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7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Green Plum Citron Double Strain Fermentation Filtrate on Skin Barrier
1
作者 Chen Zhixiong CaoPing +2 位作者 Hong Ni Zheng Zhongbo Cui Yan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CAS 2023年第4期50-54,共5页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reen plum citron double strain fermentation filtrate(DSF)on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HaCaT keratinocytes by CCK8 assay.The effect of DSF on the mRNA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filagolin(FLG),lori...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reen plum citron double strain fermentation filtrate(DSF)on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HaCaT keratinocytes by CCK8 assay.The effect of DSF on the mRNA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filagolin(FLG),loricrin(LOR),and occludin 1(CLD1)in HaCaT cells in sodium dodecyl sulfate(SLS)model was investigated by qPCR.The effect of DSF on the content of TNF-αin the supernatant of HaCaT cells in the model was investigated by Elis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SF had no toxicity to HaCaT cells,but it could increase the mRNA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FLG,LOR and CLD1 in HaCaT cells in the model,and reduce the content of TNF-αin the supernatant of HaCaT cells in the model.DSF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skin care of strengthening skin b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plum citron double strain fermentation filtrate filaggrin LORICRIN claudin 1 TNF alpha
下载PDF
Probiotic Viability,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ory Acceptability of Vegetable Juice Mixture Fermented with <i>Lactobacillus</i>Strains 被引量:1
2
作者 Thi Van Thanh Do Liuping Fan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9年第4期412-427,共16页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nsider the suitability of a mixture of juices from jicama, winter melon, and carrot as a raw medium for producing probiotic juice by Lactobacillus strain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226...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nsider the suitability of a mixture of juices from jicama, winter melon, and carrot as a raw medium for producing probiotic juice by Lactobacillus strain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22696 and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ICC20710), as well as evaluate changes of physic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fermentation and cold storage (4°C, 28 days). Both strains grew well in juice mixtures after 24 h of fermentation at 37°C, reaching nearly 9 and 8 log CFU/mL when inoculated with L. plantarum and L. acidophilus respectively. The viability of L. plantarum was near 8 log CFU/mL at the end of storage whereas viability of L. acidophilus only remained 4.57 log CFU/mL. Degradation of total carotenoids was in the range of 12% - 23% in fermentation periods and 16% - 23% during cold storage depending on the strain used. The values of lightness, redness, and yellowness increased during fermentation. However, this tendency was variable during cold storage when the values of redness and yellowness decreased. Sensory acceptability of the products was enhanced by adding sucrose or multi fruit juice (containing mainly tropical fruit juices). The fermented juice with L. plantarum is efficient to produce a functional probiotic be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ble Juice MIXTURE LACTOBACILLUS strainS fermentation Probiotic Drink Acceptability
下载PDF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HX-Producing Strain and Optimization of Its Fermentation Medium
3
作者 Zhengkai Xue Wenwu Zheng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8年第5期447-463,共17页
