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对闽东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倩 张富 +3 位作者 吴贤锋 王迎港 李文杨 刘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42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对闽东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发酵啤酒糟在舍饲闽东山羊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选择体重[(20.89±1.21)kg]相近的8月龄闽东山羊公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对闽东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发酵啤酒糟在舍饲闽东山羊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选择体重[(20.89±1.21)kg]相近的8月龄闽东山羊公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饲粮中发酵啤酒糟水平分别为0、12%、24%和36%,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一致。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的进食氮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3)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瘤胃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瘤胃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在门水平上,试验Ⅱ组的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的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Ⅲ组的瘤胃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的瘤胃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瘤胃肠单胞菌属(Intestinimona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啤酒糟可提高闽东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ADF表观消化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瘤胃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改善瘤胃发酵环境,且对闽东山羊的生长和机体代谢无负面影响。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在12%~24%时饲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啤酒糟 闽东山羊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
下载PDF
醋醅源非酿酒酵母的鉴定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静 陈晖 +3 位作者 李亚星 肖浩 陈亚蓝 邢淑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1,共8页
为改善传统商业酿酒酵母酿造葡萄酒的风味与口感,以醋醅中分离的菌株J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受性分析;以菌株JM、商业酿酒酵母(SC)和安琪活性生香干酵母(ADY)单菌及混菌发酵酿造葡萄酒,并对其品质进行分... 为改善传统商业酿酒酵母酿造葡萄酒的风味与口感,以醋醅中分离的菌株J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受性分析;以菌株JM、商业酿酒酵母(SC)和安琪活性生香干酵母(ADY)单菌及混菌发酵酿造葡萄酒,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菌株JM被鉴定为扁平云假丝酵母(Candida humilis),在发酵液中总酯产量为2.64 g/L,其可耐受3.0%柠檬酸、温度35℃、体积分数6%的乙醇及4%NaCl。在不同组别葡萄酒样品中,JM+SC混菌制备的葡萄酒品质最佳,其酒体颜色为紫红色,L*值、a*值、b*值分别为53.93、20.38、4.85;糖度为7°Bx,总酸含量为3.38 g/L,还原糖含量为22.00 g/L,pH为3.58,花色苷含量为205.52 mg/L,酒精度为12.60%vol,总酯含量为1.47 g/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2.21%、32.86%;酒样富含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果香浓郁,清爽可口,具备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醅 非酿酒酵母 鉴定 混菌发酵 葡萄酒 品质
下载PDF
发酵酒糟在养牛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蓉 梅世慧 +8 位作者 何广霞 韦秒粘 陈泽 陈兰 周碧君 王开功 陈超 朱二鹏 程振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2,共6页
酒糟作为酿酒产业的副产物,近年在动物饲料中被广泛应用,其可替代日粮中的部分精料用于畜禽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畜禽养殖业的饲料短缺问题。酒糟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能延长储存时间,而且能提高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及优化氨基酸组成,同... 酒糟作为酿酒产业的副产物,近年在动物饲料中被广泛应用,其可替代日粮中的部分精料用于畜禽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畜禽养殖业的饲料短缺问题。酒糟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能延长储存时间,而且能提高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及优化氨基酸组成,同时降低粗纤维含量,营养价值较高,提升了酒糟的饲用价值。本文主要对几种发酵酒糟特点、利用方式及发酵酒糟在养牛产业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发酵酒糟饲料化的研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酒糟 益生菌 饲料化应用 养牛业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谷物饮料的工艺优化
4
作者 吴兴壮 鲁明 +2 位作者 张晓黎 付欣 陈曼曼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7-40,共4页
试验以玉米、大米、小米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株,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谷物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按照5%接种量,在30℃条件下发酵25 h,在此条件下做出的谷物饮料色泽均匀一致,有浓郁的谷物香味,酸甜适口,分层较少,没有苦涩的味道。
关键词 谷物 乳酸菌 发酵 谷物饮料
下载PDF
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醋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5
