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断砂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与油气富集规律
1
作者 胡佳 魏靖依 +3 位作者 吴昊 张红杰 周妍 刘峻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在萨、葡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输导油气通道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和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油气富集特征,对断砂输导油气能力影响因素与油气富集关系...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在萨、葡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输导油气通道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和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油气富集特征,对断砂输导油气能力影响因素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他拉海地区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的主控因素是成藏期古断距和下伏青一段源岩排烃强度,下伏青一段源岩排烃强度与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之间关系密切,是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主要原因;油源断裂古断距与萨尔图油层油气富集关系密切,是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主要原因;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影响因素是古构造脊和优势相砂体发育及分布,古构造脊发育及分布与萨、葡油层油气富集关系密切,其发育及分布是造成油气主要富集在其东部和中北部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为以断砂输导体系为主的勘探地区油气成藏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萨、葡油层 断砂输导油气能力 主控因素 油气富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28
2
作者 赵文智 胡素云 +1 位作者 汪泽成 董大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一组北东向基底断裂在中生代“隐性”活动 不仅控制了晚三叠世一系列古水系的流向,而且后期小规模活动在上覆砂体中还产生微裂隙和小断层,既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改善了储集层物性条件 在上三叠统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一组北东向基底断裂在中生代“隐性”活动 不仅控制了晚三叠世一系列古水系的流向,而且后期小规模活动在上覆砂体中还产生微裂隙和小断层,既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改善了储集层物性条件 在上三叠统延长组岩性油气藏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底断裂分布区的异常高古地热加速了有机质生烃演化。靖安—陇东地区位于北东向基底断裂分布带内,成藏条件最好,是已经发现和将要发现三叠系油田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隐性”活动 裂缝 沉积砂体 控制作用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多级控砂机制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震 李运振 +3 位作者 赵阳 汲生珍 张善文 吕希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1-711,共11页
济阳坳陷古近系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①断陷类型;②构造带类型;③坡折带类型;④体系域类型;⑤沉积相类型。在不同类型断陷中发育的沉积体系相差较大,在不同规模箕状断陷中发育的沉积体系也具有差异性。同时,断陷... 济阳坳陷古近系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①断陷类型;②构造带类型;③坡折带类型;④体系域类型;⑤沉积相类型。在不同类型断陷中发育的沉积体系相差较大,在不同规模箕状断陷中发育的沉积体系也具有差异性。同时,断陷类型控制着构造带的发育,构造带类型又决定着坡折带的发育部位,坡折带类型则影响着湖盆沉积体系域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而沉积相类型对砂体的特征具有直接的控制作用。显然济阳坳陷砂岩体的形成和分布遵循“多级控砂”的特征,5种因素共同影响并逐级控制着砂岩体在断陷湖盆中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砂体类型 多级控砂 体系域 层序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机制 被引量:63
4
作者 邢凤存 陆永潮 +1 位作者 刘传虎 向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3,106,共7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下切谷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滩坝砂体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个时期地貌控砂模式,认为吐谷鲁层序低位期具隆起区供砂,低隆起区和"梁"分砂,沟谷输砂,凹陷聚砂的特点;古近系层序低位期古地貌控砂机制与吐谷鲁层序低位期的相似,但沟谷输砂特点不明显;沙湾组层序湖扩期具坡折带控砂和低隆起区控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机制 古地貌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砂体发育控制因素及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58
5
作者 田景春 吴琦 +3 位作者 王峰 林小兵 张锦泉 曹桐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03-2412,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砂体为研究对象,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盆地内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演化过程中储集砂体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含砾粗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等;成因复杂:包... 以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砂体为研究对象,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盆地内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演化过程中储集砂体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含砾粗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等;成因复杂:包括冲积扇砂体、河流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等;分布广泛:具有广覆式大面积分布特征。