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vated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Level in Ischemia-Related Arrhythmia and Its Electrophysiological Effect on Myocardium 被引量:5
1
作者 TAO Yong Kang ZHAO Shui Ping +4 位作者 YU Pu Lin SHI Jing GU Cheng Dong SUN Hong Tao ZHANG Guo Qi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65-370,共6页
Objective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induces cardiac electrical activity and arrhythmia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a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ion cha... Objective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induces cardiac electrical activity and arrhythmia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a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ion channels in its action.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clarify the role of PAF in fatal arrhythmias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 infarction (AMI)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ethods (1) Blood PAF levels were measured among 72 AMI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with AMI and 48 h later, and their electrocardiogram (ECG) was recorded continuously. (2) Ischemia simulation and 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 were conducted in 20 pigs and their PAF levels were measured. (3) PAF perfusion and standard microelectrode recording were performed on guinea pig papillarymuscles. Results In both humans and pigs, elevated PAF levels were detected in AMI and simulated ischemia, respectively, and even higher PAF levels were found when fatal arrhythmias occurred. In guinea pig myocardium, PAF induced a shortening of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90% level of repolarization (APD 90 )under non-ischemic conditions and a more pronounced shortening under early simulated ischemic conditions. Conclusion AMI and ischemia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AF levels in humans and pigs, which are further raised when fatal arrhythmia follows. The effects of PAF on the myocardium may be mediated by multiple ion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ISCHEMI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atal arrhythmia
下载PDF
Fatality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 in Guinea: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被引量:3
2
作者 Keita Mamady Bin Zou +4 位作者 Sylla Mafoule Jiabi Qin Keita Hawa Keita Fodé Lamine Guoqing Hu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4年第11期809-821,共13页
Objectives: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that result in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Guinea yet.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f... Objectives: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that result in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Guinea yet.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 identified most vulnerable road users, and inform the road traffic prevention policy in Guinea. Methods: We made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 data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Information at the Guinean Ministry of Health for year 2011. Results: In 2011, road traffic accident was responsible for an aggregate number of 1655 deaths with an overall death rate of 15.3 per 100,000 population. Male experienced more than twice the risk of death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s (21.9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compared with female (9.0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While taking the population as a whole, the highest death rate was found among the middle aged in 35 - 49 age group accounting for (29.7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followed successively by young adults age group 25 - 34 years (24.6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and the middle aged in 50 - 64 age group (22.9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Principally, occupants, motorcyclists and pedestrians sustained considerable burden of deaths respectively (9.2;2.9;2.2 per 100,000 population). In re-gional setting, the highest death rate was found in Upper Guinea (19.5 per 100,000 population), followed by Forest Guinea (18.7 per 100,000 population) and Middle Guinea (16.8 per 100,000 population). A large proportion of male was killed as motorcyclist than female while high per-centage of female died as occupant than male for all age group.