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s on nitrogen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in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Jing JI Zemin +3 位作者 LIU Huiqing HUANG Yitao WANG Yishuang PU Yul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355-366,共12页
Visual models of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we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conduct experiments of nitrogen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NAGD). The impacts of flooding pattern, gas injection rate, well type, and displa... Visual models of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we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conduct experiments of nitrogen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NAGD). The impacts of flooding pattern, gas injection rate, well type, and displacement direction(vertical or horizontal) on development performances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NAGD, the sweep scope is decided by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roducer and reservoir, and the local sweep efficiency is decided by fracture-vuggy configuration. The homogenous fractured reservoir has higher oil recovery, and the bigger the aperture of fracture is, the higher the recovery. The main regions of remaining oil due to poor connectivity and gas-oil gravity difference include blind fractures and vugs below the connected fractures, the bottom of vugs, and the narrow and low-angle fractures. The accumulation of remaining oil in the bottom of reservoir is easily form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roducers and reservoir. The higher the gas injection rate and the stronger the fracture heterogeneity, the earlier the gas channeling and the lower the oil recovery of the producer will be.Horizontal wells have the best development effect, so horizontal well can be applied in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without bottom water.Producers should be preferentially drilled at low structural position. Gas channeling firstly occurs in the producer at high structural position, and it should be shut in timel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injected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NAGD injection-production PATTERN development effect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Lost circulation material for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azhong block, Tarim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SU Xiaoming LIAN Zhanghua +3 位作者 Fang Junwei XIONG Hanqiao WU Ruoning YUAN Yu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173-180,共8页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lost circulation and well kick frequently occurring during the drilling of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in the Tazhong block, a rigid particle...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lost circulation and well kick frequently occurring during the drilling of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in the Tazhong block, a rigid particle material, GZD, with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high rigidity(> 8 MPa) and low abrasiveness has been selected based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ft zones in the reservoirs. Through static pressure sealing experiments, its dosage when used alone and whe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lignin fiber, elastic material SQD-98 and calcium carbonate were optimized, and the formula of a new type(SXM-I) of compound lost circulation material with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and high strength was formed. Its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compatibility test, static sealing experiment and sand bed plugging experimen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t