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北部潜山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规模性储层的控制
1
作者 惠冠洲 牛成民 +4 位作者 杨传超 张江涛 关超 王明春 赵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潜山走滑转换带在渤海海域发育较为广泛,但其发育特征及控储作用研究薄弱。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各类资料,对辽东湾北部地区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潜山规模型储层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燕山末期左旋走滑背景下... 潜山走滑转换带在渤海海域发育较为广泛,但其发育特征及控储作用研究薄弱。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各类资料,对辽东湾北部地区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潜山规模型储层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燕山末期左旋走滑背景下,辽东湾北部潜山发育多种类型转换带;根据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辽东湾北部潜山转换带分为单支弯曲型和双支叠覆型两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支反“S”型、单支“S”型、双支左旋右阶以及双支左旋左阶转换带4个亚类,其中单支反“S”型和双支左旋右阶型转换带属增压型转换带,单支“S”型和双支左旋左阶型转换带属释压型走滑转换带。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提供的压扭性动力破碎作用使得潜山发育大规模裂缝型储集层,是潜山规模型储层发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 释压型走滑转换带 储层 渤海海域 辽东湾北部潜山
下载PDF
苏丹Fula凹陷Fula-Moga变换构造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彦奇 张光亚 +6 位作者 魏国齐 陈竹新 任荣 黄彤飞 喻志骅 刘计国 万宜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88,共16页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位于该盆地东北部的Fula凹陷内的中央断裂带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受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研究程度限制,前人对于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Fula...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位于该盆地东北部的Fula凹陷内的中央断裂带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受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研究程度限制,前人对于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Fula凹陷地震及钻、测井资料,采用二维及三维断距定量分析技术,对中央断裂带的构造几何特征、断距分布特点及形成演化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Fula凹陷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之间的几何关系为背向倾斜,位移变换方式为叠覆式,中部地区以堑垒式结构向东、西两侧过渡,其属于背向叠置型变换构造。2)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沿走向分段性明显,每条主干断裂都由数目不等的多条小断层连接而成。其中F1、F3与F2断层分别由2、3与3条小断层首尾相接而成。3)中央断裂带各主干断裂主要从第二期裂陷时开始活动,并在后两期裂陷作用中主干断裂活动强度表现为“由强转弱”的突变特征,同时研究区内伸展作用并不均衡,伸展中心快速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特征 断层分段生长 断距回剥 Fula-Moga变换构造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非洲
下载PDF
配网死区故障分析及负荷转供策略探讨
3
作者 苗加振 朱信尚 王智 《电工技术》 2023年第13期106-107,111,共3页
阐述了配网全自动FA发生死区故障,未准确隔离故障并对永久性故障点恢复供电的情况。分析了死区故障的特点、信号特征及负荷转供模式,针对配网全自动FA处理故障、负荷转供提供改进策略,提出对环网柜进线开关、出线开关故障信号进行区分... 阐述了配网全自动FA发生死区故障,未准确隔离故障并对永久性故障点恢复供电的情况。分析了死区故障的特点、信号特征及负荷转供模式,针对配网全自动FA处理故障、负荷转供提供改进策略,提出对环网柜进线开关、出线开关故障信号进行区分利用的措施,以确保死区故障正确隔离、负荷转供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全自动FA 保护死区 负荷转供
下载PDF
东辛油田断层转换带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35
4
作者 史文东 彭尚谦 姜凤玖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7,共4页
东辛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被数百条断层切割,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识别出东辛油田的11个断层转换带,分为4种类型(平行同向断层型,平行对向断层型,叠覆断层型,趋近断层型)。东部辛镇地区以平... 东辛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被数百条断层切割,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识别出东辛油田的11个断层转换带,分为4种类型(平行同向断层型,平行对向断层型,叠覆断层型,趋近断层型)。东部辛镇地区以平行型转换带为主,西部东营地区以叠覆型转换带为主,其间过渡带以趋近型转换带为主。断层转换带多分布在断层的交汇处、拐弯处和末端处,是伸展、走滑构造应力场联合、复合作用的产物。在转换带发现了一批优质储量,与2条断层相关的转换带比与1条断层相关的转换带油气更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辛油田 复杂断块 断层转换带 模式 油气富集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北区和歧口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古应力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昭年 陈发景 +1 位作者 周建生 石彦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1-477,共7页