作者 张霞 郭玉琪 +4 位作者 安琪 马艳弘 王翔 范锋萍 王愈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文章以苹果幼果与红薯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确定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醋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发酵前(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汁)、发酵后(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醋)以及市售苹果醋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顶... 文章以苹果幼果与红薯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确定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醋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发酵前(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汁)、发酵后(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醋)以及市售苹果醋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发酵前(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汁)、发酵后(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醋)以及市售苹果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为醋酸菌接种量10%、初始酒精度7%、发酵温度31℃。与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汁、市售苹果醋相比,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物质更丰富,酸类、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显著更高。该研究可为苹果幼果-红薯复合果粮醋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幼果 红薯 果粮醋 发酵工艺 抗氧化能力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中国粮谷酿酒技艺或发端于凤翔流考证
6
作者 王赛时 《酿酒》 CAS 202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中国酿酒技艺及其传承,整体呈现一体多元的特征,即以酒曲作用于粮谷、自然发酵生香为主体,各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酿造风格。从西周到唐代持续向全国各地延展,并根据各地的酿酒生态环境,融汇当地已有的酿酒技艺传统而形成基本... 中国酿酒技艺及其传承,整体呈现一体多元的特征,即以酒曲作用于粮谷、自然发酵生香为主体,各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酿造风格。从西周到唐代持续向全国各地延展,并根据各地的酿酒生态环境,融汇当地已有的酿酒技艺传统而形成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技艺 源流考证 曲糵发酵谷粮 秦饮 秦中 周秦汉唐 传播
下载PDF
糟醅分区在浓香白酒正常排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常强 吴再节 +5 位作者 王越 孙伟 崔磊 蒋超 李春军 董思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以糟醅分区为研究对象,展开了正常排次糟醅分区试验组和常规茬醅对比组对本排次以及三区和大茬作为池底对下排池底产酒的分析研究。通过糟醅分区试验组和茬醅对比组对本排次窖池产酒的产量、理化和感官比对分析发现,一区试验相比于小茬... 以糟醅分区为研究对象,展开了正常排次糟醅分区试验组和常规茬醅对比组对本排次以及三区和大茬作为池底对下排池底产酒的分析研究。通过糟醅分区试验组和茬醅对比组对本排次窖池产酒的产量、理化和感官比对分析发现,一区试验相比于小茬对比组酒体产量提升了7.4%,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分别降低了3.8%和6.6%,乳酸乙酯提升了24.2%;二区试验组相比于二茬对比组酒体产量提升了5.3%,乙酸乙酯提升了13.6%,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分别降低了13.5%和6.9%;三区试验组相比于大茬对比组酒体产量降低了11.8%,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别降低了26.4%和32.6%,己酸乙酯提升了89.1%;感官上,三区酒的窖香明显,口感更加醇甜协调,一区、二区及三甑茬醅酒体更偏清香风格。通过三区和大茬作为池底对下排次窖池产酒的产量和质量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较之大茬-池底对比组,三区-池底试验组酒体产量略有提升,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均有所提升,分别提升了10.4%、15.1%和19.3%,且乙己比和乳己比均有所降低。研究结果为浓香型白酒正常排次优级酒得率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下排次池底糟醅质量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醅分区 常规茬醅 酒体 比对研究
下载PDF
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世源 李子健 +3 位作者 罗惠波 孙跃鹏 李津 黄丹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2,共12页
通过分析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组成及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生态网络、挥发性代谢物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作用。将1株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酒醅的酿酒酵母(Y1)扰动酒醅固态发酵过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 通过分析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组成及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生态网络、挥发性代谢物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作用。将1株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酒醅的酿酒酵母(Y1)扰动酒醅固态发酵过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构成和挥发性代谢物组成,利用随机森林学习算法计算能够表征试验组与空白组间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共现性网络模型分析试验组与空白组的微生物生态网络差异,采用PLS-DA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别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差异代谢物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最后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以及通路富集分析微生物群落潜在功能的改变。结果表明,5种细菌和15种真菌可以作为表征酿酒酵母扰动酒醅中微生物组成的生物标志物,并且提高了微生物生态网络的复杂性;挥发性代谢物的组成发生了改变,共有18种差异代谢物,部分挥发性代谢物的含量得到提高,绝大多数生物标志物与差异代谢呈显著相关。此外,酿酒酵母的扰动效应导致微生物群落出现180个上调基因,46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大多数与物质的代谢有关。这些结果为酿酒酵母在白酒发酵中的应用及优化酒醅发酵过程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酿酒酵母 共现性网络 生物扰动 挥发性代谢物 功能预测
