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HS-GC-MS/MS分析五指毛桃产品中油臆气味的研究
1
作者 伍莉婷 池少铃 +2 位作者 陈子凡 叶贵林 黄乐喜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7期71-74,共4页
对五指毛桃产品油臆气味采用HS-GC-MS/MS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将五指毛桃产品切成0.5 mm薄片后,直接放入顶空瓶中,使用顶空进行仪进行富集,选择顶空加热温度、平衡时间及样品量进行条件优化,得到质谱数据在NIST的质谱数据库和搜索程序... 对五指毛桃产品油臆气味采用HS-GC-MS/MS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将五指毛桃产品切成0.5 mm薄片后,直接放入顶空瓶中,使用顶空进行仪进行富集,选择顶空加热温度、平衡时间及样品量进行条件优化,得到质谱数据在NIST的质谱数据库和搜索程序进行鉴定,归属各组成的气味,并使用MRM模式进行验证。得出使用3 g样品在顶空加热到50℃,富集120 min后,共鉴定出8个气味成分,包括醛类、呋喃类、酸类、酯类共4种化合物,其中导致油臆气味的成分主要为正己醛和正庚醛。该方法鉴别出五指毛桃中油臆气味的组成,为科学评价及控制五指毛桃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油臆味 HS-GC-MS/MS 正己醛
下载PDF
基于ROAV和嗅闻技术分析乳脂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扬 李妍 +6 位作者 李栋 张列兵 王蓓 孙艳芳 杜学贤 吴迎乐 卢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2-267,共6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ME-GC-MS)分析国内市场常见的8种乳脂产品(4种黄油、2种稀奶油及2种发酵黄油)的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ME-GC-MS)分析国内市场常见的8种乳脂产品(4种黄油、2种稀奶油及2种发酵黄油)的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鉴定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发现:8种乳脂产品中共检出4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7种醛类、6种甲基酮类、7种脂肪酸类和7种内酯类。ROAV法确定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共17种,GC-O可识别7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其中,乙酸、丁酸、己酸、δ-辛内酯、δ-癸内酯、γ-十二内酯的ROAV大于1,且可被GC-O识别,是最为重要的6种关键风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 固相微萃取 相对气味活度值 嗅闻 关键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传统日晒与阴干干腌武昌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及脂肪氧化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方雪 邱文兴 +8 位作者 谌玲薇 李冬生 乔宇 吴文锦 熊光权 汪兰 丁安子 李新 石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6-45,共10页
为探究传统干腌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本研究以新鲜武昌鱼为原料,采用日晒、阴干两种传统干制方式对腌制武昌鱼进行加工,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共轭二稀与共轭三稀、羰基价、脂肪酸含量,结合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电子鼻及感... 为探究传统干腌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本研究以新鲜武昌鱼为原料,采用日晒、阴干两种传统干制方式对腌制武昌鱼进行加工,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共轭二稀与共轭三稀、羰基价、脂肪酸含量,结合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电子鼻及感官评价来探究传统干腌武昌鱼特征风味物质的形成和风味差异。结果显示:日晒干制的武昌鱼,其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多烯指数、羰基价均高于阴干和未干制组。日晒武昌鱼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要低于阴干和未干制的武昌鱼,尤其是油酸(C18:1n9)、亚油酸(C18:2n9)、亚麻酸(C18:3n3)。日晒对武昌鱼整体气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较大。日晒武昌鱼挥发性物质有28种,阴干武昌鱼有23种,未干制组为20种。日晒干制武昌鱼具有更强的哈喇味和肉香味,阴干武昌鱼有更显著的鱼腥味和哈喇味。相关性结果表明:武昌鱼的香气物质与脂肪氧化呈显著正相关,与典型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呈负相关。脂肪氧化是干腌鱼香气形成的重要途径,日晒促进了脂肪氧化、干腌武昌鱼风味的形成和香气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武昌鱼 日晒 挥发性风味物质 香气活性值(OAV) 脂肪氧化
下载PDF
油脂气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钟海雁 黄永辉 +3 位作者 刘宁露 王丽霞 曹清明 李忠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5,共4页