Hexanoic acid (HX) is a crucial flavor compound and precursor of ethyl caproate (EA), which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uzhou-flavor liquor (CLFL). The isolation, pur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 Hexanoic acid (HX) is a crucial flavor compound and precursor of ethyl caproate (EA), which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uzhou-flavor liquor (CLFL). The isolation, pur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HX-producing bacteria are essential for industrial CLFL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one strain of HX-producing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six candidate bacterial strains and identified as Clostridium sartagoneforme. The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HX production of C. sartagoneforme were investigated. Sodium acetate medium was identified as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medium from four candidate media. C. sartagoneforme yielded 800.85 ± 12.87 mg/100mL HX in sodium acetate medium. Then,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formula of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and inorganic salt component of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HX yields as an optimization index.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a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and the Taguchi design method. The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HX outputs were obtained when the sodium acetate medium contained 2.5 g/L yeast extract, 1.8 g/L KCl, 20 g/L sodium acetate, 15 mL/L ethanol, and 1.5 g/L glucose. In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ed using the Taguchi design method, HX yields reached 2018.29 ± 46.37 mg/100mL in sodium acetate medium that contained 3.5 g/L yeast extract, 1.8 g/L KCl, 25 g/L sodium acetate, and 15 mL/L ethan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Hexanoic Acid-Producing strain fermentATION Medium Optimization
下载PDF
特色腊肉源细菌发酵剂对发酵牛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秋会 孟高歌 +5 位作者 王晗 曹淑萍 崔文明 祝超智 赵改名 李付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157,共7页
目的:研究特色腊肉源细菌对发酵牛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湖南湘西腊肉的马葡萄球菌和来自信阳腊肉的肠膜明串珠菌作为发酵菌株,生产发酵牛肉,并将其与地方特色产品及空白组进行对比,分析产品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蛋白质含... 目的:研究特色腊肉源细菌对发酵牛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湖南湘西腊肉的马葡萄球菌和来自信阳腊肉的肠膜明串珠菌作为发酵菌株,生产发酵牛肉,并将其与地方特色产品及空白组进行对比,分析产品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蛋白质含量、色泽、质构及感官评价、N-亚硝胺类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两株菌株单菌株发酵产品亚硝胺含量,显著低于传统腊肉制品(P<0.05);弹性显著高于传统产品(P<0.05);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产品咀嚼性和四川腊肉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葡萄球菌发酵产品的硬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且马葡萄球菌发酵产品的整体接受性最高,但四川绵阳腊肉及湖南湘西腊肉的整体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两种菌株对发酵产品品质影响不同,但都可以作为发酵剂应用于肉制品加工,未来可以考虑将两种菌株进行复配发酵,综合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肉制品 发酵菌株 牛肉 发酵肉制品
下载PDF
腊肉源酵母菌对发酵牛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秋会 孟高歌 +5 位作者 王晗 曹淑萍 崔文明 祝超智 赵改名 李付强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在发酵牛肉加工中,添加源于河南信阳腊肉的季巴蒙毕赤酵母以及四川绵阳腊肉的汉逊德巴利酵母作为发酵菌株,以研究特色腊肉源单菌株发酵对发酵牛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地方特色产品和空白作为对照,进行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w)、pH值、蛋... 在发酵牛肉加工中,添加源于河南信阳腊肉的季巴蒙毕赤酵母以及四川绵阳腊肉的汉逊德巴利酵母作为发酵菌株,以研究特色腊肉源单菌株发酵对发酵牛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地方特色产品和空白作为对照,进行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w)、pH值、蛋白质含量、亚硝胺含量、质构及感官评价等特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株单菌株发酵牛肉硬度适中,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传统产品,其整体可接受性和传统腊肉未见显著差异,而且水分含量,pH值与亚硝胺含量显著低于传统腊肉制品。综合分析显示两种酵母菌均可作为发酵剂用于发酵肉制品生产,以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肉制品 发酵菌株 牛肉 发酵肉制品
下载PDF