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when a remarkable number of occupant death were observed in Upper and Forest Guinea, more people died as pedestrian and pedal cyclist in Conakry.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most of the deaths were among occupants, motorcyclists and pedestrians, and the productive workforce aged 25 - 49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majority of the deaths happened in Upper Guinea followed by Forest Guinea. Improvement of roads design, strict enforcement of road safety laws and raising the awareness of general public about the causes and risks factor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re highly required which will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n help people escape the poverty tr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 Traffic ACCIDENT fatalITY CAUSES Risk factors GUINEA
下载PDF
影响热射病患者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徐榕 文丹 +1 位作者 何海燕 杜小利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患者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热射病患者89例,根据90 d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62例)和死亡组(27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入院时体温及心率、降温时间、炎症及器官功能障... 目的探讨热射病患者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热射病患者89例,根据90 d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62例)和死亡组(27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入院时体温及心率、降温时间、炎症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实验室数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等。结果89例患者中90 d内死亡27例(30.3%)。降温时间、入院时心率、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6.230、1.738、1.042,95%可信区间:2.561~14.521、1.026~2.114、1.011~1.427,P=0.004、0.002、0.023)。降温时间、入院时心率、SOFA评分联合预测热射病患者90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3(95%可信区间:0.976~1.000,P<0.001),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0.933。结论降温时间、入院时心率、SOFA评分是影响热射病患者90 d生存的因素,3个指标可联合使用预测患者90 d病死率和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危重病 危险因素 预后 病死率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冠玲 胡群 +5 位作者 张柳清 刘爱国 刘双又 张耀东 孙燕 熊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为降低病死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HPS死亡患儿(死亡组)和存活患儿(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HP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为降低病死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HPS死亡患儿(死亡组)和存活患儿(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HP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HPS患儿中,死亡11例,存活35例,病死率23.9%。11例死亡病例中,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呼吸循环衰竭3例,感染2例,中枢系统浸润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HPS患儿死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χ2=6.273,P<0.0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χ2=16.27,P<0.01)、骨髓增生低下(χ2=7.232,P<0.05)、谷草转氨酶(AST)>400 U/L(χ2=4.927,P<0.05)、乳酸脱氢酶(LDH)>1 000 U/L(χ2=5.855,P<0.05)、治疗方案(χ2=11.266,P<0.05)。结论HPS患儿死亡与多种因素相关,及早诊断、治疗对提高HPS患儿生存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噬血细胞综合征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国脑出血医疗现状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文娟 王春雪 +4 位作者 杨中华 刘丽萍 陆菁菁 王安心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9期703-711,共9页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脑出血患者3个月、1年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07年9月~2008年8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连续登记的来自全国27个省、4个直辖市及香港的132家医院的5136例发病14 d以内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资...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脑出血患者3个月、1年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07年9月~2008年8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连续登记的来自全国27个省、4个直辖市及香港的132家医院的5136例发病14 d以内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治疗及临床结局进行系统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3个月、1年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出血3个月及1年的病死率分别为20.0%和26.1%。院内降压治疗是降低3个月[危险比(hazard ratio,HR)0.7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6~0.95]及1年(HR 0.84,95%CI 0.72~0.98)死亡的相关因素。