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颗金刚石划擦的单向C_(f)/SiC复合材料去除机理
1
作者 温家宙 王庆霞 +1 位作者 余爱武 吴重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4,共8页
为研究单向C_(f)/SiC复合材料划擦去除机理,采用单颗金刚石磨粒开展准静态划擦试验,分析不同压痕载荷下划擦材料的声发射信号变化,结合SEM形貌分析材料的去除行为和划擦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声发射信号强度随着压痕载荷增加而增强,... 为研究单向C_(f)/SiC复合材料划擦去除机理,采用单颗金刚石磨粒开展准静态划擦试验,分析不同压痕载荷下划擦材料的声发射信号变化,结合SEM形貌分析材料的去除行为和划擦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声发射信号强度随着压痕载荷增加而增强,相同参数下SB方向信号值更大,信号波动更剧烈。结合声发射信号与SEM形貌分析,得出材料在不同方向的划擦去除行为,材料以脆性去除为主,SA方向纤维以拉伸断裂和纤维拔出为主,SB方向纤维主要断裂方式为弯曲断裂和剪切断裂。根据SEM形貌分析,阐述去除行为的形成过程,即解释材料划擦去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c_(f)/Sic复合材料 单颗磨粒划擦试验 声发射信号 材料去除机理
下载PDF
2D-SiC_(f)/SiC复合材料层间Ⅰ型断裂试验及表征
2
作者 师维刚 张超 +2 位作者 李玫 王晶 张程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二维编织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2D-SiC_(f)/SiC)在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该材料层间强度低,使其易萌生层间裂纹,引起分层破坏。为此,本工作采用楔形双悬臂梁法(W-DCB)和悬臂梁法(DCB)开展了层间Ⅰ型断裂试验,获得了2D-SiC... 二维编织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2D-SiC_(f)/SiC)在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该材料层间强度低,使其易萌生层间裂纹,引起分层破坏。为此,本工作采用楔形双悬臂梁法(W-DCB)和悬臂梁法(DCB)开展了层间Ⅰ型断裂试验,获得了2D-SiC_(f)/SiC的层间裂纹驱动的加载数据,得到了其裂纹端口张开力及张开位移变形曲线。在试验加载过程,通过光学显微镜监测了视觉裂纹扩展过程,探究了2D-SiC_(f)/SiC的层间I型裂纹扩展规律。结合理论分析和裂纹视觉特征解释了加载曲线拐点及其他特征点的断裂力学含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2D-SiC_(f)/SiC的层间断面特征,揭示了断面分层裂纹扩展机制。结果表明:W-DCB方法测量的2D-SiC_(f)/SiC层间Ⅰ型初始能量释放率与DCB方法等效;2D-SiC_(f)/SiC层间Ⅰ型断裂过程中,裂纹端口变形曲线的多峰性不符合经典线弹性断裂力学预测的加载峰后特征,反映了2D-SiC_(f)/SiC层间约束关系的复杂性;层间断面为结构性非完全损伤,发生了局部纤维桥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Sic_(f)/Sic复合材料 层间Ⅰ型断裂 表征分析 纤维桥连
下载PDF
Novel sandwich structured glass fiber Cloth/Poly(ethylene oxide)-MXene composite electrolyte
3
作者 Yu-Qin Mao Guang-He Dong +3 位作者 Wei-Bin Zhu Yuan-Qing Li Pei Huang Shao-Yun Fu 《Nano Materials Scienc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Recently,poly(ethylene oxide)(PEO)-bas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have been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and effort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to develop PEO-based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next generation high performa... Recently,poly(ethylene oxide)(PEO)-bas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have been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and effort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to develop PEO-based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next generation high 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In this article,a novel sandwich structured solid-state PEO composite electrolyte is developed for high 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The PEO-based composite electrolyte is fabricated by hot-pressing PEO,LiTFSI and Ti_(3)C_(2)T_(x) MXene nanosheets into glass fiber cloth(GFC).The as-prepared GFC@PEO-MXene electrolyte shows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goo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and high lithium-ion migration number,which indicates an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from the microscale GFC and the nanoscale MXene.Such as,the GFC@PEO-1 wt%MXene electrolyte shows a high tensile strength of 43.43 MPa and an impressive Young's modulus of 496 MPa,which are increased by 1205%and 6048%over those of PEO.Meanwhile,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GFC@PEO-1 wt%MXene at 60℃ reaches 5.01×10^(-2) S m^(-1),which is increased by around 200%compared with that of GFC@PEO electrolyte.In addition,the Li/Li symmetric battery based on GFC@PEO-1 wt%MXene electrolyte