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氏清凉方”在儿童外感发热中的应用与体会
1
作者 董必浩 王婷婷 +1 位作者 江丽红 钱正修(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陈氏清凉方”为陈氏儿科“清法”代表方剂。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儿童外感风热疾病发热初起阶段即应用清气凉血、养阴生津药物,预防热病传变,沿用至今已有50余年,每获良效。“陈氏清凉方”由“银翘散、四逆散”化裁而来,基本组成... “陈氏清凉方”为陈氏儿科“清法”代表方剂。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儿童外感风热疾病发热初起阶段即应用清气凉血、养阴生津药物,预防热病传变,沿用至今已有50余年,每获良效。“陈氏清凉方”由“银翘散、四逆散”化裁而来,基本组成为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赤芍、柴胡、生石膏、枳实、生甘草,有“辛凉透表、解肌清热凉血”之作用,适用于太阳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或有表寒未解,寒邪入里化热初犯阳明、少阳之症。笔者通过先贤针对“小儿阳常有余,感邪后热化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热病传变规律,在疾病“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中,“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综合论述了“清凉汤”秉承“治未病”思想中“既病防变”理论,结合“小儿阳常有余,感邪后热化迅速”的体质特点,适当增加清气凉血药,提前布兵,以逸待劳,防止热邪由表入里而耗伤阴津,“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热病治疗过程中应该始终注重培护阴津,予以表里双解以达到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的目的。在分享典型医案的同时对感染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做了浅显的分析及对中医药治疗该类疾病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清凉方 外感发热 传变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Clinical research in febrile neutropenia in cancer patients: Past achievements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
2
作者 Jean Klastersky Marianne Paesmans +4 位作者 Michel Aoun Aspasia Georgala Angela Loizidou Yassine Lalami Lissandra Dal Lag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年第3期37-60,共24页
Febrile neutropenia(FN) i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t can also be the reason for delaying or changing potentially effective treatments and generates substantial costs. It has been recogniz... Febrile neutropenia(FN) i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t can also be the reason for delaying or changing potentially effective treatments and generates substantial costs. It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that empirical administration of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s to patients with FN was associated with much improved outcomes; that has become a paradigm of managemen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microorganisms resistant to many antibiotics represents a challenge for the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and is a reason why antibiotic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is best performed with the use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G-CSFs).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G-CSF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FN and consequently the complications linked to that condition; moreov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G-CSF is associated with few complications, most of which are not severe.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not using G-CSF as a prophylaxis of FN is the relatively high cost. If FN occurs, in spite of prophylaxis, empirical therapy with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s is mandatory. However it should be adjusted to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s established by reliable predictive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Patients predicted at a low level of risk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can generally be treated with orally administered antibiotics and as out-patients. Patients with a high risk of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hospitalized and treated intravenously.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etween the onset of FN and beginning of empirical therapy is crucial in those patients. Persisting fever in spite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requires a special diagnostic attention, sinc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s a possible cause for it and might require the use of 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er neutropenia PROPHYLAXIS Algorithm Cancer
下载PDF
Fever and Infection Prevalence in Hematology-Oncology Hospitalized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3
作者 Inês Almeida Costa Sérgio Chacim José Mariz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3期231-241,共11页
Fever is prevalent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hematology-oncology patients, it is related with infection, a disease manifestation or a consequence of immunological dysfunction. This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Fever is prevalent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hematology-oncology patients, it is related with infection, a disease manifestation or a consequence of immunological dysfunction. This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fever prevalence, describe its causes and evaluate the impact of infection on mortality. We reviewed clinical records of 222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in three random months of 2015. Around 35% of all hospitalizations were complicated by fever, 42.5% of unknown origin. 90.4% were under treatment. Around 81% did antibiotics, most commonly piperacillin/tazobactam, for around 11 days. 41% changed antibiotics due to fever persistence or microbiological results.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microbiological tests was 25%;in 66.7%, a Gram-negative microorganism was isolated. We didn’t fin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We conclude that fever is common in our hematology-oncology clinic and that the team is trained to assume infection;empirical treatment is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er Infection Hematology-Oncology Onco-Hematology neutropenia