下载PDF
大豆秸和稻草对甜玉米秸秆和湿啤酒糟混合青贮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莉莹 崔卫东 +1 位作者 田静 张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5-951,共7页
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a)秸秆和湿啤酒糟含水量较高,青贮可有效解决其不易贮藏的问题。通过设置甜玉米秸秆单贮、湿啤酒糟单贮、两者不同比例(3∶1和4∶1)混合青贮以及分别添加大豆(Glycine max)秸和稻(Oryza sativa)草将混合青贮... 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a)秸秆和湿啤酒糟含水量较高,青贮可有效解决其不易贮藏的问题。通过设置甜玉米秸秆单贮、湿啤酒糟单贮、两者不同比例(3∶1和4∶1)混合青贮以及分别添加大豆(Glycine max)秸和稻(Oryza sativa)草将混合青贮的含水量调节为60%和70%,共12个处理,探究混合比例及含水量对其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秸秆单贮发酵品质良好,湿啤酒糟单贮发酵品质较差,二者按3∶1混贮后显著提高了乳酸及乙酸含量(P<0.05),4∶1混贮后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但4∶1混贮后好氧细菌及酵母数量较3∶1高;与甜玉米秸秆单贮相比,添加大豆秸显著提高了混合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P<0.05),有氧暴露7 d后的pH值仍接近4.2,添加大豆秸将含水量调节为60%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5);添加稻草的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5)。综上,甜玉米秸秆与湿啤酒糟按3︰1的比例混合,并添加大豆秸将含水量调节为60%,其发酵品质好,有氧暴露7 d有氧稳定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青贮 湿啤酒糟 甜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30种有机酸空间与时间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松柏 赵兴蓉 +5 位作者 邵燕 吴奇霄 贾俊杰 黄张君 王松涛 沈才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97-304,I0011,I0012,I0013,共11页
采用HPLC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浓香型白酒酒醅中30种有机酸进行测定,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酒醅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空间与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0种有机酸在检测范围内线... 采用HPLC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浓香型白酒酒醅中30种有机酸进行测定,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酒醅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空间与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0种有机酸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加标回收率为82.29%~113.20%,HPLC分析定量限为0.500~5.050 mg/L,LC-MS/MS分析定量限为0.005~1.380 mg/L。下层酒醅中有机酸的总含量最高,乳酸、乙酸是含量最高的2种有机酸,酒醅中含量较高的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含量分别为306.06~814.66、150.31~440.52μg/g;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可以对不同酒醅的空间位置分布辨识;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筛选出关键差异物质为乳酸、乙酸、丁二酸、丁酸、亚油酸。长发酵期酒醅中有机酸的总含量高于短发酵期,己酸的增加比最高;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区分不同发酵期的酒醅和解析影响其分布的特征有机酸。对酒醅中多种有机酸的准确定量分析和分布规律研究可为酿酒生产工艺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有机酸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比较
11
作者 刘亚男 高雁 +10 位作者 杨奕凡 霍向东 张龑 吴江超 邵志伟 林青 马润泽 陈开旭 胡有贞 关波 曾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为分析新疆不同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性能,采用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伊犁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传统自然发酵谷物饮料—玛格孜木与波杂中分离乳酸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比较筛... 为分析新疆不同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性能,采用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伊犁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传统自然发酵谷物饮料—玛格孜木与波杂中分离乳酸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比较筛选菌株的生长特性、产酸、耐酸、溶血性、抑菌能力、抗氧化活性及降解生淀粉和熟淀粉性能及产香能力评价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波杂中乳酸菌多样性高于玛格孜木,前者分离出5个属5株菌,后者分离出2个属7株菌。波杂来源的乳酸菌在生长速度、产酸能力、对肠道病原菌的抑菌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对生淀粉液化和糖化能力均高于玛格孜木来源乳酸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筛选菌株的主要风味贡献物为含硫、短链烷烃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和氮氧化合物。综上,波杂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性能较玛格孜木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发酵饮料 玛格孜木 波杂 乳酸菌 分离鉴定 发酵性能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解析老白干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物特征
12
作者 耿晓杰 陈尔豹 +6 位作者 马志莹 王新磊 王柏文 郑福平 孙金沅 张煜行 李泽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0,共16页