has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drilling fluid used commonly and is able to plug fractures and vugs, the sealed fractures are able to withstand the static pressure of more than 9 MPa and the cumulative leakage is 13.4 mL. The mud filtrate invasion depth is only 2.5 cm in 30 min when the sand bed is made of particles with sizes between 10 mesh and 20 mesh. Overall, with good sealing property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tolerance, the lost circulation material provides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afety drilling in the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rock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SEALING and plugging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LOST circulation material drilling fluid central TARIM Basin
下载PDF
Practice and knowledge of volumetric development of deep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arim Basin, NW China
3
作者 JIAO Fangzh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3期576-582,共7页
Different from the continental layered sandstone and fracture-pore carbonate reservoirs, the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are mainly composed of fractured-vuggy bodie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Different from the continental layered sandstone and fracture-pore carbonate reservoirs, the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are mainly composed of fractured-vuggy bodie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shapes. Based on years of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flow mechanisms, high-precision depiction and the recovery mode of fractured-vuggy bodies, the idea of “volumetric development” is propos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A “body by body” production methodology is established with respect to volumetric unit of fractures and vugs based on vuggy body’s spatial allocation and reserves. A variety of development wells, various technological methods, and multi-type injection media are used to develop this type of reservoirs in an all-around way. As a result, the resource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s of the Tahe oilfield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a highly efficient development is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he OILFIELD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fractured-vuggy body 3D depiction reservoir STIMULATION DEVELOPMENT mode VOLUMETRIC DEVELOPMENT
下载PDF
适用于哈拉哈塘高温高盐岩油藏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兰 刘敏 +5 位作者 姜许健 白晓飞 魏盼龙 吴俊义 陈丽 杨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3-1599,共7页
为了研制出适用于哈拉哈塘油藏条件的表面活性剂驱油剂,对该储层地层流体及岩石润湿性进行了测试,基于此,采用二甲胺、全氟丁酸、氯丙烯、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耐高温高盐含氟两性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GP... 为了研制出适用于哈拉哈塘油藏条件的表面活性剂驱油剂,对该储层地层流体及岩石润湿性进行了测试,基于此,采用二甲胺、全氟丁酸、氯丙烯、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耐高温高盐含氟两性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GPHQ-2),并对其表面活性、润湿性以及洗油效率等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50℃、25×10^(4)mg·L^(-1)矿化度老化后的GPHQ-2仍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使岩心表面实现润湿反转,洗油效率可达43.4%,远高于常规石油磺酸盐的洗油效率(5.6%);GPHQ-2具有很好的驱油效果,可在水驱阶段原油采收率基础上提高22.84%;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目标井采取注GPHQ-2表面活性剂吞吐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从4.9t提升到8.9t,增产效果明显,且持续有效。说明GPHQ-2表面活性剂满足哈拉哈塘油藏提高采收率需求,并可对该类油藏表面活性剂增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GPHQ-2驱油剂 剩余油 缝洞型油藏 油藏物理模型 哈拉哈塘油田
下载PDF
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一波 石书强 +5 位作者 王建海 丁保东 李婷婷 徐梓然 王珍 韩宇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4,共9页