shows an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over 800 h(0.3 mA cm^(-2),0.3 mAh cm^(-2)),which is obviously longer than that based on PEO and GFC@PEO electrolytes due to the better compatibility of GFC@PEO-1 wt%MXene electrolyte with Li anode.Furthermore,the solid-state Li/LiFePO_(4) battery with GFC@PEO-1 wt%MXene as electrolyte demonstrates a high capacity of 110.2–166.1 mAh g^(-1)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60C,and an excellent capacity retention rate.The developed sandwich structured GFC@PEO-1 wt%MXene electrolyte with the excellent overall performance is promising for next generation high 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Ti_(3)c_(2)T_(x)MXene Poly(ethylene oxide) Glass fiber cloth All-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y
下载PDF
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2D SiC_(f)/SiC复合材料实验
4
作者 王优哲 刘瑶 +2 位作者 周扬 李家豪 黎瀚森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5,共11页
为了揭示2D SiC_(f)/SiC复合材料的磨削去除机理,根据2D SiC_(f)/SiC复合材料的编织结构特点,分别在2D SiC_(f)/SiC纤维的编织表面(woven surface,WS)和叠加表面(stacking surface,SS)沿0°、45°和90°方向开展单颗金刚石... 为了揭示2D SiC_(f)/SiC复合材料的磨削去除机理,根据2D SiC_(f)/SiC复合材料的编织结构特点,分别在2D SiC_(f)/SiC纤维的编织表面(woven surface,WS)和叠加表面(stacking surface,SS)沿0°、45°和90°方向开展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实验,测量其划擦力和划痕深度,并观察划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WS0(纤维编织表面的0°方向)上SiC_(f)/SiC材料的去除方式主要为纵向纤维(纤维轴向与进给速度方向一致)的剪切、拉伸、弯曲断裂和横向纤维(纤维轴向与进给速度方向垂直)的剪切、弯曲断裂;在WS45(纤维编织表面的45°方向)上主要为纤维的剪切、弯曲、拉伸断裂;在SS0(纤维叠加表面的0°方向)上主要为法向纤维(纤维轴向垂直于划擦表面)的延性去除、剪切、弯曲断裂,纵向纤维的剪切、拉伸、弯曲断裂;在SS90(纤维叠加表面的90°方向)上主要为法向纤维的延性去除、剪切、弯曲断裂和横向纤维的剪切、弯曲、拉伸断裂。由于SiC纤维的各向异性,不同方向、不同断裂形式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剪切断裂所需要的力最小,拉伸断裂所需要的力最大。在相同划擦深度下,因WS0、WS45、SS0、SS90方向上断裂形式的不同和剪切、弯曲、拉伸断裂所占的比例不同,其划擦力大小依次为FSS0>FWS45>FSS90>FWS0。且磨粒切入复合材料后随着裂纹的扩展和相互贯通,SiC基体会一起被剥离去除,部分基体受到挤压去除后再次被磨粒划擦去除形成延性划痕。2D SiC_(f)/SiC复合材料切削时宜选择WS0方向,而尽量避开SS0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 Sic_(f)/Sic复合材料 纤维取向 划擦力 表面形貌
下载PDF
五种吸附剂与C_(4)F_(7)N气体及CF_(3)SO_(2)F气体的相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浥尘 郑宇 +2 位作者 朱太云 周文俊 李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6-203,共8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和三氟甲基磺酰氟(CF_(3)SO_(2)F)是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SF_(6)替代气体,有必要研究其与设备中常见吸附剂的相容性。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五种常用的吸附剂(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及活性氧化铝)... 全氟异丁腈(C_(4)F_(7)N)和三氟甲基磺酰氟(CF_(3)SO_(2)F)是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SF_(6)替代气体,有必要研究其与设备中常见吸附剂的相容性。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五种常用的吸附剂(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及活性氧化铝)与C_(4)F_(7)N气体、CF_(3)SO_(2)F气体的相容性,采用C_(4)F_(7)N/CO_(2)、CF_(3)SO_(2)F/N_(2)混合气体进行试验,检测试验前后混合气体的比例及成分,发现活性氧化铝会使C_(4)F_(7)N气体体积分数下降,但不会使CF_(3)SO_(2)F气体体积分数下降;其他几种吸附剂均不会使两种气体体积分数下降。分析表明,C_(4)F_(7)N气体分子的CN基团会与活性氧化铝发生弱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被活性氧化铝吸附,因此活性氧化铝不适合作为C_(4)F_(7)N气体设备中的吸附剂。该文涉及的五种吸附剂均与CF_(3)SO_(2)F气体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c_(4)f_(7)N cf_(3)SO_(2)f Sf_(6)替代气体 相容性
下载PDF
2.5D C_(f)/SiC刹车材料浮动磨削工艺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明 董海 +2 位作者 王柏何 王峥 王加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34-2441,共8页
