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ver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fection: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diagnostic imaging features
1
作者 Davide Ippolito Cesare Maino +7 位作者 Federica Vernuccio Roberto Cannella Riccardo Inchingolo Michele Dezio Riccardo Faletti Pietro Andrea Bonaffini Marco Gatti Sandro Siro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3年第5期834-850,共17页
During the first wave of the pandemic,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infec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mainly as a pulmonary infection.However,different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observed over time,... During the first wave of the pandemic,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infec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mainly as a pulmonary infection.However,different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observed over time,including involvement of abdominal organs.Nowadays,the liver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in affected abdominal organs.Hepatic involvement may be caused by either a direct damage by the virus or an indirect damage related to COVID-19 induced thrombosis or to the use of different drugs.After clinical assessment,radiolog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liver involvement.Ultrasonography(US),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ay be used to evaluate liver involvement.US is widely available and it is considered the first-line technique to assess liver involvement in COVID-19 infection,in particular liver steatosis and portal-vein thrombosis.CT and MRI are used as second-and third-line techniques,respectively,considering their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compared to US for assessment of both parenchyma and vascularization.This review aims to the spectrum of COVID-19 liver involvement and the most common imaging features of COVID-19 liver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fatty liver HEPATOMEGALY Hepatic infarction liver diseases liver failure Biliary tract diseases COVID-19 SARS-CoV-2 INFEC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LTRASONOGRAPHY ADULTS PEDIATRICS
下载PDF
A case of leptospirosis simulating colon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
2
作者 AlessandroGranito GiorgioBallardini +5 位作者 MarcoFusconi UmbertoVolta PaoloMuratori Vittorio Sambri Giuseppe Battista Francesco B.Bianc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2455-2456,共2页
We report a case of a 61-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fatigue,abdominal pain and hepatomegaly.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 the abdomen showed hepatomegaly and multiple hepatic lesions highly suggestive of metastatic... We report a case of a 61-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fatigue,abdominal pain and hepatomegaly.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 the abdomen showed hepatomegaly and multiple hepatic lesions highly suggestive of metastatic diseases.Due to the endoscopic finding of colon ulcer,colon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 was suspected.Biochemically a slight increase of transaminases,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were present;α- fetoprotein,carcinoembryogenic antigen and carbohydrate 19-9 antigen serum levels were normal.Laboratory and instrumental investigations,including colon and liver biopsies revealed no signs of malignancy.In the light of spontaneous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CT findings,his personal history was revaluated revealing direct contact with pigs and their tissues.Diagnosis of leptospirosis was considered and confirmed by detection of an elevated titer of antibodies to leptospira.After two mo,biochemical data,CT and colonoscopy were totally nor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ic Neoplasms COLONOSCOPY Contrast Media diagnosis Differential Gram-Negative Bacteria PURIFICATION Humans LEPTOSPIROSIS liver Function Tests liver Neoplasms MALE Middle Aged TETRACYCLINE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下载PDF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嵩 李琼 +1 位作者 王夕富 季光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证候
下载PDF