在上述基础上,系统深入分析了控制盒8大面积砂体分布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强物源、多物源供给是基础,多水系发育是前提,平缓古地貌是背景,高流速河流是动力。其中,强物源、多物源不仅为盆地内提供了丰富碎屑物质,而且控制着盆地内不同区域储集砂体的岩性特征;多水系发育为形成大面积砂体分布提供了条件,发源于物源区向盆地内搬运陆源碎屑物质的六条水浅流急的辫状河道在盆地中部汇合交叉控制着单层砂体厚度及其连片性。平缓古地貌控制着多河道发育和长距离搬运过程中河道摆动、迁移频繁,并相互叠置交叉。高流速河流控制着平缓古地形上发育的多河道不断交叉、复合。并定量计算了盒8段储集砂体沉积时的地形古坡度,平均坡降为1.10m.km-1,平均坡度为0.063°;古河流水体平均流速为8.31m.s-1。进而,结合盆地内钻井实际建立了下石盒子组盒8段独具特色的"强物源供给的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下石盒子组 盒8段 砂体特征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不同形态砂体油气运移路径分布控制因素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付广 邓玮 +1 位作者 王伟 王浩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通过油气势能汇聚脊和条带状砂体分布预测,分别建立了大面积连续分布和条带状分布砂体油气运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吐哈盆地台南凹陷二叠系下梧桐沟组大面积连续分布砂体和渤海湾盆地留楚地区东二段条带状砂体油运移路径的... 通过油气势能汇聚脊和条带状砂体分布预测,分别建立了大面积连续分布和条带状分布砂体油气运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吐哈盆地台南凹陷二叠系下梧桐沟组大面积连续分布砂体和渤海湾盆地留楚地区东二段条带状砂体油运移路径的预测,其结果是台南二叠系下梧桐沟组大面积连续分布砂体中发育从北至南6条油运移路径,留楚地区东二段条带状砂体发育从北至南3条油运移路径,台南凹陷二叠系下梧桐沟组已发现的油均分布在从北至南6条油运移路径上,留楚地区东二段已发现的油均分布在从北至南3条油运移路径上,油分布与油运移路径有着较好的吻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路径 控制因素 预测方法 大面积分布砂体 条带状分布砂体
下载PDF
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152
7
作者 李丕龙 张善文 +2 位作者 宋国奇 肖焕钦 王永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0,共8页
该文从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主线,系统分析了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构造运动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断陷盆地"断坡控砂"模式;研究了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构成要素,提出了&q... 该文从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主线,系统分析了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构造运动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断陷盆地"断坡控砂"模式;研究了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构成要素,提出了"网毯式"、"T-型"、"阶梯型"和"裂隙型"输导体系及其空间构成的复式输导关系;系统分析了"相"、"势"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及耦合关系,提出了"相势控藏"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坡控砂 复式输导 相势控藏 隐蔽油气藏 断陷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结构特征 被引量:45
8
作者 陈飞 胡光义 +3 位作者 范廷恩 孙立春 高云峰 王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大量岩心以及钻测井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和探地雷达,分析了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明下段河流相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的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的发育规模特征,建立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模式,... 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大量岩心以及钻测井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和探地雷达,分析了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明下段河流相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的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的发育规模特征,建立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模式,为海上油田开发及后期调整提供依据和指导。研究表明,渤海海域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结构划分为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3种类型共7种样式,其中侧叠型又分为紧密型、疏散型和离散型;孤立型又分为下切侵蚀型、孤立河道和决口扇;河道砂体厚度为2.1~15m,平均6.75m;宽度为200~1 225m,平均宽度519m。决口扇砂体厚约2~3m,宽度为150~450m,平均宽度300m。河流相砂体结构受控于湖平面的变化。不同的湖平面变化下发生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规律性的砂体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砂体结构 层序地层 控制因素 明化镇组 渤海W油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陆相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浚茂 游俊 何东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6-38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两类含油气盆地,渤海湾盆地属于拉张性断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克拉通上的坳陷盆地。由于盆地性质的不同,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各有差异:渤海湾盆地砂体类型多样,砂体分布具有较强的分割性,有利储... 渤海湾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两类含油气盆地,渤海湾盆地属于拉张性断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克拉通上的坳陷盆地。