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Monitoring System for Real-Time Detection of Fetal Movement
1
作者 Qifeng Jiang Bin Gao Yang Li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8年第8期380-389,共10页
Effective fetal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fetal health and early treatment. Fetal movement is one of critical indicators of fetal monitorin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etal health. Counting the ... Effective fetal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fetal health and early treatment. Fetal movement is one of critical indicators of fetal monitorin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etal health. Counting the number of fetal movement by pregnant women is a traditional method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efects in pregnant women’s feeling count, which cannot meet the accurat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perinatal medicin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various sensors are used to probe the fetal dynamic monitoring, but not on fetal movement.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monitoring method for fetal movement via three electrodes. Briefly: first, three electrodes are used to extract electrical signals in the abdomen of pregnant women;second, these signals are amplified and filtered;third, A/D converter with microprocessor is used to make analog digital conversion, which can be stored in the SD car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icroprocessor;finally, the SD card data are processed by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 fetal movement information i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al MOVEMENT monitoring ELECTROCARDIOGRAM ELECTRODE
下载PDF
Abnormal Placental Findings Associated with Non-Reassuring Fetal Monitoring and Excellent Neonatal Outcomes
2
作者 Gary Ventolini Shanthi Ramesh +1 位作者 Sheela Barhan Ran Neig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1年第3期310-312,共3页
Objective: Obstetricians, Neonatologists, and Pathologists have studied gross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human placentas in search of specific alterations in placental functions that can be correlated with neonatal outc... Objective: Obstetricians, Neonatologists, and Pathologists have studied gross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human placentas in search of specific alterations in placental functions that can be correlated with neonatal outcomes. Our study assessed the prevalence of abnormal placental findings associated with non-reassuring fetal monitoring in labor requiring emergent instrumental or cesarean delivery, followed by an excellent neonatal outcome. Study Design: One hundred consecutive emergency deliveries, instrumental or cesarean, performed due to non-reassuring fetal monitoring while in labor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All patients were low-risk for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and had a singleton, term pregnancy. They had a normal antenatal routine testing and a normal anatomy ultrasound scan at 20 to 22 weeks gestation. Results: There were 35 placentas (35%) with gross placental anomalies at the delivery triage. Additionally 7 placentas (7%) were reported to be abnormal at the pathology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abnormal placental findings in our studied population was 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 PLACENTAL FINDINGS EXCELLENT NEONATAL Outcomes Non-Reassuring fetal monitoring
下载PDF
Imperative for improvements and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intrapartum fetal monitoring: A bird's eye view
3
作者 Shashikant L Sholapurkar 《Worl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6年第1期102-109,共8页
