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on gully erosion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Rongxin Deng Wenjuan Wang +1 位作者 Haiyan Fang Zhihong Y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941-948,共8页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Increasingly severe gully erosion in this region has destroyed much farmland and reduced grain production. We analy...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Increasingly severe gully erosion in this region has destroyed much farmland and reduced grain production. We analyzed SPOT5 imagery from 2007 and TM imagery from 2008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s of gullies and farmland shelterbelts in Kedong County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on gully erosion. The ima- gery revealed 2311 gullies with average density of 418.51 m km-2, indicating very serious gully erosion. With increasing slope gradient there was an inverse trend between gully density and shelterbelt density, indicating that farmland shelterbelts can prevent gully erosion. The defense effect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against gullyerosion varied with distance: for distances 〈120 m, the defense effect was consistent and very strong; for distances of 120-240 m, a weak linear decrease was found in the defense effect; and for distances 〉240 m, the defense effect of the shelterbelts was significantly weaker. We recommend an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of farmland shel- terbel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gully erosion at 1100-1300 m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 region Gully density Gullyerosion farmland shelterbelts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traw Incorporation on Maize Yield,N Accumulation and Remobilization on Slope Farmland in Northeast China
2
作者 Dai Jian-jun Liu Hong-fei +2 位作者 Li Hang Liu Zhao-ting Wu Hai-fe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2期55-67,共13页
Slope farmland is a main type of agricultural land throughout northeast China.Long-term high intensity utilization and unreasonable farming have cau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soil resources and a decrease in crop produc... Slope farmland is a main type of agricultural land throughout northeast China.Long-term high intensity utilization and unreasonable farming have cau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soil resources and a decrease in crop production.Here,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crop straw incorporation might help to reduce nutrient losses and increase maize yields across time and space.A field experiment for testing straw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maize across three slope positions(top,back and bottom slopes)was conducted in Northeast China in 2018 and 2019.In this study,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DMA),N accumulation(NA),N remobilization,postsilking N uptake and grain yield were measured under SI(straw incorporation)and NSI(no straw incorporation)across three slope positions of 100-m-long consecutive black soil slope farmland during the maize(Zea mays L.)growth stages.Compared with NSI,SI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MA and NA at the silking and maturity stages.SI typically increased the N remobilization in all slope positions,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 remob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contribution of N remobilization to grain on the back and bottom slopes.However,post-silking N uptake was only increased by SI on the top slope.SI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crop yield in three slope positions.In the SI treatments,the bottom slope was the highest yield position,followed by the top,and then the back slopes,suggesting that the bottom slope position of regularly incorporated straw might have increased the potential for boosting maize yield.Overall,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e outsized potential of straw incorporation to enhance maize NA and then increase the grain yield in black soil slope farm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matter N accumulation N remobilization crop yield black soil slope farmland MAIZE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
