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pressure-buildup characteristics of a water lump immerged in a molten lead pool
1
作者 Zi-Jian Deng Song-Bai Cheng Hui Che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39,共15页
Motivated to understand the pressure-buildup characteristics in a circumstance of a water droplet immerged inside a heavy liquid metal pool,which is a key phenomenon during a Steam Generator Tube Rupture accident of L... Motivated to understand the pressure-buildup characteristics in a circumstance of a water droplet immerged inside a heavy liquid metal pool,which is a key phenomenon during a Steam Generator Tube Rupture accident of Lead-cooled Fast Reactor,many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by injecting water lumps into a molten lead pool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melt material,this lead experiment was compared with a Lead-Bismuth-Eutectic(LBE)experiment in the literature.For both experiments,a steam explosion occurred in a small part of the experi-mental runs,which generally leads to strengthened pressure buildup.Regarding the non-explosion experimental cases,the impact of all parameters employed in lead experiments(i.e.,water lump volume,water lump shape,molten pool depth,and temperature of water and melt)on the pressure buildup is non-negligible and similar to that in our previous experiments using LBE.Notably,limited pressure buildup with an increase in water lump volume was also observed.A slightly more violent pressure buildup tends to appear in the lead experiments than in the LBE experiments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which may be due to the highe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lead than of LBE.In a few experimental runs with a relatively low melt temperature close to the melting point of lead,local solidification of liquid lead was observed,restricting pressure buildup.For the lead and LBE experiments,the calculated melt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ηhas a relatively small value(not exceeding 1.6%),and theηvalues have an overall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mpulse on the molten p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cooled fast reactor Steam generator tube rupture accident Pressure-buildup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al study Melt material
下载PDF
FAST保护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与防治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翟龙象 宋小庆 +2 位作者 朱博勤 王虎 严召进 《钻探工程》 2023年第5期52-59,共8页
FAST(中国天眼)保护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目前共有在册地质灾害132处,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已对FAST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本文以FAST保护区现有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保护区... FAST(中国天眼)保护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目前共有在册地质灾害132处,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已对FAST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本文以FAST保护区现有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保护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地质灾害关联模型,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孕灾条件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防治措施及监测预警建议。FAST保护区滑坡地质灾害主要有“牵引式”、“推移式”两种破坏力学模式,其中小型滑坡多呈“牵引式”破坏,中型、大型滑坡多呈“推移式”破坏;区内崩塌危岩体的主要破坏模式有“倾倒式”、“坠落式”、“滑移式”。区内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因此,强降雨前后应做好地质灾害巡查防控,区内开展岩土工程活动前需做好科学评估和规划,避免人为引发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保护区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影响因素 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监测预警
