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Diversity, Land Degradation and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1
作者 Michael STOCKING ( Professor of Natural Resource Development,School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 NR4 7TJ, United Kingdom)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2000年第S1期4-17,共14页
The 1998 Conference of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sked national government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supporting rural commun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agrodiv... The 1998 Conference of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sked national government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supporting rural commun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agrodiversity’as the primary way in which farmers us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more generally, the natural diversity of the environment for production, including their choice of crops, and management of land, water and biota as a whole. Promoting agrodiversity and understanding how it functions in tropical smallholder farming systems is the best way that importance may be shown. A win-win scenario is presented which links agrodiversity to land degradation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as evidenced by food security. It is argued that policies that encourage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areas of land use will not only meet countries’ responsibilities under the Convention but will also address land degradation problems and support to rural livelihoods. The human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types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s shown.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are presented in the new capital assets framework to demonstrate how rural households may use various components to control land degradation. To enable agrodiversity to be implemented practically, it has been codified into core elements of: biophysical diversity, the divers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controls the resource base for food production; management diversity that embraces the practices (many of them indigenous) of farmers such as live hedges, soil amendments and ridge tillage techniques; agro-biodiversity which is the diversity of crop, plant and animal combinations; and organisational diversity, the way that farms are owned and operated, and the way that capital assets are allocated. Each element is then systematically related to show how agrodiversity controls land degradation and how it promotes food security. The example of the maize-Mucuna system in South America is cited as an evident demonstration of the value of agrodiversity to both soil conservation and to smallholder farmers’ livelih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diversity Agro-biodiversity Agrodiversity Land degradation livelihoods Food security Rural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Charcoal Production as a Means of Forest Manageme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 Support in Nepal
2
作者 Menaka Panta Neupane Kishor Prasad Bhatta Suman Ghimi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7年第3期187-193,共7页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AS) are considered as an overlooked forest resources in Nepal, despite its rapid expans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in drivers of Nepal's forest degradation and deforestation. In this ...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AS) are considered as an overlooked forest resources in Nepal, despite its rapid expans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in drivers of Nepal's forest degradation and deforestation. In this study, stratified systematic sampling, with nested circular plots of 500 m2, was performed in Sindhupalchowk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removal of IAS contributes for an increase in plant diversity, Interaction with more than 310 entrepreneurs was carded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 terms of income and employment of converting IAS into charcoal through pyrolysis in "bio-energy kilns". The study showed a higher Shannon-Weiner plant diversity index at regeneration level in IAS removed area (2.43) than that in control (1.95). Similarly, the number of seedlings and sapling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in the treatment block than the number of trees in the control one. Also, the pyrolysis of 7,500 million tons (MT) of IAS in bio-energy kilns produced 1,500 MT of charcoal powder which generated a total additional income of Nepali Rupees (NRs.) 18,900,000 to 1,050 poor and disadvantaged people in ! 6 districts of Terai and Midhills. In spite of that, some policy hurdles, such as charcoal transportation, were observed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lant diversity could be increased through the removal of IAS, and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could be achieved if charcoal is substantially produced and uti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sive alien species forest resources livelihood plant diversity charcoal.