3
作者 张慧 栾思雨 丛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7-334,共8页
[目的]耕地水田化过程对耕地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确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是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方法]构建LESA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CRITIC模型、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 [目的]耕地水田化过程对耕地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确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是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方法]构建LESA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CRITIC模型、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耕地质量和耕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空间响应关系。[结果](1)研究区耕地水田化现象剧烈,呈现出东部最强、西部次之、中部最弱的时空分异格局;(2)研究区耕地质量变化显著,耕地质量下降比例低于质量提升比例,表现出中部下降最高、西部下降次高、东部下降最低的时空格局;(3)研究区耕地质量对水田化的响应具有双重效应,负向响应更为敏感,整体呈现出东部耕地质量响应程度高于其他区域的空间格局。[结论]研究区耕地水田化对耕地质量具有正、负两种效应,依据效应方向进行耕地利用结构调整,是保护黑土耕地的重要途径。对于具有正向效应的区域应适度推进旱改水项目,而针对具有负向效应的区域应停止旱改水工程,积极进行水田休耕,并可适当地将其恢复为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耕地水田化 CRITIC模型 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黑土区 富锦市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张忠学 尹致皓 +3 位作者 余佩哲 齐智娟 魏永霞 李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2-293,共12页
为探寻黑土区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机理,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横坡耕作(TP)、垄向区田(RF)、深松(SF)、横坡耕作+垄向区田(TP-R)、横坡耕作+深松(TP-S)、垄向区田+深松(RF-S)3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及3种组... 为探寻黑土区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机理,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横坡耕作(TP)、垄向区田(RF)、深松(SF)、横坡耕作+垄向区田(TP-R)、横坡耕作+深松(TP-S)、垄向区田+深松(RF-S)3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及3种组合耕作措施,并以常规顺坡耕作(CK)为对照,分析了土壤孔隙度、土壤机械组成、水稳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并采用TOPSIS模型对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了土壤稳定性强且蓄水保肥效果良好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结果表明:在玉米的全生育期内,深松、垄向区田、横坡耕作均能提高土壤体积含水率。TP-S处理体积含水率最大,0~40 cm土层平均体积含水率较CK处理增加29.47%;RF-S处理平均孔隙度最大,TP-S处理次之,平均孔隙度较CK处理分别增大10.68%、9.25%;TP-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稳定性,其中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大团聚体含量(R0.25)较CK处理分别增加12.30%、19.57%、13.97%;TP-S处理能够改善土壤机械组成,TP-S处理粗砂粒、粉粒、黏粒含量较CK处理增加15.40%、26.89%、1.90%,细砂粒含量较CK处理降低31.56%;TP-S处理IN(无机态氮)、AP(有效磷)、AK(速效钾)含量最高,较CK处理IN、AP、AK含量分别增加42.81%~55.32%、39.69%~40.68%、20.41%~25.45%。由TOPSIS模型综合评价结果可知,TP-S处理贴合度最高,土壤结构更稳定,且蓄水保肥效果更好,为适宜该地区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耕作措施 土壤结构 蓄水保肥 TOPSIS模型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5
作者 何舢 韩少杰 +3 位作者 王丹彤 张扬 付玉 陈祥伟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耕地各坡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6.57~38.61 g/kg,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85~5.67 g/kg。3种地貌类型区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不同。漫川漫岗区总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坡上和坡中显著大于坡下、坡上和坡中无显著差异;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则以坡中最高坡下最低,且不同坡位之间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丘陵漫岗区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并表现为坡下显著大于坡上、坡上显著大于坡中;高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呈现坡上和坡下显著大于坡中、坡上和坡下无显著差异。平原低地区总有机碳及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各坡位间的差异均为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地貌间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规律有所差异,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活性最差的坡位分别是坡下和坡中,而平原低地区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黑土坡耕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 坡耕地 生态建设与保护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6