由于盆地性质的不同,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各有差异:渤海湾盆地砂体类型多样,砂体分布具有较强的分割性,有利储层受垂向上次生孔隙发育带和异常压力带的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砂体类型相对单一,砂体分布连续性强,储层垂向分布分带性不明显,主要受砂体内幕因沉积差异而导致的成岩差异的控制。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可以沉积相为基础,以成岩深度带和层位为线索展开。鄂尔多斯盆地要遵循“砂中找砂”的勘探思路,在普遍低渗背景下寻找相对高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砂体类型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油田开发后期的相控建模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吕晓光 张永庆 陈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9,共3页
采用相控建模的思路是提高储集层建模精度的关键。根据成熟开发油田的技术、信息特点,提出了沉积学微相建模与参数定量预测的思路、方法和主要步骤。对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开展了建模实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非相控参数预测相比... 采用相控建模的思路是提高储集层建模精度的关键。根据成熟开发油田的技术、信息特点,提出了沉积学微相建模与参数定量预测的思路、方法和主要步骤。对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开展了建模实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非相控参数预测相比,前者的预测结果,促进了地质概念向模型转化,建模结果更符合地下地质实际。这一思路有利于发挥地质家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其结果将更好地发挥地质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更适合我国油藏描述的基础和实际。文中同时指出,进一步的实践中可考虑沉积学微相建模与随机参数预测结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 油田开发后期 微相 油藏描述 地质 砂体 储集层 沉积学 分流河道 实例研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湖岸线控砂 被引量:123
11
作者 李元昊 刘池洋 +2 位作者 独育国 王秀娟 黄锦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受西北沉积体系控制,沉积期构造背景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大量的岩心观察表明,煤线、植物叶片、根系、虫孔、沉积构造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反映了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受西北沉积体系控制,沉积期构造背景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大量的岩心观察表明,煤线、植物叶片、根系、虫孔、沉积构造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反映了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沉积微相。与典型的河控三角洲不同,其沉积相带分布范围宽广,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在平面上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其中,三角洲前缘可进一步细分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长8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延伸较远,规模较大,具有顺河道方向局部厚层砂体呈坨状分布、垂直河道方向坨状砂体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展布的特征,这种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湖岸线位置控制,即湖岸线控砂,与拗陷湖盆坡折带控砂特征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延长组 长8油层组 浅水三角洲 湖岸线控砂
下载PDF
富县探区低孔低渗砂体的成因类型与层内非均质模式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景山 周彦 +3 位作者 彭军 谭秀成 王明献 苟迎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8,共6页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岩芯、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的沉积相精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三种沉积相,在其中识别出的砂体成因类型主要有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重力流水道、远...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岩芯、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的沉积相精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三种沉积相,在其中识别出的砂体成因类型主要有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重力流水道、远源浊积等10种不同微相类型的砂体,它们的孔隙度分布于2.20%-14.90%,渗透率为0.01“10^-3~6.50×10^-3μm^2,多数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导致这些砂体最终演变成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期后的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求得压实损孔率为18%-19%,胶结充填损孔率平均约为9%,最终使这些砂体的现今平均孔隙度仅在10%左右。根据单砂体内粒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参数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在垂向上的变化型式,区分出孔渗向上变差型、孔渗向上变好型、复合型、复杂型等四种基本类型的层内非均质模式,分析并指出了前三种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砂体微相类型、沉积水动力、沉积物粒度、沉积序列等因素,而复杂型层内非均质性则主要与砂体内差异胶结作用、差异埋藏溶蚀作用等成岩改造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成因类型 层内非均质性 模式 控制因素 低孔低渗 富县探区
下载PDF