下载PDF
池式钠冷快堆堆内自然循环余热排出设计研究
3
作者 周志伟 薛秀丽 +3 位作者 林超 余新太 杨勇 杨红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7-1824,I0001,共9页
基于装量功率比约为1 t/MW的较典型池式钠冷大功率快堆的堆内自然循环设计,采用ERAC程序,对两组4种不同事故余热排出系统(DHRS)输入条件下,反应堆在紧急停堆后堆内的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DHRS启用到其对堆芯产生... 基于装量功率比约为1 t/MW的较典型池式钠冷大功率快堆的堆内自然循环设计,采用ERAC程序,对两组4种不同事故余热排出系统(DHRS)输入条件下,反应堆在紧急停堆后堆内的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DHRS启用到其对堆芯产生显著冷却效应,需要较长时间,在千秒量级。在该段时间内,堆芯余热的排出依靠反应堆固有的热工流体安全特性。随后,在堆内关键温度上升到限值之前启用DHRS带出池内热量,使堆内关键温度处于下降趋势即可满足安全要求;相比将独立热交换器(DHX)布置在冷池,将其布置在热池时,热池温度及主容器壁温相对要低,这有利于主容器的温度控制,其效果要优于布置于冷池。另外,不同布置会对堆芯盒内、盒间流流量产生影响,但总体上对堆芯的冷却效应影响不大;池式钠冷快堆余热排出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固有热工流体安全特性,降低对DHRS的时效性要求。可以考虑将全部的DHX都布置在热池,并缩小设备体积、降低散热功率设计值,或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选用其他更经济便捷的有效方式等,以此大幅降低余热排出设备投入成本,降低反应堆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后续的商用快堆、一体化快堆等池式液态金属堆的堆内自然循环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快堆 钠冷快堆 自然循环 余热排出 固有安全 热工流体安全特性 盒间流
下载PDF
池式钠冷快堆复杂空间内流动与传热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4
作者 张钰浩 赵海琦 +4 位作者 沈熙昊 袁晓晓 宋海洁 陆道纲 隋丹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71-283,共13页
钠冷快堆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重要堆型之一。池式钠冷快堆安全裕量大,但结构较为复杂,其堆内一回路循环流动呈多尺度、复杂空间、多路径、三维流动等特点,给池式钠冷快堆计算与实验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快速发... 钠冷快堆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重要堆型之一。池式钠冷快堆安全裕量大,但结构较为复杂,其堆内一回路循环流动呈多尺度、复杂空间、多路径、三维流动等特点,给池式钠冷快堆计算与实验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本文对池式钠冷快堆复杂空间内流动与传热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进行综述。对于全堆一体化整体计算,获取池式钠冷快堆典型对称/非对称工况下的三维温度场分布及关键热工参数瞬态变化,评价其余热排出能力;对于局部部件或区域精细化计算,获取局部三维流动与传热特征参数,也为全堆一体化计算提供关键输入。相关研究为池式钠冷快堆安全稳定运行及设计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式钠冷快堆 池式复杂空间 多路径流动 传热特性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种数据库查询的多标签电能质量混合扰动识别与分类新方法
5
作者 王燕 李雨婕 +3 位作者 卞安吉 骆玉深 江浙 曹浩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886-5898,I0004,共14页
该文针对电能质量混合扰动的复杂性及当前分类识别的准确率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数据库查询的多标签电能质量混合扰动分类与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识别混合扰动,可为电能质量治理、扰动事件责任追究等提供有力决策辅助。首... 该文针对电能质量混合扰动的复杂性及当前分类识别的准确率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数据库查询的多标签电能质量混合扰动分类与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识别混合扰动,可为电能质量治理、扰动事件责任追究等提供有力决策辅助。首先,该方法基于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tunable Q-factor wavelet transform,TQWT)和时变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效提取扰动信号基频时域特征量,较好地克服了当前基频幅值特征提取准确率不够高的难点问题;其次,提出频域特征曲线分割新方法,高效地提取扰动信号的高频特征曲线;然后,建立基频幅值特征数据库和高频特征曲线数据库;最后,利用快速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timewarping,DTW)结合多标签的分类思想进行混合电能质量扰动的多标签分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如下优势:几乎不受限值范围内基频偏移的影响,抗噪性较强,对单一扰动及包含双重、三重、四重扰动在内的27种扰动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电网实测扰动数据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扰动识别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扰动多标签分类 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 时变均方根 特征曲线分割 快速动态时间规整
下载PDF
72.5 kV快速真空断路器技术研究及开发
6
作者 刘洋 管臣 +3 位作者 姚晓飞 耿英三 王建华 刘志远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9,共9页