年龄[3个月(66~75岁:HR 1.54,95%CI 1.08~2.20;≥76岁:HR 2.13,95%CI 1.49~3.04);1年(66~75岁:HR 1.62,95%CI 1.19~2.21;≥76岁:HR 2.43,95%CI 1.78~3.31)],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个月(9~12分:HR 2.36,95%CI 1.66~3.36;3~8分:HR 5.11,95%CI 3.67~7.11);1年(9~12分:HR 2.23,95%CI 1.67~2.97;3~8分:HR 4.41,95%CI 3.36~5.77)],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3个月:HR 1.74,95%CI 1.28~2.38;1年:HR 1.70,95%CI 1.31~2.22),血糖(3个月:HR 1.06,95%CI 1.01~1.10;1年:HR 1.05,95%CI 1.02~1.09),血肿体积[3个月(幕上30~60 ml:HR 1.57,95%CI 1.22~2.02;幕上〉60 ml:HR 2.42,95%CI 1.86~3.14;幕下≤10 ml:HR 2.07,95%CI 1.51~2.85;幕下10~20 ml:HR 2.70,95%CI 1.64~4.45;幕下〉20 ml:HR 2.40,95%CI 1.41~4.09;1年(幕上30~60 ml:HR 1.55,95%CI 1.24~1.93;幕上〉60 ml:HR 2.48,95%CI 1.96~3.14;幕下≤10 ml:HR 1.86,95%CI 1.41~2.46;幕下10~20 ml:HR 2.38,95%CI 1.53~3.72;幕下〉20 ml:HR 2.42,95%CI 1.49~3.92)],血肿破入脑室(3个月:HR 1.65,95%CI 1.37~1.99;1年:HR 1.47,95%CI 1.25~1.73),监护室治疗(3个月:HR 1.53,95%CI 1.25~1.87;1年:HR 1.56,95%CI 1.30~1.86),再发卒中(3个月:HR 2.71,95%CI 1.99~3.70;1年:HR 2.62,95%CI 1.98~3.47)及癫痫发作(3个月:HR 1.57,95%CI 1.05~2.35;1年:HR 1.57,95%CI 1.10~2.26)是3个月和1年死亡危险因素。静脉应用脱水药物治疗是3个月(HR 1.86,95%CI 1.04~3.31)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加强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降压治疗,控制血糖,早期诊断并处理癫痫发作及再发卒中,参照脑出血治疗指南规范应用脱水药物,并对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及适当干预有望改善中国脑出血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危险因素 病死率 预后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死亡事故显著影响因素鉴别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明 王永岗 +1 位作者 张巍 王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为深入探讨影响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死亡事故发生的显著性因素,基于昌金和泰赣2条典型的南方山区高速公路共613起一般事故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虚拟变量形式,对28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根据发生比的概念,对模型的参数... 为深入探讨影响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死亡事故发生的显著性因素,基于昌金和泰赣2条典型的南方山区高速公路共613起一般事故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虚拟变量形式,对28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根据发生比的概念,对模型的参数估计进行解释。结果表明:不良天气、下坡路段、弯坡组合路段、多车碰撞、超速、未保持安全车距、车辆安全状况差等7项因素对死亡事故的发生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撞固定物、刮擦事故和正确使用安全带能显著减小死亡事故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山区高速公路 死亡事故 LOGISTIC回归 因素鉴别
下载PDF
破伤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蔡妙甜 梁连春 +2 位作者 李侗曾 段忠辉 牟丹蕾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分析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7例破伤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例患者,男女比为20∶7,平均年龄(47.11... 目的分析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7例破伤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例患者,男女比为20∶7,平均年龄(47.11±2.34)岁,有明确外伤史者占92.6%。全身性及局限性破伤风占比分别为85.2%及14.8%。主要症状包括牙关紧闭(100%)、吞咽困难(92.6%)、阵发性局部或广泛性肌肉痉挛、抽搐(92.6%)等。机械通气比例为48.1%,其中15.4%行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为74.1%,病死率为33.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blett分级是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中年男性是破伤风发病及死亡的主要人群,对于外伤后出现牙关紧闭、肌肉痉挛、抽搐等表现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该病,Ablett分级可用于预测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临床特点 病死率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改良MRI-PC-ASPECTS联合NIHSS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崇 王建明 +1 位作者 严严 董瑞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变换值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南通大... 目的:探讨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变换值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患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好转组和不良转归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危险因素、NIHSS、T入院NIHSS、最高NIHSS、T最高NIHSS(42-最高NIHSS)及MRI-PC-ASPECTS。结果:2组间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入院NIHSS、T入院NIHSS、最高NIHSS、T最高NIHSS、MRI-PC-ASPECTS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RI-PC-ASPECTS+T最高NIHSS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结论:改良MRI-PC-ASPECTS,T最高NIHSS可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预后进行早期预测,若二者联合则预测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椎动脉 致命性结局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李丽 孙梅玲 王忠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在第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呈一直下降趋势,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生儿死亡率 社会因素
下载PDF
卒中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并发症3059例20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春岭 黄如训 +2 位作者 朱良付 曾进胜 苏镇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16-118,130,共4页
