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死亡相关基因FDX1和DL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维奇 陶巍 +3 位作者 张晶波 贺磊磊 郭琳琳 张蓓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0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铁氧还原蛋白1(FDX1)和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DL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铁氧还原蛋白1(FDX1)和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DL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DX1和DLAT表达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DX1和DLAT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DX1和DLAT表达与患者3年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FDX1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DLAT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1/2、有脉管浸润的FDX1低表达和DLAT高表达患者比例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1/2、无脉管浸润患者(P<0.05)。FDX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FDX1高表达患者(P<0.05);DLAT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DLAT低表达患者(P<0.05)。FIGO分期、DLAT是子宫内膜癌患者3年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DX1是3年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DX1低表达,DLAT高表达,两者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和预后改善的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铁氧还原蛋白1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 预后
下载PDF
铜死亡诱导剂FDX1、硫辛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
作者 魏婷 丁洋洋 +4 位作者 张佳佳 李金龙 张恒 康品方 张宁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6,共9页
目的分析铜死亡诱导剂铁氧还蛋白1(FDX1)、硫辛酸(L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以及不同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冠脉造影(CAG)提示冠脉病变患者和CAG正常患者,其中冠脉病变患者按照... 目的分析铜死亡诱导剂铁氧还蛋白1(FDX1)、硫辛酸(L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以及不同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冠脉造影(CAG)提示冠脉病变患者和CAG正常患者,其中冠脉病变患者按照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狭窄组(a-CHD组)、中度狭窄组(b-CHD组)和严重狭窄组(c-CHD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冠脉狭窄患者和正常患者血清FDX1、LA水平。以ApoE-/-小鼠为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检测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FDX1、LA的表达与分布,RT-PCR检测小鼠主动脉FDX1、硫辛酸合成酶(LIAS)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ACO_(2))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HD组、b-CHD组和c-CHD组血清FDX1、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FDX1、LA水平逐渐减低(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DX1、LA逐渐下降(P<0.05,P<0.01);血清FDX1、L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241,P<0.01;r=-0.273,P<0.01),血清FDX1与LA呈正相关关系(r=0.451,P<0.01)。与正常小鼠相比,ApoE-/-模型组小鼠血脂水平明显上升(P<0.01),动脉粥样硬化(AS)指数明显增高,ApoE-/-模型组主动脉血管有增厚及脂质聚集、血管胶原纤维增生明显,FDX1、LA、LIAS、ACO_(2)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01)。结论随着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剧,血清FDX1、LA水平逐渐降低,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FDX1、LA的表达与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病变严重程度 高脂血症 铁氧还蛋白1 硫辛酸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预测铜离子载体诱导细胞死亡关键因子铁氧化还原蛋白1的特性
3
作者 关蕴良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25-1131,共7页
目的通过对人铁氧化还原蛋白1(ferredoxin 1,Fdx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蛋白结构、蛋白翻译后修饰以及组织表达等性质。方法利用各类数据挖掘工具,分析从UniProt中获取的人Fdx1蛋白氨基酸序列,从而预测其基本性质(ProtParam等)... 目的通过对人铁氧化还原蛋白1(ferredoxin 1,Fdx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蛋白结构、蛋白翻译后修饰以及组织表达等性质。方法利用各类数据挖掘工具,分析从UniProt中获取的人Fdx1蛋白氨基酸序列,从而预测其基本性质(ProtParam等)、特征结构(SMART等)、空间结构(SOPMA等)、翻译后修饰(NetPhos 3.1等)、生物学功能(STRING等)以及组织表达(ProteomicsDB等)等各类生物学信息。结果基本性质:氨基酸序列全长有184 aa,分子质量是19 kDa,分子式为C819H1341N251O275S9。氨基酸组成中丙氨酸和甘氨酸占比最高(10.9%);属亲水性蛋白。未发现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线粒体是定位几率最高的亚细胞结构。特征结构:第72~157位存在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Fer2。空间结构:人Fdx1蛋白二级结构最多的形式是α-螺旋(36.96%)。翻译后修饰:磷酸化、糖基化和甲基化等十种翻译后修饰预测出了位点。生物学功能:与铁硫簇组装酶等多个蛋白存相互作用(P=0.0008)。涉及超过二十种信号通路,与疾病和代谢的关系尤甚。组织表达:正常机体里蛋白表达前高的是内脏系统鼻腔呼吸上皮组织(log10650 ppm);模式生物细胞株中表达最高的为脑癌U251细胞(log10557 ppm)。