作者 冯晓彤 翟车宇 +2 位作者 刘昌杰 张娟 孟庆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69,共8页
“漫川漫岗”是东北黑土区典型地貌,其典型黑土土壤结构受径流、冻融等作用影响。为探明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选取坡耕地的坡下、坡中、坡上位置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稳定性指标及土壤性质,... “漫川漫岗”是东北黑土区典型地貌,其典型黑土土壤结构受径流、冻融等作用影响。为探明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选取坡耕地的坡下、坡中、坡上位置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稳定性指标及土壤性质,分析水稳性大团聚体与土壤pH、有机质、钙镁比关系及稳定性指标与团聚体粒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均表现为<0.25 mm团聚体含量占比最高,>2 mm团聚体含量占比最少。<0.25 mm团聚体表现为坡下位显著高于坡中位及坡上位(P<0.05),0.25~0.5 mm、0.5~1 mm、1~2 mm、>2 mm团聚体均表现为坡上位显著高于坡下位(P<0.05)。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其中坡下位与坡上位、坡中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团聚体水稳性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均表现为与>0.25 mm团聚体呈正相关,与<0.25 mm团聚体呈负相关,其中受>2 mm团聚体影响最大(P<0.01)。有机质、pH、钙镁比均与>0.25 mm团聚体呈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典型黑土坡耕地较高的有机质含量、pH、钙镁比有利于土壤团聚,促进>0.25 mm团聚体形成,提高团聚体水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性大团聚体 坡耕地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黑土
下载PDF
积雪变化对东北农田黑土盐基离子及有效硅铝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子龙 滕怀淏 +3 位作者 姜秋香 刘传兴 单家珣 王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6,164,共11页
[目的]为探究冬季积雪深度变化下东北农田黑土盐基离子及有效硅铝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方法]采用人工控制积雪深度的方法,通过测定除雪处理组(SR)、减雪处理组(SL)、自然积雪对照组(C)、增雪处理组(SA)的东北农田黑土环境因子(温湿... [目的]为探究冬季积雪深度变化下东北农田黑土盐基离子及有效硅铝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方法]采用人工控制积雪深度的方法,通过测定除雪处理组(SR)、减雪处理组(SL)、自然积雪对照组(C)、增雪处理组(SA)的东北农田黑土环境因子(温湿度、含水率、pH、总有机碳)、盐基离子、有效硅以及活性铝,分析土壤盐基离子及有效硅铝的含量变化过程,以及两者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积雪深度的降低使季节性雪被覆盖下黑土受到积雪的保温作用减弱,0-30 cm土壤温度及湿度(未冻水含量)显著下降,使水盐运移过程中未冻水携带的HCO_(3)^(-)含量减少,土壤平均pH受HCO _(3)^(-)含量影响分别变化-0.06,-0.04,-0.02,0.01。土壤的碱性降低,低价阳离子对高价阳离子在土壤胶体吸附电位的置换能力增强,使得交换态一价阳离子(Na^(+)、K^(+))含量升高,同时使交换态及碳酸盐态二价阳离子(Ca ^(2+)、Mg^(2+))含量降低。碳酸盐态二价阳离子与交换态Na+分别对TOC含量构成正向和负向的影响,使土壤平均总有机碳(TOC)含量随积雪深度的降低分别增长0.87,1.09,1.32,1.48 g/kg。盐基离子与土壤pH、TOC的相互影响关系使在积雪深度降低的条件下土壤pH与TOC含量降低,进而对土壤有效硅铝含量构成间接影响。TOC含量的降低削弱了土壤对低活性腐殖酸铝(Al-HA)的固持作用,pH的降低促进低活性铝向高活性交换态铝(Ex-Al)与单聚体羟基铝(Hy-Al)的转化,土壤铝毒性提升,同时促进有效硅的溶解,造成土壤硅的流失。[结论]气候变暖引起的中高纬度地区季节性积雪覆盖面积减少将影响冬季东北地区农田黑土的物质能量分布状态,并由此改变生长季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环境,研究提示为冬季东北黑土区土壤矿质元素的季节性变化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变化 农田黑土 盐基离子 有效硅 活性铝
下载PDF
Labil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as Affected by Six-year Soil Amendments to Eroded Chinese Mollisols 被引量:8
8
作者 SUI Yueyu JIAO Xiaoguang +3 位作者 CHEN Wenting LIU Xiaobing ZHANG Xingyi DING Guang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692-699,共8页
Labile organic carbon(LOC)is a frac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SOC)with rapid turnover time and is affected by soil fertilization.This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ed the SOC content,LOC content and LOC distribution in th... Labile organic carbon(LOC)is a frac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SOC)with rapid turnover time and is affected by soil fertilization.This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ed the SOC content,LOC content and LOC distribution in the treatment plots of surface soil erosion at five levels(0-,5-,10-,20-and 30-cm erosion).The soil had received contrasting fertilizer treatments(i.e.,chemical fertilizer or chemical fertilizer+manure)for 6 years.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oth SOC and various LOC fractions contents were higher in the plots with fertilizer+manure than in those with fertilizer alone under the same erosion conditions.The SOC and LOC contents decreased as the erosion depth increased.