Intrapartum fetal monitoring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the lack of evidence of improvement in fetal outcome despite causing increased operative intervention. Paradoxically, cardiotocography (CTG) has been a major driv... Intrapartum fetal monitoring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the lack of evidence of improvement in fetal outcome despite causing increased operative intervention. Paradoxically, cardiotocography (CTG) has been a major driver for litigation for neonatal neurological injury. This analytical review tries to explore why extensive clinical studies and trials over 50 years have failed to demonstrate or bring about signifcant improvement in intrapartum fetal monitoring. There seems a need for significant reform. International congruence on most aspects of CTG interpretation [defnitions of fetal heart rate (FHR) parameters, CTG recording speed, 3-tier systems, etc .] is highly desirable to facilitate future meaningful clinical studies, evaluation and progress in this field. The FHR changes are non-specific and poor surrogate for fetal well-being. As a compromise for maintaining low false-negative results for fetal acidemia, a high false-positive value may have to be accepted. The need for redefning the place of adjuvant tests of fetal well-being like fetal blood sampling or fetal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is discussed. The FHR decelerations are often deterministic (center-stage) in CTG interpretation and 3-tier categorization. It is discussed if their scientifc and physiological classifcation (avoiding framing and confirmation biases) may be best based on time relationship to uterine contractions alone. This may provide a more sound foundation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further evolution of 3-tier systems. Results of several trials of fetal ECG (STAN) have been inconclusive and a need for a fresh approach or strategy is considered. It is hoped that the long anticipated Computer-aided analysis of CTG will be more objective and reliable (overcome human factors) and will offer valuable support or may eventually replace visual CTG interpretation. In any case, the recording and archiving all CTGs digitally and testing cord blood gases routinely in every delivery would be highly desirable for future research. This would facilitate well designed retrospective studies which can be very informative especially when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often diffcult and resource-intens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TOCOGRAPHY 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 fetal heart rate decelerations Intrapartum fetal monitoring Intrapartum fetal surveillance fetal electrocardiography Computerised cardiotocography
下载PDF
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规律
4
作者 欧有良 周燕莉 +2 位作者 盛超 吴瑜瑜 都萍萍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探索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宫内单活胎孕妇2000例,依孕期是否有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孕28周开始行胎心监护,每天一次直至分娩,观察其基... 目的探索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宫内单活胎孕妇2000例,依孕期是否有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孕28周开始行胎心监护,每天一次直至分娩,观察其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结果孕28~40^(+6)周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中位数:低危组为5.45~12.40 s/次、高危组为5.95~12.00 s/次;频率中位数:低危组为2.00~3.00次/20 min、高危组为2.00~3.00次/20 min。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两组间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事件前12 h内: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M(P_(25),P_(75))]低危组为12.40(11.80,13.50)s/次,高危组为12.70(11.80,13.50)s/次;低危组与高危组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频率[M(P_(25),P_(75))]均为4.00(3.00,5.00)次/20 min;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两组间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是胎儿心率生理不成熟的表现,也受监测临床环境影响,胎儿越危险,其变异消失持续时间越长,当变异消失时长≥10 s/次,频率≥3次/20 min提示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事件,需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Ⅲ级胎监 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 时长 频率 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事件
下载PDF
胎儿先天畸形超声监测结果分析
5
作者 张静 江明 +2 位作者 张燕 岳家伊 滕玲玲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12-516,共5页