气味是油脂一项重要的感观特征指标,也是构成油脂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了植物油脂气味的特征成分及其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气味的形成机理;品种、产地、加工、贮藏方法及条件对油脂气味的形成和组成的影响,目的是为油脂生产和科学... 气味是油脂一项重要的感观特征指标,也是构成油脂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了植物油脂气味的特征成分及其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气味的形成机理;品种、产地、加工、贮藏方法及条件对油脂气味的形成和组成的影响,目的是为油脂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气味 研究 进展
下载PDF
SAFE与SDE法对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笑生 刘建斌 +3 位作者 刘梦雅 何聪聪 杨政茂 宋焕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0-46,共7页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系统(SAFE)和同时蒸馏提取技术(SDE)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已发酵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SAFE和SDE法分别检测并嗅闻到40种和2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系统(SAFE)和同时蒸馏提取技术(SDE)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已发酵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SAFE和SDE法分别检测并嗅闻到40种和2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对脂肪气味贡献度较大的10种关键性化合物分别是:己醛、庚醛、二异丙基二硫醚、辛醛、反-2-辛烯醛、3-甲基丁酸、反,反-2,4-癸二烯醛、γ-癸内酯、γ-十一内酯和苯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E SDE 金华火腿皮下脂肪 气味活性物质
下载PDF
“氧化鸡脂-谷胱甘肽-葡萄糖”反应体系风味物质鉴定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健 范梦蝶 +4 位作者 甄大卫 赵梦瑶 肖群飞 王天泽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49-155,共7页
设计"氧化鸡脂-谷胱甘肽-葡萄糖"模型反应,于131℃和pH 6.5条件下反应5 h。采用溶剂辅助蒸发法萃取反应产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稀释法嗅闻分析。基于质谱、保留指数、气味特征、标准品,鉴定出89种化... 设计"氧化鸡脂-谷胱甘肽-葡萄糖"模型反应,于131℃和pH 6.5条件下反应5 h。采用溶剂辅助蒸发法萃取反应产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稀释法嗅闻分析。基于质谱、保留指数、气味特征、标准品,鉴定出89种化合物;其中67种化合物具有气味活性,主要为含硫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鉴定出由脂肪氧化降解与美拉德反应相互作用形成的带有烷基链的化合物10种,包括2-戊基噻吩、2-庚基噻吩、2-戊基吡啶等,多数具有气味活性。除了2-甲基-3-呋喃硫醇、糠硫醇等产生于美拉德反应的化合物外,带烷基链的2-庚基噻吩、2-甲基吡啶、2-乙基吡啶等也具有较高的稀释因子(Log_3FD≥5),表明在"氧化鸡脂-谷胱甘肽-葡萄糖"体系中,脂肪氧化降解与"谷胱甘肽"美拉德反应相互作用对肉香风味形成具有较大贡献,研究结果对"脂肪控制氧化-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鸡脂 谷胱甘肽 肉香味 香气活性化合物 美拉德反应 脂质氧化降解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肉挥发性风味组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贞子 杨具田 +4 位作者 祁高展 臧荣鑫 刘红娜 龙玲 曹忻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0-54,95,共6页
以小尾寒羊肉为对照,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不同性别的兰州大尾羊肉的主体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羯羊和母羊肉分别检出了80和8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是主体风味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31.110%和22.305%。... 以小尾寒羊肉为对照,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不同性别的兰州大尾羊肉的主体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羯羊和母羊肉分别检出了80和8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是主体风味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31.110%和22.305%。兰州大尾羊肉的主体风味物质有癸醛、辛醛、壬醛、2-壬烯醛、2,4-壬二烯醛、反-2-癸烯醛、2,4-癸二烯醛等,其气味特征主要表现为蜡香味,脂香味,蘑菇味和黄瓜味等,羯羊肉主体风味物质比母羊肉多2种。与小尾寒羊相比,兰州大尾羊肉主体风味物质的种类和ROAV值高于小尾寒羊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皮革毛皮脱脂剂和日用洗涤剂对羽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学川 刘叶 +5 位作者 强涛涛 高文娇 张恋建 陈学峰 郑汉平 郭连学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8,共6页
采用5种皮革、毛皮脱脂剂和6种日用洗涤剂分别对鸭绒进行水洗,检测水洗的羽绒残脂率、蓬松度、气味等级以及白度。结果表明:皮革脱脂剂和日用洗涤剂可以试用到羽绒水洗上,羽绒的油脂去除率与羽绒的蓬松度及白度的提高,不呈现线性规律性... 采用5种皮革、毛皮脱脂剂和6种日用洗涤剂分别对鸭绒进行水洗,检测水洗的羽绒残脂率、蓬松度、气味等级以及白度。结果表明:皮革脱脂剂和日用洗涤剂可以试用到羽绒水洗上,羽绒的油脂去除率与羽绒的蓬松度及白度的提高,不呈现线性规律性变化。羽绒经过所选化料水洗后,羽绒油脂去除最高可达到59.26%,蓬松度最高可提高39.76%,气味等级可以从最差的3级提高到最好的0级,羽绒白度最高可提高1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毛皮脱脂剂 日用洗涤剂 羽绒 残脂率 蓬松度 气味 白度
