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
1
作者 李逸群 吴昊 向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置换组(52例)和固定组(52例),置换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固定组(t=5545、5150,P均<0001),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固定组无明显差异(t=1933、1619,P=0056、0109)。术后12个月,置换组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077%,明显高于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6154%(χ^(2)=4685,P=0030);置换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36(SF-36)中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固定组(t=3062、2868、3028、3440,P=0003、0005、0003、0001)。置换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固定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115%(χ^(2)=5283,P=0022)。结论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相比,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虽会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老年 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严晨 谢敏波 +1 位作者 万永民 庄传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FI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各41例。置换组实施关节置...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FI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各41例。置换组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实施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术前、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HHS)]。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置换组,术中失血量少于置换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晚于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显著轻于术前,且PFNA组较置换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IM评分、HHS均显著高于术前,相较于PFNA组,置换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FIF患者临床治疗中,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肢体肿胀轻,而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功能独立性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吴玉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人...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骨密度相比,P>0.05。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两组患者的IL-6、IL-8、TNF-α、CRP水平、VAS评分相比,P>0.05。在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IL-6、IL-8、TNF-α、CRP水平、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人工关节置换,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内固定治疗的创伤性较小,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更易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李丹丹 党晓 贾楠 《新疆医学》 2023年第6期739-741,753,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统计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手术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Harris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加速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PFNA微创内固定术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9
5
作者 李毅 姚建锋 +7 位作者 张育民 秦四清 郑江 王军伟 许鹏 马建兵 肖琳 张宪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岁,95%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保守治疗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6例(DHS治疗60例,PFN治疗56例),人工关节置换36例。结...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岁,95%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保守治疗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6例(DHS治疗60例,PFN治疗56例),人工关节置换3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保守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无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 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保守治疗组为70%,DHS组90%,PFN组87.5%,人工关节组92.3%。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充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庞向华 欧阳建江 +1 位作者 周建飞 洪定钢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0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关...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28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8.04%;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86.2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关节置换联合内固定治疗股骨头坏死伴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文锋 刘欣伟 +4 位作者 孙保飞 何勇 郭超 张旭腾 张敬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大粗隆钢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8例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 目的探讨大粗隆钢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8例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大粗隆钢板固定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大粗隆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有无内固定装置松动、感染发生率,同时对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4.0±27.1)min,平均出血量(530.0±132.0)mL。2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7.0)个月。28例患者大粗隆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0±1.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28.0±7.1)分,术后Harris评分(86.5±5.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99,P=0.000)。至随访结束,无内固定装置松动,无线缆断裂,无感染病例。结论大粗隆钢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固定可靠,假体初期稳定性好,关节功能恢复好;能同时维持骨折端稳定和早期恢复关节功能,使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头坏死得到同期治疗,其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折 股骨头坏死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切开复位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明轩 黄野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4期2590-2593,共4页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现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与之伴随的骨质疏松从而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复位骨折或使用假体以减少老年人的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带...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现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与之伴随的骨质疏松从而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复位骨折或使用假体以减少老年人的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及尽快恢复肢体功能,降低病死率以及致残率。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多分为坚强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与结果 被引量:4
9
作者 戢良超 谌刚 +2 位作者 李世林 徐映明 周平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188-2190,共3页
目的探讨新鲜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与结果。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18~65岁48例,66~86岁38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25例,Ⅲ型26例,Ⅳ型12例;分... 目的探讨新鲜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与结果。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18~65岁48例,66~86岁38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25例,Ⅲ型26例,Ⅳ型1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22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6例,半髋关节置换30例,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获得1~6年(平均3.1年)随访,内固定组48例,骨折愈合时间17~24周(平均20.5周),髋内翻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优良率79.2%。关节置换组38例,早期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优良率84.2%。结论根据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活动能力、骨密度值和骨折类型,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个体化 手术治疗 内固定 髋置换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文江 黄小顺 刘传芳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860-1861,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将81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3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Harri...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将81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3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8)分,优良率为94.74%;均明显高于PFNA内固定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短均明显少于PFNA内固定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短,H 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PFNA内固定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伟清 吴焯鹏 +1 位作者 匡光志 冯华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评价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患者行人... 目的评价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B组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B组的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79.1%,与B组(67.4%)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松 赵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6期151-152,15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除术中出血量外,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朋 全赫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5期928-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内固定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内固定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负重时间、骨痂生成时间、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骨痂生成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水平、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内固定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骨痂生成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水平、生活质量及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术 中医辨证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水平