结论对人Fdx1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究其在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铜死亡”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铁氧化还原蛋白1 生物信息学 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铁氧化还原蛋白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关蕴良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10-316,322,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铁氧化还原蛋白1(ferredoxin 1,FDX1)的基因结构和特性进行解析。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人FDX1基因DNA序列,利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其一般特性、结构识别、特性分析和组织表达4个方面进行生...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铁氧化还原蛋白1(ferredoxin 1,FDX1)的基因结构和特性进行解析。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人FDX1基因DNA序列,利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其一般特性、结构识别、特性分析和组织表达4个方面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人FDX1基因定位于11q22.3,基因总长35553 bp,密码子偏性较强,重复序列占基因总长61.40%;上游2000 bp区域存在5个启动子(评分>0.90)、71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多聚腺苷酸尾信号在518位点,未预测到CpG岛;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的可能性最大;分子功能预测其具有2Fe-2S簇结合等活性;人FDX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高为肾上腺[146(100×FPKM)1/2],各组织癌症特异性程度都较低。结论:FDX1的线粒体亚细胞定位、具有2Fe-2S簇活性以及涉及的信号通路等基因特性,从生物算法角度证实其可作为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铁氧化还原蛋白1 生物信息学 细胞程序性死亡 肿瘤
下载PDF
伊利司莫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铜死亡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张莎莎 石莹莹 +1 位作者 吴春香 葛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 探讨铜离子载体伊利司莫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铜死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伊利司莫和氯化铜处理HEC-1-A细胞。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实... 目的 探讨铜离子载体伊利司莫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铜死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伊利司莫和氯化铜处理HEC-1-A细胞。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单独加入伊利司莫或氯化铜不影响细胞的存活率,但同时加入50 nmol·L^(-1)伊利司莫和1μmol·L^(-1)铜离子使HEC-1-A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伊利司莫诱导的HEC-1-A细胞死亡并不涉及细胞凋亡。采用50 nmol·L^(-1)伊利司莫和1μmol·L^(-1)铜离子处理HEC-1-A细胞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的水平显著升高。敲减人铁氧还原蛋白1(FDX1)可明显抑制HEC-1-A细胞的铜死亡(P<0.01)。此外,FDX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伊利司莫可能通过FDX1/线粒体呼吸途径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铜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司莫 子宫内膜癌 铜死亡 线粒体呼吸 铁氧还原蛋白1
下载PDF
卵丘细胞上AIFM2和FDX1的表达及其与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团萍 邵丽 +7 位作者 徐祎欣 孟艳 刘凯鲁 高超 高莉 刘嘉茵 崔毓桂 千日成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85-591,共7页
目的检测小鼠卵母细胞体外、体内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CCs)上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2(AIFM2)和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的表达,探讨其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方法从3周龄ICR雌性小鼠获取体内成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IVV-COCs)以及GV期卵丘... 目的检测小鼠卵母细胞体外、体内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CCs)上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2(AIFM2)和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的表达,探讨其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方法从3周龄ICR雌性小鼠获取体内成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IVV-COCs)以及GV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GV-COCs),并将GV期体外培养至MⅡ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IVMCOCs)。收集对应的CCs,分成GV-CCs、IVM-CCs和IVV-CCs 3组。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IFM2和FDX1mRNA水平的表达,以GAPDH为参照;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OCs的AIFM2和FDX1的亚细胞定位。结果IVM-CCs和IVV-CCs的AIFM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01)和(0.67±0.02)]显著高于GV-CCs组[(0.10±0.06)](P<0.01);同样,IVM-CCs和IVV-CCs的FDX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8±0.35)和(1.82±0.34)]也显著高于GV-CCs组[(0.10±0.03)](P<0.01);而IVM-CCs和IVV-CCs的AIFM2和FDX1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AIFM2和FDX1主要定位于CCs胞质中,在GV-COCs中各层均有表达,且GV期卵母细胞中也有表达;IVMCOCs和IVV-COCs中表达阳性的细胞数目较GV期增加。结论卵母细胞成熟后,其CCs上AIFM2和FDX1的表达升高,表明AIFM2和FDX1参与了卵母细胞成熟过程,有望作为预测卵母细胞成熟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丘细胞 AIFM2 FDX1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线粒体代谢
下载PDF
