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for the Real-Time Early Detection of Sticking Phenomena in Horizontal Shale Gas Wells
1
作者 Qing Wang Haige Wang +2 位作者 Hongchun Huang Lubin Zhuo Guodong Ji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3年第10期2569-2578,共10页
Sticking is the most serious cause of failure in complex drilling operations.In the present work a novel“early warning”method based on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overcome some of the known pr... Sticking is the most serious cause of failure in complex drilling operations.In the present work a novel“early warning”method based on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overcome some of the know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xisting sticking-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The method is tested against a practical case study(Southern Sichuan shale gas drilling opera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twelve sets of sticking fault diagnostic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imulation are all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downhole state;furthermore,the results from four groups of verification samples are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downhole state.Thi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training-based model can effectively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gas drilling sticking faul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isk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Microscopic Indicators of Stick-Slip and Creep-Slip in Deformation Products From the Daqingshan Piedmont Active Fault 被引量:1
2
作者 Yao Daquan,Tang Youbiao,Li Jie,and Liu JiacanSeismological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31,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6年第1期58-66,共9页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oriented samples,consolidation of undisturbed samples,and systematic microscopy of thin sections,the deformation products from the Daqingshan piedmont active fault zone have been studied.The ...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oriented samples,consolidation of undisturbed samples,and systematic microscopy of thin sections,the deformation products from the Daqingshan piedmont active fault zone have been studied.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been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ose of rock fracture experiments and macroscopic surveys.Based on the above,the present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icroscopic indicators of stick-slip and creep-slip,which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movement,and has given some suggestion on relevant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 SLIP Creep SLIP Microstructure Palaeoearthquake Active fault Nei Monggai
下载PDF
