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ments in China's Food Additive Laws——Fermented Flour Paste Additive in Beijing Roast Duck
1
作者 Wang Jianglian Zhao Xin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08年第2期22-26,共5页
About half of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s in 2005 and 2006 were related to food additives. Early in 2007, the main problem for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is the issue of food addi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one such inci... About half of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s in 2005 and 2006 were related to food additives. Early in 2007, the main problem for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is the issue of food addi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one such incident: the fermented flour paste incident in Beijing roast duck that occurred in early 2007. We put forward suggested ways to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regarding Chinese food additives by focusing on legal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This includes optimizing higher-level laws for food additives, improving the standards system, cultivating the appropriate concepts, implement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facilitating routine law enfor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mented FLOUR paste FOOD ADDITIVE FOOD safety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Fermented Flour from Sweet Potato (Ipomea Batatas L,) as a Potential Food Securitv Product
2
作者 Oluwatoyin Bolanle Oluwole Sulaimon Babatunde Kosoko +3 位作者 Samuel Olusina Owolabi Morufat Justina Salami Gloria Nwakaegho Elemo Samuel Olakitan Akande Olatop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5期257-262,共6页
关键词 红薯粉 发酵期 甘薯 生产 产品开发 食品 峰值粘度 糊化温度
下载PDF
牡丹籽粕的添加对发酵豆酱理化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付玮琦 李西西 +3 位作者 任佳敏 赵雪如 李佳莹 李风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牡丹籽粕是油用牡丹籽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质、多糖、黄酮等营养成分。该研究在传统豆酱的制作原料中添加牡丹籽粕,以研究其对豆酱发酵过程中曲料酶活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牡丹籽粕的最佳添加比例为黄豆∶籽粕... 牡丹籽粕是油用牡丹籽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质、多糖、黄酮等营养成分。该研究在传统豆酱的制作原料中添加牡丹籽粕,以研究其对豆酱发酵过程中曲料酶活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牡丹籽粕的最佳添加比例为黄豆∶籽粕为7∶3,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成曲中性蛋白酶、淀粉酶和糖化酶最大酶活分别为1177.85,686.58,1564.36 U/g;后酵35 d后,所得牡丹籽粕豆酱中还原糖含量为9.66 g/100 g DW,多肽含量为19.53 g/100 g,总黄酮含量为1.93 mg CE/g DW,酱香浓郁、咸鲜适宜,具有良好的感官接受度,为提升牡丹籽粕附加值及开发新型营养型调味品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粕 制曲 发酵豆酱 酶活
下载PDF
红曲霉强化发酵对黄豆酱风味物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蒋四强 陈功 +6 位作者 李雄波 王泽亮 范智义 李婷 李恒 张其圣 邓维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101,共9页
为探究红曲霉混合强化发酵对黄豆酱品质的影响,以米曲霉(郫酿M003)和红曲霉(PM001)分别制曲混合强化发酵黄豆酱,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系统比较不同质量黄豆曲混合强化发酵黄豆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运用I... 为探究红曲霉混合强化发酵对黄豆酱品质的影响,以米曲霉(郫酿M003)和红曲霉(PM001)分别制曲混合强化发酵黄豆酱,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系统比较不同质量黄豆曲混合强化发酵黄豆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运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解析黄豆酱混合强化发酵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变化,并分析主要微生物与主要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曲霉混合强化发酵黄豆酱风味物质的组成、含量和微生物种类及相对丰度均显著优于米曲霉单菌制曲发酵的黄豆酱;黄豆酱中的多种主要风味物质与曲霉属(Asperg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红曲属(Monascus)以及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优势菌属呈显著正相关,米曲霉黄豆曲和红曲霉黄豆曲按照3∶1的质量比混合强化发酵的黄豆酱风味品质更好。研究结果说明红曲霉制曲混合强化发酵可显著改善黄豆酱的风味品质,可为黄豆酱风味品质的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强化发酵 黄豆酱 挥发性风味成分 菌群结构
