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on of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with leucocyte filtrated concentrates
1
作者 赵树铭 向国春 +2 位作者 张佳思 成晓玲 黎儒清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usion of leucocyte 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to prevent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FNHTRs).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usion of leucocyte 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to prevent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FNHTRs).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gastric ulcer or cancer were subjected to receive RBC concentrates after leucocyte filtration. Another 50 patients with similar diseases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non-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The incidence of FNHTRs in all patient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FNHTR in 100 transfusions with leucocyte 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while FNHTRs occurred in 8 of 50 patients with non-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with the incidence of 16%. Conclusion: FNHTRs to RBC transfusion can be prevented with leucocyte fi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ucocyte filtration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transfusion
下载PDF
Clinical assessment of preventing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by RBC concentrates with leucocyte filtration
2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92-,共1页
关键词 RBC Clinical assessment of preventing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by RBC concentrates with leucocyte filtration
下载PDF
711名儿童患者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付宏煜 朱志宸 +2 位作者 冯立 高雨晴 凌婧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患者输血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应对和预防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2023年接受输血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期间输血反应发生率、反应类型、发生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 目的分析儿童患者输血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应对和预防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2023年接受输血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期间输血反应发生率、反应类型、发生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9—2023年本院共计输血69926人次,发生输血反应711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02%。2019年(1.89%)至2022年(0.50%),输血反应发生率在逐年降低。按输注的血液成分来看,输注单采血小板、冰冻血浆、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6%(551/25565)、0.50%(92/18277)、0.25%(65/25679)和0.74%(3/405),且相比于其他血液成分,输注单采血小板有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输血反应类型来看,过敏反应占比86.22%(613/71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占比13.08%(93/71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占比0.70%(5/711),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注单采血小板是发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是发生FNHT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输血反应发生时间来看,相比于单采血小板和冰冻血浆,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引发的输血反应的发生时间更晚(单采血小板P<0.05,冰冻血浆P<0.05)。结论输注的血液成分是患儿输血反应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影响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反应类型和发生时间,为临床应对和预防输血反应提供了案例参考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输血反应 影响因素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下载PDF
输注红细胞患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杨梦娇 谭金哲 黎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622-1629,共8页
目的通过回归分析输注红细胞患者的数据,构建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临床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输注悬浮红细胞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emol... 目的通过回归分析输注红细胞患者的数据,构建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临床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输注悬浮红细胞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输注悬浮红细胞未发生FNHTR的1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共250例数据纳入建模集。选取同时间段、同级别其他医院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91例作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从19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引起FNHTR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studio软件建立FNHTR的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绘制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与患者净获益情况。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患者FNHT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Hb、WBC、ALT、输血反应史以及NLR,OR值以及95%CI分别为:2.567(1.259~5.234)、0.953(0.924~0.983)、0.971(0.916~1.029)、1.022(1.006~1.038)、9.508(2.019~44.773)。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成功拟合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762,P=0.674,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95%CI 0.744~0.863),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采用Bootstrap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模型校准,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重合较好,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通过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决策曲线显示使用此模型能使患者有较好的净获益。采用外部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验证集中AUC为0.784(95%CI 0.662~0.907),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在外部数据集中同样具有较好的校准度以及净获益。结论FNHT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与准确度,可提示FNHTR发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 列线图 预测模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俞霞 马淑群 +3 位作者 施明秀 林芷彤 翁雅云 徐永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54-2259,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89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89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数据进行分类与统计。比较不同血液成分、性别、年龄、血型、输血史、血液制品是否去除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储存时间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科室和疾病分布情况。结果2019-2022年共输血19180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71人次。2019-2022年各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6%、0.42%、0.41%、0.47%,各年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并且过敏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2022年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8%,血浆为0.38%,血小板为1.32%,冷沉淀为0.45%,各种血液成分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0,P<0.05)。红细胞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均以过敏反应为主。男性与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不同年龄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不同ABO血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有输血史的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受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受血者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前5名的科室分别为血液科、消化内科、妇科、重症监护病房和感染科。随着血小板储存时间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5)。随着红细胞储存时间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先上升再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与血液成分、输血史、血液制品是否去除白细胞及血小板储存时间有关。临床应多因素管理输血患者,以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储存损伤