针对塔河油田气水混注驱替“阁楼油”过程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不清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气相表观流速为0.01~1.00 m/s、液相表观流速为0.03~2.00 m/s、管径为76 m... 针对塔河油田气水混注驱替“阁楼油”过程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不清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气相表观流速为0.01~1.00 m/s、液相表观流速为0.03~2.00 m/s、管径为76 mm的模拟条件下,管道中主要为泡状流和段塞流;与模拟结果相比,Barnea、Kokal、薛玉卿模型预测的转换边界偏小,Bhagwat和Yijun模型预测的转换边界偏大;随着气相表观流速增加,泡状流向段塞流转换时所需液量逐渐增大;在低液量条件下,越靠近管道中心,气泡数量越多,空隙率越大;随液量增加,单个小气泡体积减小,气泡在整个管道横截面上分布越均匀。基于漂移模型,考虑气泡群滑脱速度,建立了新的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模型,216组文献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新模型准确率为95.37%,准确度较高。建立的泡状流—段塞流转换边界模型,不仅可提高井筒压力、温度模型的计算精度,同时对塔河油田现场注入井井口参数优化、注入设备优选和提高“阁楼油”驱替效率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流 段塞流 转换边界 气水混注 阁楼油 缝洞型油藏
下载PDF
多期构造应力控制走滑断控储层发育机理与差异性研究——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继标 邓尚 +5 位作者 韩俊 李映涛 刘大卫 邱华标 张仲培 刘雨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5-785,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发育典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区别于受原始沉积相带控制的基质孔洞、受岩溶改造的洞穴等储集类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期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作用控制。为研究走滑断裂多期活动背景下构造应力...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发育典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区别于受原始沉积相带控制的基质孔洞、受岩溶改造的洞穴等储集类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期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作用控制。为研究走滑断裂多期活动背景下构造应力控制的断控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综合应用野外、岩心、测录井、地震及钻井动态等资料,开展不同走滑断裂、同一走滑断裂沿走向不同部位、垂向不同层系断控储层发育特征表征,并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多期构造应力恢复,预测断控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走滑断裂活动期不同分段内部应力状态差异显著,其中拉分段内部以张应力为主,主要派生张性裂缝;压隆段内部以挤压应力为主,派生裂缝类型多样。顺北地区勘探目的层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断控裂缝主要在加里东中期Ⅲ幕及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发育,海西中—晚期及之后裂缝基本不发育,且滑移距大的顺北18号断裂带较顺北1号断裂带派生裂缝开度、密度更高。走滑断控储层具有“簇状”结构特征,断裂活动期不同分段内部应力状态控制储层结构差异,拉分段“空腔”多,以“双簇”结构为主,核带规模大,压隆段核带结构多,以“多簇”结构为主,分割性强;走滑断裂活动期应力强度控制储集空间类型与规模,小型断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大型断裂带发育核带结构,断控储层规模与断裂活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断控裂缝发育主要受断裂早期活动控制,晚期由于地层埋深增大,岩石不易破裂,新派生裂缝发育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状态 多期构造应力 分段性 断控缝洞型储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底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7
作者 王敬 徐智远 +5 位作者 刘俊源 冯键宇 王琦 焦玉卫 张琪 刘慧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3,共13页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明确了底水驱后不同开采方式下剩余油动用特征。研究表明,“树状”缝洞结构中,底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包括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和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高生产速度下存在明显的底水沿断裂带的水窜现象,采用间歇式排采可以有效削弱断裂带间的干扰效应,起到抑制水窜的效果;与直井开采相比,水平井能够降低断裂带间的导流能力差异,呈现出较好的抗水窜能力;水平井越靠近“树冠”上部,底水驱阶段采收率越高,但综合考虑底水驱及后续注气开发,水平井部署在“树冠”中部且钻穿较多数量的断裂带时总采收率更高;底水驱后顶部注气吞吐优于气驱、大段塞吞吐优于小段塞吞吐,既可以有效动用与油井横向连通的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又可以动用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缝洞型油藏 缝洞结构特征 三维物理模型 底水驱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为例
8
作者 孙冲 雷刚林 +7 位作者 张银涛 康鹏飞 谢舟 郑明君 曹佳佳 赵海山 陈彦虎 毕建军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走滑断层精细识别是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但走滑断层的水平位移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的网络模型由特征提取子网络、结构提... 走滑断层精细识别是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但走滑断层的水平位移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的网络模型由特征提取子网络、结构提取子网络和去噪卷积子网络3个子网络构成。特征提取子网络提取地震与断层预测映射的残差特征,结构提取子网络提取边界结构的残差映射实现断层解释的目标,去噪卷积子网络去除网络累计生成的噪声。网络在预测时采用了多层输出融合技术和迁移学习的方式,能有效避免高频特征信息的丢失,增强对不同规模断层分类解释的鲁棒性和泛化力。通过对合成记录验证分析可知,该方法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情况下的小断距、弱走滑断层的识别精度高,预测的损失率低,预测断层连续性好,断层边界清晰,且抗噪性较好。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果勒西区块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线性走滑断层、压扭辫状走滑断层和拉张辫状走滑断层等不同性质的走滑断层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缝洞体 碳酸盐岩油气藏 残差网络 深度学习 走滑断层 智能识别