下载PDF
Pasting Properties of White Corn Flours of <i>Anoman</i>1 and <i>Pulut Harapan</i>Varieties as Affected by Fementation Process
5
作者 Rahmawati Farasara Purwiyatno Hariyadi +1 位作者 Dedi Fardiaz Ratih Dewanti-Hariyad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年第21期2038-2047,共10页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white corn flour made from Anoman 1 and Pulut Harapan varieties as affected by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rn grits.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studied...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white corn flour made from Anoman 1 and Pulut Harapan varieties as affected by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rn grits.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studied were 1) spontaneous fermentation (SF);2) fermentation with the addition of a complete starter culture at 0 hour (CC fermentation) and 3) fermentation of (CC) with additional inoculation of starter culture containing amylolytic microorganisms at 16 hours (AC fermentation). The evaluation of pasting properties was done on the flour made from corn grits fermented for 0, 36, 48, and 72 hour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pasting properties of corn flour of Anoman 1 and Pulut Harapan varieties were affected by fermentation process. Addition of starter culture in the fermentation showed more complex effect on the pasting properties and was a func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tim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corn grits affected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ed flour, both for Anoman I and Pulut Harapan corn varieti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on the pasting properties were due to the different amylose/amylopectin content. AC fermentation of corn grits coul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paste for flour containing higher amylose content but decrease the stability of paste for flour containing high amylopectin. Specifically, CC fermentation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eak viscosity value especially for corn flour of Pulut Harapan. Fermentation for up to 48 h had resulted in corn flour of Pulut Harapan variety having a higher PV value, but it did not affect the tendency to retrog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ING CORN FLOUR White CORN fermentation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对米粉、米面团和米面包的改良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帅 郭晓雪 +6 位作者 范婧 边鑫 杨杨 马春敏 刘晓飞 王艳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7-35,共9页
为改善米面包品质,揭示转谷氨酰胺酶(TG酶)对米粉、米面团和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TG酶的米粉的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米面团的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和发酵特性,以及米面包的比容、气孔和质构等指标进行了... 为改善米面包品质,揭示转谷氨酰胺酶(TG酶)对米粉、米面团和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TG酶的米粉的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米面团的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和发酵特性,以及米面包的比容、气孔和质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60%TG酶能够改善米粉的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将米粉的稳定时间提高至8.00±0.77 min,峰值粘度(PV)、谷值粘度(VV)和最终粘度(FV)分别提升为5801.00±30.41、3805.67±76.14和5836.33±106.17 cP,降低米粉的衰减值(BD)和回生值(SB)等糊化参数至1990.00±128.11和1991.67±34.08 cP;同时TG酶增加米面团中水分结合的紧密程度,改善米面团的流变特性和发酵特性,将S_(21)升至9.24%±13.07%和将T_(21)和T_(22)分别降至1.40±1.80和30.45±2.28 ms,Hm提高至8.60±0.11 mm;孔隙率提高至50.51%±0.90%,降低米面包的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提高米面包的弹性,改良米面包的质构。相关性分析表明,T_(23)和形成时间呈负相关,Hm与C3、C3~C2和VV呈正相关,与BD和SB呈负相关,咀嚼性和C1呈正相关,比容与FV和PV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说明,TG酶可以改善米粉、米面团和米面包的品质,且改良的各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米面团 米面包 粉质特性 糊化特性 水分分布 发酵特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菌种对蚕豆酱前期发酵的影响