断层黏滑失稳过程声-电信号响应特征研究
3
作者 赵扬锋 丁玲 +2 位作者 王学滨 樊艺 荆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3-990,共18页
为深入探索断层黏滑失稳的阶段特性以及声-电多源联合前兆特征,对含不同预制倾角断层的正长花岗岩开展了侧压分别为5、15、25MPa的双向剪切摩擦试验,观察和分析了断层黏滑失稳过程的力学行为以及声发射、电荷感应信号的时频响应特征。... 为深入探索断层黏滑失稳的阶段特性以及声-电多源联合前兆特征,对含不同预制倾角断层的正长花岗岩开展了侧压分别为5、15、25MPa的双向剪切摩擦试验,观察和分析了断层黏滑失稳过程的力学行为以及声发射、电荷感应信号的时频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侧压和断层倾角改变了断层的黏滑特征,进而影响了感应电荷量和声发射事件震级。侧压越大,间黏滑和黏滑失稳阶段的电荷量占比以及电荷累积速度越大。相较于56º断层,45º断层黏滑失稳时基于振幅的统计指标b值更小,大尺度破裂占比更大。(2)声-电信号幅值的分形特征可以反映断层面黏滑错动释放能量的差异。声-电信号频域的阶段性响应特点可有效辨识实验室尺度下断层黏滑失稳的演化过程,可以将声-电信号主频幅值急剧提高作为断层黏滑失稳前兆特征之一。临近断层黏滑失稳时声发射和电荷感应参量(能量、分形维数、频谱幅值)均呈现明显的“突增”特性。(3)声-电信号能量突增与黏滑应力降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但并不完全同步。断层黏滑失稳时,声发射会先于电荷感应产生高幅值信号。仅采用单一声发射或电荷感应信号来预警有可能造成信息漏报、误报,需结合声发射和电荷感应信号特征以实现声-电二元信号的相互补充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断层 黏滑 声发射 电荷感应 时频特征
下载PDF
断层接触非均匀性对米尺度断层黏滑失稳成核过程的控制
4
作者 任雅琼 谢凡 卓燕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6-2349,共14页
非均匀性是野外断层的重要特征,我们利用预制的具备接触非均匀性的米尺度岩石断层开展黏滑实验,模拟野外地震失稳过程.通过观测预制岩石断层发生的多个黏滑事件的应变时空演化,并对比断层接触非均匀性测定结果发现:(1)断层的接触弱段是... 非均匀性是野外断层的重要特征,我们利用预制的具备接触非均匀性的米尺度岩石断层开展黏滑实验,模拟野外地震失稳过程.通过观测预制岩石断层发生的多个黏滑事件的应变时空演化,并对比断层接触非均匀性测定结果发现:(1)断层的接触弱段是成核最先启动,即最早发生预滑的区域,随失稳临近,预滑区域扩展且滑动速率增加,与厘米尺度均匀断层相比,准静态过程的预滑扩展不明显,向准动态过程转变突然且迅速;(2)断层的接触强段在成核期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应力升高,且随失稳临近增幅加强,强段的屈服是断层从缓慢破裂到快速破裂的转折点,接触强段的持续闭锁在以往的厘米尺度均匀断层黏滑实验中较为少见;(3)加载速率以及加载历史是影响米尺度断层成核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随加载速率变慢,成核持续时间变长,随加载历史变长,断层趋于均匀化,成核持续时间变短.上述研究结果明确提供断层接触非均匀性控制成核过程的直接证据.这不仅有助于将实验结果向可操作的地震预测实践转化,也有助于促进(大陆浅源)地震前兆机理的探索及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黏滑 地震成核 断层接触非均匀性 预滑
下载PDF
基岩断层面黏滑和蠕滑时岩石表层光释光信号模拟
5
作者 罗明 陈杰 +4 位作者 覃金堂 尹金辉 杨会丽 刘进峰 龚志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70,共14页
重建断层的黏滑(seismic slip)和蠕滑(creep)历史对于更好地了解断层活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估至关重要。近年来,利用大地测量技术研究活动断层的蠕滑和黏滑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在地质历史时期(如百年尺度以上),如何判断活动断层的... 重建断层的黏滑(seismic slip)和蠕滑(creep)历史对于更好地了解断层活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估至关重要。近年来,利用大地测量技术研究活动断层的蠕滑和黏滑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在地质历史时期(如百年尺度以上),如何判断活动断层的滑动方式(黏滑或蠕滑),并获取其滑动速率仍然是一项挑战。文中基于近十年来发展的岩石表层光释光测年方法,结合内蒙古狼山断裂花岗岩样品的光释光晒退参数进行理论模拟,得到了基岩正断层发生黏滑、蠕滑和崩积楔侵蚀等情形的光释光晒退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断层的黏滑和蠕滑,获得相应的活动期次和位移量,并且有潜力记录崩积楔侵蚀。文中还分析了该方法区分断层活动方式、期次的时间分辨率和获得位移量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断层面 黏滑 蠕滑 岩石表层 光释光测年
下载PDF
走滑断层黏滑作用下隧道纵向及横断面分区破坏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恒洪 王明年 +3 位作者 罗勋 于丽 张霄 唐浪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0-271,共22页