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eas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KMnO4-oxydizable organic carbon),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were 27%–57%,37%–47%,20%–25%,and 29%–33%higher respectively in the fertilizer+manure plots,than in the fertilizer alone plots.Positive correlations(p<0.05)between SOC content and different fractions contents were observed in all plots excep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OC content and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th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Obviously,fertilizer+manure treatments w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LOC and SOC in the Black soil of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活性有机碳 有机质含量 分布影响 黑土 中国 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侯淑涛 王烁 +4 位作者 王轶昂 刘焕军 孟令华 宋梦宁 侯永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2,共12页
为了揭示坡耕地不同土层、不同点位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大气降雨的响应,以典型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监测法,获取玉米生长期内坡上、西线坡中及坡下、东线坡中及坡下5个点位0~100 cm土壤含水量与大气降水数据,探究... 为了揭示坡耕地不同土层、不同点位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大气降雨的响应,以典型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监测法,获取玉米生长期内坡上、西线坡中及坡下、东线坡中及坡下5个点位0~100 cm土壤含水量与大气降水数据,探究降雨后田块尺度内不同坡位的降雨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水平分布上,西线坡下位剖面平均土壤含水量最高(34.63%),而坡上位最低(30.00%),且坡上位剖面平均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20.38%);垂直分布上,随土层加深土壤含水量上升,变异系数降低。受季节性干旱与玉米生长影响,监测期内田间土壤蓄水量呈下降趋势,不同点位之间、干旱前期与后期土壤蓄水量响应特征存在差异,干旱后期土壤蓄水量对降雨响应更强烈。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与降雨量一致,响应时间最早,随着土层加深,响应时间出现滞后。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受优势流影响,即土壤侧向流动补给以及玉米根系形成的大孔隙迅速下渗。不同点位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存在差异,坡上位由于处于坡顶且坡度大,对降雨响应不显著;西线坡中位由于降雨侵蚀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改变,对降雨响应强烈;坡下位受坡上水分补给影响,水分消退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土壤蓄水量 降雨响应 优势流
下载PDF
全球黑土区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Logistic回归分析
10
作者 杨佳佳 吕骏超 +2 位作者 金珊合 刘洋 李文博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584-591,共8页
按照美国土壤分类系统,全球广义黑土分为四大片.为探究全球黑土区耕地利用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4期全球黑土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借助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全球黑土区耕地在14年间的动态变化特征.... 按照美国土壤分类系统,全球广义黑土分为四大片.为探究全球黑土区耕地利用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4期全球黑土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借助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全球黑土区耕地在14年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同时,选取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为自变量,以土地变化二分类(增加、减少)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研究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变化显著,3个阶段(2005—2010、2010—2015、2015—2019)先后出现小幅增加—大幅减少—小幅增加的趋势;14年间耕地共减少58.77×10^(4)km^(2),其中亚洲黑土区耕地减少幅度最大,占比31.70%,减少的耕地有76.04%转变为未利用地.建立的耕地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有效,结果表明:耕地变化在第1阶段(2005—2010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到最近道路距离、降水和高程(DEM);第2阶段(2010—2015年)的驱动因素是到最近河流距离和高程;第3阶段(2015—2019年)的驱动因素是到最近道路距离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黑土 卫星遥感 耕地利用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长缓坡耕地横坡垄作与地形对土壤可蚀性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博威 张晴雯 +4 位作者 郝卓 石玉龙 李雪亮 李孟妮 荆雪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706-4716,共11页
【目的】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日益加重,研究横坡垄作与地形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交互作用,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内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在横坡垄作方向与顺坡水线... 【目的】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日益加重,研究横坡垄作与地形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交互作用,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内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在横坡垄作方向与顺坡水线方向共布设25个采样点,并计算相应样点的土壤可蚀性K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检验土壤可蚀性K值的差异性,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结果】横坡垄作方向,土壤可蚀性K值在垄台呈现从坡顶到坡足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坡足比坡顶减小幅度为6.2%;在垄沟呈现从坡肩到坡足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坡足比坡肩减小幅度为5.8%。