短路故障的快速切除对提高电网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和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至关重要。快速真空断路器是实现短路故障快速切除的理想选择。文中目标是设计一款新型单断口72.5 kV快速真空断路器并对其短路电流开断性能进行验证。采用具... 短路故障的快速切除对提高电网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和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至关重要。快速真空断路器是实现短路故障快速切除的理想选择。文中目标是设计一款新型单断口72.5 kV快速真空断路器并对其短路电流开断性能进行验证。采用具有多重悬浮屏蔽罩与轻量化技术的72.5 kV真空灭弧室用作灭弧器件,电磁斥力机构用作操动机构,一款特殊设计的油阻尼器用作速度调节器。为满足短路电流开断要求,依据阳极放电模式将分闸速度特性定量化调控为:前15 mm行程内平均分闸速度v1为5 m/s,满开距30 mm内平均分闸速度v2为1.59 m/s。经测试,开发的72.5 kV快速真空断路器的分合时间分别为(1.2±0.04)ms和(18±0.20)ms;进行了T100s(b)方式下的40 kA(rms)和80 kA(rms)的短路开断性能验证。开断结果显示,研制的72.5 kV单断口快速真空断路器满足了国标GB 1984—2014全燃弧时间窗口开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斥力机构 快速真空断路器 油阻尼器 分闸速度特性 短路电流开断
下载PDF
基于储能参与的电网连锁跳闸主动防控方法
7
作者 余鹏飞 熊小伏 +2 位作者 朱继忠 何祥桢 南东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系统惯性降低及触发连锁跳闸风险因素的增多,使得防范连锁跳闸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储能的电网连锁跳闸抑制方法。利用储能的快速响应特性,在潮流转移初期即投入储能调控电网潮流,可快速抑制导线... 新型电力系统中系统惯性降低及触发连锁跳闸风险因素的增多,使得防范连锁跳闸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储能的电网连锁跳闸抑制方法。利用储能的快速响应特性,在潮流转移初期即投入储能调控电网潮流,可快速抑制导线温升,为后续水火电机组及其他慢速响应的备用电源参与调控赢得时间。文中提出了基于网络动态最大电气介数、风险扫描和需量计算的“三要素法”储能配置决策方法,包括构建反映网络薄弱环节和时变风险的连锁跳闸防控预案,解决了连锁跳闸抑制的储能资源时空选择问题;基于输电线路动态热特性,提出了储能与水火电协同调控时的储能功率和容量计算方法,确定了防范连锁跳闸所需要的储能资源规模。针对IEEE 30节点网络给出了N-1和N-2故障计算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跳闸 快速响应 潮流 继电保护 输电线路 动态热特性 储能
下载PDF
一种相控阵通道的快速测量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秋研东 孟正科 刘晓 《空间电子技术》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随着相控阵系统在通信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需要供应商提供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设备。而相控阵通道幅相特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最终会导致波束性能下降。为了简化相控阵后期维护,降低维护时间和成本,需要在其维护阶段对相控... 随着相控阵系统在通信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需要供应商提供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设备。而相控阵通道幅相特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最终会导致波束性能下降。为了简化相控阵后期维护,降低维护时间和成本,需要在其维护阶段对相控阵通道进行幅相特性测量。这种测量必须由相控阵系统独立完成,且不应该依赖外部环境。传统的测量方法是依次对每个通道进行独立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效率低下,大规模相控阵的测量时间一般都在数十分钟以上,会使通信业务长时间中断,不利于系统快速维护的需求。目前,对相控阵通道幅相的快速测量方法主要是在相控阵天线位于特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目的是加快相控阵的生产周期,不适用于后期维护。将多载波和系统同步结合,提出了一种相控阵通道的快速测量方法。该方法在相同测量精度下,测量所消耗的时间大约比传统串行测量方法少两个数量级,相比于已有的快速测量方法测量时间大幅缩短。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得出了测量精度和测量时间的关系。并在相同测量精度条件下与传统串行测量方法和已有快速测量方法的测量时间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通道幅相特性 快速测量 多载波与系统同步
下载PDF
改进FastICA算法在振动筛复合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元博 蔡宗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2,共4页
针对常见故障特征提取方法不能完全、有效地提取复合故障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算法。该算法自适应选择不同的非线性函数进行渐进性分析,提取的数据特征较FastICA算法更准确。将改进FastICA算法应用于振... 针对常见故障特征提取方法不能完全、有效地提取复合故障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算法。该算法自适应选择不同的非线性函数进行渐进性分析,提取的数据特征较FastICA算法更准确。将改进FastICA算法应用于振动筛复合故障诊断中,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取不同的故障特征,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筛 复合故障诊断 故障特征提取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
下载PDF
FAST馈源舱系统动态特性联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艳宾 王迎发 +1 位作者 李建军 贾彦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0-223,共4页