下载PDF
英买2缝洞型油藏注水及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9
作者 陈方方 彭得兵 +2 位作者 王娜 王张恒 曾其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针对英买2缝洞型油藏大量剩余油未被采出问题,基于典型储层结构组合特征制备了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注水和注气等不同开发方式的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含水率和采收率,定量分析了不同开发方式对英买2缝洞型... 针对英买2缝洞型油藏大量剩余油未被采出问题,基于典型储层结构组合特征制备了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注水和注气等不同开发方式的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含水率和采收率,定量分析了不同开发方式对英买2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动用效果;利用制备的裂缝孔洞模型和断溶体模型,研究底水驱后注水、注气和气水交替开发方式的可行性,并明确了进一步提高英买2缝洞型油藏采收率的合理注采方式——低注高采注水驱油方式、高注低采注气驱油方式以及气水交替注入方式,其中,气水交替可较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结果可为英买2缝洞型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缝洞型油藏 剩余油 开发方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立式板状油藏注采井网构建
10
作者 邓兴梁 张仕帆 +2 位作者 汪鹏 王彭 张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4,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复杂,传统井网部署易产生低产能井,需构建立体注采井网以提高产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塔里木富满油田满深3和满深4井区立体注采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并设计了先导试验方案预测...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复杂,传统井网部署易产生低产能井,需构建立体注采井网以提高产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塔里木富满油田满深3和满深4井区立体注采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并设计了先导试验方案预测产能。结果表明,满深3井区注气井与采油井单个交错排状分布时波及系数最大;采油井纵向深度越大,波及系数越大;平面注采井距在500~1000m波及系数相对稳定,井距增至1500m时,波及系数大幅度减小。满深4井区注气井、注水井与采油井单个交错排状分布时波及系数最大。先导试验中,满深3和满深4井区分别采取“浅部注N_(2),深部采油”和“顶部注N_(2),底部注水,中部采油”的井网构建方案,阶段末采出程度分别达到21.3%与22.4%,相比于基础衰竭式开发和注水开发方案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满油田 断控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立体注采井网 井网构建 波及系数
下载PDF
碳酸盐岩强非均质储层相控反演方法研究
11
作者 成锁 田军 +3 位作者 肖文 刘永雷 赵龙飞 郑华灿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9-1028,共10页
岩溶缝洞体是碳酸盐岩主要储层类型,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量化预测难度大。常规地震反演方法虽然可实现储层的量化预测,但满足不了岩溶缝洞体中多类型储层的量化及高精度研究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相控约束反演技术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 岩溶缝洞体是碳酸盐岩主要储层类型,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量化预测难度大。常规地震反演方法虽然可实现储层的量化预测,但满足不了岩溶缝洞体中多类型储层的量化及高精度研究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相控约束反演技术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梯度结构张量属性约束的确定性相控反演方法。该方法可概述为3步:首先,基于梯度结构张量属性,划分出反映碳酸盐岩缝洞体轮廓的储层相与非储层相;其次,以地震相为约束条件,建立低频模型;最后,将低频模型应用于地震反演过程,得到储层敏感属性,进而实现碳酸盐岩强非均质储层的量化预测。模型试算结果和塔里木盆地M工区实际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岩溶缝洞体中多类型储层的分布范围,与实钻结果及开发动态特征吻合,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整体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岩溶缝洞体 非均质性 相控反演 梯度结构张量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流动表征方法探讨
12
作者 郑松青 王强 +1 位作者 张世亮 袁飞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1,共8页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尺度差异大、流动复杂,很多学者认为渗流理论不能解决其流动表征问题,应该用管流理论解决。为厘清这一问题,从管流与渗流的概念、单相流流动特征及数学表征方法、油水两相流流动特征及数学表征方法...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尺度差异大、流动复杂,很多学者认为渗流理论不能解决其流动表征问题,应该用管流理论解决。为厘清这一问题,从管流与渗流的概念、单相流流动特征及数学表征方法、油水两相流流动特征及数学表征方法3方面,研究了管流与渗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管流方程描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流动的可行性,并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流动的表征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研究的角度,渗流可视为小尺度复杂管道管流;单相流时,管流存在层流、紊流两种流态,渗流也存在层流、紊流两种流态,层流状态,描述管流与渗流的方程是统一的,紊流状态,二者的描述方程不一致,但都是考虑惯性力的影响;两相流时,管流存在多种流型,渗流因尺度小、流型简单,管流基于流型建立了不同的流动表征模型,渗流利用相渗曲线解决两相流问题。说明,管流与渗流并不“冲突”,渗流即是小尺度复杂管道管流,只是由于学科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对流体流动采用了不同的表征方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描述不确定大,受油藏描述精度和研究范围的制约,现有管流的处理方法并不适用描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的流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体流动表征问题应该在渗流力学的架构内,部分借鉴管流的处理方法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流 渗流 连续性假设 流体流动表征 缝洞型油藏