利用NCI-H1975细胞筛选对奥西替尼耐药的铁氧还蛋白1基因及其功能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晨 彭培佩 +4 位作者 王健 黄芳 王芃 李山虎 王建刚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5-272,共8页
目的利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研究对奥西替尼潜在耐药基因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利用CRISPR-Cas9全基因组文库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1975中筛选奥西替尼潜在耐药基因,并且分别敲除潜在耐药基因铁氧还蛋白1(FDX1)和一个对照基因腺相关... 目的利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研究对奥西替尼潜在耐药基因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利用CRISPR-Cas9全基因组文库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1975中筛选奥西替尼潜在耐药基因,并且分别敲除潜在耐药基因铁氧还蛋白1(FDX1)和一个对照基因腺相关病毒整合位点1(AAVS1),建立敲除了FDX1和AAVS1稳定细胞,简称sg-FDX1细胞和sg-AAVS1细胞。提取sg-FDX1细胞基因组并且PCR扩增出sgRNA序列两侧的DNA序列,连接到T载体后进行测序;Western印迹法检测sg-FDX1和sg-AAVS1细胞中FDX1蛋白表达水平;将构建的sg-FDX1和sg-AAVS1细胞分别与奥西替尼0,30,50和100 nmol·L-1培养30 h,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切割后的聚(ADP-核糖)聚合酶(c-PARP)蛋白表达水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采用平板克隆实验,当克隆生长到约为10个细胞时加入奥西替尼12 nmol·L-1作用10 d,显微镜下计数≥10个细胞的克隆数;细胞用奥西替尼0~30 nmol·L-1作用72 h,或30 nmol·L-1作用3,5和7 d后,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测序结果表明,sg-FDX1细胞中的FDX1基因发生缺失,同时FDX1在蛋白表达水平被有效敲除;和sg-AAVS1细胞相比,奥西替尼50 nmol·L-1处理的sg-FDX1细胞中c-PAR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奥西替尼在sg-FDX1细胞中对EGFR和ERK蛋白磷酸化表达抑制作用相对于sg-AAVS1细胞显著降低(P<0.01)。克隆形成和CCK8实验表明,相对于sg-AAVS1细胞,奥西替尼对sg-FDX1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和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降低(P<0.05)。结论 NCI-H1975细胞敲除FDX1,减弱了奥西替尼诱导细胞凋亡功能,可能是FDX1参与NCI-H1975细胞对奥西替尼耐药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文库 奥西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铁氧还蛋白1 耐药基因
下载PDF
Cuproptosis mediates copper-induced testicular spermatogenic cell death
8
作者 Jing-Yi Zhang Xu-Jun Yu +4 位作者 Jun-Jun Li Yao Xiao Guang-Sen Li Fang Yang Liang Dong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95-301,共7页
Cuproptosis,a novel mechanism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spermatogenic cells.This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cuproptosis in spermatogenic cell death usin... Cuproptosis,a novel mechanism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spermatogenic cells.This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cuproptosis in spermatogenic cell death using a mouse model of copper overload.Sixty mal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at received daily oral gavage withsodium chloride(control)or copper sulfate(CuSO_(4))at 50 mg kg^(−1),100 mg kg^(−1),or 200 mg kg^(−1),for 42 consecutive days.Micesubjected to copper overload exhibited a disruption in copper homeostasis.Additionally,significant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keycuproptosis factors was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rise in the rates of testicular tissue cell apoptosis.Immunohistochemical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ferredoxin 1(Fdx1)in Sertoli cells,Leydig cells,and spermatogenic cells at various stages oftesticular development,and the Fdx1-positive staining are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pper-overloaded mice.Mitochondrialdysfunction and decrease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levels were also observed,further implicating mitochondrial damage undercuproptosis.Further analyses revealed pathological lesions and blood−testis barrier destruction in the testicular tissue,accompaniedby decreased sperm concentration and motility,in copper-overloaded mice.In summary,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pper-overloadedmice exhibit copper homeostasis disorder in the testicular tissue and that cuproptosis participates in spermatogenic cell death.These finding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spermatogenic cell death and provide initial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occurrence of cuproptosis in the tes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testis barrier cuproptosis ferredoxin 1 spermatogenic cell deat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