顺坡水线方向,由于垄台对地表径流的阻挡作用,垄台和垄沟土壤可蚀性K值沿着坡面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横坡垄作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最大,其垄台和垄沟的解释率分别达51%和18%以上;横坡垄作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增强了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解释能力,特别是横坡垄作与地形的交互作用尤为明显。【结论】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K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横坡垄作与地形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横坡垄作可以显著拦蓄径流,减少土壤侵蚀,但因黑土区坡耕地横坡垄作的坡缓而长,在坡足处易于汇集径流,依然有“断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横坡垄作 顺坡水线 地形 交互作用 黑土区坡耕地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及其对黑土旱田作物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京京 陈学文 +5 位作者 梁爱珍 于东 李会之 张延 黄丹丹 刘立名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2期179-195,共17页
微生物肥料因其具有促进养分转化、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环境污染等特性,在推进减肥增效、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大多聚焦在经济作物上,粮食作物尤其旱田作物... 微生物肥料因其具有促进养分转化、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环境污染等特性,在推进减肥增效、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大多聚焦在经济作物上,粮食作物尤其旱田作物方面还很欠缺,且微生物肥料功效是否适用于所有作物尚不明确。而且,微生物肥料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效果多样形成的认知与使用方法误区阻碍了其更大范围的应用。探明微生物肥料对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作用机制有助于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对促进东北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微生物肥料分类与功效,阐明了微生物肥料影响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黑土旱田作物应用微生物肥料效果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以期为微生物肥料在黑土旱田作物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黑土 旱田作物 微生物接种剂 复合微生物肥料 生物有机肥
下载PDF
不同农艺培肥措施对小麦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其洋 张达胜 +6 位作者 李成峰 徐召文 杨善伟 王家嘉 卢碧云 施六林 李录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目的]设置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优化小麦后期氮肥追施比例共3种农艺措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小麦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探讨适宜的土壤耕层培肥措施。[方法]设置玉米秸秆+生物腐熟菌剂直接还田S 1、增施1500... [目的]设置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优化小麦后期氮肥追施比例共3种农艺措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小麦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探讨适宜的土壤耕层培肥措施。[方法]设置玉米秸秆+生物腐熟菌剂直接还田S 1、增施1500 kg/hm^(2)商品有机肥M_(1)、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氮肥追施比例N_(30-0)、N_(20-10)和N_(10-20)共5个处理,以不实施秸秆还田S_(0)、不施有机肥M_(0)为对照,构成7个处理,小麦收获期考察产量性状,分析耕层土壤肥力性状。[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生物强化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优化小麦后期氮肥追施比例,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长5.89%、5.62%和7.65%,较农民习惯施肥提升6.45%、3.91%和11.82%;土壤pH升高0.18~0.25,酸化程度减轻;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6.02%~19.11%、7.37%~15.68%、13.37%~31.21%和13.35%~14.73%。[结论]实施玉米秸秆+生物菌剂强化还田、增施有机肥料,显著提升了砂姜黑土肥力,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厚沃土壤耕作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肥 小麦产量 砂姜黑土肥力性状 高标准农田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农田弹尾目群落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陈玮 林琳 +1 位作者 李艳芹 张利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81-88,共8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农田弹尾目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推动黑土农田弹尾目多样性研究与黑土保护,于2012—2021年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土农田进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分别设置有机肥(OM)、半有机肥(OM+NPK)、无机肥(NPK)和无肥料(CK)4...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农田弹尾目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推动黑土农田弹尾目多样性研究与黑土保护,于2012—2021年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土农田进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分别设置有机肥(OM)、半有机肥(OM+NPK)、无机肥(NPK)和无肥料(CK)4种不同处理,并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弹尾目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取弹尾目2045只,隶属于9科。