黏滑作用下走滑断层将出现永久性的错动位移,当隧道与此类断层相交时将发生严重破坏,并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为了揭示隧道纵向和横断面的分区破坏机理,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抗震设计提供支撑,本文首先通过震害实例调研总结得到隧道的... 黏滑作用下走滑断层将出现永久性的错动位移,当隧道与此类断层相交时将发生严重破坏,并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为了揭示隧道纵向和横断面的分区破坏机理,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抗震设计提供支撑,本文首先通过震害实例调研总结得到隧道的三种破坏模式,即环向裂缝、斜向裂缝和纵向裂缝。给出并讨论了断层类型、交角、错动量和隧道刚度等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断层类型是影响隧道力学响应和安全性的最显著因素,而倾角影响很小;2)受左旋走滑断层黏滑作用的隧道沿纵向可分为弯曲-压缩-剪切(L-BCS)区和弯曲-压缩(L-BC)区,而受右旋走滑断层黏滑作用的隧道可分为弯曲-拉伸-剪切(L-BTS)区和弯曲-拉伸(L-BT)区;3)L-BCS区和L-BTS区的范围为1.4D~1.7D(D为隧道直径),而L-BC区和L-BT区范围随关键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4)隧道横断面可分为偏心受压(C-EC)区和偏心受拉(C-ET)区,分别发生偏心受压破坏或偏心受拉破坏。C-EC区和C-ET区的范围约为距断层面5D;5)穿越左旋走滑断层隧道的C-EC区包括上盘左拱腰、下盘右拱腰、拱顶和仰拱,C-ET区包括下盘左拱腰和上盘右拱腰。穿越右旋走滑断层隧道的横断面分区分布与左旋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黏滑 隧道工程 分区破坏机理 力学响应
下载PDF
不同粗糙度与围压下断层黏滑失稳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崔鹏 李地元 +5 位作者 弓昊 方旭刚 罗平框 蒋京泰 肖磊 张发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74,共10页
断层断面粗糙度与围压大小对断层黏滑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深部矿山断层周边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精细化数值模型,开展围岩试件的双轴压缩数值模拟,分析围压大小与断面粗糙程度对断层矿震失稳的影响规律。研究结... 断层断面粗糙度与围压大小对断层黏滑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深部矿山断层周边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精细化数值模型,开展围岩试件的双轴压缩数值模拟,分析围压大小与断面粗糙程度对断层矿震失稳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断层粗糙程度JRC值与围压增大,围岩试件的弹性模量与弹性极限增大,轴向峰值应力增大且与变量之间保持正相关关系,试件剪胀效果减弱,围岩试件发生黏滑事件的次数减少,平均应力降数值与黏滑周期增大,导致断层活化被抑制,且一旦断层发生失稳,释放的能量大震级高;围岩试件的微观破坏机制以剪切为主、拉伸为辅,宏观表现为拉剪混合破坏;法向力链的热点分布区域平行于加载方向,切向力链的热点分布区域与剪切裂隙的热点分布区域相对应;随着断层粗糙程度JRC值增大,断层黏滑后对周边围岩的影响范围呈现多区域局部集中化分布;由围岩试件颗粒峰值速度分布可知,随着围压增大,断层黏滑后对周边围岩的影响范围更广,且主要集中于上下加载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矿震 黏滑事件 断层断面粗糙度 围压 应力降 黏滑周期
下载PDF
泾阳-渭南活动断裂带场地形变与地层应力特征数值分析
8
作者 陈绰裕 黄强兵 +1 位作者 解庆禹 李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9,共14页
西安地铁十号线穿越的泾阳—渭南断裂,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黏滑发震与同震位错对地铁线路构成潜在安全威胁。为揭示泾阳—渭南断裂带黏滑发震和同震位错作用引起的场地形变与地层应力特征,以西安地铁十号线穿越泾阳—渭南断裂带为... 西安地铁十号线穿越的泾阳—渭南断裂,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黏滑发震与同震位错对地铁线路构成潜在安全威胁。为揭示泾阳—渭南断裂带黏滑发震和同震位错作用引起的场地形变与地层应力特征,以西安地铁十号线穿越泾阳—渭南断裂带为工程背景,建立断裂带场地同震位错与黏滑发震地质力学模型,考虑不同位错量及发震强度,开展断裂带场地形变及应力场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同震位错下场地在断裂带附近上、下盘分别出现应力降低区和增强区,场地呈反“S”形差异沉降破坏,差异位移在断裂带处达到峰值且塑性区集中,上盘变形范围与塑性区分别为下盘的1.67倍和2.50倍;黏滑发震作用下场地在断裂带附近位移量及差异形变均达到峰值,大震时场地位移影响范围约为中震的6.50倍,且具有典型的上盘放大效应,远离断裂带时位移呈线性递减;大震时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受影响范围为中震时1.14倍,场地呈“V”形剪切破坏,上盘塑性区范围约为中震时1.40倍,而下盘则为1.00倍。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地铁线路穿越泾阳—渭南断裂带场地的抗震设防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渭南活动断裂 同震位错作用 黏滑发震 场地形变 地层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he Feature of Segmentation Activity o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 Zone Since Late Pleistocene
9