为研究2.5D C_(f)/SiC刹车材料的浮动磨削加工性能,设计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砂轮转速、工作台调定压力和磨削深度对磨削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磨削表面典型加工缺陷及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砂轮转速、工作台调定压... 为研究2.5D C_(f)/SiC刹车材料的浮动磨削加工性能,设计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砂轮转速、工作台调定压力和磨削深度对磨削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磨削表面典型加工缺陷及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砂轮转速、工作台调定压力和磨削深度对法向磨削力影响显著,对切向磨削力影响不大;工作台调定压力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最大。2.5D C_(f)/SiC刹车材料以脆性断裂去除方式为主,不同纤维方向上的加工缺陷形式存在差异,其主要加工缺陷为界面脱粘、微裂纹、基体破碎、纤维剥离及破碎。试验通过单因素方法分析得到了较好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Sa可达0.6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_(f)/Sic刹车材料 浮动磨削 磨削力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材料去除机理
下载PDF
三维编织C_(f)/Al复合材料T型件振动疲劳性能
7
作者 苏新宇 蔡长春 +3 位作者 余欢 陈新 彭辉权 徐志锋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7,共8页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的三维编织C_(f)/Al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上具有较大潜力。本工作以三维编织C_(f)/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加载应力下进行振动疲劳实验,并观察疲劳实验后其断口处的微观...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的三维编织C_(f)/Al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上具有较大潜力。本工作以三维编织C_(f)/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加载应力下进行振动疲劳实验,并观察疲劳实验后其断口处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加载应力越大,达到疲劳稳定阶段时T型件的固有频率降幅百分比也越大,即对T型件内部结构的破坏也越显著;对不同加载应力下的疲劳数据进行拟合,绘制S-N曲线,得到T型件振动疲劳损伤演变规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三维编织C_(f)/Al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对实验后T型件进行断口处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发现实验后的T型件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c_(f)/Al复合材料 T型件 振动疲劳 S-N曲线 脆性断裂
下载PDF
反应熔渗制备C_(f)/C-Zr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抗烧蚀性能
8
作者 杨良伟 陈昊然 +2 位作者 金鑫 刘伟 刘俊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_(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_(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构,C_(f)/C-Zr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323.2 MPa和46.6 GPa,表现为韧性断裂。采用氧乙炔实验进行抗烧蚀测试,在表面温度为1800~1900℃下,ZrC含量较多的C_(f)/C-ZrC-SiC复合材料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263 mg/s和2.367μm/s,ZrC含量较少的C_(f)/C-SiC-ZrC复合材料分别为2.056 mg/s和5.067μm/s,C_(f)/C-Zr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碳纤维预制体 反应熔渗 c_(f)/c-Zrc-Sic 抗烧蚀性能 钉扎效应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铣削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
9
作者 ELLAHI Zohaib 赵国龙 +2 位作者 年智文 MUHAMMAD Jamil 何宁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3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_(f)/SiC)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磨损和各向异性等特点,导致材料加工非常困难。本文开展了聚晶金刚石(PCD)刀具铣削C_(f)/SiC复合材料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切削特性;研究了加工参数对切削力的影...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_(f)/SiC)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磨损和各向异性等特点,导致材料加工非常困难。本文开展了聚晶金刚石(PCD)刀具铣削C_(f)/SiC复合材料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切削特性;研究了加工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纤维切削角下的材料去除机理。通过用户自定义的子程序在ABAQUS/CAE软件中建立了有限元切削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加工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得到的X和Y方向的切削力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力降低;随着每齿进给量的增加,切削力升高。当沿着纤维方向进行切削时,刀具刃口的应力最小;随着纤维切削角的增大,刃口应力升高。本文可为C_(f)/SiC复合材料切削特性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仿真 c_(f)/Sic复合材料 铣削加工 切削力 切削加工性
下载PDF
Na_(2)MnPO_(4)F/Ti_(3)C_(2)-CQDs对Li/Na储能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0
作者 王绍聪 李伟 +1 位作者 周烽海 刘峥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4-628,共5页
