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TREATMENT FOR OBSTRUCTIVE LYMPHEDEMA BY TRANSPLANTATION OF FASCIAL FLAP RICHED IN LYMPH VESSELS
1
作者 孙沣 曹卫刚 +2 位作者 李圣利 王善良 张涤生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Objective To provide a more effective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obstructive lymphedema.Methods Sixty models of rabbits with lymphedema in right hindlimb were devided into three groups: 20 for fascial flap transplant... Objective To provide a more effective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obstructive lymphedema.Methods Sixty models of rabbits with lymphedema in right hindlimb were devided into three groups: 20 for fascial flap transplantation (group A), 20 for no treatment (group B) and 20 for anastomosis of lymph vessels and vein (group C) as control. For group A, the posterior branch of medial vein in the normal hindlimb was cut down together with the fascial strip (about 3 cm wide) around it and concomitant lymph vessels, then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block region of the affected limb. The two broken tips of the vein were anastomosed respectively to normal veins beside the block region. Subcutaneous tissue and skin were sutured at last. For group B, no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But traditional anastomosis of lymph vessels and vein was used for group C. Postoperative variation of volume was observed and lymphoscintigraphy was made. Results The volume curve of the affected limb in group A kept declining after 2 weeks and nearing to that of the normal hindlimb in group B but away from that of the affected limb in group B. The curve of donor limb in group A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normal limb of group B, which meant no secondary lymphedema occurred in donor limb. The volume of the affected limb of group A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that of group C at postoperative 24 weeks, which meant the effect of group A was better than C. The lymphatic drainage of the affected limb of group A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B and C in lymphoscintigraphic image. Deposit of nuclein was lessened. Conclusion 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transplantation of vein-lymph vessels-fatty fascial flap had following advantages: decreased technical difficulty, better long-term effect, almost no chronic lymphedema occurred in donor site, extensive adap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显微外科 绷带 转移 治疗方法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fascial flaps of supraclavicular artery in repair of neck scar contracture
2
作者 陶凯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71-271,共1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eflect uf fascial flaps of supraclavicular artery on treatment of neck scar contracture. Methods The supraclavicular flap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direction of supraclavicular arteries and tran... Objective To observe eflect uf fascial flaps of supraclavicular artery on treatment of neck scar contracture. Methods The supraclavicular flap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direction of supraclavicular arteries and transferred into detective areas caused by scar rel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ication of fascial flaps of supraclavicular artery in repair of neck scar contracture
下载PDF
下肢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慧君 程琳 +1 位作者 赵筱卓 陈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A辅助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12例。CTA辅助组术前行下肢CTA并使用Mimics 21.0软件重建皮瓣相关血管网络,设计模拟切取皮瓣后转化为实体标记以辅助后续手术操作,传统手术组仅按传统手术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皮瓣切取时长、术后2~3周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烟酒嗜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辅助组术中皮瓣切取时长为(21.83±3.91)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的(26.67±4.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下肢CTA及三维重建在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是一种较好的临床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 术前预设计