下载PDF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of indigenous people to climate change around the Kerinci Seblat National Park in Bengkulu,Indonesia
3
作者 Septri WIDIONO Ekawati Sri WAHYUNI +1 位作者 Lala M.KOLOPAKING Arif SATRIA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4年第4期102-119,共18页
Indigenous people around the Kerinci Seblat National Park(KSNP),Indonesia,have a high dependence on forest resources as their main source of livelihood.This study addressed the vulnerability of Rejang indigenous peopl... Indigenous people around the Kerinci Seblat National Park(KSNP),Indonesia,have a high dependence on forest resources as their main source of livelihood.This study addressed the vulnerability of Rejang indigenous people around the KSNP to climate change.The popular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index(LVI)model was adapted by adding and modifying subcomponent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area.Primary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household surveys in two communities:Embong and Topos.In total,146 sample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mbong was more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than Topos.Embong exhibited a higher level of vulnerability to the effects of socio-demographic profile,social network,health,and natural disaster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whereas Topos was more vulnerable to livelihood strategy,food,and water.Furthermore,Embong was more exposed to natural disaster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than Topos,but it demonstrated higher adaptive capacity and lower sensitivity than Topos.Nevertheless,socio-demographic profile influenced adaptive capacity in both communities.Sensitivity was influenced most by health in Embong,and sensitivity was influenced most by food in Topos.Although the vulnerability levels were not high in the two communities,several subcomponents must be specifically considered.Overall,this study can help the government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o enhance adaptive capacity of the KSNP to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index(LVI) livelihood diversity index Climate change Adaptive capacity Sensitivity Kerinci Seblat National Park(KSNP)
下载PDF
基于生计资本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以滇琼天然橡胶主产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伍薇 刘锐金 +2 位作者 何长辉 杨琳 占达儒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6-760,共15页
运用海南和云南橡胶主产区615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生计资本水平,设计了生计活动多样性指数和家庭收入多元化指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生计资本配置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资... 运用海南和云南橡胶主产区615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生计资本水平,设计了生计活动多样性指数和家庭收入多元化指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生计资本配置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资本积累有助于丰富农户家庭生计活动和收入来源结构,尤其是金融资本积累有助于提升农户生计活动多样性水平;不同生计资本结构对农户生计结果的影响存在地域性差异;自然资本禀赋对海南产区的收入多元化水平有显著推动作用,但在云南产区却可能存在“诅咒”效应。2)地域差异、生产决策和农户特性对可持续生计有重要影响。村庄所处的海拔高、距县城距离远对农户开展多样化生计构成挑战;割胶生产规律固化虽然可能会削弱农户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但由于其劳动力调整灵活性强,可更好地稳定家庭收入;土地细碎化具有多元化生计的效果,但不一定有收入效应;虽然贫困户身份可帮助农户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但增强生计能力才是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所在。3)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和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生计资本对生计多样性的促进作用,有52.70%是通过提高生计资本统筹能力实现的,家庭就业策略优化有助于增强生计资本对收入多元化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达30.52%。最后,建议通过提高农户家庭生计资本统筹能力、加强生计能力建设、扩展就业信息渠道等来增强农户生计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生计资本 生计多样性 收入多元化 中介效应 海南岛 云南省
下载PDF
藏北羌塘牧民家庭牲畜存出栏权衡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增辉 周荣柱 +4 位作者 孙维 李少伟 张新永 陈林耀 武建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91-3601,共11页
本研究以藏北牧民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牧户牲畜存出栏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户均牲畜存/出栏规模(254.8/48.6 SSU)显著高于高寒草甸(191.55/33.22 SSU)和高寒草原(189... 本研究以藏北牧民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牧户牲畜存出栏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户均牲畜存/出栏规模(254.8/48.6 SSU)显著高于高寒草甸(191.55/33.22 SSU)和高寒草原(189.89/33.49 SSU);对牧户牲畜存栏规模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单位面积产草量(高寒草甸)、家庭规模(高寒草原)和草畜平衡草场面积(荒漠草原),可以解释其变异的10.78%,19.40%和15.99%;对牧户牲畜出栏规模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草畜平衡草场面积(高寒草甸)、家庭规模(高寒草原)和劳动力数量(荒漠草原),可以解释其变异的15.01%,11.20%和23.55%。