目的:分析2020-2023年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胎儿先天畸形(CM)监测结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5852例,根据超声筛查结果并分成畸形组和无畸形组。对孕妇相关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分... 目的:分析2020-2023年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胎儿先天畸形(CM)监测结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5852例,根据超声筛查结果并分成畸形组和无畸形组。对孕妇相关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胎儿CM的影响因素。结果:5852例孕妇中胎儿存在CM有56例,CM发生率为0.96%;在畸形部位上,以心血管系统为主(30.4%),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23.2%);畸形组和无畸形组在妊娠年龄≥35岁、异常妊娠史、孕期毒物接触史、孕期用药史、孕期感染病原体、孕期补充叶酸、孕期患糖尿病或高血压、配偶吸烟间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CM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妊娠年龄≥35岁(OR=2.289)、孕期有毒物接触史(OR=3.152)、孕期有用药史(OR=2.516)、孕期感染病原体(OR=2.449)、孕期患糖尿病或高血压(OR=2.792)、配偶吸烟(OR=2.584),保护因素为孕期补充叶酸(OR=0.478)。结论:本次调查妊娠年龄≥35岁、孕期有毒物接触史、孕期有用药史、孕期感染病原体、孕期患糖尿病或高血压、配偶吸烟与胎儿CM发生有关,补充叶酸可减少胎儿CM发生。提示对上述高危因素予以精准干预,并指导孕妇有效补充叶酸,以降低胎儿CM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先天畸形 超声监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胎脐带过度扭转产时胎心监护特征及围产结局
6
作者 刘春雨 郭薇 张龑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探讨脐带过度扭转的产妇在产时胎心监护图形特点、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时发现脐带过度扭转的单胎孕妇122例(扭转组),... 目的 探讨脐带过度扭转的产妇在产时胎心监护图形特点、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时发现脐带过度扭转的单胎孕妇122例(扭转组),同期住院的无脐带过度扭转136例产妇(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及不同程度脐带过度扭转的胎心监护特征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扭转组与对照组间产妇的平均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方式(剖宫产或阴道顺产)、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脐带长度、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组的Ⅱ类、Ⅲ类胎心监护图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脐带重度扭转与轻度扭转相比,更易发生胎儿窘迫、出现Ⅱ类、Ⅲ类监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过度扭转存在一定的孕期高危因素,增加了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的机会,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其大部分监护图形正常,但Ⅱ类,Ⅲ类图形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监护 脐带过度扭转 脐带扭转指数 围产结局
下载PDF
超声监测结合BUN、UA水平预测PE并发FGR孕产妇不良结局价值
7
作者 高海侠 张晓月 +3 位作者 高京京 刘晓铮 刘双双 刘晓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391-239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胎儿监测结合血尿素氮(BUN)和尿酸(UA)水平预测子痫前期(PE)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不良结局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的PE患者,其中并发FGR 106例为观察组,未并发FGR患者106例为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胎儿监测结合血尿素氮(BUN)和尿酸(UA)水平预测子痫前期(PE)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不良结局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的PE患者,其中并发FGR 106例为观察组,未并发FGR患者10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BUN、UA水平,超声胎儿静脉导管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期峰值速度(EDV)、平均时间最大血流速度(Vmax),统计新生儿及孕妇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血BUN(5.03±1.22mmol/L)、UA(435.54±52.13mmol/L)高于对照组(4.01±1.30 mmol/L、391.60±60.88 mmol/L),PSV(0.85±0.12cm/s)、EDV(0.78±0.11cm/s)、Vmax(0.81±0.13cm/s)低于对照组(0.89±0.11 cm/s、0.96±0.14 cm/s、0.98±0.12 cm/s),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67.9%)高于对照组(15.1%),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38.7%)高于对照组(20.8%);观察组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患者血BUN、UA高于未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患者,而超声胎儿静脉血流参数均低于未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患者(均P<0.05)。血BUN、UA、PSV、EDV、Vmax及联合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60、0.643、0.809、0.670和0.706,联合预测的灵敏性达到100.0%。结论:PE并发FGR患者BUN、UA水平异常升高,超声胎儿静脉血流参数异常降低,上述超声及血指标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儿生长受限 超声监测 血尿素氮 尿酸 不良妊娠结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脐带扭转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8
作者 郭玲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脐带扭转孕妇的妊娠结局,探究改善脐带扭转孕妇妊娠结局的方法。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200例在我院建档立卡的孕妇,将孕妇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胎心监护不满意的二类图形组作为观察组,对于胎心监护一... 目的:回顾性分析脐带扭转孕妇的妊娠结局,探究改善脐带扭转孕妇妊娠结局的方法。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200例在我院建档立卡的孕妇,将孕妇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胎心监护不满意的二类图形组作为观察组,对于胎心监护一类图形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脐带平均扭转周数、平均脐动脉血流S/D值、妊娠结局、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脐带平均扭转周数为(15.88±0.25)周,平均脐动脉血流S/D值为(3.52±0.23),高于对照组的(10.24±0.12)周、(2.23±0.11),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11.0%,低于对照组的68.0%,剖宫产率为71.0%,高于对照组的12.0%(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脐带扭转孕妇发生剖宫产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更高,临床需采取多种手段预防因脐带扭转导致的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扭转 胎心监护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胎动监测与胎动减少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9