作者 Tang Rongchang,Qian Hong,Huang Zuzhi,Wen Dehua,Wu Xianguo,Cai Changxing and Tian Hong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41,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4年第4期134-142,共9页
Based on fault geometric features,composite pattern,faulting land-forms and seismic data,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ctivity behavior along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from Xichang to Shimian)since the La... Based on fault geometric features,composite pattern,faulting land-forms and seismic data,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ctivity behavior along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from Xichang to Shimian)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faul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ctive segments by discrepancies of their activity:the segment from Xichang to Mianning,the segment from Mianning to Zimakua,and the segment from Zimakua to Tianwan.The southern segment has the background of occurrence of great earthquakes,but the middle and the northern segments can generate strong and moderate events 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quartz from fault gouge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ovement features along the fault and indicated the stick-slipping feature on the segment from Xichang to Zimakua,the creeping feature on the segment from Jiziping to Tianwan and the transitional feature on the segment in betw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inghe fault faultING LANDFORM Most recently active surface fault stick slipping CREEPING
下载PDF
The Determination of Slip Mode of Some Major Active Faults in China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f Geologic and Seismic Dislocations
10
作者 Xiang Hongfa,Guo Shunmin,Zhang Wanxia,and Zhang BingliangInstitute of Geology,SSB,Beijing 100029,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6年第1期30-41,共12页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eologic and seismic dislocations often major active faults,such as the Aikin fault etc.,on China mainland,has shown that the ratio between the seismic slip rate(Vs)and geologic slip rat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eologic and seismic dislocations often major active faults,such as the Aikin fault etc.,on China mainland,has shown that the ratio between the seismic slip rate(Vs)and geologic slip rate(Vg),i.e.,Q=Vs/Vg,for most of the active faults ranges between 0.5-0.8,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 active faul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tick slip movement.According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Q value,the slip mode of the faults can further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strong stick-slip(Q≥0.75),mainly stick-slip(0.5≤Q【0.75),mainly creep-slip(0.5】0≥0.25),and strong creep-slip(Q【0.25).The authors have also analyzed the constraint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Q value,as well as the pro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Q valu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slip mode of major active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 SLIP CREEP SLIP Active fault China mainland.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蠕滑变形及局部粘滑变形的岩石学记录