下载PDF
1例消化道肿瘤病人应用戈沙妥珠单抗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薛静 张丽燕 《全科护理》 2023年第5期712-715,共4页
总结1例消化道肿瘤病人应用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保护性隔离措施、发热情况护理、腹泻护理及心理护理。经积极的药物干预和护理,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基本缓解,症状好转准... 总结1例消化道肿瘤病人应用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保护性隔离措施、发热情况护理、腹泻护理及心理护理。经积极的药物干预和护理,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基本缓解,症状好转准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沙妥珠单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发热 腹泻 护理
下载PDF
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的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东昉 吴菊芳 +9 位作者 韩明哲 俞云松 王健民 黄晓军 克晓燕 邹善华 周道斌 沈志祥 孟凡义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47-354,共8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因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500×106/L,持续至少96h,入选前接受...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因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500×106/L,持续至少96h,入选前接受胃肠外广谱抗菌药治疗至少96h,并且在入选前24h内体温>38.0℃者可入选本研究。统计用药人群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及其总有效率。结果共入选131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131例,全分析集(FAS)129例。SS131例中,18例受试者发生24例次临床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1例次实验室严重不良事件(血钾降低),与研究药物肯定有关。SS131例中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者35例,包括5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反应和实验室异常;其中16例发生临床不良反应,多见皮疹、发热、呕吐等;24例发生实验室异常,多见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35/131),其中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16/131),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19.1%(25/131)。临床不良反应中91.3%为轻、中度。入选病例中9例(12例次)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占6.9%(9/131)。其中6例(9例次)被评价为与试验药物有关,发生率为4.6%(6/131)。FAS和符合方案数据集(PPS)中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6.4%(47/129)和40.2%(47/117)。结论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患者对其耐受性良好,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止治疗者少见。卡泊芬净用于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可获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经验治疗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患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锡京 黄晓军 +9 位作者 沈志祥 赵永强 何娟 白庆咸 罗绍凯 李娟 钱文斌 俞康 孙雪梅 孙爱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4-87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发热 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下载PDF
联合应用抗生素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段连宁 纪树荃 +5 位作者 曹晋桂 陈惠仁 王恒湘 闫红敏 薛梅 刘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评价经验性联合抗生素治疗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结合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把202例接受预处理或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患者分3组给予经验性治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治疗... 目的评价经验性联合抗生素治疗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结合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把202例接受预处理或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患者分3组给予经验性治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组84例、单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组78例和头孢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治疗组40例。结果碳青酶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有效率为93%,碳青酶烯类单药组66%,头孢类或喹诺酮类组有效率为30%。结论结合G+菌分离率和致病率逐年升高特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一线治疗粒缺期感染可能是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性治疗 粒细胞减少 发热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应用替考拉宁抗感染的剂量监测及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胡萨萨 尤海生 +3 位作者 金建霞 高春侠 王茂义 董亚琳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3期3654-3658,共5页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血浆谷浓度(Cmin)达标情况及影响浓度达标的因素,并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的角度评估当前替考拉宁剂量方案。方法监测111例经验性使用替考拉宁抗革兰阳...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血浆谷浓度(Cmin)达标情况及影响浓度达标的因素,并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的角度评估当前替考拉宁剂量方案。方法监测111例经验性使用替考拉宁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血液肿瘤患者197份血浆谷浓度,根据前3 d的平均给药剂量分为2组,组1(MID=533.33 mg/d组,n=60)与组2(MID<533.33 mg/d组,n=51),比较2组患者用药3 d内及3 d后的Cmin和达标率,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min的因素,蒙特卡洛模拟常用剂量替考拉宁的目标获得概率。结果前3 d内,组1的Cmin高于组2[(10.46±5.27)mg/L vs.(6.23±3.57)mg/L,P=0.019],组1的达标率也高于组2(48.0%vs.10.0%,P=0.002),组1的Cmin在10~15 mg/L的范围内占比高于组2(28.0%vs.6.7%,P=0.033);用药3 d后,2组Cmin均低于10 mg/L,Cmin及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P=0.005)和肌酐清除率(P=0.022)是影响患者Cmin达标的危险因素。当MIC>1 mg/L时,需要给予至少600 mg 1次/d,的剂量方案。结论需提高负荷剂量的使用率,也应结合病原菌的MIC值优化用药剂量,同时积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以提高浓度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粒缺伴发热 血浆谷浓度 影响因素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NCCN发热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指引(2005.1版) 被引量:16