油茶籽粕发酵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晓丽 赵锦绣 +5 位作者 李富松 张星 柯玉鑫 申烨华 张子夜 王军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油茶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油茶籽粕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其落后的处理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制约了我国油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油茶籽粕中富含有机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降解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及茶皂素等生物大分子来制备有机肥是实现... 油茶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油茶籽粕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其落后的处理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制约了我国油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油茶籽粕中富含有机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降解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及茶皂素等生物大分子来制备有机肥是实现油茶籽粕合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筛选获得3株针对油茶籽粕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效降解菌,包括1株真菌X1-1,属于Pleurostomarichardsiae,以及2株细菌M4-2和M5-2,分别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属,可有效降低发酵产物中茶皂素的含量,实现油茶籽粕的无害化处理。实验结果显示,经菌株X1-1、M4-2和M5-2发酵处理28 d后,油茶籽粕中纤维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29.74%、19.65%和13.19%,木质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12.84%、17.85%和26.39%,茶皂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34.06%、45.05%和46.15%;且发酵后的油茶籽粕腐熟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等指标均符合有机肥标准。研究结果拓展了油茶籽粕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同时为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纤维素 木质素 茶皂素 降解菌 有机肥
下载PDF
醋醅源非酿酒酵母的鉴定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静 陈晖 +3 位作者 李亚星 肖浩 陈亚蓝 邢淑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1,共8页
为改善传统商业酿酒酵母酿造葡萄酒的风味与口感,以醋醅中分离的菌株J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受性分析;以菌株JM、商业酿酒酵母(SC)和安琪活性生香干酵母(ADY)单菌及混菌发酵酿造葡萄酒,并对其品质进行分... 为改善传统商业酿酒酵母酿造葡萄酒的风味与口感,以醋醅中分离的菌株J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受性分析;以菌株JM、商业酿酒酵母(SC)和安琪活性生香干酵母(ADY)单菌及混菌发酵酿造葡萄酒,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菌株JM被鉴定为扁平云假丝酵母(Candida humilis),在发酵液中总酯产量为2.64 g/L,其可耐受3.0%柠檬酸、温度35℃、体积分数6%的乙醇及4%NaCl。在不同组别葡萄酒样品中,JM+SC混菌制备的葡萄酒品质最佳,其酒体颜色为紫红色,L*值、a*值、b*值分别为53.93、20.38、4.85;糖度为7°Bx,总酸含量为3.38 g/L,还原糖含量为22.00 g/L,pH为3.58,花色苷含量为205.52 mg/L,酒精度为12.60%vol,总酯含量为1.47 g/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2.21%、32.86%;酒样富含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果香浓郁,清爽可口,具备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醅 非酿酒酵母 鉴定 混菌发酵 葡萄酒 品质
下载PDF
发酵降低大豆组织蛋白豆腥味的复合菌株筛选
8
作者 徐文 张雪儿 +3 位作者 刘振宇 张佳琪 张小芊 贾冬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0-245,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风味活度值和感官评价,比较了生香酵母、活性干酵母、植物乳杆菌和肉葡萄球菌对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bean protein,TSP)豆腥味的降低效果,筛选出可有效降低豆腥味的2种菌株,并研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风味活度值和感官评价,比较了生香酵母、活性干酵母、植物乳杆菌和肉葡萄球菌对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bean protein,TSP)豆腥味的降低效果,筛选出可有效降低豆腥味的2种菌株,并研究其复配质量比和添加方式。结果表明,4种菌对大豆组织蛋白豆腥味均有一定的消减效果,其中活性干酵母的降腥效果最明显,其发酵TSP中豆腥味物质含量减少了70%;肉葡萄球菌的增香作用最大,其发酵TSP中良好风味物质的含量增加了865.41%。选择活性干酵母作为降腥菌、肉葡萄球菌作为增香菌,二者复配适宜的的质量比为10∶1,添加方式为先加肉葡萄球菌于20℃发酵12 h后加活性干酵母于该温度下发酵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组织蛋白 豆腥味 复合菌 发酵 降腥
下载PDF
苹果酵素混菌发酵工艺优化
9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4 位作者 苟丽娜 袁晶 曾朝珍 慕钰文 宋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6-243,共8页
该研究以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戊糖乳植物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发酵菌种制备苹果酵素,研究不同菌种组合... 该研究以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戊糖乳植物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发酵菌种制备苹果酵素,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发酵对苹果酵素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酸、还原力、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苹果酵素酵母菌发酵阶段和乳酸菌发酵阶段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多菌种发酵苹果酵素酵母菌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酿酒酵母1∶0.2,接种量3.3%,发酵温度23℃,初始pH4.7,乳酸菌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戊糖乳植物杆菌∶肠膜明串珠菌1∶1,接种量5.2%,发酵温度33℃,初始pH 5.1,在此优化条件下,多菌种发酵苹果酵素的感官评分为9.82,SOD活性为55.83 U/m L、总酸含量为4.96 g/L、还原力为6.8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4°Bx、p H为2.96。该研究为苹果酵素产品工业化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酵素 酵母菌 乳酸菌 多菌种发酵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一株苜蓿缩合单宁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10