不同施肥处理下弹尾目个体数量表现为OM+NPK(537头)>OM(536头)>CK(523头)>NPK(449头)。OM、OM+NPK处理土壤弹尾目的个体数和类群数明显增多,其中,等节跳科增幅最大,而NPK处理弹尾目个体数、类群数均有所减少,相对其他施肥处理等节跳科增幅最小;3种不同施肥处理与CK处理相比弹尾目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有所降低,OM+NPK处理多样性指数最低。RDA分析显示,不同的环境因子主要影响弹尾目的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钾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指示物种分析显示,驼跳科是OM+NPK处理的指示物种,疣跳科是NPK处理的指示物种,球角跳科、圆跳科和长角跳科是CK处理的指示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弹尾目群落 黑土农田 环境因子 哈尔滨市
下载PDF
坡耕地黑土侵蚀沟演变对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瑞豪 肖洋 +4 位作者 徐金忠 王艳 张振烨 王嘉浩 牛羽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5,共7页
[目的]阐明侵蚀作用对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机制,为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道演变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哈尔滨市延寿县不同发育程度侵蚀沟为研究对象,对切沟的沟头、沟坡和沟底土壤进行系统采样,采用常规... [目的]阐明侵蚀作用对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机制,为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道演变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哈尔滨市延寿县不同发育程度侵蚀沟为研究对象,对切沟的沟头、沟坡和沟底土壤进行系统采样,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结构及抗蚀性特征。[结果](1)各沟道间WSA(10~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GMD(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分形维数均差异性显著(p<0.05)。随着侵蚀沟发育,MWD,GMD,分形维数在0—20 cm土层均呈〔CK(对照)>A_(1)(稳定沟)>A_(2)(半稳定沟前期)>A_(3)(半稳定沟后期)>A_(4)(发展沟)〕,为递减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大颗粒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下降,结构恶化。(2)各沟道间分散系数、<0.05 mm分散率差异性显著(p<0.05)。二者在0—40 cm土层总体呈递增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0—20 cm与20—40 cm土层的抗蚀性综合得分表现为CK>A_(1)>A_(2)>A_(3)>A_(4)。[结论]侵蚀沟发育是造成黑土土壤结构与抗蚀性差异的主要原因,0—40 cm土层中土壤结构趋于恶化,土壤抗蚀性减弱,可蚀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黑土区 坡耕地 抗蚀性
下载PDF
畜禽粪便有机肥对黑土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16
作者 姚钦 朱玥晗 +2 位作者 宋洁 郭永霞 王光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6-32,共7页
目前,黑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有机肥添加是改善黑土农田肥力退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有机肥中抗生细菌或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污染土壤的风险。为了探讨畜禽粪便有机肥对黑土农田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研究采用荧光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施... 目前,黑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有机肥添加是改善黑土农田肥力退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有机肥中抗生细菌或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污染土壤的风险。为了探讨畜禽粪便有机肥对黑土农田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研究采用荧光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施用无机肥和不同种类有机肥(包括牛粪、猪粪和鸡粪)条件下,黑土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数量和丰度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鸡粪有机肥土壤中抗性基因种类较多,四环素类是研究中主要的抗性基因类型,检出比例高达55%以上。相对于施用无机肥的土壤,施用牛粪有机肥土壤抗性基因特征无明显变异,施用猪粪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blaTEM丰度,而施用鸡粪有机肥降低了blaTEM等抗性基因丰度,显著增加了tetX1等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总的来说,畜禽粪便有机肥施用加剧了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且不同有机肥施用形成了土壤中不同的抗性基因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将从黑土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积累角度,为合理制定有机肥施肥制度、保障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农田 禽畜粪便 抗生素抗性基因 荧光定量分析
下载PDF
黑土区低山丘陵坡耕地侵蚀沟浅层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张晓莲 肖洋 +5 位作者 张瑞豪 邵社刚 徐金忠 倪栋 贺旭杨 牛羽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4,共8页
