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联合雷贝拉唑对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候及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张玉洁 刘则鹏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联合雷贝拉唑在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66例RE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加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联合雷贝拉唑在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66例RE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加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食管动力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GAS、MO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联合雷贝拉唑可提高RE治疗效果,加快食管动力学复常,促进疾病症状消失,纠正胃肠激素紊乱,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栀子甘草豉汤加味 雷贝拉唑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连续蒸煮设备处理黄豆在广式酿造酱油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滑欢欢 杨振鹏 黄辉亮 《现代食品》 2024年第8期123-126,共4页
本项目采用连续蒸煮设备蒸煮黄豆,通过优化泡发豆水分、蒸煮时间和温度、预热温度等因素,确定最佳黄豆蒸煮工艺,采用该工艺发酵原油,氨基酸态氮提高了5%,原料利用率提升了6.7%,可以显著改善酱油口感和风味,全面提升酱油质量,降低成本。
关键词 连续蒸煮设备 黄豆 氨基酸态氮 原料利用率
下载PDF
混合菌种发酵对豆豉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锦绣 陈伟 +1 位作者 程芳 李靖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1,92,共6页
通过混合菌种发酵豆豉,提高豆豉的抗氧化能力。选用高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2、D8、D10和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U35进行单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豆豉,测定其中的抗氧化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比较豆豉铁氰化钾还原能力、自由... 通过混合菌种发酵豆豉,提高豆豉的抗氧化能力。选用高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2、D8、D10和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U35进行单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豆豉,测定其中的抗氧化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比较豆豉铁氰化钾还原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能力差异,同时分析其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混菌豆豉的苷元型异黄酮含量明显提高,D2U35、D8U35、D10U35混菌豆豉比D2、D8、D10单菌豆豉分别增加了59.71%、68.18%、54.83%。豆豉中抗氧化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蒸煮大豆高31.20%~45.19%。混菌豆豉铁氰化钾还原能力、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比单菌豆豉高约22.02%、38.62%,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单菌豆豉基本相同。混菌豆豉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对抗氧化性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黄酮类化合物 异黄酮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豆豉多菌种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杜木英 阚建全 +1 位作者 陈留记 王光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利用中温型毛霉和x-1菌,在45℃混合发酵1月的豆豉,其理化、感官指标均接近自然发酵的毛霉型豆豉,缩短了生产周期和降低了食盐含量。
关键词 豆豉 发酵 工艺
下载PDF
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文龙 危梦 +3 位作者 邹强 周衡刚 邵良伟 刘达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3,140,共6页
以经优化生产的传统毛霉型豆豉、秘制香辛料、木姜子油等为原料,开发一种特色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结果表明:当豆豉含量70.0 g、混合油160.0 g、酵母膏2.0 g、木姜子油1.0 g时制得的烤鱼调料豉香浓郁、鲜香可口、回味无穷。该试验是以40... 以经优化生产的传统毛霉型豆豉、秘制香辛料、木姜子油等为原料,开发一种特色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结果表明:当豆豉含量70.0 g、混合油160.0 g、酵母膏2.0 g、木姜子油1.0 g时制得的烤鱼调料豉香浓郁、鲜香可口、回味无穷。该试验是以400 g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为基准,使用的混合油为菜籽油、色拉油、猪油、牛油按8:15:1:1的比例混合炼制而成,通过对其加工工艺和配料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一种特色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的最佳工艺和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烤鱼 工艺研究 复合调料