综上所述,藏北高原牧民户均牲畜存/出栏规模和结构在不同草地类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在未来制定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资源禀赋和利用方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羌塘 牲畜存出栏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生计多样性 草地类型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不同区域农户生计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怀德 李勇进 +1 位作者 冯起 陈文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的深入落实,流域内农户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基于对农户生计活动现状的统计描述,依据可持续生计资本框架理论,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上、中、下游各区域农户生计资产存量的评价模型,就全流域三大区域共992份样... 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的深入落实,流域内农户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基于对农户生计活动现状的统计描述,依据可持续生计资本框架理论,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上、中、下游各区域农户生计资产存量的评价模型,就全流域三大区域共992份样本农户的生计多样化程度和生计资产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作分区域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全流域农户生计均呈多样化趋势,山区、平原区和沙漠绿洲区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分别是:2.00,2.74和2.61,说明流域内农户生计多样化程度普遍偏低但各区域差异明显。(2)因子分析表明,受政策影响农户所拥有的各生计资产存量发生了转化,相比其他区域,绿洲区农户拥有的生计资产存量最多,主要反映在自然、物质和社会资产上,平原区次之,山区以较大差距排在末位。(3)政策扰动下各生计资产存量的差异对不同区域农户多样性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比较三大区域农户多样性生计活动和家庭生计资产存量,探讨了生计资产与生计多样化的关系,从农户生计的视角客观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识别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今后流域治理工作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建议政府围绕农户生计资产的薄弱环节进行投入,以提高农民的生计资产存量;农户要优化生计组合,利用优势生计资产实现多样化的生计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多样性 政策影响 可持续生计框架 因子分析 农村家庭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耕地流转胁迫下农户生计多元化选择与可持续性水平——基于重庆市合川区188户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佳佳 张仕超 +1 位作者 邵景安 王金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4-326,共13页
农户生计资源重组是在耕地流转胁迫下对经济机会的反馈响应。基于重庆市合川区川柠柠檬示范园188户耕地流转农户及其394块流转耕地地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流转农户劳动力特征和流转耕地的数量、质量及耕作半径特征,进而剖析耕地流转后农... 农户生计资源重组是在耕地流转胁迫下对经济机会的反馈响应。基于重庆市合川区川柠柠檬示范园188户耕地流转农户及其394块流转耕地地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流转农户劳动力特征和流转耕地的数量、质量及耕作半径特征,进而剖析耕地流转后农户多元化生计选择策略,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成果3方面构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计多样化指数、收入多样化指数、非农化水平及家庭纯收入指标,对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耕地流转致使农户自然资本严重减少,家庭生计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非农主导型转变,生计种类显著增加,趋于多元化。2)耕地流转后,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增加,且农户生计资本属性间及各类型农户间的增长率存在分异。耕地流转导致5大资本失调,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降低。3)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可持续水平在流转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强度从大到小表现为非农主导型农户>农业主导型农户>非农型农户>纯农型农户。总之,农户在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的内部冲击下,生计资本得以重组,致使农户生计的分化与转型,而多元化生计有助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转 农户生计 多样化 可持续性水平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下载PDF
移民安置区农户土地利用与生计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业翠 刘桂真 李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6,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约度总体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论:移民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生计压力不同,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帮助农户发展多样化的非农生计活动,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和土地集约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计多样性 农户 移民安置区 广西
下载PDF
农民生计多样性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丰都县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金晓霞 郭岭 刘秀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619-623,共5页
丰都县农民生计多样性在整个西部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但对于影响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因素一直缺乏实证研究。该次调查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PRA),对丰都县名山镇(两汇口、古家店、鹿鸣寺)、社坛镇(三桥、德盛、干坛)、武平镇(殷家坝、坝周... 丰都县农民生计多样性在整个西部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但对于影响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因素一直缺乏实证研究。该次调查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PRA),对丰都县名山镇(两汇口、古家店、鹿鸣寺)、社坛镇(三桥、德盛、干坛)、武平镇(殷家坝、坝周村)的农民生计方式及影响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因素大致包括: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物质基础、社会关系、国家政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生计 多样性 影响 政策
下载PDF
黑河中游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水足迹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丽琼 赵雪雁 +1 位作者 郭芳 李文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6-362,共7页