目的 分析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及病死率,为防治卒中提供参考依 据。 方法 对3059例住院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高血压、并发症及 病死率,并进行χ2检验。 结果 3059例卒中患者血压升高者1970例... 目的 分析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及病死率,为防治卒中提供参考依 据。 方法 对3059例住院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高血压、并发症及 病死率,并进行χ2检验。 结果 3059例卒中患者血压升高者1970例,以轻度居多。在脑出血 中,重度高血压有增高趋势,其中接受过降压治疗者897例,坚持治疗者244例;并发症主要为 生化代谢异常、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等;病死率以脑出血患者最高,脑梗死最 低,均有随年代下降趋势,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无明显下降。 结论 预防卒中必须坚持 降压治疗,及时纠正生化代谢异常和防治肺部感染,是减少卒中并发症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高血压 并发症 生化代谢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钱军岭 王强 王东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死亡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住院...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死亡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亡32例,病死率是13.6%,主要死亡原因分别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示年龄≥65岁、病史≥15年、心功能(NYHA)Ⅳ级、心胸比例≥0.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24 h酸中毒是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患者的病程、心脏基础病变的严重程度、围术期的处理可以影响术后死亡的发生;早期手术、积极的术前准备、缩短体外循环(CPB)时间、维持术后特别是24 h内酸碱平衡是预防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死亡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胆石病术后死亡原因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希纲 刘家奇 王文光 《肝胆外科杂志》 1997年第2期82-85,共4页
回顾性调查广西155家医院1981.1~1991.1十年间经手术证实为胆石病7184例中,死亡278例,病死率3.87%。术后死亡原因与患者的年龄、结石部位、合并症、手术时机及手术次数有密切关系。高龄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肝内胆管结石、AOSC和... 回顾性调查广西155家医院1981.1~1991.1十年间经手术证实为胆石病7184例中,死亡278例,病死率3.87%。术后死亡原因与患者的年龄、结石部位、合并症、手术时机及手术次数有密切关系。高龄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肝内胆管结石、AOSC和感染性休克、急诊手术及多次手术,是胆石病术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胆石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注意防止严重合并症发生,尽量减少被动急诊手术和再次手术,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病 外科手术 病死率 死亡原因
下载PDF
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近1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晓燕 朱长连 程秀永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4-335,337,共3页
目的分析近10年来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变迁,探讨围生期窒息相关因素及开展新法复苏对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近10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窒息的发生率、死亡... 目的分析近10年来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变迁,探讨围生期窒息相关因素及开展新法复苏对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近10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病死率,观察上述指标的逐年变化趋势及季节变化的情况,并探讨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轻度窒息发生率在开展新法复苏后明显下降,并稳定在1.5%左右,而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无明显变化。窒息儿的发生率以4月份最高,但死亡率和病死率以7月份最高。窒息的发生还与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早产以及阴道助产有关。结论围生期窒息的发生与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胎龄密切相关;新法复苏能显著降低轻度窒息的发生率,对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和窒息病死率无明显影响;窒息儿的死亡率和病死率与季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危险因素 病死率 死亡率
下载PDF
双黄连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赞玲 阎敏 +1 位作者 龙丽萍 尹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04-1707,共4页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6月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例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严重...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6月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例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严重不良反应全部发生在基层卫生机构,其中有6例死于过敏性休克。14岁以下年龄组的有3例(占42.86%),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加强用药监护,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剂 严重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相关因素
下载PDF
ICU重度颅脑损伤的致命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红雨 冯星火 国丽娜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1期144-145,148,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度颅脑损伤的致命因素,为更好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172例重症颅脑损伤的致命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致命因素特点,从而寻找防治措施。结果 172例中死亡80例(46.5%)。其中致命因素尿崩21.2%(17/8...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度颅脑损伤的致命因素,为更好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172例重症颅脑损伤的致命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致命因素特点,从而寻找防治措施。结果 172例中死亡80例(46.5%)。其中致命因素尿崩21.2%(17/80),脑疝42.5%(34/80),应激性溃疡15%(12/80),肺部感染6.3%(5/80),放弃治疗15%(12/80)。将致命因素按入ICU时间(≤21d、>21d)分两组(除应激性溃疡及放弃治疗两个因素外),将其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重度颅脑损伤致命因素与脑原发病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预后差、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致命因素 应激性溃疡 肺部感染