下载PDF
紫苏精油对白鲢鱼丸的脱腥工艺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姚正颖 孙力军 +4 位作者 侯北伟 林群英 吴亮亮 陈文华 金敬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98,共5页
为开发脱除鱼腥味的香辛植物源脱腥剂,采用紫苏精油对白鲢鱼丸进行脱腥处理,以感官评分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紫苏精油的脱腥工艺,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白鲢鱼丸脱腥前后主... 为开发脱除鱼腥味的香辛植物源脱腥剂,采用紫苏精油对白鲢鱼丸进行脱腥处理,以感官评分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紫苏精油的脱腥工艺,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白鲢鱼丸脱腥前后主体腥味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苏精油对白鲢鱼丸的最优脱腥工艺为:精油添加量0.3μL/g鱼肉、脱腥时间1.5 h,脱腥温度15℃。经紫苏精油脱腥处理的白鲢鱼丸,鱼肉脂肪氧化得到了一定抑制,鱼丸腥味较淡,主要腥味成分己醛的脱除率为43%。鱼丸中含有紫苏精油特有的挥发性成分,气味协调适中,起到掩盖鱼腥味的作用,并赋予白鲢鱼丸良好的风味。该研究结果为紫苏等香辛蔬菜类去腥调味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白鲢 鱼腥味 挥发性成分 脂肪氧化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新疆马脂理化性质、脂肪酸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符成刚 刘文玉 +5 位作者 陈友志 李玉梅 李欢康 周靖 张孔雀 魏长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4-60,共7页
以新疆马脂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过氧化值(measuring peroxide value,POV)、茴香胺值(p-anisidine value,p-AV)、酸价(acid value,AV)及色度值,并采用气相色谱、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感官评价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以新疆马脂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过氧化值(measuring peroxide value,POV)、茴香胺值(p-anisidine value,p-AV)、酸价(acid value,AV)及色度值,并采用气相色谱、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感官评价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加热温度100、120、140、160、180、200℃条件下的马脂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及其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热温度高于160℃时,AV值从160℃的1.62 mg/g(KOH计)急剧增加;POV先增加后降低,在160℃时达到最大值0.124 g/100 g;p-AV在温度上升到160℃后几乎不变;马脂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升高从20.87%降低到14.54%,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13.59%~20.06%;马脂在100、120、140、160、180、200℃分别鉴定出49、50、45、47、56、51种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呋喃类、酸类和酯类,结合主成分分析及ROAV计算最终确定11种关键风味化合物,感官评定表明不同加热温度的马脂在肉味和清香味等特征风味属性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马脂的品质控制及风味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马脂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金华火腿皮下脂肪中气味活性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笑生 杨政茂 +1 位作者 杜闪 宋焕禄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9-246,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对未发酵和已发酵9,12,15,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在火腿发酵过程中,气味物质的含量和嗅闻强度不断变化并呈增强趋...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对未发酵和已发酵9,12,15,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在火腿发酵过程中,气味物质的含量和嗅闻强度不断变化并呈增强趋势。对气味物质的OAV值(气味活性值)与感官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共发现49种气味活性物质,其中8种化合物的贡献度较大,分别是:3-甲基丁醛、己醛、1-辛烯-3-酮、2,6-二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反,反)-2,4-庚二烯醛、3-甲基丁酸、γ-十一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皮下脂肪 气味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