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物与其独特的风格特征息息相关。对于老白干白酒而言,其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尚未被完全解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老白干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酒醅代谢物进行了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 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物与其独特的风格特征息息相关。对于老白干白酒而言,其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尚未被完全解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老白干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酒醅代谢物进行了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显著性差异分析,筛选出了差异代谢物,并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分析,揭示了这些差异代谢物可能参与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在9个不同发酵时间点的酒醅样品中,共检测到2157种代谢物,其中172种为极显著差异代谢物(VIP>2,P<0.01,|log_(2)(FC)|>0.1)。在不同发酵阶段,各类代谢物的表达量有所不同。在发酵前期(0~8 d)差异代谢物最多,共128种极显著差异代谢物(P<0.01),氨基酸、肽及其类似物,脂类,杂环类和碳水化合物及其结合物代谢显著上调;发酵中期(8~17 d)有22种代谢物有极显著差异代谢物(P<0.01),氨基酸、肽及其类似物(8~14 d)代谢显著上调,脂类代谢先上调后下调,黄酮类与之相反;发酵后期(17~36 d)有33种极显著差异代谢物(P<0.01),氨基酸、肽及其类似物和脂类代谢先上调后下调。此外,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确定了104条代谢途径,并据此绘制了代谢网络图。在发酵的不同阶段,某些代谢途径变得更为活跃,如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代谢、黄酮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主要发生在发酵前期(P<0.05),而黄酮类代谢在发酵中期较为活跃(P<0.05),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则在发酵后期较为旺盛(P<0.05)。丝氨酸、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半醛等18种代谢物在多个发酵时间段表现出显著差异,它们注释到半乳糖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及甘油磷脂代谢等途径,这可能是风味化合物的潜在生成途径。研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老白干白酒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可为解析老白干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风味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白干 风味化合物 酒醅 代谢组学 代谢途径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下沙到四轮次酒醅堆积终点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李新涛 胡春红 +5 位作者 林良才 卢君 张翠英 李长文 叶正良 肖冬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7,共8页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酒醅不同阶段堆积终点的特征,对贵州省某酒庄的53口窖池从下沙到四轮次酒醅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并分析各轮次酒醅堆积终点时各指标对基酒产量与基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酒醅的温度、酸度、...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酒醅不同阶段堆积终点的特征,对贵州省某酒庄的53口窖池从下沙到四轮次酒醅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并分析各轮次酒醅堆积终点时各指标对基酒产量与基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酒醅的温度、酸度、水分、发酵力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L-乳酸和葡萄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乙醇含量、拜尔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数量、酵母菌活菌率表现为前期快速上升,二轮次后趋于水平的状态。糖化力呈现先降低后水平波动的趋势;酿酒酵母和酵母总数总体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基酒产量、基酒品质显著相关的指标有10个(P<0.05),分别是为水分、乙醇、拜尔接合酵母、乳酸、酿酒酵母、酸度、淀粉、葡萄糖、温度、发酵力。其中,水分、乙醇含量、葡萄糖含量对基酒的影响最大,且水分、乙醇含量对基酒的影响主要是正相关,葡萄糖含量对基酒的影响主要是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堆积发酵终点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白酒糟中添加花生秧与玉米粉对其混合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14
作者 尹梦丽 黄文明 +3 位作者 陈煜 李顺豪 韦艳群 左福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5-983,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秧和玉米(Zea mays)粉对浓香型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提高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和延长安全储存期。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花生秧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秧和玉米(Zea mays)粉对浓香型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提高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和延长安全储存期。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花生秧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的0、5%、10%;玉米粉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的0、2%、4%。厌氧发酵后评定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厌氧发酵180 d时,添加花生秧显著提高了白酒糟的pH(P<0.05),对乳酸(LA)、乙酸(A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玉米粉显著降低了白酒糟的AA含量(P<0.05),对pH和L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降低了NH3-N/TN以及丙酸(PA)含量(P<0.05)。对照组的V-Score评分最低,为87.83,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处理组的V-Score评分最高,为97.23。2)未经厌氧发酵时,添加花生秧显著提高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添加玉米粉对DM、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厌氧发酵180 d时,添加花生秧和玉米粉均显著提高了DM、A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提高了CP、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综上所述,添加花生秧、玉米粉可改善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提高发酵白酒糟的体外瘤胃降解率;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改善厌氧发酵品质的效果最好,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提高发酵白酒糟体外瘤胃降解率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糟 花生秧 玉米粉 厌氧发酵 混合发酵 发酵品质 体外降解率