作者 何金环 李京 芦朋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4-98,共5页
研究旨在筛选鉴定缩合单宁降解菌,为缩合单宁生物降解提供微生物资源支持,并为扩大紫花苜蓿的利用提供参考。以苜蓿根部土壤为菌源,以缩合单宁为唯一碳源的耐受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降解缩合单宁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 研究旨在筛选鉴定缩合单宁降解菌,为缩合单宁生物降解提供微生物资源支持,并为扩大紫花苜蓿的利用提供参考。以苜蓿根部土壤为菌源,以缩合单宁为唯一碳源的耐受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降解缩合单宁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测定生长曲线,观察菌种固态发酵紫花苜蓿的效果。结果显示:确定筛选出的菌株为Klebsiella sp.,命名为DN-2。菌株DN-2在肉汤培养基上约3 h进入对数期,24 h时菌液在600 nm的光密度(OD_(600 nm)值)为2.405;在含有缩合单宁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约4.5 h进入对数生长期,20 h达最大OD_(600 nm)值2.35,整体表现为菌株生长的迟缓期延长而稳定期缩短。正丁醇盐酸检测结果显示,菌株DN-2生长36 h对菌液中的缩合单宁降解率高达94.2%。DN-2菌株固态发酵苜蓿结果显示,发酵处理5 d时,缩合单宁降解率达59.73%,可见DN-2菌株对苜蓿中缩合单宁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菌株DN-2的筛选对于植物来源的缩合单宁的生物降解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并为苜蓿在动物生产中的扩大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缩合单宁降解菌 菌种固态发酵
下载PDF
淡豆豉的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优化
11
作者 隋利强 王苏贵 +3 位作者 曹冬英 谢思静 王欣 徐伟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优化淡豆豉多菌种(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协同发酵工艺,为淡豆豉发酵工艺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 目的优化淡豆豉多菌种(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协同发酵工艺,为淡豆豉发酵工艺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查对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 d,接种量5%,混合菌种接种比例为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1∶2∶1。结论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可避免杂菌干扰、利于工艺标准化,可为淡豆豉工艺改进和创新以及为中药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多菌种协同发酵 工艺优化 环状芽孢杆菌 黑曲霉 少根根霉
下载PDF
产酸乳酸菌红酸汤发酵研究
12
作者 宫路路 李洁 +2 位作者 明婷 谢江帆 王若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采用传统发酵红酸汤分离产酸乳酸菌菌株,开展红酸汤发酵研究。将辣椒和番茄切碎后等量混匀为发酵基质,按照1×10^(6)cfu/g接种产酸乳酸菌菌株到其中。首先采取单菌株发酵实验,挑选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再开展多菌株组合发酵实验,发酵... 采用传统发酵红酸汤分离产酸乳酸菌菌株,开展红酸汤发酵研究。将辣椒和番茄切碎后等量混匀为发酵基质,按照1×10^(6)cfu/g接种产酸乳酸菌菌株到其中。首先采取单菌株发酵实验,挑选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再开展多菌株组合发酵实验,发酵结束后均记录发酵终点pH及其风味。单菌株发酵得到6株红酸汤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分别为:ST23-2、ST7-15、ST7-14、ST7-1、ST11-2和ST7-20;多菌株组合发酵风味最佳的是组合3与组合20发酵组;多菌株发酵风味优于单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乳酸菌 单菌株发酵 多菌株组合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可视化分析发酵源化妆品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中杰 茅文瑄 +2 位作者 狄飞倩 张佳婵 王昌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9-448,共10页
近五年随着消费者对“天然、绿色、安全”化妆品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发酵源化妆品的开发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于发酵源化妆品原料的开发,中外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入手,提高了相关发酵产物的活性、产量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 近五年随着消费者对“天然、绿色、安全”化妆品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发酵源化妆品的开发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于发酵源化妆品原料的开发,中外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入手,提高了相关发酵产物的活性、产量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借助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VOSviewer,以“化妆品”、“发酵”、“cosmetic”、“fermentation”或“fermented”为关键词构建近五年发酵源化妆品文献库,根据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词共现频率分析近期发酵源化妆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对目前化妆品相关的发酵菌种、发酵产物及功效宣称进行了汇总分析,同时对未来发酵源化妆品的发展与研发提出展望,为发酵源化妆品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源化妆品 发酵菌种 发酵产物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关锋 杨泰 +3 位作者 宋先凡 徐伟伟 阳治康 陈清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1519,共9页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可形成芽孢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且对动物机体无毒副作用的理想益生菌。