主要分析了黄骅坳陷中北区和歧口凹陷断裂构造特征。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编制的T4和T0断裂纲要图表明,研究区断裂为伸展正断层,以NE向、NNE向和EW向断裂为主。在不同时期,歧口凹陷断层走向发生明显变化,由沙一下段NE向变... 主要分析了黄骅坳陷中北区和歧口凹陷断裂构造特征。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编制的T4和T0断裂纲要图表明,研究区断裂为伸展正断层,以NE向、NNE向和EW向断裂为主。在不同时期,歧口凹陷断层走向发生明显变化,由沙一下段NE向变为上第三系的近EW向。在不同地段,伸展断裂具有不同的优势方向。横向变换带上发育的断裂也为伸展断裂,具有与主断层垂直相交的方向。通过对断裂古应力分析,黄骅盆地是伸展型盆地,推测其伸展作用为三维放射状,横向变换带也具有三维伸展特征,不存在横向挤压和走滑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 断裂构造 古应力 伸展断裂
下载PDF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构造控制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晓辉 方杰 +1 位作者 张静 赵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3-668,共6页
根据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类型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影响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因素有断陷结构的类型、坡折带控砂模式和断裂调节带类型。根据构造样式,将二连盆地断陷结构进一... 根据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类型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影响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因素有断陷结构的类型、坡折带控砂模式和断裂调节带类型。根据构造样式,将二连盆地断陷结构进一步细分为单断断超式、单断断槽式及复合式3种类型;将坡折带控砂模式细分为陡坡断崖型与近岸水下扇、陡坡断坡型与近岸水下扇—浊积扇、陡坡断阶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斜坡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缓坡挠曲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断阶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浊积扇6种类型;将断裂调节带划分为断层断弯型、断层断接型、断层交叉型和断沟型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构造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的研究和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下白垩统 断陷结构 坡折带 断裂调节带 岩性地层油藏
下载PDF
晋县凹陷及邻区构造演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斌谊 刘池阳 +2 位作者 杨旭升 王耀明 陈建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8-442,共5页
通过对冀中拗陷晋县凹陷及邻区束鹿、前磨头凹陷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晋县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其形成和演化可分为孔店—沙四期(Ek—Es4)、沙三—沙二期(Es3—Es2)和沙一—东营期(... 通过对冀中拗陷晋县凹陷及邻区束鹿、前磨头凹陷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晋县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其形成和演化可分为孔店—沙四期(Ek—Es4)、沙三—沙二期(Es3—Es2)和沙一—东营期(Es1—Ed)3个阶段;冀中拗陷南区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具有凹陷规模由大变小,次级构造单元由宽变窄,形成时期由早变晚,下第三系烃源岩层位数由多变少、时代由老变新、资源量由富变贫,次级横向构造带比较发育且有逐步由强变弱的趋势等规律。最后探讨了南区构造演化的形成机制,认为南区诸凹陷的演化与衡水横向变换构造带演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县凹陷 构造演化 衡水断裂 形成机制 横向构造带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宝岛变换带的特征、类型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8
8