下载PDF
指动脉穿支筋膜瓣联合人工真皮Ⅰ期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科杰 滕晓峰 +1 位作者 杨科跃 阮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穿支筋膜瓣联合人工真皮Ⅰ期修复手指中节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对21例27指中节背侧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指动脉穿支筋膜瓣联合人工真皮Ⅰ期进行修复,均为急诊病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及骨膜... 目的:探讨指动脉穿支筋膜瓣联合人工真皮Ⅰ期修复手指中节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对21例27指中节背侧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指动脉穿支筋膜瓣联合人工真皮Ⅰ期进行修复,均为急诊病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及骨膜、肌腱膜缺损。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8~66(39.00±8.01)岁;示指10指,中指9指,环指8指;皮肤缺损面积为(2.5~3.5)cm×(1.5~3.0)cm,骨肌腱外露面积(1.5~2.0)cm×(1.0~2.0)cm,伤后就诊时间1~6 h,受伤至手术时间3~8 h。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9.66±1.05)个月。手术时间45~60 min。26指术后4~6周后创面完全愈合,1指创面感染,真皮未完全上皮化,经过创面换药,8周后达到创面愈合。所有指体外观饱满、瘢痕小,愈合创面平于周围皮肤,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近,耐磨性、柔韧性良好,手指活动度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本组总分72~100分;优26指,良1指。结论:指动脉穿支筋膜瓣联合人工真皮Ⅰ期修复手指中节背侧皮肤缺损简便易行,创伤小,指体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为治疗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手指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筋膜瓣 中节背侧 骨肌腱外露
下载PDF
同指末节掌侧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治疗AllenⅢ型指端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国光 郭召奇 +1 位作者 孙中业 李海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2-64,86,共4页
目的评估同指末节掌侧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治疗AllenⅢ型指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9例生发基质完整的AllenⅢ型指端损伤患者,采用同指末节掌侧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治疗效果。结... 目的评估同指末节掌侧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治疗AllenⅢ型指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9例生发基质完整的AllenⅢ型指端损伤患者,采用同指末节掌侧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移植筋膜瓣及甲床均成活良好。患指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指端软组织饱满,无贴骨瘢痕及骨外露,指端感觉正常。甲上皮及甲下皮无瘢痕形成,再生甲板外观良好,甲床供区未见畸形残留及功能障碍。结论同指末节掌侧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术可以作为目前众多甲床重建术式的一种备选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指 缺损 筋膜瓣 甲床 移植
下载PDF
上睑下垂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盛国民 莫志洋 +4 位作者 王虹霞 李英 刘超 孙鹏飞 陈强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14-516,520,共4页
目的比较上睑下垂的3种不同手术方式(联合筋膜鞘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联合筋膜鞘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 目的比较上睑下垂的3种不同手术方式(联合筋膜鞘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联合筋膜鞘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相关文献,提取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录文献28篇,包含181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但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疗效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SUCRA曲线预测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依次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结论在上睑下垂手术治疗的3种方式中,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的疗效最佳,整形外科医生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综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额肌瓣悬吊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 治疗结果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术式在中下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炜 马树林 付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对比SMAS筋膜瓣折叠重构与单纯SMAS筋膜下悬吊切口在中下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92例行中下面部除皱术的就医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将采用改良切口SMAS筋膜瓣折叠重构的就医者纳入A组(n=5... 目的:对比SMAS筋膜瓣折叠重构与单纯SMAS筋膜下悬吊切口在中下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92例行中下面部除皱术的就医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将采用改良切口SMAS筋膜瓣折叠重构的就医者纳入A组(n=51),将采用传统切口单纯SMAS筋膜下悬吊的就医者纳入B组(n=4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客观测量指标(下颌部高度、下颌缘角度、颈部角度)、主观评估指标(鼻唇沟、木偶纹、下颌部形态)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优良率92.16%与B组9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13.92±18.66)min和术后恢复时间(13.26±1.93)d均短于B组(168.06±26.73)min和(16.39±2.06)d,手术切口长度(9.27±1.41)cm短于B组(13.91±1.6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下颌部高度、下颌缘角度、颈部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鼻唇沟、木偶纹、下颌部形态较术前均有改善,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面神经或血管损伤、秃发或发际线后移、耳垂变形、皮肤坏死发生率分别为1.96%、3.92%、0.00%、1.96%与B组4.88%、4.88%、2.44%、2.