7
作者 李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8-73,共6页
为提高蚕豆酱的品质,该试验以蚕豆为主要原材料,经去皮、蒸熟、冷却、拌入面粉、接种、发酵等工艺,分别接入毛霉、酵母、米曲霉、黑曲霉4种单一纯种菌发酵制曲生产蚕豆酱,测定蚕豆酱发酵期间(1、3、5、7 d)酱醅的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 为提高蚕豆酱的品质,该试验以蚕豆为主要原材料,经去皮、蒸熟、冷却、拌入面粉、接种、发酵等工艺,分别接入毛霉、酵母、米曲霉、黑曲霉4种单一纯种菌发酵制曲生产蚕豆酱,测定蚕豆酱发酵期间(1、3、5、7 d)酱醅的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酱色差异指标的变化以及成品感官评分。结果表明:蚕豆酱发酵前期酱醅中总酸含量为米曲霉<黑曲霉<酵母<毛霉,氨基酸态氮含量为米曲霉>黑曲霉>毛霉>酵母,酱色差异变化为米曲霉>黑曲霉>酵母>毛霉。因此选用米曲霉作为蚕豆酱前期发酵的优势菌种。蚕豆酱的品质试验表明:经由米曲霉接种制曲发酵所得的成品蚕豆酱颜色呈黄褐色,色泽鲜亮,湿润有光泽,酱香、酯香协调,气味清新轻柔,口感鲜美、醇厚,酱体滋润饱满,无肉眼可见的杂质,感官评分为83,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516 g/100 g,总酸含量为1.811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酱 菌种 前期发酵 品质 风味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混合米粉理化特性及年糕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登宇 孔垂琴 +3 位作者 王冰 刘琳琳 石彦国 范洪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9,共11页
以嗜酸乳杆菌(HSP001)、清酒乳杆菌(HSP002)及复配菌株为发酵剂制备发酵混合米粉,分析乳酸菌发酵对混合米粉理化特性及年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能显著提高混合米粉的持水性。糊化特性研究表明,清酒乳杆菌发酵的混合米粉的... 以嗜酸乳杆菌(HSP001)、清酒乳杆菌(HSP002)及复配菌株为发酵剂制备发酵混合米粉,分析乳酸菌发酵对混合米粉理化特性及年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能显著提高混合米粉的持水性。糊化特性研究表明,清酒乳杆菌发酵的混合米粉的谷值黏度(TV)最高(1295 cP),衰减值(BDV)最小(394 cP),最终黏度(FV)最大(1295 cP),增强了凝胶产品的稳定性。流变特性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发酵的混合米面团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最高,损耗正切值(tanδ)最小,弹性增强趋势明显。质构特性和蒸煮损失研究表明,以嗜酸乳杆菌发酵的混合米粉制备的年糕,其硬度及咀嚼性最低,凝聚性最好,蒸煮损失最少。感官评定结果显示:复配乳酸菌发酵制备的年糕呈现良好的感官品质。GC-MS分析表明:相较于单一菌株,复配乳酸菌发酵制备的年糕,醛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有所增加,产品具有特有的发酵香味。研究结果为传统米制发酵食品研究与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混合米粉 年糕 糊化特性 质构特性
下载PDF
传统豆酱微生物群落演替及风味物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威 韩篷慧 +4 位作者 王美淇 高子茵 聂一博 张先 李范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0,共8页
豆酱是一种大豆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味。豆酱的风味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风味物质的形成与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解析豆酱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功能,探究其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对保... 豆酱是一种大豆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味。豆酱的风味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风味物质的形成与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解析豆酱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功能,探究其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对保证豆酱的品质十分重要。文章综述了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群落、风味化合物以及微生物演替对传统豆酱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旨在对传统豆酱发酵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 发酵 风味物质 微生物群落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耐高温酵母对黄豆酱品质的提升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俏 孙京格 +3 位作者 李婉宁 白雨禾 孟梦 李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203,共11页
中温球拟酵母(Torulopsis versatilis)是黄豆酱发酵过程中重要的微生物,高温发酵工艺会导致中温球拟酵母无法生长,进而造成黄豆酱的品质低下。为提升黄豆酱品质,以T.versatilis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出具有稳定耐热性的M-7新菌株... 中温球拟酵母(Torulopsis versatilis)是黄豆酱发酵过程中重要的微生物,高温发酵工艺会导致中温球拟酵母无法生长,进而造成黄豆酱的品质低下。为提升黄豆酱品质,以T.versatilis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出具有稳定耐热性的M-7新菌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的结果显示,M-7与亲本的遗传结构不同,表明基因重组成功。与T.versatilis相比,M-7在高温(37、42℃)下发酵的黄豆酱中氨基酸态氮和全氮含量最高显著提升12.20%和12.03%(P<0.05),并有效提升了黄豆酱中多种风味物质的含量、多样性和感官特性。此外,M-7产生的生物胺总量远小于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的1 000 mg/L限量标准,保证了黄豆酱的安全性。综上,所构建的耐高温M-7新菌株可以实现改善发酵黄豆酱品质的研究意义,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拟酵母 耐热性 基因重组 黄豆酱 发酵