下载PDF
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一然 程寒 +4 位作者 孙敏 曾珊 沈才洪 杨雅琼 敖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其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酒的品质和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该文对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其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酒的品质和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该文对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窖泥、大曲及糟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此外,阐述了微生物群落对白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及白酒中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为白酒酿造微生物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多样性 大曲 窖泥 糟醅
下载PDF
泸型酒糟醅中微生物组学和挥发性代谢物关联性分析
16
作者 贾勇磊 张宿义 +8 位作者 许德富 王思浓 敖宗华 贾俊杰 杨艳 陈垚 黄志久 付鑫 张榆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2-81,共10页
为了揭示泸型酒糟醅微生物-挥发性代谢物的时间特征,阐明泸型酒“窖香浓郁”风味的内在机制。该研究以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糟醅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解析糟醅中的微生物组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糟醅中的代谢物的... 为了揭示泸型酒糟醅微生物-挥发性代谢物的时间特征,阐明泸型酒“窖香浓郁”风味的内在机制。该研究以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糟醅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解析糟醅中的微生物组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糟醅中的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同时测定其水分、酸度、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并进行Pearson’s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糟醅中微生物和挥发性代谢物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其组成和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化。Lactobacillus、Limosilactobacillus、Weissella、Bacillus、Pediococcus、Kazachstania、Aspergillus、Thermoascus、Thermomyces和Issatchenkia是糟醅发酵的优势菌群,其与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163种代谢物质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泸型酒糟醅在发酵过程中经历了糖化、酒化、生香3个典型的阶段,尤其生香阶段大量生成的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确保其“窖香浓郁”风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酒 糟醅 微生物组学 挥发性代谢物 窖香浓郁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草酒发酵过程中的真菌群落变化
17
作者 范锦琳 王诗宇 +2 位作者 易超 林冬梅 林占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目的】菌草酒是采用菌草为原料酿造的白酒,了解菌草酒不同发酵时期的真菌群落演变规律和优势真菌群落,为建立菌草酒微生物信息数据库、探究菌草酒的发酵机理、提升菌草酒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 【目的】菌草酒是采用菌草为原料酿造的白酒,了解菌草酒不同发酵时期的真菌群落演变规律和优势真菌群落,为建立菌草酒微生物信息数据库、探究菌草酒的发酵机理、提升菌草酒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菌草酒酿造过程中不同发酵时期的酒醅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揭示菌草酒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分布和演替规律。【结果】在菌草酒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分布在不同发酵时期不断调整和平衡,共注释到8个门、22个纲、50个目、110个科、243个属。在门水平上分析,优势真菌门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92.32%、4.88%和1.34%,其中子囊菌门是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核心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分析,优势真菌属包括未分类属、酵母属(Sacchar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木耳属(Auriculari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45.53%、35.11%、2.72%、2.06%、1.60%、1.25%和1.00%,其中未分类属和酵母属在发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发酵前和发酵后样本真菌群落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结论】菌草酒酿造过程不同发酵时期的酒醅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发酵前和发酵后的群落结构差异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酒 高通量测序 发酵 酒醅 真菌群落结构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机械化模式下酱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理化指标与风味物质的差异分析
18
作者 杨军 敖宗华 +5 位作者 贾俊杰 涂荣坤 王松涛 周燕妮 明红梅 张宿义 《酿酒科技》 2024年第6期17-26,共10页