脂肪肝的CT定量定性分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宫媛媛 张立苹 +1 位作者 张洁 蒋根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C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的CT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 229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湿热内蕴5个中医证型,均行肝脏螺旋CT扫描,测量肝、脾CT值,将不... 目的:通过C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的CT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 229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湿热内蕴5个中医证型,均行肝脏螺旋CT扫描,测量肝、脾CT值,将不同中医证型NAFL的轻中重CT分级及肝、脾CT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证型之间CT定量诊断的轻、中、重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个证型之间肝、脾C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脾CT比值按照秩次排列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结论:NAFL的CT定量诊断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各中医证型脂肪浸润程度的变化,与NAFL中医病因病机、证型演变相吻合,提示肝、脾CT比值可作为区分NAFL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证型
下载PDF
超声、CT定量诊断脂肪肝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宫媛媛 康澍 +1 位作者 张立苹 蒋根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C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分析两者诊断的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229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湿热内蕴5个中医证型,同时进行轻、中、重度分级。应用... 目的:通过超声、C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分析两者诊断的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229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湿热内蕴5个中医证型,同时进行轻、中、重度分级。应用超声与CT检查对脂肪肝进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程度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结果:①各中医证型在2种检查方法定量诊断脂肪肝分级的分布结果,均显示肝郁脾虚证以轻度脂肪肝为主,肝肾不足证以重度脂肪肝为主,经χ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的轻中重度脂肪肝进行中医证型间的两两比较,其中肝郁脾虚证与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与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与肝肾不足证、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内蕴证、痰湿内阻证与肝肾不足证、肝肾不足证与湿热内蕴证的脂肪肝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显示2种影像学方法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具有参考价值;提示超声、CT检查均可作为规范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诊断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滔 陈梅鹃 +2 位作者 吴红樱 尹阳 黄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HMNFI)的MS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查证实的10例HMNFI;10例均行MSCT和MRI平扫+增强扫描,对结节数量、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形态、强化程度和方... 目的:探讨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HMNFI)的MS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查证实的10例HMNFI;10例均行MSCT和MRI平扫+增强扫描,对结节数量、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形态、强化程度和方式进行评估。结果:8例表现为肝实质内弥漫分布的多发结节,2例为孤立结节;10例MSCT平扫均为不均匀稍低密度;10例在MRI同相位病灶呈稍高信号,反相位呈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1例孤立结节表现为稍低信号,在其余序列所有结节均未见确切显示;MSCT和MRI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一致,结节强化程度始终低于正常肝实质,强化曲线与肝实质一致或在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相对肝实质略下降。结论:MSCT及MRI成像能够明确显示HMNFI的影像特点,尤其是MRI同反相位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脂肪肝单能CT定量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邹强 王滨 +2 位作者 李丽新 吕世军 孙西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 研究兔脂肪肝模型中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CT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CT定量诊断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对造成不同程度脂肪肝的实验组 16只家兔和正常对照组 4只健康家兔分别行单能CT检查 ,测定肝脏的CT值。心脏穿刺取血 ,... 目的 研究兔脂肪肝模型中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CT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CT定量诊断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对造成不同程度脂肪肝的实验组 16只家兔和正常对照组 4只健康家兔分别行单能CT检查 ,测定肝脏的CT值。心脏穿刺取血 ,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的水平。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 ,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并计算肝脏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 (VP值 )。结果 实验组的VP值与CT值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的线性负向相关关系 (r =- 0 .90 ,t=7.5 4 ,P <0 .0 0 1) ;重度脂肪肝组血清ALT、AST、ALP水平较正常组、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高 (P <0 .0 1)。结论 单能CT的肝脏CT值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的肝脏脂肪含量 ,判断脂肪肝的程度 ,效果优于血清ALT、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定量诊断 实验研究 CT 诊断
下载PDF