下载PDF
基于前馈神经网络井控多属性融合的断裂识别方法
13
作者 赵军 冉琦 +3 位作者 朱博华 李洋 梁舒瑗 常健强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4期1045-1053,共9页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埋藏深度大、构造复杂,且断裂高度发育,断裂是研究区域内成藏主控因素及可能的油气运移通道,对其空间展布位置及发育强弱的预测至关重要。断裂检测属性众多,不同断裂检测属性由于计算方法不同表征的...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埋藏深度大、构造复杂,且断裂高度发育,断裂是研究区域内成藏主控因素及可能的油气运移通道,对其空间展布位置及发育强弱的预测至关重要。断裂检测属性众多,不同断裂检测属性由于计算方法不同表征的断裂尺度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常规属性检测忽视了测井信息的利用与约束,为了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断裂预测结果,本文优选多类断裂检测属性,并结合测井数据作为先验信息,利用前馈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属性融合。首先优选AFE、likelihood、倾角等多类具有不同特征的断裂属性,结合测井放空漏失数据、成像测井信息及地震同相轴错段情况作为断裂发育类型判别条件建立了断裂特征识别样本库;在样本库基础上进行深度前馈神经网络训练,对比测试了不同隐含层深度条件下的学习效果,获取预测误差最小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应用于全工区断裂预测。经对比分析,认为深度学习融合属性预测断裂与测井解释结果更为吻合,且能综合不同尺度特征的断裂信息,有效提升了预测准确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检测 井控 属性融合 前馈神经网络 缝洞型油气藏
下载PDF
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14
作者 鲍典 胡文革 +4 位作者 曹飞 彭小平 廖世禧 潘琳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段和南部压扭段,不同段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存在差异,张扭段裂缝开度更大,压扭段裂缝长度、裂缝线密度、破碎区面积和洞穴面积更大,总体上,压扭段储集空间发育规模相对较大;走滑断裂带构造应力是决定优势储集空间发育的外部因素,岩层厚度和岩石矿物组成是控制储集空间发育的内部因素,岩层厚度大于1 m且碳酸钙含量低于70%的碳酸盐岩经压扭作用改造后,可形成缝洞型储集体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江走滑断裂带 破碎带 张扭段 压扭段 断控缝洞型储集体 储集空间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井储量损失原因及治理对策——以塔河油田A区为例
15
作者 郭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注水替油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稳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注水替油失效井占比逐年提升,注水井储量损失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单井生产特征和地质特征,通过能量指示曲线、注水指示曲线定量化分析各阶段储量变化,动静态结合并融合数模、建... 注水替油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稳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注水替油失效井占比逐年提升,注水井储量损失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单井生产特征和地质特征,通过能量指示曲线、注水指示曲线定量化分析各阶段储量变化,动静态结合并融合数模、建模一体化技术,分析了储量损失的本质原因,并针对不同储量损失类型提出不同的治理对策,恢复失控储量,提高产能。储量损失主要分为远端储量损失和体内储量损失两大类,其中,针对远端储量损失以恢复远端供液为目标,针对体内储量损失以扩大井周动用为目标。实际治理效果与数模预测方案吻合,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定量化分析 建模数模一体化 储量损失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油水界面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远征 曹仁义 贾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油水界面运移速度的影响.鉴于目前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及裂缝-溶洞体配置关系的多样性,开展多井生产动态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实时拟合工作是目前油水界面评价与追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模型为断控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注采参数优化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断控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见水预警 注采参数优化 生产动态 缝洞配置关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和纳米黑卡技术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采收率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炜 侯吉瑞 +4 位作者 屈鸣 吴伟鹏 梁拓 孙海童 潘以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3,共9页
