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8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s a prognostic marker after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 被引量:2
1
作者 Sanjeev Saxena Bhaumik Patel +8 位作者 Ravi Roy Himanshu Swami Sanajit Kumar Singh Sunil Goyal Rajeev Chugh Devendra Kumar Gupta Sween Banger Mahesh Ravanikutty Sneha Yadav 《Journal of Otology》 CSCD 202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potential role of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CRM)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for ... Objective:To study the potential role of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CRM)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for the Indian population.Methods:SVV was examined in 30 patients with PC-BPPV before and after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 and after complete resolution of PC-BPPV.Study parameters included the mean of 10 angular tilt readings and direction of deviation,which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CRM and following complete resolution of PC-BPPV.Results:The angle of SVV tilt was greater and deviated towards the affected ear before CRM in all patients,whic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shortly after CRM and continued to decrease after complete resolution of PC-BPPV(p<0.0001).Conclusions:SVV can be used to test utricular dysfunction in PC-BPPV.The angle of tilt improves in response to CRM,which may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PC-BPPV receiving C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 Otoliths(canaliths)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CRM)
下载PDF
On the Subjectivity Spirit of Farmers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2
作者 Pan Kun Zheng Wenshu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8-225,共8页
Farmers’subjectivity spir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spiri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 standard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asily reveals that the s... Farmers’subjectivity spir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spiri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 standard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asily reveals that the subjectivity spirit of farmer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e spirit of extensive equality of participation,the spirit of complete standardization of procedures,and the spirit of seeking benefits for people as a result.However,the current work 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hidden worries about the farmers’subjectivity dilemma,which leads to the alie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he key way o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cultivate the farmers’subjectivity culture and integrate i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TPA) farmer subjectivity spirit
下载PDF
Family Status and Dilemma of HIV Positive Subjects
3
作者 Jun-qing WU Ying YANG +2 位作者 Wen-ying LI Yu-yan LI Rui-ping WANG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0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family status and dilemma of HIV positive subjects and provide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Methods Con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were used to survey their psychological n...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family status and dilemma of HIV positive subjects and provide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Methods Con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were used to survey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111 HIV positive subjects and AIDS patients from 4 provinces in China. Results HIV positive subjects and AIDS patients had strong mental stress. All of them hope to get support from their families; the most difficulty the subjects faced was economic poor. Conclusion It is a highlight to promote AIDS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HIV positive subjects and AIDS patients can live quietly and happily.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from their families and the society is very important to HIV positive subjects and AID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positive subject family status mental stress economic poor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LIP-MOUTH REGION IN SMILING POSITION FROM 80 PERSONS WITH ACCEPTABLE FACES AND 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S
4
作者 张江恒 陈扬熙 周秀坤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OBJECTI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p-mouth region including the soft and hard tissues in smiling position with frontal fixed position photographic computer-aided analysis were studied.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80 p... OBJECTI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p-mouth region including the soft and hard tissues in smiling position with frontal fixed position photographic computer-aided analysis were studied.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80 persons (40 male and 40 females, age range: 17 to approximately 25 years) with acceptable faces and 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s. The subjects were asked to take maximum smiling position to accept photographic measurement with computer-aided analysis. RESULTS: The maximum smile line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 low smile line (16.25%), average smile line (68.75%), and high smile line (15%). CONCLUSION: The method adopting maximum smiling position to study the lip-month region is reproducible and comparable. This study would be helpful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efficacy apprai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ON LIP smilingObjecti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p mouth region including the soft and hard tissues in smiling position with frontal fixed position photographic computer aided analysis were studied.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80 person