下载PDF
混菌发酵豆豉中异黄酮含量及对小鼠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锦绣 陈伟 +1 位作者 李靖 程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6,共6页
选用高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2和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U35进行单菌种、混合菌种发酵生产豆豉,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及其抗肿瘤能力,分析异黄酮含量和抗肿瘤能力的关系。用HPLC法测定豆豉提取物异黄酮含量,采用MTT比色法检... 选用高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2和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U35进行单菌种、混合菌种发酵生产豆豉,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及其抗肿瘤能力,分析异黄酮含量和抗肿瘤能力的关系。用HPLC法测定豆豉提取物异黄酮含量,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异黄酮含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癌(LLC)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D2U35混菌豆豉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分别比D2、U35单菌豆豉高101.95μg/mL(2.38倍)和35.48μg/mL(1.25倍),D2U35混菌豆豉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比D2、U35单菌豆豉高15.79%和7.02%,说明混菌发酵不仅提高了苷元型异黄酮含量,还提高了豆豉提取物的抗肿瘤能力。对肿瘤抑制作用,苷元苷型异黄酮>总异黄酮>糖苷型异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大豆异黄酮MTT 抗肿瘤能力
下载PDF
速熟黑豆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蒙 于雷 +3 位作者 王伟旭 李帅斐 王彩娇 杨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57,共5页
为研究速熟黑豆的理化性质,考察其与原料黑豆之间的差异,分析了黑豆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体外消化性,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黑豆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速熟黑豆与原料黑豆相比,... 为研究速熟黑豆的理化性质,考察其与原料黑豆之间的差异,分析了黑豆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体外消化性,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黑豆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速熟黑豆与原料黑豆相比,淀粉含量增加9.13%,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稍有减少,氨基酸总量略有减少,蛋白溶解性变差,而消化性明显提高;速熟黑豆粉微颗粒间聚集成块状,尺寸变大;与原料黑豆相比成分变化不大,但速熟黑豆蛋白分子聚集,其蛋白溶解性变差;热分析过程中,速熟黑豆的蛋白没有吸热峰出现,表明速熟黑豆蛋白热变性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熟 黑豆 理化性质 体外消化性
下载PDF
细菌型豆豉生产的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4-17,共4页
本文简述了豆豉的生产历史 ,对细菌型豆豉的生产工艺做了深入讨论 ,运用正交试验科学地筛选配方。该产品豉香诱人 ,深受欢迎 ,是值得开发的大豆产品。
关键词 豆豉 正交试验 细菌型
下载PDF
黄豆豉和黑豆豉在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性 被引量:8
9
作者 侯竹美 王凤舞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5-48,共4页
通过米曲霉发酵黄豆和黑豆,测定豆豉的抗氧化能力。选用米曲霉发酵产生黄豆豉和黑豆豉,在相同条件下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酚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黄豆豉和黑豆豉抗氧化性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豆豉比... 通过米曲霉发酵黄豆和黑豆,测定豆豉的抗氧化能力。选用米曲霉发酵产生黄豆豉和黑豆豉,在相同条件下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酚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黄豆豉和黑豆豉抗氧化性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豆豉比黄豆豉抗氧化性高。黄豆豉和黑豆豉在发酵第24d时还原能力和总酚含量达到最高值,总酚含量分别为0.024mg/mL,0.026mg/mL。在发酵第27d时黑豆豉和黄豆豉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对(·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0.12%、36.0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9.78%和64.8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豆豉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性很高,而黑豆豉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性都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豆豉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豆豉来源的纤溶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秀玲 杨延川 +1 位作者 刘璐 张扬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45,共5页