11
作者 吴琼 李海兵 +5 位作者 CHEVALIER Marie-Luce 潘家伟 米桂龙 葛成隆 赵中宝 李亚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97-3816,共20页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认识断裂带蠕滑与粘滑兼具的变形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是评估鲜...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认识断裂带蠕滑与粘滑兼具的变形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是评估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的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在四川甘孜州龙灯乡出露的宽约800m的岩石-构造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性质开展详细研究。研究剖面由约100m宽的砂岩破碎带和约700m宽断层岩组成,广泛发育断层角砾岩和薄层且呈弥散式分布的断层泥,断层岩内普遍具有压溶构造,但局部断层岩具有快速滑动结构特征,表明断裂带在蠕滑变形过程中存在局部地震粘滑变形行为。断裂带内流体作用使断层岩中长石和白云母蚀变成以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含量5%~11%),新生的粘土矿物在密集的面理中定向排列,促进了断层的弱化和在浅部(4km以上深度)的蠕滑变形。而在断裂带局部裂隙较为发育的位置,流体的注入导致了大量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12%~33%)的沉淀和Ca元素的富集,使断层岩内强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增多,造成了蠕滑断层的局部强化,促进了断层浅部变形行为由非震蠕滑向地震粘滑的转变。该认识可更好地了解蠕滑断层的地震行为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 变形行为(蠕滑/粘滑) 矿物组成 流体作用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
下载PDF
页岩气钻井卡钻故障预警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胜亚楠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1期1569-1575,共7页
川南工区是我国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该工区地层压力系数高、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钻井复杂、故障频发,其中卡钻故障最为突出,占复杂、故障总时效的47.48%,严重制约了页岩气安全高效开发.现有卡钻故障识别技术监控... 川南工区是我国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该工区地层压力系数高、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钻井复杂、故障频发,其中卡钻故障最为突出,占复杂、故障总时效的47.48%,严重制约了页岩气安全高效开发.现有卡钻故障识别技术监控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差、风险预警不够及时、主观性太强等问题较为突出.针对现场亟须解决的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页岩气水平段井下卡钻故障实时预警方法,利用录井实时数据根据构建的预警模型实现了卡钻故障的智能化、实时化定量判断.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对于提高川南工区深层页岩气钻井单井盈利水平、降低复杂和故障损失、提高工区内队伍的施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钻井 水平井段 卡钻故障 人工智能 风险预警技术
下载PDF
断层失稳错动热场前兆模式:雁列断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马瑾 刘力强 +1 位作者 刘培洵 马胜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1149,共9页
在实验室使用红外热像仪和接触式测温仪同步观测记录了压性和张性雁列断层失稳错动前后的热场变化过程.从实验记录中发现,在断层失稳引起温度场和热红外辐射亮温温度场上升之前,在两断层段之间的岩桥区发生降温变化.断层带开始升温发生... 在实验室使用红外热像仪和接触式测温仪同步观测记录了压性和张性雁列断层失稳错动前后的热场变化过程.从实验记录中发现,在断层失稳引起温度场和热红外辐射亮温温度场上升之前,在两断层段之间的岩桥区发生降温变化.断层带开始升温发生在失稳前2~3s内,岩桥区的降温却发生在失稳前约20s,这两个超前时间长度相差近一个量级.此类热场先降后升变化过程在雁列构造变形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可能作为雁列断层失稳错动的热场前兆模式.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详细描述了上述热场变化的时间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产生此种失稳前兆模式的机制,显著异常出现的条件及有利观测部位,讨论了它在地震前兆探索等研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断层 粘滑 热红外亮温温度 温度场 热场前兆模式