对某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馈源舱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首先建立了整个馈源舱系统的Adams舱索模型、机构的运动学反解以及外界风扰的数学模型,利用Adams和MATLAB进行了联合仿真,得到了馈源舱系统的动态特性,验证了在存在外界风扰... 对某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馈源舱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首先建立了整个馈源舱系统的Adams舱索模型、机构的运动学反解以及外界风扰的数学模型,利用Adams和MATLAB进行了联合仿真,得到了馈源舱系统的动态特性,验证了在存在外界风扰时馈源舱系统控制的可行性。证明了所设计的馈源舱系统满足设计要求,为所设计的馈源舱机构达到系统要求的精度提供了重要保障。论文的研究内容对并联柔性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馈源舱系统 动态特性 联合仿真 并联机构 ADAMS MATLAB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大尺寸快速升温热重分析装置的混合固废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吴三军 李嘉晔 李振山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城市固体废弃物(municipal solid waste,MSW)的燃烧依次经历干燥和热解、挥发分燃烧、焦炭燃烧三个阶段,描述样品热解、燃烧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参数包括样品质量、温度、尺寸和点火特性等。实际固废焚烧处理过程的主要特征包括升温速率高(... 城市固体废弃物(municipal solid waste,MSW)的燃烧依次经历干燥和热解、挥发分燃烧、焦炭燃烧三个阶段,描述样品热解、燃烧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参数包括样品质量、温度、尺寸和点火特性等。实际固废焚烧处理过程的主要特征包括升温速率高(400 K/min以上)、样品尺寸大、组分复杂和样品体积收缩等。然而,常规用于测量固废热解、燃烧的实验设备如TGA、macro TGA和沉降炉等存在升温速率或样品尺寸受限、难以同时获取样品的质量和温度及图像信息等缺陷。为此,搭建了可视化大尺寸快速升温热重分析装置,测量了打印纸、PET塑料、松木和厨余垃圾及其混合样品在慢速升温(10 K/min,15 K/min,25 K/min)和快速升温(约500 K/min)工况下热解和燃烧的质量、温度和图像信息。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混合样品的热解和燃烧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慢速升温模式下,混合样品燃烧DTG曲线呈现多峰特征,且这些峰的出现时间与其四种组分的燃烧DTG曲线峰值具有对应关系;快速升温模式下,混合样品各组分的热解区间趋于重叠,燃烧DTG曲线的峰减少为一个。温度和图像信息表明,15 K/min慢速升温模式下,混合样品内部和表面的点火时间基本一致,点火时样品中心温度为191℃,燃烧发生在样品表面。快速升温模式下,升温开始后样品表面可以立即观察到挥发分的燃烧火焰,随后燃烧逐步向样品内部扩展。随着燃烧的进行,样品尺寸持续收缩,直至燃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固体废弃物 可视化大尺寸快速升温热重分析 热解 燃烧 动力学
下载PDF
考虑快速充电站影响的前馈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家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6期87-90,共4页
当微电网应对大负荷快速投切时,直流母线容易产生大幅度电压波动,产生大量谐波电流。该问题导致系统效率大大降低,并且威胁系统稳定性。在微电网环境下,当充电功率变化速率过快时,容易导致上述问题。因此针对快速充电站接入微电网中所... 当微电网应对大负荷快速投切时,直流母线容易产生大幅度电压波动,产生大量谐波电流。该问题导致系统效率大大降低,并且威胁系统稳定性。在微电网环境下,当充电功率变化速率过快时,容易导致上述问题。因此针对快速充电站接入微电网中所导致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前馈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当用户需要充电时,结合充电汽车的充电特性与用户充电需求,生成前馈功率曲线,再进行充电。通过MATLBAB/Simulink仿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该控制策略控制方式相比于不含前馈功率的控制方式具有相应速度快,直流电压可以快速稳定,并且谐波含量少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充电站 前馈功率控制 PWM 谐波电流 充电特性
下载PDF
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开行快慢车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少楠 陈炎 +2 位作者 叶轩 李晨曦 孟俊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居民对通勤出行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连接中心城与外围新城之间的地铁是主要的通勤交通线路,如何提高其旅行速度、缩短乘客旅行时间,成为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满足不同乘客对出行条件和服务效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居民对通勤出行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连接中心城与外围新城之间的地铁是主要的通勤交通线路,如何提高其旅行速度、缩短乘客旅行时间,成为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满足不同乘客对出行条件和服务效率的需求,提出通过开行快慢车实现旅速时间的节省。从既有客流特征入手,分析客流来源及目的地,指出既有线开行快慢车的必要性;在借鉴日本相关案例经验的基础上,对开行快慢车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北京燕房线、房山线、15号线为例,分析不同线路的客流特征及线路条件,分别提出利用大行车间隔及设置越行线开行快慢车的方案;并提出两种方案的特点及实施要点。利用大行车间隔开行快慢车,即在客流较小的线路上利用富裕的能力开行快慢车,仅需对运营图进行优化设计,投资小;设置越行线开行快慢车,需根据工程实施条件、客流特征,选择合理的越行站点。经分析研究,采用两种方式均可实现节省旅行时间的目的,对提升中心城区外客流快速进城需求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快慢车 客流特征 行车间隔 越行线 快速进城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多源小样本数据快速集成方法