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功能、平衡微生物区系,提高免疫力和促生长等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还可以作为饲料发酵菌种,经发酵后的饲...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可形成芽孢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且对动物机体无毒副作用的理想益生菌。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功能、平衡微生物区系,提高免疫力和促生长等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还可以作为饲料发酵菌种,经发酵后的饲料会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促进畜禽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和吸收。枯草芽孢杆菌内生芽孢的特性,可以保证其在饲料生产和畜禽内环境条件下的功能稳定性以及作为疫苗表达载体的独特优势。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在畜禽生产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枯草芽孢杆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 发酵菌种 疫苗表达载体
下载PDF
复配菌株对发酵乳品质与功能特性的改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烨 侯保朝 +5 位作者 洪维錬 何剑 李宝磊 满朝新 姜毓君 张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2-380,共9页
发酵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发酵乳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市面上的发酵乳多数是以单菌株或传统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发酵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发酵乳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市面上的发酵乳多数是以单菌株或传统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制备而成的,但是以此生产发酵乳会有发酵时间过长、口感略差和稳定性不佳等问题。近年来,复配菌株作为发酵乳的发酵剂成为发酵乳制备方向的研究热点,利用不同菌株间的互作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代谢产物的含量和丰富度,进而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及功能特性,弥补传统发酵乳在产品形态以及感官体验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综述了复配菌株能够加快发酵乳pH下降速度,丰富产品感官以及改善其流变特性和持水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发酵乳在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抑菌等功能方面的能力。最后展望了发酵乳在未来可以进行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今后发酵乳的多元化、功能化、精准化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 发酵乳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下载PDF
生物酶改善原酿酱油品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程宇勤 崔春 冯云子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42,共9页
酱油是以大豆、小麦和盐为原料,通过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中国传统调味品。生物酶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改善酱油滋味、风味的有效手段。酱油的味道、香气和颜色之间的平衡作用赋予酱油独特的风味。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 酱油是以大豆、小麦和盐为原料,通过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中国传统调味品。生物酶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改善酱油滋味、风味的有效手段。酱油的味道、香气和颜色之间的平衡作用赋予酱油独特的风味。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在多种酶的共同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和糖类。一方面,氨基酸和糖类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酱油饱满的色泽;另一方面,这些酶解产物不仅对酱油的口感有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被多种微生物进一步代谢为各种有机酸和芳香族化合物,从而产生独特的风味和香气。此外,米曲霉是酱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其可以产生各种酶用于原料的分解,对酱油的发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重点介绍了酱油酿造过程中关键生物酶的分类、来源及其在酱油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相关的微生物改良技术和酶制剂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为改善原酿酱油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制剂 酿造酱油 菌种筛选 品质改善
下载PDF
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混合发酵黄酒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超群 陈晨 +2 位作者 蒋予箭 张蕾 谢广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以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为黄酒发酵菌种,分别考察2种酵母对18°Bx糖化液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产酒精(9.9%vol)能力强于异常汉逊酵母(6.8%vol),异常汉逊酵母产挥发酯(2.41 g/L)显著高于酿酒酵母(0.53 g/L)。比较混菌发酵途... 以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为黄酒发酵菌种,分别考察2种酵母对18°Bx糖化液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产酒精(9.9%vol)能力强于异常汉逊酵母(6.8%vol),异常汉逊酵母产挥发酯(2.41 g/L)显著高于酿酒酵母(0.53 g/L)。比较混菌发酵途径,顺序混合发酵酒精度(8.1%vol)略低于同时混合发酵酒精度(8.7%vol),挥发酯含量(1.59 g/L)显著高于同时混合发酵(0.56 g/L)(P<0.05),结合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选择顺序混合发酵途径较为合适。通过单因素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选择主发酵温度、pH值、酵母接种量3个因素对顺序混合发酵黄酒产品的挥发酯含量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顺序混合发酵黄酒的最佳参数为:发酵温度31.5℃,接种量1.0×10~7个/mL,pH 4.2。验证试验表明,在此条件下顺序混合发酵黄酒的挥发酯含量为(1.66±0.028)g/L,与预测值1.70 g/L相差不大,比酿酒酵母单独发酵提高213%。本研究为非酿酒酵母在黄酒发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汉逊酵母 混合菌种 黄酒 发酵曲线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具有益生功能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18