为有效改善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因注水注气开发而导致产量逐年降低的问题,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3种等比例缩小的三维可视化缝洞储集体物理模型,包括风化壳、断控岩溶、暗河储集体模型。通过透射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片状纳米黑卡的... 为有效改善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因注水注气开发而导致产量逐年降低的问题,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3种等比例缩小的三维可视化缝洞储集体物理模型,包括风化壳、断控岩溶、暗河储集体模型。通过透射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片状纳米黑卡的微观结构,研究了纳米黑卡的油水界面吸附性、润湿反转性及在3种物理模型中的驱油效果,结合矿场实际情况选取两类典型结构单元井组开展井间驱替和单井替油矿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黑卡的平均尺寸约为80×60×1.2(nm),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可在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吸附层;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性,可将石英片表面由油湿改变为水湿。在风化壳、暗河、断控岩溶三维模型中,纳米黑卡驱可在水驱基础上分别提高原油采收率11百分点、8百分点、7百分点,风化壳储集体受益效果最明显。15轮次矿场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黑卡驱油不适用于3种岩溶储集空间的单井替油开采方式;风化壳暗河岩溶储集空间构成的井组具有良好的井间联通性和较高的受效程度,为最佳矿场应用选择区域。矿场受效率高达85.7%,且增油量显著,累计增油约5000吨。研究结果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后续开展纳米黑卡驱油技术提供现场指导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纳米黑卡 提高采收率 风化壳 暗河 断控岩溶
下载PDF
基于断层协调性的古岩溶缝洞型储层分布识别方法——以川南栖霞组为例
18
作者 蒋柯 周文 +2 位作者 徐浩 林亚尼 周秋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6,812,共11页
古岩溶缝洞型储层是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类型,准确识别古岩溶储层对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川南栖霞组是典型的缝洞型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由于早期岩溶缝洞体是典型的先存“力学结构面”,严重影响后期断裂的形成... 古岩溶缝洞型储层是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类型,准确识别古岩溶储层对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川南栖霞组是典型的缝洞型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由于早期岩溶缝洞体是典型的先存“力学结构面”,严重影响后期断裂的形成。据此,本文提出利用逆断层走向与局部构造轴向之间的协调性(断层协调性)来预测缝洞体,对栖霞组地层中的缝洞体储层进行分析与识别,并通过气井生产特征和地震识别对识别结果进行了验证,吻合度达85%以上。研究表明,栖霞组缝洞体的分布主要受控于背斜上及附近的“不协调逆断层”和向斜中的高角度逆断层,且高度不协调逆断层对缝洞体的识别精度更高。对其他地区古岩溶缝洞体的识别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缝洞型储层 断层协调性 碳酸盐岩储层 川南栖霞组
下载PDF
深层缝洞体地震特征提取与能量脊线追踪
19
作者 张银涛 林承焰 +3 位作者 罗枭 李正阳 李会元 袁安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2-1140,共9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Y1井区奥陶系深层缝洞型油气藏内部储层非均质性强,钻井钻进过程中的漏失井段主要以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放空井段主要以孔洞型—洞穴型储层为主,需要针对性地在空间刻画不同尺度断裂破碎体。为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Y1井区奥陶系深层缝洞型油气藏内部储层非均质性强,钻井钻进过程中的漏失井段主要以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放空井段主要以孔洞型—洞穴型储层为主,需要针对性地在空间刻画不同尺度断裂破碎体。为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走滑断裂破碎空腔在地震剖面上呈非均质、强能量的特征为切入点,提出了深层缝洞体地震特征提取与能量脊线追踪方法,通过改进的方位扇区约束贪婪算法追踪缝洞体非均质能量脊线,以落实断裂破碎构造的核带结构或栅状结构特征。具体步骤为:①地震资料预处理。基于地震数据进行地层倾角扫描和构造层位解释等预处理。②非均质能量脊线追踪。提取非均质地震信息,结合精细井震标定结果确定有效均方根振幅属性值域与数据截断,再基于阈值截断追踪数据、识别非均质能量脊线。③钻井校验与分析。结合精细标定结果,分析非均质能量脊线数据与钻井、测井和累计产液量等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确认不同尺度的断裂识别结果。应用实例表明,FY1井区深层缝洞体非均质能量脊线识别结果与钻具放空、泥浆漏失等匹配率达到98.5%,可有效揭示优质缝洞储层空间发育位置并支撑井位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1 井区 深层缝洞体 贪婪算法 非均质能量脊线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潜力
20
作者 石司宇 李毕松 +1 位作者 李让彬 邹玉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8-300,共13页
受中小尺度基底走滑断裂带内部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典型的断控缝洞型储层,近年来已于多条断裂带实现勘探突破。近期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断裂也具有典型的走滑作用特征,需进一步针对是否发育断控缝... 受中小尺度基底走滑断裂带内部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典型的断控缝洞型储层,近年来已于多条断裂带实现勘探突破。近期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断裂也具有典型的走滑作用特征,需进一步针对是否发育断控缝洞型储层进行分析。本文基于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从基底走滑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入手,对比分析塔里木顺北地区与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附近不同时期地层变形特征。同时根据走滑断裂运动方向、不同构造层断裂活动的同步性分析,结合构造背景还原川东南地区基底断裂形成演化过程,并与顺北地区进行对比。最终参考顺北地区已证实的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对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附近地震异常进行梳理,综合分析储层发育潜力。分析认为,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相关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参数与顺北地区类似;顺北地区经历多期同向叠加走滑作用,涪陵地区走滑断裂经历3期不同性质的活动。此外川东南地区也可识别出与顺北地区典型储层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综合认为涪陵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潜力较大,綦江地区也具有一定发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走滑断裂带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断控缝洞型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