作者 童亨茂 范彩伟 +2 位作者 童传新 宋鹏 张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7-905,共9页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和方差体切片,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变换带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解剖,揭示该变换带具有"结构复杂"、"多个段落"、"多期活动"、"复式位移传递"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和方差体切片,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变换带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解剖,揭示该变换带具有"结构复杂"、"多个段落"、"多期活动"、"复式位移传递"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裂陷盆地存在比经典变换带更为复杂的变换带类型——复式变换构造带,并结合经典变换带的分类,提出了裂陷盆地变换构造带新的分类方案。最后,提出了裂陷盆地变换构造的两种成因类型:"先存构造活动型"(宝岛型)和"先存构造控制型"(Morley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存构造 变换构造 变换断层 变换带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构造转换带及其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升平 吕宝凤 +1 位作者 夏斌 孙向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53-655,共3页
受NNE向同沉积断裂的影响,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表现为伸展断陷型盆地。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追踪对比和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该地区控盆断层具有典型的分段式、幕式时空演化特点;在断层活动过程中,不同区段的断裂在倾向和走向方向上产生... 受NNE向同沉积断裂的影响,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表现为伸展断陷型盆地。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追踪对比和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该地区控盆断层具有典型的分段式、幕式时空演化特点;在断层活动过程中,不同区段的断裂在倾向和走向方向上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形成一种过渡性构造即构造转换带;在构造转换带处隐伏圈闭和有利砂体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有利指向,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椒江凹陷 断层分段式活动 构造转换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玉东3断裂带构造转换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彬彬 汤良杰 +5 位作者 余腾孝 陈刚 岳勇 杨勇 张旭光 潘玉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0-1265,共6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分析,运用断层的位移-距离分析方法,探讨了玉东3断裂带的转换带特征,并分析了转换带形成的三个阶段。玉北地区断裂发育,主要为北西走向。由北向南,玉东3断裂带从北东段到南西段断层...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分析,运用断层的位移-距离分析方法,探讨了玉东3断裂带的转换带特征,并分析了转换带形成的三个阶段。玉北地区断裂发育,主要为北西走向。由北向南,玉东3断裂带从北东段到南西段断层倾向由SE向逐渐变为NW向,根据这种变化及其剖面组合关系,采用Morley对转换带的分类方案,确定在转换段内形成了聚敛叠覆型转换带。转换段的转换带传递了北东段断层和南西段断层的位移量,使玉东3断裂带的总位移量保持一致。该转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逆断层、转换带形成和转换带复杂化等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北地区 玉东3断裂带 分段性 转换带 演化特征
下载PDF
准南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自明 董臣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8,共7页
通过大量地面地质、地震和非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分析了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认为乌鲁木齐—米泉断裂和红车断裂等盆内大型基底断裂是控制构造分段的主要因素,其形成演化决定了构造分段特征的出现或消失;盆缘调节构造是造成... 通过大量地面地质、地震和非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分析了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认为乌鲁木齐—米泉断裂和红车断裂等盆内大型基底断裂是控制构造分段的主要因素,其形成演化决定了构造分段特征的出现或消失;盆缘调节构造是造成次级构造分段的主要原因。准南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对该区主要烃源岩与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及分布、对油气成藏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带 构造分段 基底断裂 构造调节带
下载PDF
1954年山丹7_(1/4)级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机制探讨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郑文俊 张竹琪 +5 位作者 张培震 刘兴旺 郭晓 庞建章 葛伟鹏 俞晶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6-928,共13页