下载PDF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种方案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庆鑫 刘滨 +1 位作者 曾凌 马全平 《新疆医学》 2015年第7期904-907,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动力髋钢板(DHS)、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数据化比较,为临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提供治疗参考。方法通过对130例的粗隆间骨折用人工关节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 目的研究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动力髋钢板(DHS)、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数据化比较,为临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提供治疗参考。方法通过对130例的粗隆间骨折用人工关节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DHS、非手术治疗关节功能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对比进行随访总结。结果保守治疗逐渐被淘汰,DHS由于偏心固定对于粉碎性内侧皮质缺损的患者易于出现内固定材料断裂,螺钉切割股骨头。PFNA及伽马钉配合牵引床术前复位,以其适用范围广,半闭合复位及固定,损伤小,出血少。结论故根据相应医院不同的治疗条件及患者的经济及身体状况,通过对不同材料优缺点的分析,并根据病人的骨质、年龄及骨折分型选择适合的治疗及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磊 周正新 刘安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8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83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HS内固定34例,锁定钢板内固定8例,P FNA内固定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3例(24髋)。结果:所有病例经过6~24...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83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HS内固定34例,锁定钢板内固定8例,P FNA内固定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3例(24髋)。结果:所有病例经过6~24个月的随访,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不同手术方法均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和骨质条件等情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奋强 孙健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对比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12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2)与对照组(n=62),观察组给予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 目的对比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12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2)与对照组(n=62),观察组给予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重建与恢复方面效果相当,但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术后下床时间相对较早,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登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7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髋部畸形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5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部畸形率、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其各自优势,需要对患者实际病情全面分析后才能决定所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18
作者 李建国 穆立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8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85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55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结果经术后2个月至3年随访,DHS内固定组4例出现轻度髋内翻畸形;锁定钢板组1例轻度髋内翻畸...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85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55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结果经术后2个月至3年随访,DHS内固定组4例出现轻度髋内翻畸形;锁定钢板组1例轻度髋内翻畸形。按黄公怡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48例,良2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90.1%。结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关节置换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与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31
19
作者 谭哲 李开南 兰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92-3797,共6页
背景:利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其与传统髓内钉内固定疗效比较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对比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下与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运用骨科手术机... 背景:利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其与传统髓内钉内固定疗效比较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对比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下与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势。方法:收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9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其中骨科机器人组28例经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行髓内钉内固定,传统手术组31例行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且手术方案已获得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等相关科室批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髓腔导针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并进行组间对比;术后1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患侧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①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导针穿刺次数少,手术出血量少,髓腔导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均P <0.05);②术后1年,2组患者均骨折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失效及骨折移位,骨科机器人手术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P <0.05),2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结果表明,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医患双方术中受辐射较少,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导航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髋关节Harris评分 精准治疗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哪种更适合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天一 毛凯歌 +4 位作者 董巍 李立新 孔繁林 朱军 樊国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335-5340,共6页
背景: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后比较之前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讨论,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两种术式内固定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的长期预后对比性研究。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 背景: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后比较之前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讨论,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两种术式内固定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的长期预后对比性研究。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后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作者回顾性分析了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老年患者资料,其中动力髋螺钉组50例为动力髋螺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52例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至少3年的临床指标(Harris评分)和影像学结果。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血管损伤;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内固定失败原因、ASA分级、固定股骨方式、随诊时间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每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动力髋螺钉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8.0%(24/50),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21.2%(11/5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动力髋螺钉组骨科并发症发生率为32.0%(16/50),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13.7%(7/5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⑤动力髋螺钉组中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为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中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为2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1);⑥上述结果证实,动力髋螺钉治疗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有更高的骨科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尤以假体周围骨折最为明显,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败后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后更适合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失败 假体周围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