作者 王娟 郭潍宁 +3 位作者 陆小莉 章馨 陶云 沈薛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7期3169-3175,共7页
目的:检索并整合妊娠期胎动监测与胎动减少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胎动监测健康教育与管理孕妇胎动减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6S”模型检索中英文指南网站、数据库以及专业学会网站,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23年9月1日,总结关于... 目的:检索并整合妊娠期胎动监测与胎动减少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胎动监测健康教育与管理孕妇胎动减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6S”模型检索中英文指南网站、数据库以及专业学会网站,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23年9月1日,总结关于孕妇胎动监测与胎动减少管理的护理证据,包括临床决策、系统评价以及指南,由6名研究者对符合的文献进行提取相关证据并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6篇指南、4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包括胎动计数方法、胎动规律、影响胎动的生理因素、胎动减少的危险因素、教育指导、胎动减少干预策略6个方面,共25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可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指导孕妇胎动监测以及管理孕妇胎动减少提供循证依据。护理工作者在应用证据时应考虑孕妇需求以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为孕妇制订最优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胎动监测 胎动减少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胎儿宫内监护方式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晨宇 叶生琴 +3 位作者 李维佳 李琴 欧玉华 钟惠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182-188,共7页
胎儿宫内监护(IUFM)是通过对胎心进行实时的监测,并结合胎心率在宫缩、胎动后的变化,评估胎儿宫内情况。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改变,高龄孕产妇增多,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孕产妇增加,提高IUFM准确性有助于母胎的安全。孕期的IUFM包括胎心监... 胎儿宫内监护(IUFM)是通过对胎心进行实时的监测,并结合胎心率在宫缩、胎动后的变化,评估胎儿宫内情况。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改变,高龄孕产妇增多,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孕产妇增加,提高IUFM准确性有助于母胎的安全。孕期的IUFM包括胎心监护(FHM)和宫缩监测,而宫缩监测目前有经体表宫缩压力监测的宫缩图压力监测(TOCO)和通过体表监测子宫肌电的子宫肌电监测(EHG)两种形式,本文将从FHM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宫内监护 电子胎心监测 子宫肌电信号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基于5G技术的远程母胎监护体系建设实践
11
作者 郭甜 沈雁翎 +2 位作者 李梦翔 程蔚蔚 陈磊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意义探索在妇产科医院建立基于5G技术的远程母胎监护体系,为医疗系统基于5G技术完善远程医疗、智慧医疗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5G技术速度快、频谱宽、低时延等优点,结合母胎监护、在线教育、远程问诊、人工智能、健康数据管理、... 目的/意义探索在妇产科医院建立基于5G技术的远程母胎监护体系,为医疗系统基于5G技术完善远程医疗、智慧医疗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5G技术速度快、频谱宽、低时延等优点,结合母胎监护、在线教育、远程问诊、人工智能、健康数据管理、就医绿色通道等服务,构建孕产妇母胎监护数据库与母胎监护人工智能模型,建设远程母胎监护体系,优化胎心监护流程。结果/结论实现母胎监护院内、院外、医联体、互联网医院、救护车转运等的应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监护 5G 智慧医疗
下载PDF
孕中期羊水过少胎儿动脉血流参数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钟惠 赵静 +2 位作者 何丽娜 金华 罗雅伊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目的:通过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肾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对孕中期羊水过少胎儿发生胎儿窘迫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羊水过少的104例孕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胎儿窘迫将其分为窘迫组(n=43... 目的:通过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肾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对孕中期羊水过少胎儿发生胎儿窘迫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羊水过少的104例孕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胎儿窘迫将其分为窘迫组(n=43)和非窘迫组(n=48)。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胎儿窘迫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发生胎儿窘迫的预测效能,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胎动异常、胎心监护异常、血脂水平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以及大脑中动脉、肾动脉、脐动脉参数异常均是发生胎儿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脑中动脉、肾动脉和脐动脉血流参数三者联合评估发生胎儿窘迫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参数。贝叶斯网络模型预测显示,当患者3种动脉参数的异常概率为100%时,胎儿窘迫发生率由49.9%升高为61.50%,且经验证贝叶斯网络模型预测胎儿窘迫的净获益较高。结论:孕中期孕妇羊水过少时,对胎儿进行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和肾动脉血流参数的三者联合监测可以有效预测胎儿窘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超声监测 羊水过少 大脑中动脉 肾动脉 脐动脉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数据的森林病虫害变色立木提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军 苏显辉 +3 位作者 王彦博 陈立岩 宋仲禹 王勖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随着大面积人工造林后,森林病虫害逐年增加,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成为防治的重点。利用成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获取高精度的正射影像,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分析,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变色立木智能提取技术,以林地地面核查为复核,有效把... 随着大面积人工造林后,森林病虫害逐年增加,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成为防治的重点。利用成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获取高精度的正射影像,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分析,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变色立木智能提取技术,以林地地面核查为复核,有效把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深度学习算法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森林健康状况监测,从而帮助林业工作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森林健康问题。提高对林业病虫害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效监测森林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有害生物监测 深度学习方法 变色立木提取