下载PDF
川藏铁路成康段活动断裂工程效应及地质选线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栋 张广泽 +1 位作者 蒋良文 冯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1,共6页
研究目的:川藏铁路成都至康定段位于我国西部著名的"Y"字型构造楔合部位,区域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分布有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玉农希断裂三条全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活动对该区铁路选线所造成重大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三... 研究目的:川藏铁路成都至康定段位于我国西部著名的"Y"字型构造楔合部位,区域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分布有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玉农希断裂三条全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活动对该区铁路选线所造成重大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三条活动断裂的粘滑位错、蠕滑变形特征,强震破坏特征以及活动断裂导致的热害、次生灾害分布情况,来探讨在此类地质条件复杂区域的地质选线原则,从而降低活动断裂对铁路工程的破坏。研究结论:(1)川藏铁路成康段穿越的三条断裂均发生过强烈地震,断裂活动性强,对铁路选线影响较大,需通过合理选线降低风险;(2)活动断裂导致的工程效应有地表破裂导致工程破坏,地震波导致震动破坏,断裂控制区地热异常导致工程施工难度加大或工程方案不可行,断裂活动形成的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对工程造成破坏;(3)活动断裂区地质选线应充分考虑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以及其导致的主要工程问题;(4)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川藏铁路成康段地质选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选线 活动断裂 粘滑位错 蠕滑位错 热害
下载PDF
柔性连接隧道在正断层黏滑错动下的变形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学增 林亮伦 +1 位作者 王煦霖 李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545-3551,共7页
针对穿越60°倾角活动正断层情况,隧道采取节段长度为0.5D(D为隧道洞径)、节段间柔性连接的隧道抗断措施;并对柔性连接隧道在正断层黏滑错动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距离土体主破裂面1D范围内,柔... 针对穿越60°倾角活动正断层情况,隧道采取节段长度为0.5D(D为隧道洞径)、节段间柔性连接的隧道抗断措施;并对柔性连接隧道在正断层黏滑错动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距离土体主破裂面1D范围内,柔性连接隧道衬砌结构的纵向、环向应变变化较大。柔性连接隧道的主要破坏形式为节段间转动和错台,隧道节段连接处发生2处转角为33°和28°的转动破坏,破坏范围为2.5D。在相同条件下,与未采取抗断设计的完整隧道相比:柔性连接隧道衬砌结构纵向应变要小于完整隧道应变,其破坏范围也小于完整隧道的破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正断层 黏滑错动 柔性连接 变形特征
下载PDF
45°倾角正断层粘滑错动对隧道影响试验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刘学增 王煦霖 林亮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0,共7页
通过1∶50室内模型试验,模拟了45°倾角正断层粘滑错动下,与之正交的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破坏过程,并布置传感器监测了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围岩压力、隧道轴向的应变和隧道环向的应变.结果表明,围岩压力在剪切带附近发生显著变化,上盘... 通过1∶50室内模型试验,模拟了45°倾角正断层粘滑错动下,与之正交的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破坏过程,并布置传感器监测了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围岩压力、隧道轴向的应变和隧道环向的应变.结果表明,围岩压力在剪切带附近发生显著变化,上盘和剪切带范围内拱顶压力显著增大,下盘拱顶压力次之,上盘和剪切带隧道底部压力减小,下盘底部压力显著增大,隧道与下部围岩可能局部脱空以适应断层的剪切位移;上盘和剪切带范围内隧道纵向弯矩为正,下盘范围内为负,隧道偏心受压;以原型混凝土压坏来判定衬砌破坏,初步确定原型结构破坏所容许的最大断层位移D=0.7m,理论上该值略偏大;隧道衬砌破坏区域长度,在剪切带和下盘范围分别为1.7和2.8倍隧道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正断层 粘滑错动 模型试验