脂肪肝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仲伟 林志谦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肝脏穿刺活检虽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而不易被患者普遍接受。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提高了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定量分析以及疗效评价的能力。本文重点对脂肪肝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进...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肝脏穿刺活检虽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而不易被患者普遍接受。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提高了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定量分析以及疗效评价的能力。本文重点对脂肪肝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对大鼠脂肪肝定量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选民 刘玥 +1 位作者 胡承雷 曾蕾 《西部医学》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验证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作用,从而发现其特点,明确优、劣势,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模...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验证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作用,从而发现其特点,明确优、劣势,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模型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一般饲料饲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每组分别在第8、12、16周随机取10只大鼠,以1.0%戊巴比妥钠(3.0 ml/100 g体重,ip)麻醉大鼠,称取体重,肝脏行CT检查后,在无菌条件下手术开腹,取肝右叶中部一块5mg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病理表现:对照组切片示肝细胞无脂肪变性.模型组8周为单纯性脂肪肝,12周模型组为中~重度脂肪肝,16周始从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16周肝组织有炎性坏死.CT示:对照组图像为肝实质密度均匀.模型组8周有明显的脂肪变,图像可见肝脏轻度增大,肝实质密度减低;12周后表现更为明显,肝脏进一步增大且出现肝缘圆钝,肝实质密度比血液还低;16周后肝实质密度继续降低.体重、脂变评分和CT评分:对照组8周分别为(515.13±40.12)、(1.00±0.00)、(62.3±7.4);模型组为(578.78±42.25)、(2.40±0.55)、(46.8±5.3).对照组12周分别为(592.45±49.23)、(1.00±0.00)、(61.5±6.8);模型组分别为(643.78±53.89)、(2.65±0.43)、(33.4±3.7).对照组16周分别为(683.34±35.69)、(1.00±0.00)、(60.9±7.5);模型组分别为(659.51±54.87)、(2.84±0.41)、(16.2±3.9).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在不同时期体重、脂变评分和CT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HE染色确诊,轻度脂肪肝12例,中度10例,重度脂肪肝8例.按CT阈值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53.3%;按血管相对密度值分级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73.3%;按肝/脾CT值比值的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 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可用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和肝脾CT值比值法两者的结合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术 大鼠 非酒精性脂肪肝 定量诊断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光文 陈坜桃 +2 位作者 宋彬 袁放 张曦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763-767,共5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64层螺旋CT(64 slice spiral CT,64SCT)的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29例被64SCT诊断为BCS且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资料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由2位从事...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64层螺旋CT(64 slice spiral CT,64SCT)的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29例被64SCT诊断为BCS且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资料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由2位从事腹部放射诊断的医师回顾性分析图像,除了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和门静脉高压情况外,重点观察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的病变,64SCT结果与DSA结果对照。结果①64SCT对BCS的诊断准确率为93.1%(27/29),出现2例假阳性,无假阴性患者。64SCT对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腔静脉隔膜形成诊断准确率高,对狭窄诊断能力有限。②肝脏的异常改变包括肝脏肿大(24例)、密度降低(27例)、不均匀强化(动脉期5例,门脉期19例)。③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结论64SCT对BCS的诊断准确率高,很少出现假阴性,能准确显示BCS患者肝脏的形态学异常和侧支循环,但对判断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狭窄准确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脏 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以及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海华 赵红星 张莎莎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寻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准确性,分析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20例,所有患者经部分肝切除或肝脏穿刺活检确诊,均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CT检查和MRI检查... 目的探寻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准确性,分析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20例,所有患者经部分肝切除或肝脏穿刺活检确诊,均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CT检查和MRI检查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准确性,同时分析脂肪肝五种辨证分型与CT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93.18%(205/220),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67.73%(149/220)。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的肝/脾CT值比值最高,肝肾不足证最低,各辨证分型间的肝/脾CT值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多为轻度脂肪肝,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痰湿内阻证多为中度脂肪肝,肝肾不足证则多为重度脂肪肝,病变程度最重。结论 CT检查在脂肪肝诊断方面准确率好于MRI检查,肝/脾CT值比值与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 辨证分型 诊断