下载PDF
电子胎心监护警报管理质量改进实践
14
作者 钱湘子 唐琴 +1 位作者 秦春香 周秀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0,共4页
目的提高产科孕妇电子胎心监护警报管理水平,减少无效护理。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476例住院行胎心监护的孕妇,按时间段分为质量改进前组247例和质量改进后组229例;针对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实施包括完善胎心监护管理制度、设置标准化... 目的提高产科孕妇电子胎心监护警报管理水平,减少无效护理。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476例住院行胎心监护的孕妇,按时间段分为质量改进前组247例和质量改进后组229例;针对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实施包括完善胎心监护管理制度、设置标准化胎心监护警报应答流程、开展胎心监护警报分层培训等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两组管理效果。结果改进后电子胎心监护有效警报率、高优警报率显著提高(均P<0.05);护士警报疲劳得分显著降低、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胜任力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电子胎心监护警报管理质量改进实践达到了预期目标,使护患双方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电子胎心监护 临床警报 警报疲劳 警报管理 质量改进 妇产科护理
下载PDF
基于正则化的胎心监护图智能分类算法研究
15
作者 林春霞 王心壕 游庆山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9期50-56,共7页
目的:基于凸优化理论探讨智能评估胎儿在子宫中健康状态的方法,快速准确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健康状态。方法:在详细描述胎心监护数据参数含义的基础上,阐述基于数据的核范数正则化评估方法;采用波尔图大学公开的真实数据集,在Matlab软件环... 目的:基于凸优化理论探讨智能评估胎儿在子宫中健康状态的方法,快速准确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健康状态。方法:在详细描述胎心监护数据参数含义的基础上,阐述基于数据的核范数正则化评估方法;采用波尔图大学公开的真实数据集,在Matlab软件环境下实施算法流程,计算该方法用于胎儿健康状态分类的准确性。结果:基于正则化的胎心监护图智能分类算法优化了数据量过小所导致的过拟合问题,准确率最高达92.14%,高于逻辑回归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方法、RF+GBDT+AdaBoost+XGBoost融合模型以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准确率。结论:本算法可以辅助临床医师对胎儿状态进行智能评估,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监护 核范数正则化 凸优化理论 胎儿健康智能评估
下载PDF
胎心监护仪结合分娩情景云预览对减轻初产妇分娩恐惧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邹娜 汤小卫 +1 位作者 严亚青 王芸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5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仪结合分娩情景云预览对减轻初产妇分娩恐惧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2023年10月在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分娩的86例初产妇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试验组在参...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仪结合分娩情景云预览对减轻初产妇分娩恐惧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2023年10月在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分娩的86例初产妇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胎心监护仪结合分娩情景云预览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产后并发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及产妇对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和第3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00)。干预后试验组产妇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参照组(20.93%)(χ^(2)=5.545,P=0.019)。试验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2.33%)与参照组(1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3,P=0.204)。试验组产妇对干预措施总满意度(97.67%)高于参照组(76.74%)(χ^(2)=6.672,P=0.010)。结论胎心监护仪结合分娩情景云预览可减轻初产妇分娩恐惧,缩短各产程时1间,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产妇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监护仪 分娩情景云预览 初产妇 分娩恐惧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中不同牛血清替代人血清可行性分析
17
作者 朱双燕 邹进 +2 位作者 李燕 蒲强红 刘易陇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0期65-69,共5页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中不同牛血清替代人血清作为空白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收集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血清样本105份(已检测血药浓度),关联人...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中不同牛血清替代人血清作为空白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收集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血清样本105份(已检测血药浓度),关联人血清和不同厂家(厂家1和厂家2)的不同牛血清(小牛血清、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作为空白基质的标准曲线,得到相应的血药浓度。