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的方法,从豆豉中分离到278株具有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经过纤维蛋白培养平板复筛,并获得1株产纤溶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命名为LZ-238。在对LZ-238菌株常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基础上,对部分长度的16SrDNA同源性进行... 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的方法,从豆豉中分离到278株具有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经过纤维蛋白培养平板复筛,并获得1株产纤溶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命名为LZ-238。在对LZ-238菌株常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基础上,对部分长度的16SrDNA同源性进行了分析,发现LZ-238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相似度达99.5%,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Z-238。通过液体发酵及阿胶纳豆的制作,对LZ-238菌株产酶及应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经发酵,LZ-238菌株纤溶酶的最高产量可达28.12U/mL,其制作的阿胶纳豆具有豆豉的特有香气且几乎无氨味,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纤溶酶 筛选 菌株鉴定
下载PDF
贵州省传统发酵食品水豆豉的致突变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雨 刘佳 +4 位作者 俞红 吴克枫 高敏 阮海星 朱彩霖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评价水豆豉作为食品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Am 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水豆豉的致突变作用进行研究,其检测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进行。结果:小鼠急性毒性试验LD50... 目的:评价水豆豉作为食品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Am 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水豆豉的致突变作用进行研究,其检测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进行。结果:小鼠急性毒性试验LD50>15 000 mg/kg BW,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水豆豉无明显毒性,符合食品的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试验 微核试验 精子 畸形 黄豆 小鼠 水豆豉 AMES试验
下载PDF
豆豉与淡豆豉的成分测试及微生物菌群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超 孙劲冲 +2 位作者 李若楠 薛正 王鑫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4-163,共10页
目的测试食品豆豉和中药淡豆豉样本中的药典成分,分离培养其留存的微生物菌株,分析微生物类别、发酵过程与功能成分的关系。方法平板筛选培养、菌苔外观和显微镜鉴别微生物菌株,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及苷元成分的含量,纤维平板法测... 目的测试食品豆豉和中药淡豆豉样本中的药典成分,分离培养其留存的微生物菌株,分析微生物类别、发酵过程与功能成分的关系。方法平板筛选培养、菌苔外观和显微镜鉴别微生物菌株,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及苷元成分的含量,纤维平板法测试纤溶酶活性。结果中药淡豆豉和食品豆豉的微生物以枯草芽孢杆菌最多,其次是霉菌和酵母;样本大豆异黄酮和苷元成分差异较大,有些中药材淡豆豉低于药典标准;个别食品豆豉样本具有纤溶酶活性,中药材淡豆豉少有纤溶酶活性。结论留存于淡豆豉或豆豉中的微生物丰度顺序如下:枯草芽孢杆菌、霉菌和酵母;大豆异黄酮和苷元成分的含量与发酵过程有关,样本的差异较大;溶栓不是中药材淡豆豉的主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豆豉 大豆异黄酮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发酵制品中的生物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充 易少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049-2055,共7页
目的从生物胺角度初步探讨大豆发酵制品的食用安全性,为确定大豆发酵制品的推荐安全摄入水平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豆发酵制品中生物胺的含量,以0.4 mol/L高氯酸为提取液,以丹酰氯为衍生试剂,紫外检测波长... 目的从生物胺角度初步探讨大豆发酵制品的食用安全性,为确定大豆发酵制品的推荐安全摄入水平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豆发酵制品中生物胺的含量,以0.4 mol/L高氯酸为提取液,以丹酰氯为衍生试剂,紫外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样品组分分离及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豆豉、豆酱、酱油3种大豆发酵制品均有部分品牌组胺含量超过危害作用水平(即500 mg/kg),8个样品中有7种超过100 mg/kg,同类不同品牌大豆发酵制品间组胺含量没有明显差别;色胺均未检出;除组胺外,3种大豆发酵制品中尚可能存在2-苯乙胺、腐胺及尸胺。结论大豆发酵制品的色胺未检出,组胺含量较高,大量食用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发酵制品 生物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论大豆及相关豆制食品的起源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玉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19,共7页