下载PDF
不典型脂肪肝的CT诊断和分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翔 白人驹 孙浩然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脂肪肝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提出脂肪肝新的影像学分类。方法 :分析24例CT平扫上表现不典型的脂肪肝患者资料 ,其中“肝岛”组12例22个灶 ,局灶性脂肪肝组6例 ,不均匀脂肪肝组6例。结果 :3种类型的不典型脂肪肝...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脂肪肝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提出脂肪肝新的影像学分类。方法 :分析24例CT平扫上表现不典型的脂肪肝患者资料 ,其中“肝岛”组12例22个灶 ,局灶性脂肪肝组6例 ,不均匀脂肪肝组6例。结果 :3种类型的不典型脂肪肝均有各自的好发部位 ,且边缘常不清楚 ;在平扫和动态增强CT3期扫描中 ,24例不典型脂肪肝中的脂肪变性区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比较均为相对低密度区 ,且两者的平均密度差值在3组病例的CT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中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依据不典型脂肪肝的CT表现 ,包括好发部位、形态边缘及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脂肪肝 CT 诊断 分类 发生机制 动态增强CT
下载PDF
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孟颖 梁宇霆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脂肪肝虽为良性病变,但部分病例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发生脂肪变性...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脂肪肝虽为良性病变,但部分病例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恢复正常,通过无创性方法定量诊断脂肪肝并随访观察疗效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超声、CT和MR成像(包括梯度回波同/反相位T1WI和MR波谱)在脂肪肝定性、定量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定量分析 超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凤永 李滨 +3 位作者 张佳圆 王玉华 赵培利 彭寸敬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脂肪肝合并局灶结节性病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扫描和MRI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脂肪...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脂肪肝合并局灶结节性病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扫描和MRI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不同性质局灶结节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本组良性结节41例,其中局灶性结节增生17例,肝囊肿16例,肝腺瘤8例;恶性结节30例,其中肝细胞癌22例,胆管细胞癌8例。增强CT扫描正确诊断良性结节35例,6例误诊;MRI检查正确诊断良性结节36例,误诊5例。增强CT扫描正确诊断恶性结节23例,误诊7例;MRI检查正确诊断恶性结节25例,误诊5例。增强CT扫描+MRI检查诊断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增强CT扫描、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联合MRI检查可提高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正确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结节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不同影像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量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琪 丁建平 王付言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6-439,共4页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实际临床价值的诊断肝脂肪变的方法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肝穿刺活检作为诊断NAFLD的"金标准"因属有创性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能谱CT和MRS等一些...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实际临床价值的诊断肝脂肪变的方法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肝穿刺活检作为诊断NAFLD的"金标准"因属有创性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能谱CT和MRS等一些新的无创性影像诊断方法在NAFLD的诊断和评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超声、CT和MRI在NAFLD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定量诊断 超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眼底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晓菡 余上海 +4 位作者 惠梦雨 高悦 刘平 李舰 张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见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眼底血管图像变化特征,以期为中医目诊及肝病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借助眼底照相机采集NAFLD患者、健康人群的眼底血管图像,同时收...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见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眼底血管图像变化特征,以期为中医目诊及肝病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借助眼底照相机采集NAFLD患者、健康人群的眼底血管图像,同时收集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症状信息,通过改进的U-Net模型分割眼底血管,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血管颜色、形态及Haralick纹理特征,并以健康人群为对照运用决策树模型建立疾病预测模型。运用SPSS 26.0及R语言分析湿热内蕴、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以及眼底图像特征与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等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NAFLD患者126例,其中湿热内蕴证61例、肝郁脾虚证44例、无典型证21例,分别设为湿热内蕴组、肝郁脾虚组、无典型证组;纳入健康人110例,设为健康组。②基于决策树模型建立NAFLD疾病诊断模型,准确率为0.972,灵敏度为0.970,特异性为0.975,AUC为0.995,可有效用于对NAFLD患者眼底血管特征的分析。③在血管形态和颜色特征方面,与无典型证组比较,湿热内蕴及肝郁脾虚组血管总面积降低,细小分支比例、弯曲程度、细小分支弯曲程度升高(P<0.05)。在血管纹理特征方面,与无典型证组相比,湿热内蕴组角二阶矩升高、差分熵降低(P<0.05),肝郁脾虚组对比度、差分方差、差分熵降低,逆差距升高(P<0.05)。④共筛选得到NAFLD的6个常见症状,分别为乏力、口干、夜间睡眠不足、大便稀薄不成形、眼睛干涩及白天困倦欲睡。