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力影响的诊断分析-以定西县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有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增加到7.88...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有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增加到7.88℃,而降水将减少到377.7mm。在温度升高而降水不变的情景下,温度每升高1℃,农作物生产潜力增加69kg/hm2.a;相反情况下,降水每减少1mm,生产潜力减少9.7kg/hm2.a。研究农牧交错复合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气候变化 农作物生产力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军会 高吉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6-82,F0004,共8页
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的边缘交汇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为干扰响应较为敏感的地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位置和界线不断变迁,界线变迁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也处于快速的变化之中。该文... 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的边缘交汇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为干扰响应较为敏感的地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位置和界线不断变迁,界线变迁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也处于快速的变化之中。该文基于气象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界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及界线变迁区的地理位置,并分析了1986-2000年界线变迁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北界、东南界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同地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2)西北界、东南界缓冲区景观重心迁移的距离和方向、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界线变迁区 土地利用 遥感 GIS技术 景观格局 Fragstats3.3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16
3
作者 董婷婷 张增祥 钱凤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2,共5页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MSS,TM)重建了科尔沁左翼后旗1975、1985、1995、2000和2005年耕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975~2005年间...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MSS,TM)重建了科尔沁左翼后旗1975、1985、1995、2000和2005年耕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975~2005年间耕地面积整体上增加但增加的幅度略有不同;1995~2000年间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而2000~2005年间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较小;1975~2000年间耕地整体重心向西迁移,2000年后耕地的重心缓慢向东迁移;1975~2005年间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自对草地的开垦和沼泽的围垦,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由于耕地撂荒转变为草地(2000年前)、退耕转变为草地(2000年以后)和耕地的沙化、盐碱化等退化的发生;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宏观政策的导向是影响科尔沁左翼后旗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空间重心转移模型 驱动力
下载PDF
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的适度开发对策 被引量:11
4
作者 冷石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6期30-33,43,共5页
在北方旱农地区的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通过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和宏观调研,明确了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可开发程度较高。针对旱农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差和经济技术水平低,潜力开发难度较大,总结提出了分阶段... 在北方旱农地区的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通过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和宏观调研,明确了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可开发程度较高。针对旱农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差和经济技术水平低,潜力开发难度较大,总结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的适度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旱农地区 生产潜力 开发程度 适度开发对策
下载PDF
北方山区农业生产“点-线-面”生态节水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兆韵 马金宝 +1 位作者 白清俊 张艳妮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83-86,共4页
依据北方山区节水农业现状,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北方山区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以节水、节能、增产为目的,提出了"点-线-面"山区农业生产节水模式,即建设开源集水的"点",发展田间"面"的微型灌溉工程,并以多方... 依据北方山区节水农业现状,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北方山区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以节水、节能、增产为目的,提出了"点-线-面"山区农业生产节水模式,即建设开源集水的"点",发展田间"面"的微型灌溉工程,并以多方式的输水"线"路,进行"点"、"面"连接控制。此模式兼顾山区地形及土地经营模式,利于发展微型灌溉工程,以促进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区 农业生产 “点-线-面” 生态节水模式
下载PDF