非均质河道砂体多级相控建模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保方 龙国清 +1 位作者 刘卓 王守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多学科信息集成约束的储层建模思路,提出了针对南堡油田非均质河道砂体的多级相控建模方法。通过密井网区的解剖,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地质知识库,用确定性信息限定随机模拟过程,建立河道砂体骨架模型;在河道砂体骨架模型的严格约束下,... 采用多学科信息集成约束的储层建模思路,提出了针对南堡油田非均质河道砂体的多级相控建模方法。通过密井网区的解剖,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地质知识库,用确定性信息限定随机模拟过程,建立河道砂体骨架模型;在河道砂体骨架模型的严格约束下,分析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河道砂体构成、砂体叠置规律、岩相相序及相比例等河道内部非均质特征,用相控建模思路建立河道砂体岩相模型;最后用变差函数将上述各类信息有机综合在一起,用岩相模型约束,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参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河道砂体 多级相控 随机建模 南堡油田
下载PDF
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卫卫 查明 +1 位作者 杨剑萍 张小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阳信洼陷古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广泛,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 阳信洼陷古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广泛,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5种类型.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部洼陷带、北部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和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带,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于鼻状构造带,火山岩油气藏分布于火山发育带.阳信洼陷有利的构造环境———沉积体系、充足的油气源条件、储层物性条件、断层(裂)体系的沟通或侧向遮挡、有效的直接盖层及生储盖的有机配置等优越条件是控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信洼陷 岩性油气藏 控制因素 成藏条件 浊积砂体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湖地区平湖组沉积相的再认识 被引量:33
15
作者 刘书会 王宝言 刘成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以断坡控砂为指导,结合层序地层分析,综合应用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西湖凹陷平湖地区平湖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其主要发育的沉积相。扇沉积主要为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在断陷期早期、中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主要为辫状河... 以断坡控砂为指导,结合层序地层分析,综合应用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西湖凹陷平湖地区平湖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其主要发育的沉积相。扇沉积主要为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在断陷期早期、中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在断陷期中期、晚期发育。潮坪沉积以改造陆源沉积为主,在断陷期早期、中期发育。建立了砂体沉积模式,明确了平湖组各砂层组沉积相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坡控砂 沉积相 扇体 三角洲 潮坪 平湖组 平湖地区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及其控砂模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杰 操应长 +2 位作者 樊太亮 刘惠民 王艳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8,34,共7页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及其周缘地区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沉积,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理,结合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并对层序控砂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永安镇三角洲目的层位沙三段中...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及其周缘地区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沉积,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理,结合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并对层序控砂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永安镇三角洲目的层位沙三段中、下亚段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沙三段中亚段内部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MSC1—MSC3)、8个五级层序(Z1—Z8),沙三段下亚段内部划分出2个四级层序(MSC4—MSC5)、2个五级层序(X1—X2)。在MSC5—MSC3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沉积规模较小;在MSC2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大量供给、强烈进积,并可推进到胜坨断层下降盘;在MSC1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持续供给,强度较大,但受到东营三角洲影响,逐渐向北发生迁移。对永安镇三角洲平面和剖面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各级旋回内部沉积趋势发生迁移,永安镇三角洲具有层序控砂的自相似性特点,三角洲进积砂体主要发育于各级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且下降半旋回含砂率高于上升半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镇三角洲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层序控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气藏控制因素和有利成藏区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祥振 宋明 +4 位作者 蒲仁海 高小平 强腾 吴疆 关蕴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479,共14页