下载PDF
75°倾角正断层黏滑错动对公路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刘学增 王煦霖 林亮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14-1720,共7页
通过1∶50室内模型试验,开展75°倾角正断层黏滑错动影响下隧道的受力变形机制研究,并监测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压力、隧道轴向和环向应变。结果表明,地层的永久变形和地层–结构的相互作用,导致围岩压力在剪切带附近发生显著变化,... 通过1∶50室内模型试验,开展75°倾角正断层黏滑错动影响下隧道的受力变形机制研究,并监测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压力、隧道轴向和环向应变。结果表明,地层的永久变形和地层–结构的相互作用,导致围岩压力在剪切带附近发生显著变化,上盘范围内拱顶压力显著增大,下盘拱顶压力次之,上盘隧道底部压力减小,下盘底部压力显著增大,隧道与下部围岩可能局部脱空以适应断层的剪切位移;上盘范围内为正,下盘范围内纵向弯矩为负;以原型混凝土压坏来判定衬砌破坏,初步确定原型结构破坏所容许的最大断层位移D=1.25 m,理论上该值略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正断层 黏滑错动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正断层黏滑错动对地铁隧道结构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孙飞 张志强 易志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37-3044,3053,共9页
以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区间隧道穿越九家湾断层为工程依托,开展地铁隧道分段式衬砌结构穿越倾角60°正断层的大型剪切错动模型试验,对断层错动模拟过程中的隧道结构变形、应变分布特征、围岩压力、开裂形态等关键力学特征... 以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区间隧道穿越九家湾断层为工程依托,开展地铁隧道分段式衬砌结构穿越倾角60°正断层的大型剪切错动模型试验,对断层错动模拟过程中的隧道结构变形、应变分布特征、围岩压力、开裂形态等关键力学特征进行监测分析,获得了正断层黏滑错动下的隧道结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正断层黏滑错动影响下,断层面处的隧道拱脚处于压剪状态,断层面附近的上盘仰拱及下盘拱顶处于纵断面内的受拉状态,断层面两侧较大范围内的隧道仰拱内侧及墙脚外侧处于横断面内的大偏心受力状态;(2)断层错动后,隧道开裂破坏形态主要包括斜裂缝、纵向裂缝及环向裂缝;(3)正断层黏滑错动达到7.0cm(相当于实际错动量1.75m)后,上盘隧道结构的破坏范围为4.2D(D为隧道跨度),下盘破坏范围为2.4D,上盘破坏范围明显大于下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黏滑错动 地铁隧道 模型试验 破坏范围
下载PDF
逆断层黏滑错动下隧道抗错断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道远 李粮余 +2 位作者 袁金秀 王慧聪 李冬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6,共5页
研究目的:由于断裂活动的复杂性和工程示范样本的缺失性,逆断层黏滑错动过程隧道抗错断力学机制尚未清晰揭示。因此,本文以某交通隧道逆断层黏滑错动段为原型,采取强制位移法开展1∶30抗错断模型试验,对逆断层黏滑错动下隧道衬砌结构应... 研究目的:由于断裂活动的复杂性和工程示范样本的缺失性,逆断层黏滑错动过程隧道抗错断力学机制尚未清晰揭示。因此,本文以某交通隧道逆断层黏滑错动段为原型,采取强制位移法开展1∶30抗错断模型试验,对逆断层黏滑错动下隧道衬砌结构应变、受力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逆断层黏滑错动条件下隧道抗错断力学机制。研究结论:(1)逆断层黏滑错动具有显著区域性特征,黏滑错动过程主要影响Ⅱ-Ⅱ~Ⅴ-Ⅴ断面范围内,远离错动面衬砌结构受错动影响较小;(2)隧道衬砌结构纵向主要为压应变超限受损,最大纵向压应变位于固定盘侧Ⅴ-Ⅴ断面;活动盘侧环向压应变超限位于Ⅲ-Ⅲ断面的拱顶,固定盘侧环向拉应变超限位于Ⅳ-Ⅳ和Ⅴ-Ⅴ的拱顶、环向压应变超限位于仰拱;(3)活动盘侧最大接触压力位于Ⅱ-Ⅱ断面仰拱,错动前后相差近2倍;固定盘侧最大接触压力位于Ⅴ-Ⅴ断面拱顶,错动前后相差1. 1倍;黏滑错动对活动盘侧围岩压力影响近似为固定侧1倍;(4)本研究成果可为逆断层黏滑错动地质地段隧道抗错断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 断裂黏滑 隧道 力学机制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断层冲击地压发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76
20
作者 潘一山 王来贵 +1 位作者 章梦涛 徐秉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42-649,共8页
把断层冲击地压看成是断层带与上下盘围岩系统的变形失稳,建立了扰动响应稳定性判别准则,并对断层冲击地压的一个简单模型进行了解析分析。通过粘滑失稳模型,解释了断层冲击地压的间歇性。对断层冲击地压进行了模拟试验,解释了只有... 把断层冲击地压看成是断层带与上下盘围岩系统的变形失稳,建立了扰动响应稳定性判别准则,并对断层冲击地压的一个简单模型进行了解析分析。通过粘滑失稳模型,解释了断层冲击地压的间歇性。对断层冲击地压进行了模拟试验,解释了只有达到一定开采深度才可能发生冲击地压,证实了冲击地压发生的间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冲击地压 失稳 粘滑 模拟试验 矿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