下载PDF
The position and direction of algesiology
5
作者 李立志 邓列华 +1 位作者 邹展 姚华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4期2185-2185,共1页
It is clarified which position is propitious to its development by way of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algesiology.To consider algesiology as a multidisciplinary specialty at present can be helpfu... It is clarified which position is propitious to its development by way of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algesiology.To consider algesiology as a multidisciplinary specialty at present can be helpful in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part time doctors.The direction of algesiology will be set in independent subject,medical research integration,and remedial popu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学 学科定位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何以提升参训农民主体积极性?——以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践为例
6
作者 吕莉敏 侯波 石伟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9,共9页
高素质农民培训是破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而实践中农民培训面临着参训农民主体性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参训农民在培训需求研究中处在“旁观者”地位、培训目标设计时居于“局外人”身份、培训内容创生中缺乏“话语权”、培训效... 高素质农民培训是破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而实践中农民培训面临着参训农民主体性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参训农民在培训需求研究中处在“旁观者”地位、培训目标设计时居于“局外人”身份、培训内容创生中缺乏“话语权”、培训效果评价时饰演“虚无化”角色等,这是农民的主体特征与主观意愿、培训设计、组织与实施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为农民赋能、赋利、赋权等内外结合的方式,激发农民参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农民培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 农民主体性 培训效能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妇女参与的组织路径与实践机制——以赣州“清洁家园”活动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罗茜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作为面向农民生活的治理,其在实践中遭遇农民冷漠和不满的困境,需要激活和重建农民主体性,实现外部行政力量与内部自治力量的融合。在村妇女的“主内”特性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作为面向农民生活的治理,其在实践中遭遇农民冷漠和不满的困境,需要激活和重建农民主体性,实现外部行政力量与内部自治力量的融合。在村妇女的“主内”特性及上升地位使其成为重要的治理主体资源,赣州“清洁家园”活动表明借助制度吸纳、事务匹配和双重激励等方式将妇女组织起来后,妇女能够通过调动村内治理资源,明确治理单元,累积自身治理权威等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治理的低成本与高效能。基于此,面向农民生活的治理要充分重视并推动在村妇女参与,但同时也应警惕生活化治理事务带来的固化女性家庭角色的风险,真正推动妇女参与公共事务,让妇女在村庄治理中发挥更大治理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妇女 农村家庭 农民主体性 妇女政治参与 妇联组织
下载PDF
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持续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丁国 王强 +3 位作者 胡春红 夏晓琴 朱晓娣 章晓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095-1101,共7页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持续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式选择大学生研究组40人和对照组25人,对研究组进行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单次团体心理干预。研究组大学生在干...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持续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式选择大学生研究组40人和对照组25人,对研究组进行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单次团体心理干预。研究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和干预后2周测量主观幸福感量表,评估干预效果和保持作用。对照组大学生同期完成3次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较干预前提升5%,即认为干预有效。结果:研究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5%以上人数分别是29名(72.5%)和22名(55.00%),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5%以上人数均为0名。两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有效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726,20.785;P<0.001)。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8,-5.106;P<0.001);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9,2.375;P<0.05)。干预后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知足常乐、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的9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5~-2.168,P<0.05~0.001);干预后2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心态平衡的6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1~-2.429,P<0.05~0.001)。干预后,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人际适应的6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2.882,P<0.05~0.01)。干预后2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心态平衡的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1~2.792,P<0.05~0.01)。结论: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并且有良好的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模式 大学生 团体心理干预 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沙漠生态学概念、学科特色、内容及指导作用
9
作者 刘任涛 孙建财 周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892-7898,共7页