根据钻井、地震和试气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的构造、古地貌、沉积相、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为潮坪-泻湖-障壁沉积体系,储层主要为东、西两个平行岸线的北西向障壁砂坝砂岩,障壁砂坝分布在古岩溶高带两... 根据钻井、地震和试气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的构造、古地貌、沉积相、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为潮坪-泻湖-障壁沉积体系,储层主要为东、西两个平行岸线的北西向障壁砂坝砂岩,障壁砂坝分布在古岩溶高带两侧,为浅灰色石英质中粗砂岩和细砾岩。研究区中东部下伏地层为奥陶系马六段,由于缺乏马家沟储层和向下运移的通道,油气主要在本溪组东障壁成藏。研究区西南部本溪组下伏古岩溶凹槽,煤系烃源岩与马五溶蚀灰岩储层侧接,所以奥陶系成为主成藏层位,本溪组西障壁砂岩成藏相对较差。本溪组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圈闭,少量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气藏沿障壁砂坝中心厚砂体呈串珠状分布。水层主要为单层厚度小于2 m的薄砂层,为潮道或障壁边缘砂岩,个别较厚的水层砂岩平面上位于气藏之间,应该与局部存在的大断距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和破坏有关。干层为孔隙度小于3.2%或渗透率小于0.07×10^(-3)μm^(2)的致密砂岩,主要为深灰色凝灰质和浅灰色岩屑石英两种砂岩类型,二者测井孔隙度均小于3.2%,显微镜下面孔率<1%。凝灰质砂岩具有颜色深(深灰色,简称黑砂岩)、粒度细(细砂岩或粉-细砂岩)、单层厚度薄(0.5~2 m)的特点,随机夹于浅灰色障壁或潮道砂岩之中,本一段和本二段均可含一层凝灰质砂岩,镜下具火山尘杂基、燧石和岩屑含量高、基底式胶结、颗粒分选和磨圆度差等特点。致密的浅灰色岩屑石英砂岩则具有黏土质和白云质胶结、颗粒线接触-凸凹接触、压实作用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根据沉积相和物性对气藏的控制,结合地震属性和含气检测等手段对有利成藏区进行预测,认为研究区本一和本二段各发育两个北西向障壁,障壁砂坝内部为有利高产能区,朝障壁边缘物性变差,产能降低;含水厚砂岩主要受燕山期北北东断裂活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组 古地貌 沉积相 砂体展布 控藏因素 气藏识别
下载PDF
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同沉积断裂的特征及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通 黄传炎 +6 位作者 张宏伟 李邦勇 肖子洋 陈思 曹海洋 李潇鹏 刘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25,共9页
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深入研究霸县凹陷东营组三段断坳转换期发育的断层,识别断层发育样式,总结由断层控制形成的古地貌特征,结合岩心、单井、地化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断层控制发育的古地貌对沉积相和砂体的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控制模... 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深入研究霸县凹陷东营组三段断坳转换期发育的断层,识别断层发育样式,总结由断层控制形成的古地貌特征,结合岩心、单井、地化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断层控制发育的古地貌对沉积相和砂体的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控制模式。研究表明,东三段沉积期主要发育3种控砂模式:帚状同沉积断层控砂模式,雁列式断裂组合控砂模式和平行同向断层转换带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断坳转换期 控砂模式 东营组三段 霸县凹陷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控油模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瞿雪姣 胡世莱 +2 位作者 李继强 闫海霞 刘虹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态,建立砂体内部结构控制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以正韵律单砂体为主,渗流能力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砂体上部;河口坝单砂体主体为反韵律,渗透率较高,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坝上部,而坝侧缘和前缘剩余油则主要分布于坝缘下部;河口坝砂体一般发育多个增生体,各增生体间普遍发育泥质或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剩余油分布主要与注采井分布有关,只有注水井或采油井作用的增生体往往成为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凹油田赵凹区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砂体内部结构 剩余油控油模式
下载PDF
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平湖组“多元控砂”机制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昆 周兴海 +3 位作者 丁峰 袁竞 沈珊 吕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23,共9页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升高,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然而,该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基础薄弱,加之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升高,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然而,该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基础薄弱,加之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本文基于三维地震及钻井等资料,从构造、层序及沉积3个方面对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构造古地貌及可容纳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及沉积体规模;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砂体的展布;体系域类型控制砂体的时空配置,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砂体的储集物性。综合分析控砂因素认为:断陷期的平下下段和平下上段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段,勘探方向为低位体系域控沉积断层下降盘的地势低洼汇砂区,而平中上段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区为三角洲前缘砂地比低或三角洲前端发育的潮汐砂脊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控砂”机制 平湖组 平北地区 保俶斜坡 西湖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