获得的聚类风机数量更加均衡,在考虑拓扑功率损耗的同时,生成的拓扑方案经济性最优。LLM在集电系统拓扑辅助优化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为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设计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集电系统拓扑优化 海上风电场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家庭农场可持续成长能力评价及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兰勇 贺忠连 谢先雄 《世界农业》 CSSCI 2023年第8期88-100,共13页
本文通过构建“基础资源-动态能力-外部环境”的家庭农场可持续成长能力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组合赋权法和对湖南省199个农场的调研数据,在筛选优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评估家庭农场可持续成长能力,并进一步分... 本文通过构建“基础资源-动态能力-外部环境”的家庭农场可持续成长能力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组合赋权法和对湖南省199个农场的调研数据,在筛选优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评估家庭农场可持续成长能力,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家庭农场总体可持续成长能力较差,且主要由外部环境支撑,来自内部基础资源和动态能力的贡献明显不足。(2)家庭农场可持续成长能力在不同经营类型、不同农场类型以及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养殖类>种养结合类>种植类,示范农场高于非示范农场,高经济发展水平区依次优于中、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3)制约家庭农场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关键因素集中于基础资源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为此,要提升家庭农场可持续成长能力,需增强家庭农场内生成长动力,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并进一步优化其发展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可持续成长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云模型 组合赋权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的农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佃雷 杨启志 +1 位作者 周脉乐 徐立章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1期111-114,119,共5页
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新时期,教育部推出了新农科、新工科计划。农机实验教学改革是全面强化新农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基于农机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装备不系统、受外界... 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新时期,教育部推出了新农科、新工科计划。农机实验教学改革是全面强化新农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基于农机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装备不系统、受外界因素干扰大、受时间地点限制等问题,开发农业装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完善主要农作物所需典型农业装备的认知、拆装、测绘和性能动态仿真等功能及地面环境-农作物-农业机械三者耦合作用的农场系统模型。在应用推广方面,该系统不仅服务于农机专业,还服务于机械、车辆、能动等专业,同时与国内涉农高校和农机装备企业共享,取得令人满意的反馈效果。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我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提供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装备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农场系统模型
下载PDF
风电场快速调频技术的工程实践及关键参数取值 被引量:4
9
作者 肖亮 陈亦平 +3 位作者 伍阳阳 张勇 范展滔 杨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6-2545,共10页
为加快推动风电场快速调频技术的工程应用,规范快速调频核心涉网参数的定值管理,首先,调研了国内外电网运行导则对风电场快速调频的技术要求,总结了国内外并网风电场快速调频实际采用的技术路线及现场实测调频能力,并提炼了有关启示,同... 为加快推动风电场快速调频技术的工程应用,规范快速调频核心涉网参数的定值管理,首先,调研了国内外电网运行导则对风电场快速调频的技术要求,总结了国内外并网风电场快速调频实际采用的技术路线及现场实测调频能力,并提炼了有关启示,同时介绍了云南电网风电场快速调频的典型实施方案以及现场实测经验。然后,提出了以直流频率限制控制器死区和频率变化率为约束的风电场快速调频涉网参数设置方法。最后,以云南电网为例开展了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风电场快速调频死区宜设置在±0.03 Hz到±0.05 Hz之间,建议当风电装机占比为10%~30%时,将快速调频上调限幅设置为风电场额定功率的6%~8%,调差率设置为4%~6%;当风电占比在30%以上时,建议调频上调限幅最大为风电场额定功率的6%,调差率最大设置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快速调频 风电场 一次调频 惯量响应 涉网参数 系统频率响应模型
下载PDF
提升风电调频性能的源储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路锦 王玮 +1 位作者 蔡玮 刘吉臻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5,193,共11页
为了提升风电调频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的源储协同控制策略来灵活调整各调频单元出力。以频率变化率作为出力转换特征,构建了风电场调频模型和电池储能系统自适应一次调频控制策略;以电网频率控制效果和风电调频性能最优为... 为了提升风电调频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的源储协同控制策略来灵活调整各调频单元出力。以频率变化率作为出力转换特征,构建了风电场调频模型和电池储能系统自适应一次调频控制策略;以电网频率控制效果和风电调频性能最优为目标设计了源储协同一次调频策略,并基于阶跃型和连续型负荷扰动分别提出对应的调频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不同扰动工况下调频效果均明显提升,其中连续型负荷扰动工况下风电场调频出力提升了6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调频 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 电池储能系统 风电场 频率变化率
下载PDF
基于ArcGIS与多因子模型的风力发电场选址评估
11