下载PDF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邵方真 闫优萍 +2 位作者 朱俊 常圣雅 钟丽慧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822-2827,共6页
目的基于C反应蛋白(CRP)、输血专科因素建立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的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对临床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发生FNHTR... 目的基于C反应蛋白(CRP)、输血专科因素建立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的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对临床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发生FNHTR者纳入FNHTR组,108例无输血后不良反应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CRP及输血专科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NHTR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FNHT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分析曲线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FNHTR组患者年龄≥60岁、女性、自然流产史患者占比及CRP、输血次数2次和≥3次患者占比、输入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患者占比、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自然流产史、CRP、输血次数2次和≥3次、输入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均是FNHTR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分析曲线检验显示,该模型对FNHTR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且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及临床效用。结论基于女性、自然流产史、CRP、输血次数2次和≥3次、输入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构建的FNHTR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预测FNHTR的有效模型,并对临床输血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输血专科因素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风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预测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树铭 成晓玲 +3 位作者 胡建 向国春 张佳思 黎儒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38-839,共2页
目的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 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慢性白... 目的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 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血小板悬液。观察这些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 在 1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 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6 % ;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 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和 2 0 .83%。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低FNH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 预防 临床应用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170次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蔡昕 杜跃耀 陈勤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2 05...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2 056人次输注了88 439 U的各种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观察到153例患者发生170次急性输血反应,反应发生率为0.45%(401/88 439),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transfusion reactions,ATR)占95.88%(163/170);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2%(120/37 462)0、.71%(312/43 779)和1.73%(55/3 186);输血次数为0、1、2、3次和大于3次的构成比分别为23.53%(40/170)、20.00%(34/170)、7.06%(12/170)、4.71%(8/170)和44.70%(76/170)。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以输注血小板的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中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循证医学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8
9
作者 林静霞 任俊 +3 位作者 肖帆 邹秋琼 高旖鑫 周振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12月各临床科室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12月各临床科室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本院2013年7-12月共成分输血10 537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3例,发生率为0.503%,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占71.70%,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28.30%,通过相应及时处理,患者输血反应症状均获得缓解。机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4%,明显高于其他血液成分;年龄<18岁、儿童血液区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也分别高于年龄>18岁、血液科患者;有输血史、有过敏史也较高(均为P<0.05);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低于未使用滤器输注的患者。结论输血存在风险,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一切不必要输血;对于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以及未成年、有输血史、有过敏史、儿童血液区的患者输血时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积极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英文)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树铭 成晓玲 +3 位作者 胡建 向国春 张佳思 黎儒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68-570,共3页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 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 ,在 1 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 6 %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 %和 2 0 .83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 预防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临床应用
下载PDF
17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月宽 颜利江 +3 位作者 费良芬 刘福慧 徐艳 黄美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57 171例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临床资料和《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成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输血...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57 171例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临床资料和《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成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特征。结果 17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未报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0.31%,其中各种血液成分输注以过敏反应最高,占0.2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0.09%,其它反应占0.01%;血液成分输注发生不良反应以手工血小板最高,占1.05%,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反应分别占0.26%,0.69%,其次是机采血小板,占0.56%,最后是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分别占0.29%、0.20%,冷沉淀不良反应最低,占0.11%,未见输注洗涤红细胞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本院成分输血率占99.98%,全血使用率比较少,也未见全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导致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及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输注,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及输血工作者对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的掌握,制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规范和认真执行输血操作规程,降低输血反应,从而保障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