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学科发展与区域生态特色相结合,已成为生态学特色学科方向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据。沙漠生态学以沙漠或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区域,以沙漠生物为研究对象,是沙漠学与生态学... 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学科发展与区域生态特色相结合,已成为生态学特色学科方向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据。沙漠生态学以沙漠或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区域,以沙漠生物为研究对象,是沙漠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学科,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色。从沙漠生态学的概念和学科定位的角度,分析了沙漠生态学的学科特点和特色优势。基于此,沙漠生态学具有自己的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在学科层面上存在其他学科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好的科学问题,并从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的角度分析了沙漠生态学形成独立学科方向的必要性。沙漠生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基础理论丰富与完善,有利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的发生原因、过程及原理、沙漠化逆转过程的恢复机理的全面系统研究,为沙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与治理实践、沙漠自然资源利用与开发以及沙漠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凸显了沙漠生态学的特色学科方向对区域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生态学 概念 学科定位 区域特色 沙漠化治理
下载PDF
“人民文艺”中农民历史主体性的想象与构建
10
作者 阎浩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启蒙农民”“改造农民”重任,最后由“人民文艺”逐步实现了。“人民文艺”使农民完成了观念上的转换与更新。要深刻理解“人民文艺”,首先要理解区别于资产阶级现代性文化的无产阶级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新文化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则将“资产阶级文化”与“封建文化”一道作为批判和否定的对象。此时,“人民文艺”更突出革命农民对“无产阶级意识”的接受过程;“人民文艺”赋予了农民以新的“人民”品性,塑造具有无产阶级意识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成为其重要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无产阶级新文化 农民历史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农牧民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化研究--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
11
作者 任彬彬 张凯军 肖少英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剖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机制对农牧交错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对兴安盟突泉镇农牧户入户调查并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分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发现:牧户城镇化意愿远低于农户,... 剖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机制对农牧交错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对兴安盟突泉镇农牧户入户调查并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分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发现:牧户城镇化意愿远低于农户,影响农牧户城镇化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除年龄、政策了解度、人均年收入、宅基地用途等共同因素外,农户城镇化意愿另受地形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再就业效益信心显著影响,牧户城镇化意愿另受距河流、镇区与草地距离、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满意度、住宅补偿与医疗保障效益信心显著影响。研究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动因并提出城镇化政策建议,可为加快农牧交错区城镇化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农户 牧户 城镇化意愿 资源禀赋 主体认知 影响因素 二元Logistics
下载PDF
主体性视角下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
12
作者 田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农村社区是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和重要阵地。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变迁属于政府主导的规划型变迁,村庄集聚提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农村社区是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和重要阵地。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变迁属于政府主导的规划型变迁,村庄集聚提升和农民集中居住导致文化空间“脱嵌”,传统村落文化模式及其再生产机制难以为继;生活方式市民化转型引发多元化、个性化文化诉求,与供给侧“文化输血”单一模式形成结构性矛盾;长期处于文化供需结构失衡将诱发社区文化主体性阙如并导致文化秩序重建困境。采用文化主体性理论视角,构建“空间-主体-要素-机制”四位一体分析框架,并基于J省N市的实证经验,阐释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和文化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主体性重建,一方面,要聚焦“农转居”后不同文化主体的多元化诉求,有效激活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孝道文化、睦邻文化等内生要素禀赋,尤其要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要素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另一方面,要创新市场化、社会化、自治化等机制协同重建模式,实现经济回报、精神褒奖、情感慰藉、价值追求等多重文化秩序重建效用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农民集中居住区 秩序变迁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随笔体批评的革新
13
作者 刘巍 韩雨帆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21世纪以来,随笔体批评出现了诸多变体,以网络短评、报纸期刊专栏随笔批评以及文本与超文本融合的播客类批评为典型代表。在文体结构上,随笔体批评以更加张扬的主体性、更灵活的文体形式与时代新变接轨,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阐释潜力。... 21世纪以来,随笔体批评出现了诸多变体,以网络短评、报纸期刊专栏随笔批评以及文本与超文本融合的播客类批评为典型代表。在文体结构上,随笔体批评以更加张扬的主体性、更灵活的文体形式与时代新变接轨,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阐释潜力。随笔体批评主体从“我”本位出发,实现了向内与向外的双向延伸,在“我”本位与读者立场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位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本土的随笔体批评经历了对旧有文体的创造性转化,在文体价值、文学批评价值、社会价值三个维度上,以其包容性的特质有效衔接了公域与私域,奠定了自身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体批评 主体意识 读者立场 本土化
下载PDF
我国档案馆与相关领域参与数字人文异步现象探源
14
作者 于英香 王雨晴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
近年来,数字人文成为图情档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我国档案馆与同为档案领域的我国档案学界、同为档案实践部门的国外档案馆以及同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机构的我国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参与方面存在着冷热不均的异步现象。我国档案学界对... 近年来,数字人文成为图情档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我国档案馆与同为档案领域的我国档案学界、同为档案实践部门的国外档案馆以及同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机构的我国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参与方面存在着冷热不均的异步现象。我国档案学界对数字人文表现出极高的研究兴趣,国外档案馆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实践进展迅速,我国图书馆在参与数字人文过程中积极作为。反观我国档案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均表现出热情不高和明显滞后的现象。这种不同步现象背后的逻辑值得探究,我国档案馆与档案学界在目标与认知层面的偏差、国内外档案馆在文化与制度方面的冲突,以及我国档案馆与图书馆在体制与职能方面的差异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档案馆 图书馆 异步现象 主体认知 文化理念 管理体制 职能定位
下载PDF
能动性的心理机制研究及其价值
15
作者 霍涌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7,共7页
能动性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现象,长期以来在哲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随着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能动性的探讨在心理学领域形成了研究热潮,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性学术成果,主... 能动性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现象,长期以来在哲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随着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能动性的探讨在心理学领域形成了研究热潮,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性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目前,心理学为了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行为,逐渐放弃了线性因果的计算机隐喻和对人的机械化理解,积极寻找内部的决定因素及相应的主观心理作用实现机制。这有助于推进哲学范畴能动性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具体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性 中介 认知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主客观矛盾
