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例眼眶结膜下脂肪疝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黄清洁 钱秀红 +1 位作者 郭宏华 杨育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49-351,380,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眼眶结膜下脂肪疝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12例眼眶结膜下脂肪疝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眼眶结膜下脂肪疝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63岁,纤维间质内可见花环状细胞及Lochk... 目的总结分析眼眶结膜下脂肪疝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12例眼眶结膜下脂肪疝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眼眶结膜下脂肪疝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63岁,纤维间质内可见花环状细胞及Lochkern细胞,花环状细胞CD34细胞质阳性表达。结论眼眶结膜下脂肪疝与脂肪瘤是两种不同的病变,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进行鉴别;眼眶结膜下脂肪疝无特异性病理诊断特征,可见花环状多核巨细胞、纤维隔膜及Lochkern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是一种反应性改变,应注意与多形性脂肪瘤和非典型脂肪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下脂肪疝 脂肪瘤 多形性脂肪瘤 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诊治腹股沟区脂肪疝的临床体会(附26例报告) 被引量:10
2
作者 元海成 张楠 +3 位作者 钟岗 杨强 单涛 常旭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诊治腹股沟区脂肪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320例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诊断与治疗腹股沟区脂肪疝26例。结果:TAPP视角下脂肪疝发病率为8.1%(26/320),26例患者中男2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诊治腹股沟区脂肪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320例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诊断与治疗腹股沟区脂肪疝26例。结果:TAPP视角下脂肪疝发病率为8.1%(26/320),2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例,中位年龄55(46~72)岁,中位BMI 23.4 (17.7~27.2) kg/m^2;斜疝区脂肪疝24例,直疝区脂肪疝2例,其中单纯直疝区脂肪疝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TAPP,无中转病例,脂肪疝直径3(2~5) cm,12例行病理检查均为脂肪组织,随访18(3~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脂肪疝需外科处理,TAPP视角下诊治腹股沟区脂肪疝优势明显。脂肪疝是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需引起疝外科医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疝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邓作梅 刘华之 +4 位作者 吴莲香 刘月泉 段珍奇 张凤英 伊秋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4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4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6.20±2.35)d,短于对照组的(9.25±3.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80.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可取得良好效果,促进切合愈合,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术 脂肪液化 氦氖激光 切口愈合
下载PDF
腰背部脂肪瘤和脂肪疝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光怀 满玉清 +2 位作者 孙凤英 魏传梅 高行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1-42,46,共3页
目的通过腰背部肿块的手术治疗,研究腰背部脂肪疝的鉴别方法、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发病率。方法分析163例腰背部肿块病人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研究腰背部脂肪疝与脂肪瘤的有效鉴别方法,并根据发病机制选择合理的治... 目的通过腰背部肿块的手术治疗,研究腰背部脂肪疝的鉴别方法、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发病率。方法分析163例腰背部肿块病人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研究腰背部脂肪疝与脂肪瘤的有效鉴别方法,并根据发病机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诊。结果腰背部脂肪疝占腰背部肿块的5.52%,脂肪瘤占87.12%。脂肪瘤只需肿块单纯切除,而脂肪疝却还需要腰背筋膜修复,手术复杂,容易漏诊。结论只有正确鉴别脂肪瘤与脂肪疝,正确手术处理,疗效才会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疝 脂肪瘤 手术
下载PDF
骶髂筋膜嵌顿性脂肪疝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波 杨海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3期84-85,共2页
临床上对于骶髂筋膜嵌顿性脂肪疝的认识不足,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通过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骶髂筋膜嵌顿性脂肪疝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
关键词 骶髂筋膜嵌顿性脂肪疝 诊断 鉴别 临床症状
下载PDF
MSCT多平面重组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 被引量:6
6
作者 毛齐心 曹和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simple omental diaphragmatic hernia,SODH)的价值。方法 31例SODH均行MSCT容积扫描并作亚毫米重组,3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师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simple omental diaphragmatic hernia,SODH)的价值。方法 31例SODH均行MSCT容积扫描并作亚毫米重组,3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师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MPR图像,以发现膈肌中断缺损、膈上脂肪疝囊、"狭颈征"及"阳性血管征"作为诊断SODH依据;横断位及MPR征象显示及诊断差异采用2检验。结果 31例SODH中Bochdalek疝15例、Morgagni疝4例、医源性膈疝3例、食管裂孔疝6例及腔静脉裂孔疝3例,膈肌中断缺损、膈上疝囊、"狭颈征"及"阳性血管征"横轴位和MPR依次分别显示:6例和22例(2=16.67,P<0.01)、31例和31例、6例和28例(2=31.52,P<0.01)及3例和11例(2=5.90,P<0.05)。横轴位诊断12例,MPR全部明确诊断(2=27.40,P<0.01)。结论 MSCT MPR清晰显示SODH多种特征性征象,对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脂肪 网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下载PDF