本文用"二重证据法",征引文献资料,结合新得之地下发掘材料,得出大豆原产于中国、其时间可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的夏代中晚期之结论。同时,考证出中国的战国时代已食用豆豉,西汉时代已食用豆腐。批驳了国外某些学者所谓中国大... 本文用"二重证据法",征引文献资料,结合新得之地下发掘材料,得出大豆原产于中国、其时间可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的夏代中晚期之结论。同时,考证出中国的战国时代已食用豆豉,西汉时代已食用豆腐。批驳了国外某些学者所谓中国大豆及其豆制食品系从外国传入的谬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豉 豆腐 豆制品起源
下载PDF
基于酶电极技术豆豉中谷氨酸含量快速测定的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祎 张金玲 +4 位作者 朱凯 朱思荣 史建国 张利群 毕春元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豆豉中的谷氨酸含量,建立一种无需复杂衍生化预处理、基于酶电极技术快速测定豆豉中谷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将谷氨酸氧化酶固定化在聚碳酸酯膜上,与过氧化氢电极自组装成谷氨酸生物传感器,采用两点定标法实现...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豆豉中的谷氨酸含量,建立一种无需复杂衍生化预处理、基于酶电极技术快速测定豆豉中谷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将谷氨酸氧化酶固定化在聚碳酸酯膜上,与过氧化氢电极自组装成谷氨酸生物传感器,采用两点定标法实现谷氨酸含量的快速测定。结果:谷氨酸含量在0.00~100 mg/d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稳定性,用该方法重复10次平行实验,线性方程为:y=0.9942x+0.5262,R^(2)=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65%,加标回收率为98.3%~100.8%。所需样品进样量为25μL,响应时间为20 s,每次测定成本仅为几毛钱。结论:该方法准确率高、稳定性好、专一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可靠的检测豆豉中谷氨酸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谷氨酸 酶电极 快速测定
下载PDF
豆豉营养与保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代丽娇 孙森 钱家亮 《粮食加工》 2007年第2期57-59,72,共4页
大豆发酵食品豆豉是我国的特色产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除含有人们熟悉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无机盐及维生素外,天然存在的生理活性成分还包括有大豆异黄酮类、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及大豆磷脂等。
关键词 豆豉 功能成分 大豆制品 大豆异黄酮 纳豆激酶
下载PDF
浅谈我国大豆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婷婷 张海生 +2 位作者 古晓红 王军 李方舟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期72-73,共2页
中国不仅是大豆起源国,也是大豆加工食品的发祥地。通过简述豆腐、腐乳、酱油、大豆油脂等的开发史,多角度地浅析了我国大豆产品开发的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在汉代和宋代,我国大豆产品开发达到了顶峰;豆腐等发酵制品大都在西汉年间问世;... 中国不仅是大豆起源国,也是大豆加工食品的发祥地。通过简述豆腐、腐乳、酱油、大豆油脂等的开发史,多角度地浅析了我国大豆产品开发的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在汉代和宋代,我国大豆产品开发达到了顶峰;豆腐等发酵制品大都在西汉年间问世;早在北宋年间我国就开始对豆油进行提取与利用,油脂与蛋白质的分离同时也是我国大豆开发利用的一项巨大突破。通过对大豆产品的开发研究,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大豆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品 豆腐 腐乳 豆浆 发展
下载PDF
论四川饮食中的豆豉文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7-190,共4页
四川豆豉是川菜特色调味品,在民众饮食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梳理了四川豆豉的发展历史,概述了四川豆豉在当代饮食中的主要表现,阐释了四川豆豉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期进一步传承四川豆豉文化,丰富川菜文化,推动四川豆豉产业... 四川豆豉是川菜特色调味品,在民众饮食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梳理了四川豆豉的发展历史,概述了四川豆豉在当代饮食中的主要表现,阐释了四川豆豉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期进一步传承四川豆豉文化,丰富川菜文化,推动四川豆豉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豆豉 饮食 文化
下载PDF
豆豉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力 《肉类研究》 2007年第9期15-18,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豆豉纤溶酶菌种的筛选、发酵、理化性质、提取、活性测定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豆豉 豆豉纤溶酶 菌种鉴定 发酵
下载PDF
豆豉鱼肉肠的制作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岩 《肉类工业》 2016年第2期7-8,共2页
鱼肉香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以豆豉和鲐鱼为主要原料试制了豆豉鲐鱼香肠,所得鱼肉香肠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具有豆豉和鱼肉的风味。
关键词 豆豉 鲐鱼 鱼肉香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