作者 周雨诗 张彦 +2 位作者 王海金 唐若笠 袁成清 《太阳能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1-259,共9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ArcGIS与多因子模型的风力发电场选址评估方法,以实现对不同地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情况、开发适宜性和理论发电量的有效评估,进而为风电场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基于不同地区的风资源气象数据,...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ArcGIS与多因子模型的风力发电场选址评估方法,以实现对不同地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情况、开发适宜性和理论发电量的有效评估,进而为风电场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基于不同地区的风资源气象数据,通过引入地形、道路等地理限制因素,提出一种多因子模型,以实现对不同地区风能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然后,基于10 m高度处的风速分布,通过风速外推得到80 m高度处的风速分布,进而用于评估80 m高度处的风能理论发电量。最后,综合上述开发适宜性和理论发电量评估结果,可较为准确地给出计及风速、风功率密度、地形、道路等多因子模型的风电场选址建议。结果发现:风电场选址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力发电机 地理信息系统 选址 ARCGIS 多因子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主从博弈的海上风电接入系统鲁棒规划
12
作者 符杨 刘智彬 +3 位作者 刘璐洁 李传文 黄玲玲 耿福海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4-65,共12页
随着海上风电上网电价退出中央财政补贴范畴,传统的联合规划可以合理疏导海上风电接入系统投资运营成本,但是难以平衡规划中各投资运营主体的利益。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主从博弈的海上风电接入系统鲁棒规划方法,将鲁棒优化思想和博弈思... 随着海上风电上网电价退出中央财政补贴范畴,传统的联合规划可以合理疏导海上风电接入系统投资运营成本,但是难以平衡规划中各投资运营主体的利益。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主从博弈的海上风电接入系统鲁棒规划方法,将鲁棒优化思想和博弈思想相结合。首先,介绍接入系统的投资运营模式,构建海上风电接入系统主从博弈规划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海上可及性受限下接入系统的运维方式,构建上层海上风电开发商规划模型;接着,考虑风电出力波动性和相关性以及负荷增长不确定性,构建下层电力传输系统运营商两阶段鲁棒规划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和列与约束生成算法相结合的算法求解整体模型。以某海上风电场群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两个投资主体利益诉求的同时,提高了规划方案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接入系统 投资运营模式 主从博弈 风电出力相关性 鲁棒规划
下载PDF
桂北耕作制度调查报告——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艳芹 黄国勤 +4 位作者 时炜 施吉 杨滨娟 冯钊 赵其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37-1942,共6页
【目的】对灵川县主要乡(镇)的耕作制度模式开展相关调查,为灵川县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灵川县6个乡(镇)进行走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于2012年6月22~24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目... 【目的】对灵川县主要乡(镇)的耕作制度模式开展相关调查,为灵川县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灵川县6个乡(镇)进行走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于2012年6月22~24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灵川县耕作制度类型主要有水田耕作模式(包括紫云英—早稻—晚稻、蔬菜—早稻—晚稻或蔬菜—一季稻、冬闲—早稻—晚稻或冬闲—一季稻、马铃薯—早稻—晚稻或马铃薯—一季稻、稻—菜轮作)、旱地主要耕作制度(包括玉米间作或套作大豆、柑橘间作花生)、山地立体种植模式以及果园立体种养模式。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灵川县耕作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新型种植模式推广速度慢、范围小;种植人员结构老化,劳动力不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技术含量较低;农田重用轻养,冬闲田面积较多等。【建议】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大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扩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以积极推动灵川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模式 存在问题 对策 灵川县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节水农作制发展模式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玉义 逄焕成 +2 位作者 张凤华 陈阜 赖先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8,共7页
发展节水农作制是实现干旱内陆区水资源安全的一种有效途径。该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案例,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用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区域节水... 发展节水农作制是实现干旱内陆区水资源安全的一种有效途径。该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案例,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用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区域节水农作制发展的思路,并依据玛纳斯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和水资源条件,提出了7种适宜不同类型区的节水农作制发展模式,包括低山丘陵区旱农旱牧农作制模式、冲积洪积扇中上部果蔬特色种植农作制模式、冲积扇缘带牧草咸水灌溉农作制模式、泉水溢出带水旱轮作制模式、冲积平原区现代棉作制模式、干三角洲区复套种多熟农作制模式、古湖滨平原区高效农林生态型农作制模式。该研究为推动新疆干旱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节水 分区 节水农作制 发展模式 玛纳斯河流域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牧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俊 刘新平 +1 位作者 刘向晖 田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7-1084,共8页
种植业(农业系统中的小农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系统中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协调发展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农牧耦合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流域现代农业的进程,增加农牧民收入。在统计学"变异... 种植业(农业系统中的小农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系统中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协调发展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农牧耦合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流域现代农业的进程,增加农牧民收入。在统计学"变异性系数"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良,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牧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3-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流域农牧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得出以下结论:流域传统农业特征显著;流域农牧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难度;流域农牧耦合只是简单的初级耦合,农牧高级耦合发展后劲还不足;政策因素对流域农牧耦合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系统 耦合模型 耦合协调度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下载PDF