下载PDF
发酵温度对低盐虾酱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兵兵 王利文 +3 位作者 陈智慧 刘杨柳 陈椿江 孙纪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00-308,共9页
为探究发酵温度对低盐虾酱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分别在10、15、20℃和25℃进行虾酱的自然发酵,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测定虾酱中的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在低盐虾酱中均检测... 为探究发酵温度对低盐虾酱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分别在10、15、20℃和25℃进行虾酱的自然发酵,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测定虾酱中的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在低盐虾酱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和26种游离脂肪酸,10℃发酵的虾酱中呈味氨基酸含量最高,20℃发酵的虾酱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在低盐虾酱中共鉴定出69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19种、醛类13种、酮类13种、酯类12种、烯类2种、醚类2种、酸类1种和其他化合物7种。10℃和15℃发酵的虾酱中醇类、酮类的相对含量较高;20℃和25℃发酵的虾酱中氨的相对含量较高。挥发性化合物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发酵的低盐虾酱中挥发性化合物可显著区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共筛选出6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VIP>1,P<0.05),分别为3-甲基丁醇(单体及二聚体)、乙酸乙酯二聚体、丙烯酸乙酯、2-甲基丁醛二聚体和氨。聚类热图分析表明,10℃和15℃发酵的低盐虾酱风味较相似,20℃和25℃发酵的低盐虾酱风味较相似。该研究结果为推进商品化低盐虾酱的恒温发酵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温度 低盐虾酱 游离氨基酸 游离脂肪酸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产香酵母接种方式对甜面酱品质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萌 饶佳薇 +3 位作者 孟凡冰 李云成 刘达玉 邹龙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9,84,共8页
通过向甜面酱保温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种类(鲁氏酵母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和不同比例(1∶2、1∶1、2∶1)的耐盐产香酵母,对比不同产香酵母接种方式对甜面酱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添加鲁氏酵母后添加异常威克汉姆酵母,且二者比例为... 通过向甜面酱保温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种类(鲁氏酵母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和不同比例(1∶2、1∶1、2∶1)的耐盐产香酵母,对比不同产香酵母接种方式对甜面酱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添加鲁氏酵母后添加异常威克汉姆酵母,且二者比例为1∶1时,更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有机酸的积累,保温发酵结束后,产品的还原糖含量为20.02 g/100 g,总酸含量为2.21 g/100 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49 g/100 g,有机酸含量为5.61 mg/g。产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成分45种,含量为84.36×10^(-2)μg/g。综合理化指标及风味成分指标,甜面酱保温发酵过程中最优的酵母添加方式为先添加鲁氏酵母后添加异常威克汉姆酵母,且二者添加比例为1∶1时更有利于保温发酵甜面酱品质和风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保温发酵 产香酵母 添加方式 品质
下载PDF
SMI豆酱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演变及其与风味和营养特性的关系
13
作者 马丽雪 于巧如 +6 位作者 吴梦娜 王晓宇 苏婷婷 杨惜媛 刘宇航 姚笛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88-200,共13页
为了全面分析SMI豆酱品质特征和微生物组成,研究其理化性质(氨基态氮、亚硝酸盐等)、总酚(total phenolic,TP),γ-氨基丁酸、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挥发性物质以及微生物群落构成。结果表明,氨基态氮上升至0.71%,亚硝酸... 为了全面分析SMI豆酱品质特征和微生物组成,研究其理化性质(氨基态氮、亚硝酸盐等)、总酚(total phenolic,TP),γ-氨基丁酸、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挥发性物质以及微生物群落构成。结果表明,氨基态氮上升至0.71%,亚硝酸盐降低至标准范围内(1.37 mg/kg)。发酵过程中的TP、关键FAAs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核心菌群包括肠杆菌(Enterobacter)、假单胞菌(Pseudomonas)、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米曲霉(Aspergillus)和链孢菌(Alternaria)。相关性分析证实了细菌(Bacillus、Knoellia、Blastococcus)和真菌(Epicoccum、Saccharomyces)在SMI豆酱的生物活性变化和风味生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了解新型谷物粉辅助发酵豆酱的品质及风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豆酱 黍米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成分 质量特征
下载PDF