作者 董惠心 赵龙妹 +4 位作者 冯铭 李旺 李元晓 曹平华 何万领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46-15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产酶能力及抑菌性能优良的发酵菌株,为新型饲料资源的开发和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提供参考。以蜡样芽胞杆菌菌株H14为出发菌株,分析其酶学特性和抑菌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菜籽粕的饲料添加量与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筛...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产酶能力及抑菌性能优良的发酵菌株,为新型饲料资源的开发和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提供参考。以蜡样芽胞杆菌菌株H14为出发菌株,分析其酶学特性和抑菌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菜籽粕的饲料添加量与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筛选鉴定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木聚糖酶的蜡样芽胞杆菌H14。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60℃,pH 9,酶活11.51 U/mL,蛋白酶酶活73.68 U/mL,淀粉酶酶活5.96 U/mL,木聚糖酶酶活14.02 U/m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抑菌直径分别为18.200±0.200 mm和17.567±0.493 mm。发酵菜籽粕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菜籽粕添加量25%,发酵48 h,酶活为12.608 U/m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抑菌效果分别为菜籽粕添加量25%,发酵48 h,抑菌直径为24.933±0.204 mm;菜籽粕添加量25%,发酵72 h,抑菌直径为27.400±0.529 mm,发酵产物含蔗糖、木糖、葡萄糖。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一株具有良好产酶和抑菌特性的发酵菌株H14,其在发酵菜籽粕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为未来发酵饲料的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筛选鉴定 酶学特性分析 发酵菜籽粕 抑菌性能 发酵菌株 纤维素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木聚糖酶 饲料资源转化 抗生素替代品
下载PDF
腌制叶用芥菜发酵菌应用与发酵工艺优化
19
作者 胡丹丹 陈山乔 +1 位作者 孙志栋 吴祖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为获得品质优良的发酵叶用芥菜,通过层次分析法、多因素试验对叶用芥菜的腌制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菌株L8(Lactobacillus brevis)、L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Y9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 为获得品质优良的发酵叶用芥菜,通过层次分析法、多因素试验对叶用芥菜的腌制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菌株L8(Lactobacillus brevis)、L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Y9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复合发酵,最佳配比为1:1:1,在新鲜芥菜堆黄优化基础上,再通过菌接种量、堆黄时间、食盐添加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叶用芥菜腌渍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菌接种量体积分数5%、堆黄时间2 d、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5%。该条件下,总酸质量分数为0.85 g/100 g、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203 g/100 g,亚硝酸盐半衰期为4.23 d以及感官评分为86.50分,总体可接受性好。该研究为进一步提供优质发酵蔬菜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发酵菌株 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正中 刘波 +1 位作者 邵鹏 朱爱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47-4860,共14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鱼粉资源紧缺,价格持续攀升,使得植物蛋白质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占比逐渐增大,但是植物蛋白质源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导致饲料利用率低下,并对水产动物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发酵饲料可增强饲料的...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鱼粉资源紧缺,价格持续攀升,使得植物蛋白质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占比逐渐增大,但是植物蛋白质源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导致饲料利用率低下,并对水产动物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发酵饲料可增强饲料的适口性,有助于提高水产动物对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小肽和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且生物发酵技术可降低植物蛋白质源中的抗营养因子,增加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提高水产动物机体健康水平和免疫力。本文主要论述发酵饲料的作用机理、主要的发酵菌种、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与前景展望,以便为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发酵菌种 水产养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