下载PDF
职业认同对社区社会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B市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孟亚男 刘磊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社区社会工作者身心健康、精神状态易受到社区环境与服务对象的影响,部分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出现了职业倦怠、职业认同感低、主观幸福感低的情况,导致出现行业人才流失等问题。文章基于B市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问卷调查,从职业价值认同、职... 社区社会工作者身心健康、精神状态易受到社区环境与服务对象的影响,部分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出现了职业倦怠、职业认同感低、主观幸福感低的情况,导致出现行业人才流失等问题。文章基于B市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问卷调查,从职业价值认同、职业技能认同、职业认知认同和职业自主性4个维度探究职业认同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职业价值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职业认知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小。研究提出通过提高福利保障,提升社会工作者价值认同;开展培训与督导,提升社会工作者技能认同;确保工作稳定性,强化社会工作者职业认知认同;给予社会工作者工作自由裁量权并引导其职业规划,激发工作自主性等途径,提高社区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而提升社区社会工作者主观幸福感,促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社会工作者 职业认同 主观幸福感 正相关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 陈滟铭 王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6,共10页
【目的】在界定农民获得感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说。【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与县域宏观匹配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是否对农民获得感存在影响,结论通过内生性和多种稳健... 【目的】在界定农民获得感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说。【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与县域宏观匹配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是否对农民获得感存在影响,结论通过内生性和多种稳健性检验。【结果】1)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民客观获得的维度,而非农民主观获得感的维度;2)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强化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客观获得的正向影响;3)数字乡村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群体获得感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确保农民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地位,推动农民客观获得与主观获得感的双提升。同时,还需注重农民的心理建设,提高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精准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获得感 客观获得 主观获得感 农民获得
下载PDF
主客观比较视角下农户福祉差异与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志航 马利邦 +1 位作者 宗艳玲 赵守存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福祉是一种幸福、健康或繁荣的状态,提升居民福祉是未来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依据实地调研与访谈数据,以农户生活满意度衡量农户主观福祉,以农户生计资本解析农户客观福祉,划分农户福祉水平,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 福祉是一种幸福、健康或繁荣的状态,提升居民福祉是未来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依据实地调研与访谈数据,以农户生活满意度衡量农户主观福祉,以农户生计资本解析农户客观福祉,划分农户福祉水平,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对其福祉水平进行解译,为白家村农户发展提供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白家村农户主观福祉与客观福祉匹配结果以“中-中”类型聚集明显,尚需整体提升。2)具体而言,客观福祉中以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滞后性较明显。主观福祉中乡村生产生活保障满意度较低,当地农户对自身医疗、卫生、教育存在意见。3)未来应首先整体提升策略水平指引白家村乡村农户福祉向“高-高”理想状态发展。其次,重点突破建设短板明确白家村乡村农户福祉建设方向。受访农户中,脱贫不稳定户与边缘户基础资源禀赋不足,发展内生力不足,针对此情况亟需政府进行对应帮扶。同时,当地政府应针对外出务工农户,开展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外出农户非农就业能力,为留村农户农业资产变现提供政策支持,确保农户在取得非农收入的同时,还能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福祉 客观福祉 农户生计 生计策略 提升路径
下载PDF
组织差异对农业生产托管组织与小农户耦合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安徽省试点实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宝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分析小农户组织与农业生产托管组织耦合原因以及托管组织差异对组织耦合方式的影响,本文运用组织生态理论分析组织耦合原因,通过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安徽省试点调研结果分析组织耦合情况。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托管中,互助制合作社和公... 为分析小农户组织与农业生产托管组织耦合原因以及托管组织差异对组织耦合方式的影响,本文运用组织生态理论分析组织耦合原因,通过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安徽省试点调研结果分析组织耦合情况。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托管中,互助制合作社和公司制农企均能有效与小农户耦合,合作社能通过农村社会网络实现与小农户的直接耦合,耦合方式随服务距离发生改变,耦合程度相对较高;农企则需要借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与小农户形成非直接耦合,与小农户的耦合程度相对较低,但具有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优势,服务面积服务对象广泛,能有效为农业生产赋能。因此,通过农业生产托管助力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快培养本土化托管服务主体,引导优质资本为农业生产赋能,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功能,同时建立完善小农户与托管服务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托管服务主体组织差异 农业生产托管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留守农民培育高素质产业农民: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
20
作者 徐春梅 吕莉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87-95,共9页
留守农民是留守在农村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群体,主要包括农村留守妇女、从事规模生产经营的青壮年、低龄老人和部分中龄老人。留守农民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丰富的务农经验和强烈的致富期望,是高素质产业农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农村现代... 留守农民是留守在农村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群体,主要包括农村留守妇女、从事规模生产经营的青壮年、低龄老人和部分中龄老人。留守农民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丰富的务农经验和强烈的致富期望,是高素质产业农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内生性主体。然而,高素质产业农民培育在需求分析、对象遴选、师资队伍、现场观摩、跟踪服务、效果评估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基于留守农民培育高素质产业农民应加强训前的需求调研分析、制定精准的学员遴选机制、确立健全的师资保障机制、实施差异化的教育培训、开展个性化的跟踪服务、设置科学的效果考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农民 高素质产业农民 乡村振兴 农村现代化 内生性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