[目的]研究黑土区低山丘陵地形侵蚀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黑土区土地资源合理运用,土壤肥力精确化管理和退化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以黑龙江省延寿县不同发育类型侵蚀沟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0—40 cm层侵... [目的]研究黑土区低山丘陵地形侵蚀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黑土区土地资源合理运用,土壤肥力精确化管理和退化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以黑龙江省延寿县不同发育类型侵蚀沟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0—40 cm层侵蚀沟各部位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量化分析土壤养分特征。[结果](1)不同侵蚀沟道间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较CK差异显著(p<0.05),随侵蚀沟发育,0—40 cm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养分差异显著(p<0.05),呈下降趋势。受侵蚀—沉积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含量在沟头段降幅明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在沟尾因沉积作用下降平缓。(2)土壤退化指数在0—40 cm层呈A_(2)>A_(1)>A_(3),随侵蚀沟发育,土壤退化程度加重。[结论]土壤养分与容重总体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剖面与构型差异是造成土壤养分差异的根本原因,侵蚀沟发育是土壤养分变化的次要原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也受到部位差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土壤侵蚀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生态问题辨析及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勇 赵云泽 +2 位作者 卓志清 曹梦 黄元仿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策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识别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 为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策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识别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研究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耕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和湿地的面积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失衡。耕地面积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入,且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东部;(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5年的519.47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495.71亿元。其中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保持功能下降最为严重。土地利用类型的急剧变化,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出现供给服务失衡、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功能下降及黑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3)研究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需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合理规划工程布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完善的监管制度;同时,需关注区域农田土壤质量变化,突出黑土地作为珍稀自然资源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修复 黑土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
下载PDF
大兴安岭西麓黑土旱作农田不同地力水平土壤养分分析
19
作者 唐广彬 骆璎珞 +4 位作者 黄修梅 李濛池 惠霖 王籽懿 卢旭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为保护和培育黑土,通过田间随机取样和室内养分分析,调查大兴安岭西麓谢尔塔拉农牧场不同地力等级土壤肥力状况及养分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质、有效磷和缓效钾含量与地力等级相关性较好,随着地力等级的升高,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中有机质含... 为保护和培育黑土,通过田间随机取样和室内养分分析,调查大兴安岭西麓谢尔塔拉农牧场不同地力等级土壤肥力状况及养分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质、有效磷和缓效钾含量与地力等级相关性较好,随着地力等级的升高,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中有机质含量变化最大,一等地平均含量为62.93 g·kg^(-1),五等地为36.71 g·kg^(-1),一等地是五等地的1.71倍,一至四等地有机质含量均属于国家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很丰富的水平,五等地属于丰富的水平;有效磷和缓效钾一等地分别是五等地的1.36倍和1.31倍。pH、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也随着地力等级的升高呈升高趋势,全磷和全钾未呈现规律性变化,不同等级地力间均未形成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力等级平均有效铜、有效硼、有效锌含量适中,有效锰、有效钼含量丰富,有效铁含量极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黑土区 耕地地力 有机质 全氮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孝存 郑粉莉 +1 位作者 安娟 王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186,共5页
基于对黑土区松花江流域东山沟小流域坡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及土壤侵蚀速率的分析,研究了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坡面侵蚀、沉积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侵蚀强... 基于对黑土区松花江流域东山沟小流域坡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及土壤侵蚀速率的分析,研究了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坡面侵蚀、沉积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侵蚀强度在流域分布呈现上游>中游>下游;土壤侵蚀强度沿坡面分布呈现出较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侵蚀强弱交替变化规律。小流域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相对应,表现为流域上游<中游<下游;三种土壤养分沿坡长分布呈现较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证实了土壤侵蚀是影响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质量下降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有机质 坡耕地 黑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