扬刺滞针法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邓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观察扬刺滞针法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骶筋膜脂肪疝患者随机分为扬刺滞针组和理筋推拿组,每组30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扬刺滞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 目的观察扬刺滞针法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骶筋膜脂肪疝患者随机分为扬刺滞针组和理筋推拿组,每组30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扬刺滞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臀痛及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P<0.01),且扬刺滞针组优于理筋推拿组(P<0.05)。结论扬刺滞针法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扬刺 滞针 腰骶筋膜脂肪疝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在腹部切口关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包万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7期29-31,共3页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由相同的人分别采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及丝线间断缝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组有...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由相同的人分别采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及丝线间断缝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组有3例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很快愈合,无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发生。丝线间断缝合组发生脂肪液化12例,感染16例,经换药,有部分需要拆除缝线,平均愈合时间大于可吸收缝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发生,对于愈合后切口的美观也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线 切口感染 切口液化 切口疝
下载PDF
自体真皮移植治疗腹壁脂肪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代淑敏 黄幸子 +3 位作者 张盈 刘玉树 刘文明 崔光怀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10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真皮移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壁脂肪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腹壁脂肪疝行自体真皮移植疝修补术,切取肿物皮肤去除表皮的真皮组织,分离疝囊、疝孔及腹直肌前鞘,还纳健康... 目的研究自体真皮移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壁脂肪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腹壁脂肪疝行自体真皮移植疝修补术,切取肿物皮肤去除表皮的真皮组织,分离疝囊、疝孔及腹直肌前鞘,还纳健康疝内容物,严密缝合疝孔及腹直肌前鞘,真皮组织缝于疝孔周围作为补片。以同期15例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患者作为对照,评价自体真皮移植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住院时间情况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了采用自体真皮移植疝修补术,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疼痛轻,没有发生术后复发,住院费用减少,减轻患者身心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脂肪疝 自体真皮移植 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无张力
下载PDF
An Easy Way to Close the Trocar Hole in Obese Patients
10
作者 Chien-Hua Lin Hurng-Sheng Wu +1 位作者 Jing-Jim Ou Yueh-Tsung Lee 《Surgical Science》 2015年第10期459-463,共5页
Background: Ten-millimeter ports are often used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It could be difficult to close the ports sites, especially in obese patients. We described a new method to close ten-millimeter port-site wounds... Background: Ten-millimeter ports are often used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It could be difficult to close the ports sites, especially in obese patients. We described a new method to close ten-millimeter port-site wounds, effective and easily to perform. Methods: Forty cases of laparoscopic bariatric surgery were performed from April 2010 to September 2011 at IRCAD Taiwan. Among them, 30 patients received trocar hole closed with SURGICEL&reg Original Hemostat and the other 10 patients received trocar hole closed with autologous fat. The resul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In group of SURGICEL&reg Original Hemostat, includes 21 female and 9 male, age range from 18 to 54 with average 39.5 years. Average BMI is 42.4 (range from 32.6 to 55). The operations include 27 cases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2 cases of laparoscopic gastric bypass, and 1 case of laparoscopic mini-bypass. Group of autologous fat includes 3 female and 7 male, age range from 20 to 49 with average 38.6 years. Average BMI is 39 (range from 32.8 to 64.5). The operations include 9 cases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and 1 case of laparoscopic mini-bypass. No complications of trocar wound including infection, hematoma, and hernia were found for a mean follow-up of 6 months. Conclusions: For obese patients, closure of port sites can be difficult. We described a method of closing 10-mm port-sites wounds, which are easy, effective, and not required any special instr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IATRIC Surgery AUTOLOGOUS fat Troca Port Site hernia