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血肿发生率13.73%低于B组46.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口SMAS筋膜瓣折叠重构与传统切口单纯SMAS筋膜下悬吊两者均能有效改善面部老化,且两者除皱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改良切口SMAS筋膜瓣折叠重构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且就医者术后恢复较快,可降低术后就医者血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面部除皱术 改良切口SMAS筋膜瓣折叠重构 单纯SMAS筋膜下悬吊 美学效果
下载PDF
面横动脉穿支皮瓣在老年颧面部皮肤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硕 徐静 +4 位作者 宋培军 孙晓涵 贾梦娜 沈沛 王怀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面横动脉穿支皮瓣在老年颧面部皮肤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笔者科室的14例颧面部肿瘤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肿瘤均行扩大切除,设计以面横动脉穿支为蒂的筋膜皮瓣,作改良... 目的:探讨面横动脉穿支皮瓣在老年颧面部皮肤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笔者科室的14例颧面部肿瘤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肿瘤均行扩大切除,设计以面横动脉穿支为蒂的筋膜皮瓣,作改良V-Y推进,修复切除术后缺损。术后观察皮瓣受、供区外观,并进行相关并发症随访。结果:14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患者张口度正常、两侧颧面部对称;术后随访3~12个月,受、供区瘢痕不明显,皮瓣颜色、厚度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功能和外观满意度较高。结论:面横动脉穿支皮瓣在颧弓附近血供较恒定、静脉回流良好、旋转角度灵活,修复后两侧颧部基本对称,在颧面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横动脉 穿支筋膜蒂皮瓣 颧面部肿瘤 CT血管造影 面部缺损
下载PDF
手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6例
9
作者 李先仙 付安安 +2 位作者 朱念松 顾欣亚 马大年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1年12月对56例指端缺损患者选择适宜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同时对骨、关节、肌腱等损伤也进行修复。术后对皮瓣成活率、美观度、两点辨别觉及患者满意率进行观察记录...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1年12月对56例指端缺损患者选择适宜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同时对骨、关节、肌腱等损伤也进行修复。术后对皮瓣成活率、美观度、两点辨别觉及患者满意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全组56例56指皮瓣及植皮均成活,经3~18个月随访,皮瓣血运正常,满足美观性要求,两点感觉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手指末端缺损采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血管蒂长,易于旋转,操作简便,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对固有动脉、神经不会产生损伤,在此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背 筋膜蒂皮瓣 治疗 手指末端缺损
下载PDF
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炎之 张建一 +5 位作者 黄群武 刘远芳 曾志诚 杨科球 雷金屏 罗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6-229,共4页
对2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用邻近的带血管蒂筋膜瓣作了管状桥接。不同存活期组织学检查发现,管桥中及神经远侧残端均有再生纤维。逆行追踪和电生理学方法对再生纤维的功能检测证实,手术45天以后确有再生纤维通过管桥到达坐骨神经远端。荧... 对2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用邻近的带血管蒂筋膜瓣作了管状桥接。不同存活期组织学检查发现,管桥中及神经远侧残端均有再生纤维。逆行追踪和电生理学方法对再生纤维的功能检测证实,手术45天以后确有再生纤维通过管桥到达坐骨神经远端。荧光染料包埋于管桥远侧的神经断端后,相应脊髓节段的灰质前角及脊神经节中均发现有标记细胞。电生理测试再生纤维动作电位阳性;神经传导速度部分恢复。以上结果提示,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有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自体非神经桥接物供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之用,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蒂 筋膜瓣 桥接 周围神经缺损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赵民 邵新中 +3 位作者 田德虎 张继春 韩久卉 赵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9月~2002年12月以近节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切取掌骨头背侧或近节手指背侧皮瓣,逆行修复近节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35例42指,同时对伴...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9月~2002年12月以近节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切取掌骨头背侧或近节手指背侧皮瓣,逆行修复近节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35例42指,同时对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损伤者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0cm×2.5cm~1.5cm×3.5cm。结果术后35例42指获3个月~1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两点辨别觉6~10mm,指外形及功能佳。结论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旋转弧大和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背侧支 筋膜蒂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手指修复
下载PDF