下载PDF
477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苏莉 王红波 +3 位作者 杨家焕 谭安超 王茂玲 杨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调查本院5年半时间以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相关原因,为深入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机制以及为建立和发展我国输血预警系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3-2018年上半年经临床输血管理系统上报的《... 目的调查本院5年半时间以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相关原因,为深入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机制以及为建立和发展我国输血预警系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3-2018年上半年经临床输血管理系统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查阅电子病历系统,统计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并分析发生的原因,比较各种血液成分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总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科室和主要病种。结果自2013年以来,本院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35%(477/137297),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输血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占0.26%)和发热反应(占0.08%)为主,未见溶血性输血反应。各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率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单采血小板(1.19%)、血浆(0.32%)、悬浮红细胞(0.31%)、冷沉淀(0.24%)、浓缩血小板(0.18%)、去白红细胞(0.16%)和少白红细胞(0.12%)。各血液成分的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红细胞间的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白与去白红细胞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血液成分中,血浆、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其发生主要输血不良反应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1),均以过敏反应为主,而其他血液成分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病种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最高(21%,100/477),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53/477),再者是肝硬化和消化道出血,相应的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科室分布以血液内科最高(47%,227/477),其次是传染科(8%,38/477)和急诊科(5%,25/477)。反复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80%,单次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反复输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与病种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和病种分布基本一致。结论加强与临床沟通,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的输血不良反应意识和鉴别诊断能力,进一步规范上报流程,重点加强后期原因分析,以追踪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反复输血
下载PDF
东莞市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金凤 叶柱江 何子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东莞市4家医院在2009-2012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记录162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6%,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 目的 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东莞市4家医院在2009-2012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记录162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6%,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受血者(χ^2 =41.2,P<0.05),有多次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χ^2=101.7,P<0.05),输注血浆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0.79%,明显高于其他血液产品(χ^2=78.4,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血科室和ABO血型无关.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74.1%),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4.1%).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0.26%,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临床规范合理用血和尽量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智能路径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丽云 胡飘萍 +5 位作者 吴承高 李松 杨鹃 邹娟 肖昆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构建输血不良反应智能路径,探讨其在输血不良反应质量管理与输血安全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按照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总体要求,在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架构基础上,对输血不良反应工作流程实施智能路径化... 目的构建输血不良反应智能路径,探讨其在输血不良反应质量管理与输血安全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按照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总体要求,在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架构基础上,对输血不良反应工作流程实施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2)对智能路径应用以来本院2013年-2015年6月21 284名出院输血患者做输血不良反应质量持续改进分析。结果 1)输血不良反应智能路径的构建,优化了输血不良反应工作流程,实现了临床输血过程监测的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与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工作依从性、规范性,提高了临床用血工作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2)本组出院输血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2%(132/21 284),其中红细胞、血浆输注的发生率(33.33%、45.45%)明显高于血小板、冷沉淀(18.94%、2.27%)(P<0.05);过敏反应发生率(81.82%)较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高(17.42%)(P<0.05);≥18岁病例的发生率(81.06%)高于<18岁病例(18.94%)(P<0.05),有输血史病例的发生率(62.12%)高于无输血史病例(37.88%)(P<0.05),而有、无妊娠史病例间差异甚小(P>0.05);输血不良反应绝大多数(90.15%)发生在输血过程<1 h,其中以输注30 min-1 h最多见(P<0.05)),占68.18%。结论输血不良反应智能路径的构建与应用实现了输血不良反应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路径化,有效提高了临床用血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能为临床用血质量持续改进和输血安全预警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智能路径 安全预警 临床输血 质量管理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对血小板保存期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成晓玲 赵树铭 +4 位作者 胡建 曾杰 任德惠 王泽荣 林武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 考察浓缩血小板悬液 (plateletconcentratesuspend ,PCs)在保存期内IL 1β、IL 6、IL 8和TNF α的浓度变化和过滤对其的影响 ,了解在保存前滤除PCs中的白细胞是否能有效地减少这些细胞因子的积累和降低受血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 目的 考察浓缩血小板悬液 (plateletconcentratesuspend ,PCs)在保存期内IL 1β、IL 6、IL 8和TNF α的浓度变化和过滤对其的影响 ,了解在保存前滤除PCs中的白细胞是否能有效地减少这些细胞因子的积累和降低受血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ebrilenon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s,FNHTR)发生率。 方法 将 1单位PCs分成两等份 ,分别给予血小板专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处理和不滤除白细胞处理 ,保存 5d。在 0、3、5d测定IL 1β、IL 6、IL 8和TNF α含量及白细胞计数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观察未滤组和过滤组PCs输后FNHTR发生率。结果 PCs中的白细胞计数与保存 5d时IL 1β、IL 6、IL 8和TNF α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未滤组PCs中有较多白细胞混入 [(35 1± 81)× 10 6/袋 ],在保存期间IL 1β、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过滤组的PCs残余白细胞 <1× 10 6/袋在保存期间诸细胞因子均保持在 0d水平 ;临床观察显示 ,末滤PCs与过滤PCs输注后FNHTR发生率分别为 2 0 .83%和 5 .83% ,P <0 .0 1。结论 保存前用血小板专用去白细胞滤器去除PCs中残留的白细胞能有效地防止细胞因子的积累 ,同时保留 95 %以上的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 炎性细胞因子 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 血小板悬液 FNHTR