下载PDF
经阴囊皮下全程负压引流应用于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缝合中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张庆昱 冯海望 +2 位作者 朱晓东 覃兴尤 冉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1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囊皮下全程负压引流应用于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缝合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中医院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按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阴囊皮下全程负压引流应用于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缝合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中医院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按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经阴囊于腹外斜肌腱膜外放置负压引流管全程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愈合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全程负压引流联合皮肤皮内缝合可显著缩短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感染及水肿,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全程负压引流 皮下脂肪层 皮内缝合
下载PDF
应用眶隔脂肪疝折叠缝合法的睑袋整复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苗 张敬德 邢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 介绍睑袋整复术中处理眶隔及眶隔脂肪并矫正泪槽和睑颊沟的新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有12例患者接受眶隔脂肪疝折叠缝合法行睑袋整复术。术中完整显露眶隔后,向下推挤冗余的眶隔及眶隔内脂肪,使眶隔在眶下缘折叠并... 目的 介绍睑袋整复术中处理眶隔及眶隔脂肪并矫正泪槽和睑颊沟的新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有12例患者接受眶隔脂肪疝折叠缝合法行睑袋整复术。术中完整显露眶隔后,向下推挤冗余的眶隔及眶隔内脂肪,使眶隔在眶下缘折叠并包裹眶隔内脂肪形成局限于眶下缘下方的疝囊,以保持上方的眶隔紧致平坦。行水平褥式缝合眶下缘平面的双层眶隔形成疝环,并固定于骨膜上,将折叠形成的眶隔脂肪疝填充于眶下缘的骨膜肌肉间隙内。结果 本组共12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睑袋畸形及泪槽、睑颊沟显现等全征均得以矫正,中面部较术前明显年轻,无下睑凹陷、外翻或巩膜过分显露、睑球分离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 眶隔脂肪疝折叠缝合法操作简单、设计合理,适用于修复伴有泪槽、睑颊沟显现的重度睑袋求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袋整复 泪槽 睑颊沟 眶隔脂肪疝 折叠缝合
原文传递
大腿根部脂肪疝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德宇 苏雪娇 +3 位作者 陈玉沙 邹美熔 王嘉玥 汪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6-1037,共2页
患者女,34岁,右大腿根部包块6年。皮肤科情况:右大腿内侧近端一2.5 cm×2.5 cm大皮色包块,触之质软,内容物疏松,加压后可将其完全还纳。超声检查示:真皮区回声菲薄,其下查见大小约23 mm×18 mm×24 mm弱回声团,该团块回声... 患者女,34岁,右大腿根部包块6年。皮肤科情况:右大腿内侧近端一2.5 cm×2.5 cm大皮色包块,触之质软,内容物疏松,加压后可将其完全还纳。超声检查示:真皮区回声菲薄,其下查见大小约23 mm×18 mm×24 mm弱回声团,该团块回声与皮下脂肪层相似,无明显边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中下部可见大量成熟脂肪组织,外周无包膜,其上方真皮变薄。诊断:脂肪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疝 超声检查 组织病理
下载PDF
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多裂肌改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洪建 刘银社 +3 位作者 张泉 赵军 白春宏 袁飞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神经与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浸润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60例单侧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根据病程长短分为A、B、C三组,测量病变层...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神经与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浸润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60例单侧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根据病程长短分为A、B、C三组,测量病变层面总多裂肌横截面积(total cross-sectional area,TCSA)、无脂肪多裂肌横截面积(fat-free CSA,FCSA)、多裂肌至椎弓板的垂直距离(distance of the multifidus muscle to the lamina,MLD),并计算FCSA/TCSA、MLD比(患侧MLD/健侧MLD)、FCSA/TCSA比[(患侧FCSA/TCSA)/(健侧FCSA/TCSA)]。ROC曲线用于计算诊断阈值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三组组内MLD患侧大于健侧(P<0.01),C组FCSA/TCSA患侧小于健侧(P<0.05)。三组之间FCSA/TCSA比和MLD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关系(r=-0.34,P<0.05)。ROC曲线上MLD的诊断阈值是6.74 mm,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60.0%,AUC为0.682(P<0.05)。【结论】MRI新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脊神经压迫、多裂肌萎缩及脂肪浸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多裂肌 脂肪浸润 肌肉萎缩
原文传递
骶髂关节周围脂肪疝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作令 李宝柱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7-8,29,共3页
骶髂关节周围脂肪疝是腰痛常见原因之一。本病特点是发病以肥胖成年妇女为多,在骶髂关节周围皮下可扪及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有明显触痛,且多数病人疼痛可放散至臀部或大腿后侧,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要注意与引起腰... 骶髂关节周围脂肪疝是腰痛常见原因之一。本病特点是发病以肥胖成年妇女为多,在骶髂关节周围皮下可扪及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有明显触痛,且多数病人疼痛可放散至臀部或大腿后侧,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要注意与引起腰痛的其他疾病做好鉴别,防止误诊。治疗可行手术切除,本组随访37例有效率达84%以上。对在骶髂关节周围皮下肿物,触痛不明显的不宜手术,要寻找其引起腰痛的其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骶髂关节 脂肪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