贻贝豆酱发酵工艺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丽平 闫文 戴志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为充分利用贻贝资源,创新贻贝食品种类,以贻贝、黄豆和大米为原料,采用米曲霉制曲后混合发酵,研制贻贝豆酱产品,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和体外抗氧化性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贻贝豆酱的发酵工艺条件是:食盐添加量14%,曲贝质量比1... 为充分利用贻贝资源,创新贻贝食品种类,以贻贝、黄豆和大米为原料,采用米曲霉制曲后混合发酵,研制贻贝豆酱产品,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和体外抗氧化性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贻贝豆酱的发酵工艺条件是:食盐添加量14%,曲贝质量比1∶1,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4 d。在此条件下,贻贝豆酱的感官评分最高92分,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84 g/100 g。与未发酵样品相比,经米曲霉发酵的贻贝豆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更丰富,醛类、酯类等特征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1%,19.4%,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增强。采用米曲霉发酵工艺制备贻贝豆酱,为丰富贻贝产品种类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豆酱 发酵 氨基酸态氮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山药山楂酸奶加工工艺及其品质测定
15
作者 于造辉 王殿夫 +1 位作者 周禾 马小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山药山楂酸奶是一种由山药浆、山楂酱和酸奶混合后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饮品,具有维持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能力的功效。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山药山楂酸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山药山楂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山药... 山药山楂酸奶是一种由山药浆、山楂酱和酸奶混合后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饮品,具有维持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能力的功效。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山药山楂酸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山药山楂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山药浆添加量12%、白砂糖添加量8%、接种量2%和山楂酱添加量4%,通过该加工工艺制作的酸奶组织均匀,颜色呈现淡粉红色,有山药和山楂的清香味,酸甜味适中。此外,对山药山楂酸奶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山药山楂酸奶中蛋白质含量为3.11%,脂肪含量为2.87%,粗多糖含量为322.06 mg/dL,总酚含量为13.25 mg/dL。山药山楂酸奶中的活菌数为4.1×10^(8)CFU/mL,是普通方式加工的酸奶的1.86倍,在山药山楂酸奶中没有检测出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 5009.5—201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加工工艺 山楂酱 品质测定
下载PDF
丹贝酱的抗氧化活性及风味成分分析
16
作者 李梦茹 杨文清 +4 位作者 李西西 李佳莹 赵雪如 付玮琦 李风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9,共5页
丹贝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根霉等发酵而制得的产品,文章采用后发酵工艺对鲜丹贝进行进一步加工得到衍生产品丹贝酱,考察了丹贝酱在后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游离氨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丹贝经后发酵... 丹贝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根霉等发酵而制得的产品,文章采用后发酵工艺对鲜丹贝进行进一步加工得到衍生产品丹贝酱,考察了丹贝酱在后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游离氨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丹贝经后发酵72 h后所得丹贝酱样品水提物呈现良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分别为1.526,1.609,0.983 mg TE/g DW,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811 mg GAE/g DW和0.113 mg CE/g DW;风味成分分析发现,后发酵72 h丹贝酱样品中1-辛烯-3-酮、3-辛酮、1-辛烯-3-醇、壬醛和2-正戊基呋喃的气味活性值(OAV)较高,可被视为主要香气成分,将为具有良好功能活性及感官品质的丹贝酱及其他丹贝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酵 丹贝酱 抗氧化能力 酚类物质 风味
下载PDF
谷物发酵制备富硒蛹虫草营养米糊的工艺配方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婷 汪舟扬 +3 位作者 辛语 秦蒙蒙 岳雅玲 李从虎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利用大米、小米、紫米和荞麦为基质进行蛹虫草固体发酵,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硒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基质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考马斯亮蓝和硫酸-苯酚法测定粗蛋白和粗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营养米... 利用大米、小米、紫米和荞麦为基质进行蛹虫草固体发酵,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硒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基质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考马斯亮蓝和硫酸-苯酚法测定粗蛋白和粗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营养米糊的工艺配方进行优化,以有机硒、虫草素、腺苷、多糖、蛋白质、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营养米糊的冲泡料液比和水温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能够在15 d完全侵染大米、小米、紫米和荞麦基质,总硒含量分别为(1.8±0.3)mg/kg、(1.7±0.4)mg/kg、(1.9±0.4)mg/kg和(1.7±0.5)mg/kg,其中硒形态主要为硒代蛋氨酸。