采用预测模型与模糊理论的风电机组状态参数异常辨识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鹏 李剑 +5 位作者 寇晓适 吕中宾 姚德贵 王吉 王磊磊 滕卫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98,共9页
为提高风电机组的停运预警能力,基于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数据提出了一种风电机组状态参数的异常辨识方法。对参数进行划分,针对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状态参数,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了状态参数预测模型。采用本机组近期SCADA样... 为提高风电机组的停运预警能力,基于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数据提出了一种风电机组状态参数的异常辨识方法。对参数进行划分,针对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状态参数,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了状态参数预测模型。采用本机组近期SCADA样本、本机组历史样本和其他机组近期样本分别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对比分析了基于3类样本建立的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对基于本机组历史样本和其他机组近期样本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选择。定义了异常程度指标量化预测残差的异常程度。为了提高异常辨识的精度,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筛选出的预测模型的异常辨识结果进行融合。最后,以国内某风场的1.5 MW风电机组为例进行了异常分析,并与传统的风电机组状态参数异常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异常辨识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预测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 异常辨识
下载PDF
基于WebGIS和知识模型的精确农作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小军 朱艳 +2 位作者 曹卫星 田永超 姚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在提炼和优化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基础上,以WebGIS为空间信息平台,运用软构件技术及B/S分布式网络结构,构建了网络化精确农作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信息查询、差异分析、决策支持、结果展示以及系统维护功能,其中决策... 在提炼和优化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基础上,以WebGIS为空间信息平台,运用软构件技术及B/S分布式网络结构,构建了网络化精确农作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信息查询、差异分析、决策支持、结果展示以及系统维护功能,其中决策支持功能可基于田区土壤肥力和苗情长势差异进行数字化管理方案生成和因苗动态调控。在水稻试验示范区的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根据系统推荐的方案进行水稻田间管理,可使该区整体产量水平提高12.16%,肥料施用量减少23.55%,产量变异度下降79.49%。研究结果为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广适性的精确农作决策支持提供了基本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精确农作 知识模型 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PDF
研究生主文献研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小玉 王龙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227,共6页
根据主文献研读课程特点,以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研究生为主体,以培养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为目标,在主文献研读课程教学中构建并实施了四三三二制(四阶段、三层次、三要素、二考核)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该课... 根据主文献研读课程特点,以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研究生为主体,以培养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为目标,在主文献研读课程教学中构建并实施了四三三二制(四阶段、三层次、三要素、二考核)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主文献研读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河北坝上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优化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进 宝音 +1 位作者 张强 赵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2-85,共14页
本文通过对河北丰宁坝上大滩村农业系统的环境条件、发展历史、结构现状及功能等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调整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能的原则、对策及整治途径,建立了系统的优化模式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关键词 综合治理 优化模式 沙漠化 土地
下载PDF
论西部地区现代农作制度发展模式与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龙昌 谢小玉 +1 位作者 杨瑞吉 薛兰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27-131,共5页
在分析西部地区农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现代农作制度的7种主要发展模式,即:节水型农作制度、设施型农作制度、保护型农作制度、循环型农作制度、特色型农作制度、绿色型农作制度和观光型农作制度;并提出了实现西部地... 在分析西部地区农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现代农作制度的7种主要发展模式,即:节水型农作制度、设施型农作制度、保护型农作制度、循环型农作制度、特色型农作制度、绿色型农作制度和观光型农作制度;并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制度 可持续发展 模式 西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