14
作者 何昀 张川 +1 位作者 张继夫 陈伟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1期52-54,共3页
受多源小样本数据属性复杂性的影响,对其进行集成处理时,过拟合和欠拟合情况较为明显。为此,文章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的多源小样本数据快速集成方法。考虑多源小样本数据自身的属性特征,在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阶段,充分利用粒向量与多源小样... 受多源小样本数据属性复杂性的影响,对其进行集成处理时,过拟合和欠拟合情况较为明显。为此,文章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的多源小样本数据快速集成方法。考虑多源小样本数据自身的属性特征,在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阶段,充分利用粒向量与多源小样本数据特征的贴合性,将其作为随机森林的基础结构,利用粒化层归一化多源小样本数据,并将输出的粒化结果作为决策层的节点。在集成阶段,根据多源小样本数据与决策层节点之间的距离,集成数据。在测试结果中,数据集成的过拟合情况占比仅为0.29%,欠拟合情况占比也仅为0.27%,具有良好的集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多源小样本数据 快速集成 属性特征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放射性环境的气动传感器设计与研究
15
作者 高山 杨仲元 +1 位作者 高峰 侯天宇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9期118-122,共5页
在放射性环境中,传统电子元器件式传感器会受到辐射的干扰,导致信号传输不准确,容易产生错误信号并造成误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研究了一种用于检测放射性环境下推送机构运动到位的气动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快速拆装的功能。在放射性环境下... 在放射性环境中,传统电子元器件式传感器会受到辐射的干扰,导致信号传输不准确,容易产生错误信号并造成误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研究了一种用于检测放射性环境下推送机构运动到位的气动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快速拆装的功能。在放射性环境下,通过专用电动工具可以快速拆卸和取回传感器,方便传感器的维护和维修。对气动传感器的机械结构、触发装置和气路系统进行了仿真设计。在放射性环境中,使用气压信号代替电信号检测设备运动到位,保证了设备的信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环境 气动传感器 快速拆装 气动特性模拟
下载PDF
Black-Scholes模型下亚式期权定价的一种快速傅里叶算法
16
作者 陈玉群 孙玉东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78-584,共7页
针对几何平均亚式期权,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得到含特征函数的表达式,从而更快速求解亚式期权.对期权价格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表达式可以用标的资产价格对数的特征函数来表示,该表达式可以输出期权价格的结果.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再... 针对几何平均亚式期权,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得到含特征函数的表达式,从而更快速求解亚式期权.对期权价格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表达式可以用标的资产价格对数的特征函数来表示,该表达式可以输出期权价格的结果.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再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来求解,以输出结果.对Black-Scholes模型下的几何亚式期权定价的表达式进行计算,得出其期权定价模型的特征函数,便可以带入快速求解出相应的期权价值.利用Black-Scholes模型在该方法求解的几何平均亚式期权价值与Black-Scholes模型下原始期权价值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权定价 亚式期权 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 特征函数 BLACK-SCHOLES 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基于多相参处理间隔频响特征聚类的有源假目标鉴别方法
17
作者 韦文斌 彭锐晖 +3 位作者 孙殿星 谭顺成 宋颖娟 张家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21-2731,共11页
现有真-假目标智能识别算法大多基于监督学习,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表现不好。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分别利用真、假目标在多个相参处理间隔(CPIs)内散射特性的时变性和唯一性,提出一种多相参处理间隔频响特征聚类的真、假目标无监督鉴别方法... 现有真-假目标智能识别算法大多基于监督学习,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表现不好。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分别利用真、假目标在多个相参处理间隔(CPIs)内散射特性的时变性和唯一性,提出一种多相参处理间隔频响特征聚类的真、假目标无监督鉴别方法。首先,在快-慢时域中沿快时间维度对真、假目标进行加窗截断,提取快-慢时间域频率响应特征用于构建初步样本集;然后,通过Agglomerative聚类和特征融合网络组成的两步识别算法对真-假目标进行识别;最后,提出一种多相参处理间隔联合决策方法提升识别性能和可靠性。经仿真和实测数据检验,证明了所提方法可实现真实目标和多种有源假目标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假目标 多相参处理间隔 散射特性 快-慢时间域频率响应 无监督 Agglomerative聚类
下载PDF
单环调节轴对称收扩喷管全包线推力特性数值分析
18