颅耳角成形术中颞浅筋膜与耳后筋膜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晋培红 许枫 +1 位作者 张如鸿 张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比较耳再造二期手术中使用颞浅筋膜与耳后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5月,对7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在全耳再造术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术后6~10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男47例,女25例;年龄5~28岁,平均12岁。左... 目的比较耳再造二期手术中使用颞浅筋膜与耳后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5月,对7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在全耳再造术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术后6~10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男47例,女25例;年龄5~28岁,平均12岁。左耳31例,右耳41例。根据Nagata残耳分型法56例为耳垂型,无外耳道;16例为耳甲腔型,均有外耳道存在,其中9例外耳道狭窄。术中29例使用同侧颞浅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A组),43例使用同侧耳后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B组)。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2个月。A组22例及B组33例植皮及筋膜完全成活;A组6例及B组9例局部表皮色泽略深,术后1个月表皮脱落愈合;A、B组各1例发生耳侧小面积(<1cm2)植皮及筋膜坏死,使用局部头皮瓣移位无张力覆盖缝合痊愈。术后患者颅耳角角度与健侧接近。两组耳后植皮处可见不同程度的瘢痕,A组19例及B组28例瘢痕较平整;A组7例及B组11例耳后出现局部增生性瘢痕;A组3例及B组4例瘢痕较严重,颅耳角有牵拉。A组患侧颞区均有新增瘢痕,12例脱发较严重;B组无新增瘢痕及脱发区域。随访6个月时,A组3例及B组5例颅耳角发生回缩(>0.5cm)。结论在耳再造二期手术中,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组织可选用患侧颞浅筋膜或者耳后筋膜,耳后筋膜的修复效果优于颞浅筋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全耳再造 颅耳角成形 颢浅筋膜 耳后筋膜 应用比较
下载PDF
含深筋膜血管网的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增方 杨连根 +1 位作者 宋玉芹 方绍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56-358,共3页
总结1994年10月~1996年5月,应用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效果。利用腓肠浅动脉在小腿远端与腓动脉肌间隙支、胫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外踝支在深筋膜内的广泛吻合,分别设计成小腿后外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后内侧逆行... 总结1994年10月~1996年5月,应用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效果。利用腓肠浅动脉在小腿远端与腓动脉肌间隙支、胫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外踝支在深筋膜内的广泛吻合,分别设计成小腿后外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后内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和后外踝逆行筋膜皮瓣。临床用于修复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共18例,皮瓣切取面积6cm×5cm~15cm×8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创面完全修复。认为,该组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下段、足背、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血管网 筋膜皮瓣 小腿后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改良腮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勇 韦元 +1 位作者 杨旭东 唐恩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倒S形切口、保留耳大神经及腮腺咬肌筋膜重建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术中明确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采用改良术式(倒S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重建腮腺咬肌筋膜),B组(2... 目的:总结应用倒S形切口、保留耳大神经及腮腺咬肌筋膜重建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术中明确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采用改良术式(倒S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重建腮腺咬肌筋膜),B组(22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式,术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随访12~24月。A组患者均术后面部瘢痕隐蔽,面部无凹陷,未出现暂时性面瘫,有短期耳垂麻木感2例(11.1%)、味觉出汗综合征2例(11.1%)。而B组有耳垂麻木7例(31.8%),暂时性面瘫12例(54.5%),味觉出汗综合征14例(63.6%)。结论: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能够克服传统术式易导致面神经损伤以及面部瘢痕明显的问题,能较好地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改良切口 胸锁乳突肌瓣 腮腺咬肌筋膜重建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发展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栋 章伟文 魏鹏 《医学综述》 2012年第7期1057-1059,共3页
穿支皮瓣是对传统肌皮瓣的改进,不仅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神经,降低了对供区的伤害,减少了供区并发症,而且由于不带肌肉、筋膜等,受区不至于显得过分臃肿,既满足了患者的美观要求,也有利于受区进行功能锻炼。穿支皮瓣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 穿支皮瓣是对传统肌皮瓣的改进,不仅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神经,降低了对供区的伤害,减少了供区并发症,而且由于不带肌肉、筋膜等,受区不至于显得过分臃肿,既满足了患者的美观要求,也有利于受区进行功能锻炼。穿支皮瓣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项新技术,是皮瓣外科学发展的最新方向。现结合近年来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组织修复 筋膜瓣
下载PDF