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法和Bland-Altman法考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以人血清和不同牛血清作为空白基质时,万古霉素质量浓度在1~1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均良好(R^(2)>0.999);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5%,相对回收率均在85%~115%范围内。人血清与不同牛血清作为空白基质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9),但均有系统误差和比例误差。厂家1的3种牛血清(小牛血清1、新生牛血清1、胎牛血清1)对比人血清作为空白基质检测值的相对平均偏差和95%一致性界限均小于50%允许总误差(±15%),厂家2的3种牛血清(小牛血清2、新生牛血清2、胎牛血清2)对比人血清作为空白基质检测值的相对平均偏差或95%一致性界限超出±15%。结论使用HPLC法进行万古霉素TDM时,部分厂家生产的牛血清能替代人血清作为空白基质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治疗药物监测 人血清 小牛血清 新生牛血清 胎牛血清 空白基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显示器安装技术的核电站抗震屏风式OWP盘台的设计
18
作者 张伟 《自动化博览》 2024年第5期58-63,共6页
根据操作员在C项目主控室盘台Mock Up验证过程中,针对OWP盘台提出的关于实现显示器密集安装和避免显示器之间缝隙漏光的新要求,本项目研发了抗震屏风式OWP盘台。核电站抗震屏风式OWP盘台利用屏风和显示器支架的相互配合可实现上述新要求... 根据操作员在C项目主控室盘台Mock Up验证过程中,针对OWP盘台提出的关于实现显示器密集安装和避免显示器之间缝隙漏光的新要求,本项目研发了抗震屏风式OWP盘台。核电站抗震屏风式OWP盘台利用屏风和显示器支架的相互配合可实现上述新要求:屏风具有足够高的固有频率和贯穿宽度方向的滑道结构,作为显示器支架载体的同时还可实现显示器支架的左右移动,即实现显示器的左右移动;显示器支架自身可实现显示器前后移动及万向角度调整,且各自由度均可可靠锁紧,二者配合可实现显示器的密集安装要求;屏风作为一道物理屏障可实现避免显示器与显示器之间缝隙漏光的要求。通过验证,核电站抗震屏风式OWP盘台可避免显示器与显示器之间的缝隙漏光,可实现显示器的均匀分布且最小间距可达到10mm,并满足相关核电站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 OWP 显示器 屏风 显示器支架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华南典型林分迹地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王娟 黄婷婷 +3 位作者 赵辉 刘晓林 金平伟 史燕东 《人民珠江》 2024年第8期48-56,共9页
研究火烧迹地、皆伐和间伐林地迹地植被覆盖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对于揭示林分迹地不同更新方式下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对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通过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等手段,定量评价林地迹... 研究火烧迹地、皆伐和间伐林地迹地植被覆盖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对于揭示林分迹地不同更新方式下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对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通过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等手段,定量评价林地迹地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差异。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变化显示,火烧迹地后五华县样点1和2(WH1、WH2)的植被覆盖度由0.5下降至0.3以下;长汀县样点1—3(CT1—CT3)的植被覆盖度在砍伐后均下降至0.4以下。年内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8月,WH1在火烧迹地后月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幅为8%~65%;WH2的月均土壤侵蚀模数增幅为8%~101%。皆伐或间伐后,CT1和CT2月均土壤侵蚀模数是2020年同时期的3~16倍;CT3月均土壤侵蚀模数是2020年同时期的1~6倍。火烧迹地、皆伐和间伐后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模数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87、0.52。皆伐造成土壤侵蚀模数升高的影响要高于火烧迹地和间伐,在短期内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迹地类型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 遥感监测 实地调查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胎心监护及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关联性研究
20
作者 林文毅 王晴 +1 位作者 翁美娟 陈凯锐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分析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胎心监护及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关联性。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确诊的子痫前期孕妇13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为子痫前期未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组(n=70)及子痫... 目的:分析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胎心监护及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关联性。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确诊的子痫前期孕妇13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为子痫前期未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组(n=70)及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组(n=61)。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胎盘生长因子水平检测,并在孕周28周以上进行胎心监护。并以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胎盘生长因子对子痫前期孕妇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评估价值。结果: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组的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低于子痫前期未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组(P<0.05);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组的胎心监护异常率高于子痫前期未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胎盘生长因子评估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灵敏度为91.80%,特异性为57.14%。结论: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胎心监护及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密切相关,通过胎盘生长因子检测及胎心监护可为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胎盘生长因子 胎心监护 相关性 评估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