龙首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推挤的最前缘,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分界断裂之一.虽然观测精度有限,1954年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71/4级地震是该断裂上少有的有现代地震观测和记录的大地震.本次地震仅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两个次级... 龙首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推挤的最前缘,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分界断裂之一.虽然观测精度有限,1954年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71/4级地震是该断裂上少有的有现代地震观测和记录的大地震.本次地震仅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两个次级断裂段之间的一条转换断层上形成了长7km左右的连续地震地表破裂带,以北西向右旋兼正断为主要特征,这与区域上近东西向左旋逆断构造运动特征差异较大.经过多次野外调查和地质填图,发现在主断层上没有形成地震地表破裂带,而地震震害的分布又完全受龙首山南北两条断裂所围限,说明地震的孕震可能与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有关,转换断层上的地表破裂仅为局部的应力释放.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通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模拟可以看到,如果主震发生在南缘断裂上,对地表破裂有显著的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北缘断层可能存在的动态触发作用,说明目前所见地表破裂是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地震的同震响应.小震精定位也显示,龙首山南北两侧的断裂在约10km范围内形成一狭窄的倒三角形,并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年山丹地震 地震破裂 孕震构造 正断转换 龙首山断裂带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正断层联接及其转换带特征 被引量:35
13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3 位作者 汤良杰 魏刚 王应斌 吕丁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渤海辽东湾坳陷发育的大量正断层通过硬联接和软联接的形式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丰富的转换带。根据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将正断层软联接类型分为同向、对向和背向叠覆型三类,其形成的转换带类型相应分为转换斜坡、斜向背斜和... 渤海辽东湾坳陷发育的大量正断层通过硬联接和软联接的形式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丰富的转换带。根据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将正断层软联接类型分为同向、对向和背向叠覆型三类,其形成的转换带类型相应分为转换斜坡、斜向背斜和地垒。发育在正断层叠置段内的转换带传递了正断层之间的伸展应变量,使其在三维空间里保持应变守恒。辽东湾坳陷转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正断层、转换带形成、转换带复杂化和转换带破裂等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正断层 软联接 转换带 形成演化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构造—层序地层研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谢晓军 邓宏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38-842,共5页
依据我国东部渤海湾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研究成果,认为陆相裂谷盆地或断陷盆地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应该注意以下3个方面:①盆缘同生断裂对层序地层构型的控制作用——盆缘断裂控"型"(盆地结构与层序地层构型);②构造调节带对主体... 依据我国东部渤海湾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研究成果,认为陆相裂谷盆地或断陷盆地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应该注意以下3个方面:①盆缘同生断裂对层序地层构型的控制作用——盆缘断裂控"型"(盆地结构与层序地层构型);②构造调节带对主体物源方向的控制作用——调节带控"源"(物源体系);③古构造—古地貌形态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古地貌控"砂"(砂体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构造-层序地层 盆缘断裂 构造调节带 古构造-古地貌
下载PDF
调节带和转换带及其在伸展区的分段作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赵红格 刘池阳 +1 位作者 杨明慧 王定一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5-111,共7页
调节带和转换带是一种重要的构造现象,近年已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大多数正断层体系都终止于调节带或转换带,使其成为产生区域分段的主因。转换带是平行于拉张方向具是滑和斜滑断层作用的不连续带;调节带是多个断层叠覆终止的区带。对... 调节带和转换带是一种重要的构造现象,近年已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大多数正断层体系都终止于调节带或转换带,使其成为产生区域分段的主因。转换带是平行于拉张方向具是滑和斜滑断层作用的不连续带;调节带是多个断层叠覆终止的区带。对不同伸展区和被动边缘调节带和转换带几何形态和运动特征的总结认为,调节带和转换带中的变形方式不依赖于伸展规模。调节带和转换带不但控制地形起伏和沉和环境,而且对烃类及地下水的聚集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带 转换带 叠覆断裂 伸展构造区 分段作用
下载PDF
正断层软联接及其传递带类型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昭年 陈发景 王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499,共5页
主要讨论了正断层软联接及其传递带的类型、正断层软联接的运动学特征及其传递带形成和油气勘探意义。通过上述分析,获得以下结论:根据正断层倾向及其叠覆段的组合特点,可将软联接正断层分为同向叠覆、对向叠覆和背向叠覆3种类型,与之... 主要讨论了正断层软联接及其传递带的类型、正断层软联接的运动学特征及其传递带形成和油气勘探意义。通过上述分析,获得以下结论:根据正断层倾向及其叠覆段的组合特点,可将软联接正断层分为同向叠覆、对向叠覆和背向叠覆3种类型,与之对应的传递带类型分别为走向斜坡、斜向背斜和地垒;软联接的正断层之间由于断层位移变化引起的断块变形体称为传递带;准确认识软联接正断层的剖面和平面特征是提供可靠地震解释模型的保证,软联接正断层及其传递带控制着沉积体系和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正断层 叠覆段 软联接 传递带