下载PDF
白细胞滤器过滤晶体盐红细胞悬液进行血液质量与临床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成晓玲 赵树铭 +5 位作者 林武存 黎儒清 曾杰 任德惠 王泽荣 彭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 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redbloodcellsuspension ,SAGM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  2 0 0单位过滤后的SAGM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目的 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redbloodcellsuspension ,SAGM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  2 0 0单位过滤后的SAGM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 ;1 5 0例受血者 ,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 ,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 99 3 % ;红细胞回收率为 92 7% ,血小板损失率为 87 2 % ;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RBCs的 1 5 0例受血者中 ,输血≤ 2次的受血者中末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 (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 )的 3 0例受血者中仅有 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 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 ,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器 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输血降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丽 曾丽红 +4 位作者 易亚萍 周天红 尹晓林 周亚丽 张新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68-1169,共2页
目的了解滤白细胞红细胞(滤白)输注对降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贫)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意义。方法2003年8月-2007年6月在本科输血治疗的重型β地贫患儿265例。男149例,女116例;患儿输血0.5-2.0单... 目的了解滤白细胞红细胞(滤白)输注对降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贫)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意义。方法2003年8月-2007年6月在本科输血治疗的重型β地贫患儿265例。男149例,女116例;患儿输血0.5-2.0单位/次。输血次数1-54次/人。悬浮红细胞(悬红)输注1992例次,共3114.5单位,滤白输注2416例次,共4354.5单位。滤白采用血站型滤白细胞红细胞器制作。悬红输注前根据体质量静泳注射2.5-5.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预防输血反应,滤白输注前不使用预防输血反应药物。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悬红输注1 992例次中,发生FNHTR 49例次(2.460%)。滤白输注2 416例次中发生FNHTR 2例次(0.083%)。滤白输注FNHTR发生率显著低于悬红输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5 P〈0.001)。结论输注滤白为重型β地贫患儿未来接受骨髓移植建立了安全的输血平台;重型β地贫患儿应输注滤白,以最大程度降低FNHT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滤白细胞红细胞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临床急性输血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丹 王红梅 +4 位作者 应美爱 王敏 周明 完晓菊 潘健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7 857人次输注了... 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7 857人次输注了108 543 U的各种血液成分;结果158例患者发生159次急性输血反应,反应发生率为0.38%(415/108 543),其中FNHTR和ATR占97.48%,两者分别为46.54%(74/159)和50.94%(81/159);不同血液成分中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和血小板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3%(225/52 554)、0.33%(166/50 456)和0.57%(24/4237);既往输血次数为0、1、2、3次和大于3次的构成比分别为21.38%(34/159)、7.55%(12/159)、10.69%(17/159)、12.58%(20/159)和47.80%(76/159)。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以输注血小板的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中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比例最高;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自体输血是目前预防输血反应最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连续对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吉成 沈德才 +3 位作者 谭彬宾 韦喜敢 周建月 石雄英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连续监测2006年1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FNHTR的发病情况,对确诊的280例FNHT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输注血小板、... 目的探讨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连续监测2006年1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FNHTR的发病情况,对确诊的280例FNHT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输注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患者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8‰(33/43 684)、0.42‰(156/374 343)、0.17‰(88/519 460)和0.08‰(3/38 361);2)输注悬浮红细胞与少白红细胞的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50‰(119/240 232)vs 0.28‰(37/134 111)(P<0.05);3)男性和女性FNHTR患者有输血史的比例分别为72.4%(121/167)vs 71.7%(81/113)(P>0.05)。结论引起FNHTR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小板;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明显降低FNHTR的发生率;输血史是FNHTR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发生率 血液成分 血小板 少白红细胞 输血史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131例次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李萍 罗敏 李红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分析该院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5-2018年《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相关记录,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和特点,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该院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5-2018年《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相关记录,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和特点,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注效果。结果2015-2018年共输血35363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1例次,总发生率为0.37%,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段人群均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分别占57.25%和38.17%。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血小板最高,为0.78%,悬浮红细胞次之,为0.41%。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例次随自体血回输增多而逐年递减。输注同样剂量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病例组输注效果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降低,自体血回输对减少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有一定作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把握血液成分输注指征,持续开展并扩大自体输血覆盖面,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输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