下载PDF
某经济开发区1991~1997年工伤死亡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靳良 夏昭林 +7 位作者 张国明 王国祥 朱陶扣 梁友信 傅华 Theodore K.Courtney Gary S.Sorock David C.Christiani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对某开发区 1991~ 1997年发生的 42 6例工伤罹难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主要涉及死者人口学资料 ,环境危险因素如致害设备、事故类型及伤害方式等。在该调查期间 ,工伤粗死亡率为 9 1/10 5。坠落、起重伤害、触电、物体打击、坍塌、机械和... 对某开发区 1991~ 1997年发生的 42 6例工伤罹难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主要涉及死者人口学资料 ,环境危险因素如致害设备、事故类型及伤害方式等。在该调查期间 ,工伤粗死亡率为 9 1/10 5。坠落、起重伤害、触电、物体打击、坍塌、机械和企业内车辆伤害等占全部工伤死亡的 88%。其企业类型特征如下 :坠落、起重伤害、坍塌、触电和物体打击在建筑行业最常见 ;触电、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和坠落在制造业常见 ;车辆伤害则最常发生在运输、仓储和邮电业。 15 %的工伤死亡属于多人 (2人及以上 )死亡事故 ,最常见的多人死亡事故是因坠落、化学中毒、金属工件和起重伤害等。涉及的设备主要是工作面、在建建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工伤 环境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洪玲 宋丽华 +1 位作者 刘赫男 徐永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3-629,共7页
以黑龙江省8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灾情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以... 以黑龙江省8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灾情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以及GIS中自然断点分级法,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黑龙江省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等级风险区。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东西高-南北低"的分布,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北部和南部地区处于高-次高风险区,哈尔滨西北部、大庆东南部、绥化北部和西部以及鹤岗中部地区,属于高风险区;而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半山区处于低-次低风险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几率较低。灾情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灾情的高值-次高值分布与风险区划结果基本符合,风险区划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GIS 风险区划 致灾因子危险性 孕灾环境敏感性 承灾体易损性
下载PDF
临床特征和改良MRI-PC-ASPECTS预测后循环致命性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崇 王建明 严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72-317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和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对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1周内是否昏迷...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和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对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1周内是否昏迷或者死亡分为致命性卒中组(n=70)和非致命性卒中组(n=2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及MRI—PC—ASPECTS。结果:两组中有糖尿病痛史者分别为16例(80.0%),36例(51.4%),入院NIHSS分别为7.78±2.70,4.6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水呛咳、持续眩晕、复视、构音障碍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I—PC—ASPECTS分为≤10、11、12~133组,发生致命性卒中分别为10例(83.3%)、8例(25.8%)、2例(4.3%),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特征和MRI-PC-ASPECTS结合可早期预测致命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椎动脉 致命性结局 危险因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陕西省眉县妇女自杀死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岭 郭晓荣 +1 位作者 宫惠荣 杨彩玲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12期667-669,共3页
目的对眉县自杀死亡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当地预防和减低自杀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眉县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期间自杀死亡者中抽取36例自杀死亡案例进行调查。结果1991~2000年眉县平均自杀死亡率为22.5/10万。男性... 目的对眉县自杀死亡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当地预防和减低自杀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眉县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期间自杀死亡者中抽取36例自杀死亡案例进行调查。结果1991~2000年眉县平均自杀死亡率为22.5/10万。男性和女性自杀死亡率分别是15.8/10万和27.5/10万。女性自杀死亡率约是男性自杀死亡率的2倍。从性别角度看,在全国农村及眉县均显示出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的特点。结论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普知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农村农药(包括鼠药)的管理,降低自杀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自杀 死亡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猪胚胎多能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3
20
作者 况玲 冯书堂 +2 位作者 余四九 牟玉莲 张勇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59,共5页
收集妊娠 2 6 .0~ 2 9.0d的猪胚胎 ,分离培养原始生殖细胞 (PGCs) ,在STO细胞饲养层上生长 ,形成了多能性干细胞 (EG)。发现其具有干细胞的显著特性 ,并能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和胚泡细胞。试验使用A、B、C 3种不同的培... 收集妊娠 2 6 .0~ 2 9.0d的猪胚胎 ,分离培养原始生殖细胞 (PGCs) ,在STO细胞饲养层上生长 ,形成了多能性干细胞 (EG)。发现其具有干细胞的显著特性 ,并能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和胚泡细胞。试验使用A、B、C 3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PGCs ,结果在形成EG细胞集落的数量和EG细胞分化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胎牛血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