9
作者 褚倩 于世英 《循证医学》 CSCD 2006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关键词 发热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临床指引 肿瘤
下载PDF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励菁菁 朱琦 +6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陈芳源 施菊妹 郝思国 刘澎 俞夜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4,21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10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菌67株,占62.04%;革兰阳性(G^+)菌41株,占37.96%。G^-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34.26%(37株);G^+菌中葡萄球菌属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24.07%(26株)。所有致病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分布最多,共60株,占所有标本的55.5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9株(17.59%)、导管12株(11.11%)、血液10株(9.26%)、其他标本7株(6.48%)。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的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居多,伤口标本则为产酸克雷伯杆菌,导管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而血液标本则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但对磷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度可达92.9%~100%。G^-菌对部分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之外,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分布较为广泛,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仍可作为G^+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可作为G^-菌感染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与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阮燕萍 张文英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9-881,共3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常继发发热和感染,但临床对发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持有异议。本研究旨在了解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及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2007年1月至7月,因化疗致粒细胞缺...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常继发发热和感染,但临床对发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持有异议。本研究旨在了解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及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2007年1月至7月,因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的256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中发生发热及感染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256例病例中共发生发热100例(39.1%),感染42例(16.4%)。发热者体温(39.0±0.6)℃。感染部位主要见于咽部(42.9%)、口腔(21.4%)和下呼吸道(14.3%)。发热与感染病例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414(P<0.001),一致率为0.75。结论: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者发热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热与感染呈中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学疗法 粒细胞缺乏症 发热 感染
下载PDF
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血细胞减少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邱刚 刘芳琳 +3 位作者 张芸 宋美琳 李洪英 陈海莉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1例56岁女性患者因左侧腘窝囊肿行左侧腘窝囊肿切除术,术后第3日出现高热,考虑切口感染,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抗感染,术后第6日,患者仍然出现高热,予以头孢呋辛静脉滴注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抗感染治疗,术后第9日患者仍出现高热,考虑当前... 1例56岁女性患者因左侧腘窝囊肿行左侧腘窝囊肿切除术,术后第3日出现高热,考虑切口感染,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抗感染,术后第6日,患者仍然出现高热,予以头孢呋辛静脉滴注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抗感染治疗,术后第9日患者仍出现高热,考虑当前抗感染方案疗效不佳,因此予以停用,改用万古霉素(1 g,q 12 h,ivgtt)抗感染治疗,1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感染逐步控制。术后第18日患者再次出现高热,术后第21日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药师会诊考虑为万古霉素导致发热及血细胞减少,建议停用万古霉素,停用48 h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停用万古霉素4 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患者好转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热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抗菌药物在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常乃柏 刘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63-1066,共4页
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是化疗后常见并发症,治疗延迟或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常导致病死率上升。本文就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性发热临床微生物学变迁、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评估、抗菌药物选择及方案优化等临床常见问题结合新... 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是化疗后常见并发症,治疗延迟或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常导致病死率上升。本文就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性发热临床微生物学变迁、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评估、抗菌药物选择及方案优化等临床常见问题结合新近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 发热 抗菌药
下载PDF