作者 张瑞霞 许羚 +1 位作者 巩亚南 夏子龙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了研究单环调节轴对称收扩喷管的全包线推力系数变化规律,采用经模型试验验证的数值仿真方法,对该类型喷管推力系数的影响因素、面积比设计方法和全包线推力特性开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加力状态下,喷管常用落压比为3~4,处于低落... 为了研究单环调节轴对称收扩喷管的全包线推力系数变化规律,采用经模型试验验证的数值仿真方法,对该类型喷管推力系数的影响因素、面积比设计方法和全包线推力特性开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加力状态下,喷管常用落压比为3~4,处于低落压比状态,喷管推力系数在面积比为1.1~1.2时较优;在加力状态下,喷管常用落压比为4~8,推力系数在面积比为1.3~1.5时较优。基于包线内结构可达目标,开展推力特性全局优化,优化后在非加力状态下,喷管推力系数为0.959~0.992;在加力状态下,喷管推力系数为0.956~0.993;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包线内喷管实际使用落压比区间逐渐右移,推力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编制了单环调节轴对称收扩喷管推力特性的快速分析程序,可实现全包线推力性能点群的高效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调节 收扩喷管 推力特性 落压比 面积比 快速分析程序
下载PDF
西香高速泸沽湖特大型桥梁处碎石土力学特性研究
19
作者 郑达 周赛 周鸿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04-5113,共10页
针对桥梁重力锚布设对碎石土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问题,以西香高速泸沽湖特大型桥梁为例,围绕该处碎石土的力学特征与变形参数,采用室内大型三轴试验与PFC(particle flow code)-FLAC(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耦合的数值仿... 针对桥梁重力锚布设对碎石土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问题,以西香高速泸沽湖特大型桥梁为例,围绕该处碎石土的力学特征与变形参数,采用室内大型三轴试验与PFC(particle flow code)-FLAC(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耦合的数值仿真技术,建立柔性边界条件下的三轴试验模型,分析该碎石土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力学机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三轴试验中围压与初始弹性模量E i呈正相关性,随着碎石土试样中粗颗粒料含量增加,内聚力会减少而内摩擦角增加;拟合得到该处碎石土试样破坏强度σ_(cre)与围压σ_(3)的线性关系式:σ_(cre)=2.95σ_(3)+176.105;三轴试样在低围压下,上下锥形区域持续压密吸收能量,碎石土试样内部出现两条剪切带,整体呈“X”形,随着围压的增加,能量出现冗余并向剪切带外扩散,产生新的裂隙,掩盖了剪切带的区域化特征,导致剪切带逐渐减少并在围压达到400 kPa时消失。研究成果对碎石土堆积体稳定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土 大型三轴试验 PFC-FLAC耦合 柔性边界 变形特征 力学机制
下载PDF
Summer fast ice evolution off Zhongshan Station,Antarctica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瑞波 李志军 +2 位作者 张占海 程言峰 窦银科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2008年第1期54-62,共9页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cquired in the program of fast ice observation off Zhongshan Station,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2005/ 2006, physical properties evolution of fast ice during the ice ...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cquired in the program of fast ice observation off Zhongshan Station,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2005/ 2006, physical properties evolution of fast ice during the ice ablation season is analyzed in detai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maximum ice thickness in 2005 occurred in later November, and then ice started to reek, and the ablation duration was 62 days; sea water under the ice became warmer synchronously; corresponding to the warming sea ice temperature, a "relative cold mid-layer" appeared in sea ice; the fast ice marginal line recoiled back to the shore observably, and the recoil distance was 20.9 km from 18 December 2005 through 14 January 2006.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sea ice thickness survey along the investigation course of MV Xuelong on December 18 of 2005, the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paten in the marginal ice zone have been described : sea ice thickness increased, but the diversity of floe ice thick-ness decreased from open water to fast ice zone distin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ic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EVOLUTION ANTARCTICA austral summ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