谷物发酵基质中富含虫草素、腺苷、多糖和蛋白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基质适宜干燥温度为50℃,干燥后富硒蛹虫草谷物基质的粒形完整、菌丝暴露表面呈金黄色。由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富硒蛹虫草营养米糊(以大米基质为例)的制备工艺配方为:富硒蛹虫草谷物基质添加量50.0%,奶粉添加量4.5%,冲泡水温80℃。该条件下制备的营养米糊富含蛹虫草特有清香,色泽诱人,口感香醇,丰富了米糊的加工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糊 杂粮 蛹虫草 发酵 基质 有机硒 工艺
下载PDF
蚕豆豆瓣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
18
作者 张芃芃 王世乐 陈福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9,共9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组不同食盐含量蚕豆豆瓣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基于Pearson相关性对后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VFCs)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时期的豆瓣酱检测到的VFCs主要为...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组不同食盐含量蚕豆豆瓣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基于Pearson相关性对后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VFCs)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时期的豆瓣酱检测到的VFCs主要为醇类、酸类、酯类、醛类、酮类、呋喃类和吡嗪类。在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属主要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泛菌属(Pantoe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9个细菌属,优势真菌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等9个真菌属。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后发酵过程中,2个细菌属和3个真菌属与VFCs呈现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对蚕豆豆瓣酱风味品质的提升和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豆瓣酱 微生物群落结构 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关性 发酵
下载PDF
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检验的初步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璐 《现代食品》 2023年第9期159-163,共5页
以传统自发酵黄豆酱为研究对象,采用OTU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微生物多样性展开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成熟自发酵黄豆酱中细菌种类多于真菌种类,曲霉菌属为黄豆酱样品中的优势菌群,变形菌门为黄豆酱发酵过... 以传统自发酵黄豆酱为研究对象,采用OTU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微生物多样性展开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成熟自发酵黄豆酱中细菌种类多于真菌种类,曲霉菌属为黄豆酱样品中的优势菌群,变形菌门为黄豆酱发酵过程的优势菌种。此结果对于推动发酵食品的产业化生产,提升发酵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多样性检测 发酵食品 黄豆酱
下载PDF
蚕豆酱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20
作者 曾丽丽 聂珍珍 李紫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5-78,共4页
传统蚕豆酱发酵一般采用开放式加工工艺,涉及到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这些微生物在蚕豆酱发酵过程中对其香气成分产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此,对发酵蚕豆酱中各种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利用宏基因技术对蚕豆酱发酵过程中微... 传统蚕豆酱发酵一般采用开放式加工工艺,涉及到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这些微生物在蚕豆酱发酵过程中对其香气成分产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此,对发酵蚕豆酱中各种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利用宏基因技术对蚕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蚕豆酱发酵初期,水分、盐度、可滴定酸度、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含量快速增加;随着发酵时间持续增加,蚕豆酱中的水分、盐度、可滴定酸度、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增加或者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宏基因技术对发酵过程中蚕豆酱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初期,蚕豆酱中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蚕豆酱中的细菌群落基本保持稳定;而发酵时间的长短对蚕豆酱中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蚕豆酱发酵结束时,蚕豆酱中主要的丰富度大于1%的微生物类群的细菌种类包括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魏斯氏菌属、未分类A属和B属;相对丰富度大于1%的真菌种类包括曲霉属和接合酵母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酱 发酵 宏基因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