临床药师会诊2例肿瘤患者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萌 邓艾平 +2 位作者 王奕 刘钰 周庆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总结1例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肿瘤患者和1例误服甲氧氯普胺400mg中毒肿瘤患者的会诊过程。方法:查看患者基本情况,听取医师介绍,查阅病历与文献。结果:病例1为肿瘤热患者,但不能排除感染,药师根据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感染谱和本院细菌... 目的:总结1例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肿瘤患者和1例误服甲氧氯普胺400mg中毒肿瘤患者的会诊过程。方法:查看患者基本情况,听取医师介绍,查阅病历与文献。结果:病例1为肿瘤热患者,但不能排除感染,药师根据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感染谱和本院细菌药敏结果给出排除性治疗方案;病例2采用药物代谢和药理学知识给出会诊意见。患者转归良好。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查房积累专业技能,才能在会诊时协助医生拟定治疗方案,提高为患者药学服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会诊 粒细胞缺少 发热 感染 甲氧氯普胺 中毒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成林 陈蔚 +11 位作者 姚永华 王椿 李军民 陈芳源 施菊妹 郝思国 刘澎 侯建 梁爱斌 刘立根 朱琦 韩秀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4期3596-3599,3602,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构成及药敏特点。结果共检出阳性菌1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58.6%),革兰阳性菌72株(41.4%)。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3.8%)、大肠埃希菌(9.2%)、铜绿假单胞菌(6.9%)、缓症链球菌(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高(>60.0%);非发酵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8.2%)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2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0%);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粒缺伴发热的骨髓衰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常见,且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均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骨髓衰竭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发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粤就 陆森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5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60例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肿瘤发热患者,在发热1d内和之后3d分别测定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将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31例、局部感染组34例、无明确...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60例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肿瘤发热患者,在发热1d内和之后3d分别测定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将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31例、局部感染组34例、无明确微生物感染组45例和肿瘤相关组50例,比较这些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局部感染组、无明确微生物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在3d后降钙素原(PCT)明显有下降,而肿瘤组的PCT水平差异无可比性。同时脓毒血症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可用于判断非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发热的具体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热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 降钙素原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比阿培南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晏丽 娄世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9-740,743,共3页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该院住院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率为73.4%,细菌学清除率为55.6%,不良反应率为4.7%...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该院住院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率为73.4%,细菌学清除率为55.6%,不良反应率为4.7%。结论比阿培南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治疗 血液病 并发症 比阿培南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亚胺培南经验性治疗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明霞 赵玉亮 +3 位作者 林蓉燕 白羽 于晶琳 朱燕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年第5期418-419,共2页
目的评价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经验性治疗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应用亚胺培南进行经验性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初始经... 目的评价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经验性治疗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应用亚胺培南进行经验性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初始经验性治疗的51例患者中,痊愈29例,显效8例,进步7例,无效7例,有效率72.5%。2例患者出现了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亚胺培南作为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经验性治疗 肿瘤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下载PDF
一例青少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颖 尹鹏 +1 位作者 关丽英 朱昆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3期162-165,共4页
1例15岁青少年因"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入院,入院后予以IDA方案化疗,患者化疗后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本次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并针对病原学检测出的多耐... 1例15岁青少年因"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入院,入院后予以IDA方案化疗,患者化疗后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本次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并针对病原学检测出的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时调整抗感染方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顺利完成本期化疗出院。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治疗,协助临床医生制定经验性抗感染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益及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 发热 抗感染治疗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引起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五萍 林玮玮 伍锡栋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9期1544-1546,共3页
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引起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治疗,通过分析用药,建议停用万古霉素,加用利可君片、退热对症处理,临床医师采纳,患者粒细胞恢复,未再出现发热。保证了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药师参与化... 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引起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治疗,通过分析用药,建议停用万古霉素,加用利可君片、退热对症处理,临床医师采纳,患者粒细胞恢复,未再出现发热。保证了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引起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治疗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粒细胞减少 发热 万古霉素 临床药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