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FLD患者年龄与特征值角二阶矩、血管弯曲程度及逆差距呈正相关(P<0.05),与血管总面积、平均宽度、颜色强度方差、差分熵、相关性、熵、和熵及信息度量f13呈负相关(P<0.05);性别与血管细小分支弯曲程度呈负相关(P<0.05);眼睛干涩与血管总面积、平均宽度及信息度量f13呈负相关(P<0.05);大便稀薄不成形与血管弯曲程度、对比度及差分方差呈正相关(P<0.05),与逆差距呈负相关(P<0.05)。结论湿热内蕴证与肝郁脾虚证NAFLD患者眼底图像血管纹理存在特异性改变,可为基于眼底血管特征的NAFLD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证候 中医诊断 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眼底血管图像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对脂肪肝精确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帅海涛 潘国兵 +1 位作者 徐炜伟 陈小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对脂肪肝精确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23例脂肪肝患者,分别使用人工和基于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对所有患者的脂肪肝及其发展程度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并...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对脂肪肝精确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23例脂肪肝患者,分别使用人工和基于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对所有患者的脂肪肝及其发展程度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并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基于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对正常肝脏、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识别率分别为95.7%,89.3%,90.5%和93.3%。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与人工诊断结果存在一致性。对人、机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患者进行二次诊断显示,系统比人工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结论:基于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准确诊断脂肪肝,减轻诊断医师的工作量,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为临床提供精准、量化的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CT影像 计算机辅助诊断
下载PDF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NAFLD患者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磊磊 许冠英 +1 位作者 江凯 鲍亚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24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分为肝郁脾虚证组72例、痰湿内阻证组34例、湿热内蕴证...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24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分为肝郁脾虚证组72例、痰湿内阻证组34例、湿热内蕴证组89例、痰瘀互结证组31例和肝肾不足证组14例,均接受CT检查。结果肝郁脾虚证组CT分度为轻度所占比例为88.9%,显著高于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肝肾不足证组的17.6%、25.8%、6.5%和0.0%(P<0.05);肝肾不足证组重度脂肪肝比例为85.7%,痰湿内阻证组为51.6%,显著高于肝郁脾虚证组的0.0%、痰湿内阻证组的8.8%和湿热内蕴证组的15.7%(P<0.05);肝郁脾虚证组肝脏CT值为(42.4±4.7)HU,痰湿内阻证组为(37.0±5.6)HU,均显著高于湿热内蕴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肝肾不足证组【分别为(32.0±5.8)HU、(27.0±6.2)HU和(22.8±7.9)HU,P<0.05】,而肝/脾CT比值分别为为(0.8±0.1)和(0.7±0.2),显著高于湿热内蕴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肝肾不足证组【分别为(0.6±0.1)、(0.5±0.1)和(0.4±0.1),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NAFLD患者CT表现有所区别,了解这些特征可能对辨证施治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证型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特征
下载PDF
非均匀脂肪肝假肿瘤征的超声与CT诊断的对照分析
19
作者 黄维 刘励 +1 位作者 邱圳荣 包玉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94-295,共2页
回顾性分析23例非均匀脂肪肝中26个FSA灶的超声、CT表现,7例行增强扫描,一例FSA灶经肝穿刺 活检而确诊,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或CT的随访观察1-2年。多数FSA有典型的B超和CT表现,诊断准确率分别 为92.3%、96.1%,B超对于非均匀性脂肪肝中... 回顾性分析23例非均匀脂肪肝中26个FSA灶的超声、CT表现,7例行增强扫描,一例FSA灶经肝穿刺 活检而确诊,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或CT的随访观察1-2年。多数FSA有典型的B超和CT表现,诊断准确率分别 为92.3%、96.1%,B超对于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FSA灶是一种即敏感又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正常人群体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假肿瘤 超声诊断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肝脏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颜红梅 高鑫 +3 位作者 刘蒙 顾迁 张斌 李湘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观察无糖尿病(DM)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IR)及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经B超诊断脂肪肝者106例,除外糖尿病、大量饮酒、病毒性肝炎史等,测量形体参数与实验室指标,CT测定肝脏脂肪含... 目的观察无糖尿病(DM)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IR)及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经B超诊断脂肪肝者106例,除外糖尿病、大量饮酒、病毒性肝炎史等,测量形体参数与实验室指标,CT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结果研究对象肝脏脂肪含量在0~34%,根据中位数与四分位数,当肝脏脂肪含量分别为〈3.11%,3.11%~6.34%,6.34%~10.82%,≥10.82%时,MS检出率分别为5例(19.2%),8例(29.6%),13例(48.1%),19例(73.1%)(P〈0.05)。强制肝脏脂肪含量进入模型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示性别、肝脏脂肪含量、空腹血糖、收缩压、体重指数、高血压史是MS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空腹胰岛素是MS独立保护因素。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肝脏脂肪含量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脏脂肪含量是IR及MS独立危险因素,肝脏脂肪含量更能反映内脏性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