水资源紧缺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当前急需探寻影响水资源利用的关键因素,建立低水消费模式。生计方式作为影响家庭水资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已得到关注。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水足迹估算模型,核算黑河流域中... 水资源紧缺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当前急需探寻影响水资源利用的关键因素,建立低水消费模式。生计方式作为影响家庭水资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已得到关注。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水足迹估算模型,核算黑河流域中游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水足迹,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生计方式对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黑河中游农户的人均水足迹为145.87 m3,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户的人均水足迹下降,其中,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的人均水足迹分别为151.61 m3、148.08 m3和137.91 m3;②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黑河中游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的人均粮食消费占用水足迹比例依次降低,农户人均果蔬、清洁消费占用水足迹比例依次增高,兼业户的人均畜产品消费占用水足迹比例高于非农户和纯农户;③提高非农化水平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可以减少水足迹,扩大家庭规模和农户人均纯收入会增加农户的水足迹,但水足迹的增加速度低于家庭规模和人均纯收入自身的增加速度。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对黑河中游地区农村建立低水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农户 非农化水平 生计多样化指数 水足迹
下载PDF
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农户的生计多样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翼 石佳弋 何景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8-53,共6页
随着我国耕地的日益减少和失地农民的日益增多,农户的生计问题目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很多农户都面临着从单一性传统农业的生计模式向生计多样性转变的问题,这关系着农户的收入和农村各个方面的稳定。针对这一现... 随着我国耕地的日益减少和失地农民的日益增多,农户的生计问题目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很多农户都面临着从单一性传统农业的生计模式向生计多样性转变的问题,这关系着农户的收入和农村各个方面的稳定。针对这一现状,借鉴国外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分析方法,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调整了具体指标,对成都平原两个村的农户目前的各种生计资本情况、生计多样性指数以及各项资本与生计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人力资本与农户的生计多样性的相关性最高这一结论,对农户如何更好地实现生计多样性给予了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人力资本 生计 生计多样性 生计资本
下载PDF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县域经济多样化生计策略研究--以粤西北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海峰 张可男 +1 位作者 于立 陆琦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2期50-58,共9页
我国城市扩张与乡村衰落日益加速。基于国家政策方向,县域的经济多样化策略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借助可持续生计方法的研究框架,以粤西北部地区——广东肇庆、云浮两市辖区范围为研究区域,探讨县域经... 我国城市扩张与乡村衰落日益加速。基于国家政策方向,县域的经济多样化策略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借助可持续生计方法的研究框架,以粤西北部地区——广东肇庆、云浮两市辖区范围为研究区域,探讨县域经济的多样化策略。在2007—2012年间,研究区域通过人力资本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自然资本的合理使用,在巩固一产基础上实行多样化策略,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且财富在城乡间的分配相对公平;同时以云浮市新兴县和肇庆市怀集县为代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县域经济的多样化策略应为:通过培养本地农业企业或引进农业企业实现一产的生产力提升;以二产中的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三产应实施内向发展的策略,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和生活本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本地经济多样化 生计策略 粤西北部地区
下载PDF
生存有道:基于“家庭本位”的多元化小农生计结构——来自黔东南W侗寨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雪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92,共8页
随着我国农业转型和家计模式的变迁,W侗寨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新的行为逻辑,其生计结构呈现了以“家庭本位”为基础的多元化趋势,具体表现为种植水稻、稻田养鱼、异地务农(砍甘蔗)、割松油、种松茯苓、种植油菜等。农民充分利用生... 随着我国农业转型和家计模式的变迁,W侗寨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新的行为逻辑,其生计结构呈现了以“家庭本位”为基础的多元化趋势,具体表现为种植水稻、稻田养鱼、异地务农(砍甘蔗)、割松油、种松茯苓、种植油菜等。农民充分利用生产智慧运筹时间、安排劳作,最大限度地将农业生产时间与生计来源相契合。W侗寨人的家庭经济行为兼具“目的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特征。“目的理性”反映了寨民秉持“勤劳”经济态度并竭尽全力积累家庭财富;“价值理性”反映了寨民家庭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性,体现在寨民的家庭伦理责任、村寨社会认同和集体归属感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本位 生计结构 多元化 目的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巷弄系统振兴与老城发展的民生转向——以厦门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思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33,共8页
以厦门为例,阐述巷弄系统振兴对于老城空间平衡发展的意义,从宏观战略角度探讨其与老城交通、产业、社会、遗产保护、绿化、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的民生转向的协调关联议题;由此对既往老城巷弄发展中存在的冷落化、过度商业化、简... 以厦门为例,阐述巷弄系统振兴对于老城空间平衡发展的意义,从宏观战略角度探讨其与老城交通、产业、社会、遗产保护、绿化、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的民生转向的协调关联议题;由此对既往老城巷弄发展中存在的冷落化、过度商业化、简单形象化、自身孤立化等偏颇提出反思,建议通过相关法规条例、规范文件适时加强这方面的规划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城发展 巷弄振兴 民生转向 空间平衡
下载PDF
我国农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立娜 李川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4-37,共4页
开展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研究,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促进新型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农户脆弱性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再从生计风险、生计多样性、生计可持续性三个方面与农户生计脆弱性... 开展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研究,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促进新型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农户脆弱性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再从生计风险、生计多样性、生计可持续性三个方面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关联进行阐述,最后从农业转型升级与农村扶贫两个方面提出应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策略,以期为农户生计脆弱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风险 生计脆弱性 生计多样性 生计可持续性