中原传统男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智高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立足于传承地方文化,振兴地方民族产业,应用调研法、文献法、实践验证法等对中原传统男装文化进行研究,提出了它的概念范畴、思想特征与着装特征,并联系现代男装消费现状与趋势推敲其在男装成衣设计中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思想,从现代男装... 立足于传承地方文化,振兴地方民族产业,应用调研法、文献法、实践验证法等对中原传统男装文化进行研究,提出了它的概念范畴、思想特征与着装特征,并联系现代男装消费现状与趋势推敲其在男装成衣设计中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思想,从现代男装产业升级的角度提出了基本的可供产业借鉴的传承、创新的3点措施:弱其形而强其意,轻其构而重其色,去其范而承其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传统男装文化 现代成衣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华北平原耕作区鸟类群落的集团结构及生态位 被引量:6
7
作者 范喜顺 胡德夫 +2 位作者 陈合志 王峰 苏鑫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49,共6页
2004年5~8月,在河北廊坊地区进行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Ward方法,按照鸟类取食部位、取食方式、取食高度,分别将平原耕作区鸟类群落划分为6种、4种、3种集团类型。在栖息高度生态位宽度值上,喜鹊的最大(0.96... 2004年5~8月,在河北廊坊地区进行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Ward方法,按照鸟类取食部位、取食方式、取食高度,分别将平原耕作区鸟类群落划分为6种、4种、3种集团类型。在栖息高度生态位宽度值上,喜鹊的最大(0.969),戴胜的最小(0.122);在栖位生态位宽度值上,树麻雀的最大(0.730),黑枕黄鹂的最小(0.272)。在生态位重叠值上,喜鹊/黑枕黄鹂的最大(0.968),而喜鹊/戴胜的最小(0.101)。在与廊坊周边自然保护区的鸟类食性集团结构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鸟类群落集团结构多样性的恢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耕作区 鸟类群落 集团结构 生态位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模式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7
8
作者 李二玲 邓晴晴 何伟纯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118,共9页
在全球乡村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实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农区发展理论出现争论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和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有效... 在全球乡村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实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农区发展理论出现争论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和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化解当前国际上农区发展理论中关于内力驱动与外力驱动、多样化与专业化的争论,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化程度、空间集聚性和组织厚度,可以将乡村振兴模式划分为五种模式,在空间上体现了不同乡村发展高地的实体马赛克,在时间上又恰好耦合了一个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规律。因此要在中部传统平原农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集群”战略,可以从促进农区的产业集聚开始,通过培育专业村和产业集群、走精明专业化发展道路,来促进集群区域成为本地的“乡村创新极”,带动全域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模式 产业集群 专业村 中部传统平原农区
原文传递
农业生产转型类型诊断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戈大专 周礼 +2 位作者 龙花楼 乔伟峰 李裕瑞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9-1339,共11页
城乡转型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转型成为解析区域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窗口。科学诊断中国传统农区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可为调控农业生产政策和完善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论文以中国传统农区黄淮海地区为例,以农业... 城乡转型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转型成为解析区域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窗口。科学诊断中国传统农区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可为调控农业生产政策和完善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论文以中国传统农区黄淮海地区为例,以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划分为突破口,系统诊断不同农业生产转型类型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方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尺度分析法是分析农业生产转型阶段差异的有效手段;空间弹性视角下,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转型类型可以划分为传统农耕型、现代市场型和城郊休闲型3类;传统农耕型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农业劳动力转型的失调、缺乏核心产业支撑及实际城镇化率较低是限制乡村有序转型的关键问题;现代市场型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态和小农户的有效组织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城郊休闲型地区完善农户的市场参与方式和降低资本风险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各转型类型的差异化问题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农业 乡村发展 传统农区 空间弹性 乡村振兴 黄淮海地区
原文传递
鲁西南地区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菏泽市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林 曾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35-2251,共17页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多尺度多维度系统探测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多维特征耦合划分村镇聚落类型。结论如下:①菏泽市村镇聚落总体表现为点位密度较高、规模普遍偏小、形状普遍规整,国土空间集约整治潜力巨大。②村镇聚落“三维”(点位、规模、形态)空间格局特征存在尺度差异性。市域尺度“三维”分布特征均存在一定空间异质性,但分异程度不明显;县域尺度“三维”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多元复杂,表现出以乡镇为单元的局域多样性;乡镇尺度“三维”特征均趋向统一均衡,呈现单中心结构和“同质性”特征。③以乡镇为划分单元,基于“三维”特征耦合形成八种村镇聚落类型,并尝试分类提出空间优化和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空间格局 类型划分 鲁西南地区 菏泽市 北方传统平原农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