下载PDF
冀中坳陷衡水转换断裂带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旭升 刘池阳 +1 位作者 杨斌谊 孙东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冀中坳陷衡水断裂带具有构造调节转换带性质 ,它明显地将坳陷分为南北两区。本文从区域构造环境出发 ,通过对该调节转换带构造格局及演化进行分析 ,认为该调节转换带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不同特征演化阶段的复杂发展改造过程。燕山中晚... 冀中坳陷衡水断裂带具有构造调节转换带性质 ,它明显地将坳陷分为南北两区。本文从区域构造环境出发 ,通过对该调节转换带构造格局及演化进行分析 ,认为该调节转换带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不同特征演化阶段的复杂发展改造过程。燕山中晚期以东西向构造发育为其特征 ,而早第三纪则为北西西向构造发育阶段。其中早第三纪阶段又可依据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分为Es4+Ek ,Es2 +Es3 和Es1+Ed 3个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转换带 衡水断裂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大港油田板桥凹陷构造变换带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14
18
作者 梁锋 范军侠 +1 位作者 李宏伟 侯伯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伸展断陷盆地中,构造变换带对油气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附近往往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伸展断裂沿走向上发生伸展量呈消长关系变化的部位通常是构造变换带发育的部位。由于地层的沉降幅度在构造变换带附近具有减小的趋势,沿构造变... 在伸展断陷盆地中,构造变换带对油气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附近往往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伸展断裂沿走向上发生伸展量呈消长关系变化的部位通常是构造变换带发育的部位。由于地层的沉降幅度在构造变换带附近具有减小的趋势,沿构造变换带走向上地层沉降幅度的差异造成了大港油田板桥凹陷"凸、凹相间"的构造古地理格局。构造变换带附近往往发育断鼻等正向构造,因此,构造变换带也常常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研究发现,板桥凹陷构造变换带较为发育,且其附近断鼻构造圈闭发育,并处于生烃洼陷之中,因此,构造变换带成为板桥凹陷油气较为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板桥凹陷 构造变换带 构造古地理 断鼻 油气富集区
下载PDF
走滑断层转换带砂体发育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邓津辉 徐长贵 +2 位作者 周心怀 姚长华 黄晓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3,共6页
金县地区勘探实践表明,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此,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并结合金县地区郯庐断裂的活动特征,在该地区识别出2种类型的走滑断层转换带:一种为同向型横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东侧,控制金县地区东盘的... 金县地区勘探实践表明,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此,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并结合金县地区郯庐断裂的活动特征,在该地区识别出2种类型的走滑断层转换带:一种为同向型横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东侧,控制金县地区东盘的砂岩储层分布 另一种为同向叠覆型走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西侧,控制西盘的砂岩储层分布.另外,在郯庐断裂带右行走滑作用下,东营组砂体表现为由北向南从深到浅横向迁移叠置的特征,最终在该地区建立了"鱼跃式"砂体发育模式,找到油气富集部位,并确定金县地区"南富北贫"的油气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县地区 郯庐断裂 走滑断层转换带 砂体发育模式 油气富集规律
下载PDF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135
20
作者 邬光辉 李启明 +3 位作者 张宝收 董立胜 张亚光 张欢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37,共5页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成复杂的断裂坡折带。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沿高陡断裂坡折带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碳酸盐岩沉积坡折带。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其间通过构造变换带的调节作用分为结构与形成演化各具特征的5 段,各段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塔中44井区礁滩复合体发育,是实现碳酸盐岩高产、稳产勘探的首选领域;塔中45 井区构造作用与岩溶作用强烈,是寻找大规模缝洞系统的有利领域。这2个区带是在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寻找大油气田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断裂坡折带 构造特征 构造变换带 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