颞顶筋膜瓣在修复外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于晓波 蒋海越 +3 位作者 潘博 庄洪兴 赵延勇 刘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在外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后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根据软骨支架外露形状,设计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旋转包裹外露支架,加游离移植中厚皮、抗感染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支架外露修复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在外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后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根据软骨支架外露形状,设计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旋转包裹外露支架,加游离移植中厚皮、抗感染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支架外露修复效果良好,再造耳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外耳再造术后如发生再造耳皮瓣破溃、软骨支架外露的并发症,选择颞顶筋膜瓣旋转包裹外露支架,加游离移植中厚皮、抗感染治疗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再造 颞浅筋膜瓣 支架外露
下载PDF
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下咽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西成 张庆泉 +4 位作者 孙岩 王强 王丽 张华 姜绍红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下咽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987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9例下咽癌患者,根据2002年UICC分期标准,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4例。咽侧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需要分别制作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胸骨舌骨...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下咽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987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9例下咽癌患者,根据2002年UICC分期标准,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4例。咽侧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需要分别制作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胸骨舌骨肌肌瓣、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等行组织缺损修复和咽喉功能重建,2例联合裂层皮片修复。术后均予以辅助放射治疗,剂量60~80Gy。结果:所有修复组织成活,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冲洗换药后延迟愈合。9例患者均拔除了气管套管,保留了全部喉功能。术后12~35d恢复经口进食,平均16.3d;发生咽瘘2例,经换药、冲洗、加压包扎等处理后愈合。无咽食管狭窄发生。3年生存率66.7%(6/9),5年生存率44.4%(4/9)。结论:胸骨舌骨肌及筋膜瓣可以修复下咽前壁、舌根、外侧壁,是一种简捷有效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移植物 存活率 筋膜瓣
下载PDF
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晏飞 刘士波 +4 位作者 范海静 王培 刘飞 李哲 付世杰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40例示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40例示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40例示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40例示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8个月,示指指腹外观饱满,颜色正常,质地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3.0~5.0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1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获得良好的功能与外形,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筋膜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拇趾趾端缺损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跃飞 巨积辉 +5 位作者 赵强 李雷 金光哲 李建宁 刘新益 侯瑞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报道利用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拇趾趾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对7例拇趾趾端缺损患者,采用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拇趾趾端缺损面积2.0cm×1.8cm~3.0cm×2.5cm,切取皮瓣的面积... 目的:报道利用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拇趾趾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对7例拇趾趾端缺损患者,采用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拇趾趾端缺损面积2.0cm×1.8cm~3.0cm×2.5cm,切取皮瓣的面积为2.2cm×2.0cm~3.5cm×2.8cm,趾背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4个月,拇趾趾端的外形基本恢复,有效地保留了拇趾的长度。趾甲生长良好、无钩甲嵌甲等畸形,足部行走功能有无明显影响,趾背供区植皮存活无破溃及瘢痕挛缩。结论: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具有切取安全,操作简单、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拇趾趾端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趾 损伤 外科皮瓣 筋膜蒂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和骨膜瓣肘关节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进学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彭建强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和尺、桡骨前部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骨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和尺、桡骨前部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骨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了以尺、桡侧返动脉为蒂的臂内、外侧筋膜瓣;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前臂后筋膜瓣;以骨间前动脉为蒂的尺、桡骨前部骨膜瓣。这些瓣膜的血管蒂长,血供丰富,可取面积大,质地坚韧致密。结论:上述带血管蒂的筋膜瓣和骨膜瓣可作为肘关节成形术的填充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瓣 骨膜瓣 肘关节成形术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