为研究机械化模式下酱香型白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差异,对酒质好且出酒率高的第4轮次酒堆积糟醅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各层次糟醅在温度、黏度、还原糖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中层和内层糟醅之间硬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层次间差异显... 为研究机械化模式下酱香型白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差异,对酒质好且出酒率高的第4轮次酒堆积糟醅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各层次糟醅在温度、黏度、还原糖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中层和内层糟醅之间硬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层次间差异显著;在酸度、水分、淀粉指标上,只有外层糟醅与其他层次糟醅差异显著,其余层次之间不显著。通过GC-MS分析,发现外层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多,中层和内层含量相近,底层含量最少;酯类、酸类、醇类和芳香族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90%以上,其中酯类是堆积发酵过程中最丰富的挥发性物质;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关键差异风味物质主要有24种,其中酯类有12种,酸类有4种,醇类有3种,其他类有5种。外层与其他层次的糟醅风味物质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层与底层糟醅风味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堆积前期,内层与中层风味物质相似,在堆积后期,内层与底层风味物质相似。造成糟醅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溶氧量及温度,底层由于溶氧量和温度较低,导致发酵进度较慢。研究发现,通过破堆移位可以提高发酵糟醅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风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从而加快发酵进度。本研究为进一步剖析酱酒机械化模式下改进酿造工艺参数、提升堆积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酱酒糟醅 堆积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添加生物酶对酒糟和麸皮混合固态发酵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徐娜 任海伟 +2 位作者 赵玲珑 陶涛 阎瑾 《酿酒科技》 2024年第7期33-42,共10页
以鲜酒糟和麸皮为试验原料,将二者以6∶4质量比混合,发酵30 d后分析酶制剂对混贮体系发酵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共设置4个试验组,分别是1个对照组(CK组,不添加酶制剂)和3个添加剂处理组:0.3%纤维素酶添加剂组(C组)、0.3%木聚... 以鲜酒糟和麸皮为试验原料,将二者以6∶4质量比混合,发酵30 d后分析酶制剂对混贮体系发酵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共设置4个试验组,分别是1个对照组(CK组,不添加酶制剂)和3个添加剂处理组:0.3%纤维素酶添加剂组(C组)、0.3%木聚糖酶添加剂组(X组)和复合添加剂组(CX组,0.15%纤维素酶+0.15%木聚糖酶)。结果表明,混贮发酵过程中,3个添加剂组pH和氨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X组pH最低为3.97,乳酸含量最大为9.46;干物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组下降明显;4个试验组淀粉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降低趋势;4个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在门水平上,CX组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最大为1.14%,X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低为24.68%;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作为优势菌相对丰度有所升高,CX组相对丰度最高为0.09%;肠杆菌属等有害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CX组相对丰度最低为0.05%。综合分析发现,添加酶制剂可以有效改善酒糟与麸皮混贮发酵品质,且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混合添加发酵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生物酶 酒糟 麸皮 固态发酵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啤酒糟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0
作者 邓颖朝 阮莉珺 +2 位作者 邵鹏程 唐庆凤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02-3712,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啤酒糟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泌乳期、产犊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水牛42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4头。各组饲粮中啤酒糟与豆粕的比例分别为50∶50(Ⅰ组)、7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啤酒糟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泌乳期、产犊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水牛42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4头。各组饲粮中啤酒糟与豆粕的比例分别为50∶50(Ⅰ组)、75∶25(Ⅱ组)和100∶0(Ⅲ组)。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Ⅲ组泌乳水牛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产奶量和标准乳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2)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啤酒糟对泌乳水牛乳密度、乳蛋白率、乳脂率、全乳固体含量、非乳脂固体含量、乳糖率、乳酸度和乳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乳蛋白和乳糖产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乳脂产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3)Ⅲ组泌乳水牛瘤胃pH和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随着饲粮中啤酒糟添加比例的提高,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Ⅲ组瘤胃乙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瘤胃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TVFA)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Ⅲ组瘤胃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间瘤胃乙酸/TVFA、丙酸/TVFA和丁酸/TVFA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泌乳水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采用100%啤酒糟替代豆粕的饲粮饲喂泌乳水牛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啤酒糟替代饲粮中的豆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糟 泌乳水牛 生产性能 乳成分 瘤胃发酵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