下载PDF
藏北羌塘牧民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构成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慧新 张雨 +4 位作者 李少伟 牛犇 马娇林 张宪洲 武建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53-2663,共11页
为探讨牧民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了藏北羌塘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682户牧民,比较了其家庭规模、劳动力、抚养比、草场面积、放牧强度、家庭收入及其多样性的差异,结合多元线性回归评价了家... 为探讨牧民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了藏北羌塘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682户牧民,比较了其家庭规模、劳动力、抚养比、草场面积、放牧强度、家庭收入及其多样性的差异,结合多元线性回归评价了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羌塘地区牧民家庭规模大(5.3人·户^(-1))、抚养比高(0.62)、劳动力充足(3人·户^(-1))但受教育年限短(2.3年),高度依赖政策性收入;高寒草甸区牧民家庭规模、劳动力数量及受教育年限、抚养比和放牧强度等指标显著高于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荒漠草原区牧民家庭草场面积和政策性收入较高(P<0.05);家庭规模、文盲率和抚养比是影响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因子,人口特征对高寒草甸牧民收入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分区精准施策以提高牧民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草地保护 家庭人口特征 收入多样性 可持续生计
下载PDF
农户生计策略演变及其对农地利用的影响——基于湖南省291家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园庭雁 杨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65-69,共5页
基于湖南桃江县和长沙县291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从生计多样性和优势生计收入比重两方面揭示了农户生计策略"单一生计——生计多样化——优势生计"的路径演变规律,农户生计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优势生计收入比重逐渐增... 基于湖南桃江县和长沙县291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从生计多样性和优势生计收入比重两方面揭示了农户生计策略"单一生计——生计多样化——优势生计"的路径演变规律,农户生计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优势生计收入比重逐渐增大。农户生计策略演变对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度、利用结构和经营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土地的资金和物质投入取代劳动力投入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类型和种植结构朝着高收益、低劳动投入的方向调整,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策略 生计多样性 优势生计 农地利用
下载PDF
民生财政支出与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强 杨果 苏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94,共7页
在理论剖析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7年我国省级城镇化面板数据,构建涵盖经济基础、社会功能及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重新测算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 在理论剖析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7年我国省级城镇化面板数据,构建涵盖经济基础、社会功能及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重新测算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系统考察了民生财政支出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由于民生财政支出的城镇偏向性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拉大,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产生了抑制作用;在区域层面,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沿海地区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产生了正效应,内陆和沿边地区则产生了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生财政支出 城镇偏向 区域差异 动态面板模型
下载PDF
福建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分布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旻榕 张春霞 郑龙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和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供给、耕地面积以及就业空间都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提出:(1)集约利用农地,提高...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和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供给、耕地面积以及就业空间都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提出:(1)集约利用农地,提高农地的经营效益;(2)稳定农地的产权,为农民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3)加强农业开发,培育农业增长点;(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保障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的生活保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农业生活保障功能 聚类分析 地域分异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发展状况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乾 上官子恒 +1 位作者 李锋 文传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8,共7页
后丹江时代移民工作重心从搬迁安置转向安稳致富,妥善解决移民后续问题刻不容缓。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网络分析法,构建移民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生计资本现状开展实... 后丹江时代移民工作重心从搬迁安置转向安稳致富,妥善解决移民后续问题刻不容缓。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网络分析法,构建移民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生计资本现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综合评分为0.727,评价结果为良,其中金融资本贡献度最大,其次是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自然资本贡献度最小;不同安置区域移民生计资本差异较大,外迁安置移民生计资本高于库区安置移民生计资本;不同省域移民生计资本同总体样本基本保持一致,省际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丹江口水库 水库移民 可持续生计 网络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