Na_(2)MnPO_(4)F作为锂/钠混合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具有低成本、无毒、高电压和价态丰富等特点,但电子电导率低、离子扩散速率慢、锰的溶解及Jahn-Teller效应,限制了其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以Na_(2)MnPO_(4)F/Ti_(3)C_... Na_(2)MnPO_(4)F作为锂/钠混合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具有低成本、无毒、高电压和价态丰富等特点,但电子电导率低、离子扩散速率慢、锰的溶解及Jahn-Teller效应,限制了其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以Na_(2)MnPO_(4)F/Ti_(3)C_(2)和Na_(2)MnPO_(4)F/Ti_(3)C_(2)-碳量子点(CQDs)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构建Na2MnPO4F、NaLiMnPO_(4)F、Na_(2)MnPO_(4)F/Ti_(3)C_(2)、NaLiMnPO_(4)F/Ti_(3)C_(2)、Na_(2)MnPO4F/Ti_(3)C_(2)-CQDs和NaLiMnPO_(4)F/Ti_(3)C_(2)-CQDs等6种结构模型,计算能带结构、结合能、态密度及电荷局域密度,分析复合前后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性能变化。Li原子的引入,使Na_(2)MnPO_(4)F与Ti_(3)C_(2)和Ti_(3)C_(2)-CQDs的结合能分别增大1.1397 J/m^(2)和0.7866 J/m^(2),复合Ti_(3)C_(2)和Ti_(3)C_(2)-CQDs能改善Na_(2)MnPO_(4)F的导电性,且Ti_(3)C_(2)-CQDs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MnPO_(4)f Ti_(3)c_(2)-碳量子点(cQDs)复合材料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DfT)
下载PDF
基于F-P光纤传感器的变压器油中双局部放电源
11
作者 刘峰 史衍省 +1 位作者 张帅男 王伟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共9页
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能量转换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能供应的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局部放电影响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不仅可以获取设备老化信息,还可以预测变压器寿命。局部放电源准确位置信息可... 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能量转换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能供应的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局部放电影响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不仅可以获取设备老化信息,还可以预测变压器寿命。局部放电源准确位置信息可以帮助检修人员制定精准维护计划,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设备制造商可利用此信息优化结构和安装方法。变压器内部双局部放电源放电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故障类型,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准确捕捉到此类放电波形。F-P光纤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局部放电声学检测方式,该传感器结构小,灵敏度高,而且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以内置于变压器内部实现复杂情况下的局部放电检测。在本研究中,研制了基于F-P光纤传感器的双局部放电源检测系统,采用基于多信号分类(MUSIC)测向原理的交叉定位算法,可以实现对变压器油中双局部放电源定位。总的来说,F-P光纤传感器阵列有较好的方向清晰度,可以实现准确定位。将该双局部放电源定位系统应用到了35 kV单相变压器模型上,验证了其对外绕组双局部放电源定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f-P光纤传感器 测向交叉定位算法 双局部放电源定位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的接地开关关合性能模拟试验
12
作者 黄印 颜湘莲 +3 位作者 高克利 李志兵 陈图南 王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58-2867,共10页
采用C_(4)F_(7)N混合气体替代SF_(6)是提升环网柜环境友好性的重要途径。为保证供电可靠性,本文针对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开展接地开关关合试验,优化设备性能,支撑工程应用。首先测量了不同体积占比的C_(4)F_(7)N/CO_(2)混合... 采用C_(4)F_(7)N混合气体替代SF_(6)是提升环网柜环境友好性的重要途径。为保证供电可靠性,本文针对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开展接地开关关合试验,优化设备性能,支撑工程应用。首先测量了不同体积占比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和SF_(6)下接地开关合闸时间及速度,发现与空气下一致,表明接地开关机械特性稳定且与气体无关。然后研究了不同气体介质下接地开关预击穿特性,分析了电压和气体类型对预击穿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增大预击穿时间增加,C_(4)F_(7)N体积占比提高预击穿时间减小。进一步利用搭建的环网柜接地关合试验回路开展了关合性能模拟试验,发现提高C_(4)F_(7)N体积占比有助于减小燃弧电荷转移量,降低触头烧蚀程度,结合混合气体液化温度和经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环网柜 接地开关 关合性能 触头烧蚀
下载PDF
SiC纤维及其增强SiC_(f)/Si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阳海棠 付建超 +1 位作者 黄鑫 刘顺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共16页
SiC_(f)/SiC复合材料的低密度、耐高温、抗环境腐蚀及抗氧化等突出性能,使其在航天及空天飞行器的热端部件、热防护结构、发动机热端部件及核工业等领域取得了重大应用,是新一代最佳的高温结构材料。SiC纤维作为增强相,自身抗拉强度高... SiC_(f)/SiC复合材料的低密度、耐高温、抗环境腐蚀及抗氧化等突出性能,使其在航天及空天飞行器的热端部件、热防护结构、发动机热端部件及核工业等领域取得了重大应用,是新一代最佳的高温结构材料。SiC纤维作为增强相,自身抗拉强度高、抗蠕变性能好、兼具耐高温、抗氧化等优点,且与陶瓷基体有着优异的相容性,可使陶瓷复合材料克服脆性,具有韧性,极大地推动了陶瓷复合材料的应用。文章以碳化硅纤维研发技术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为例,详细阐述了碳化硅纤维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特点,同时对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该复合材料当前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文章简述了SiC_(f)/SiC复合材料的发展及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结晶度高 Sic_(f)/Sic复合材料
下载PDF
碳/铝复合材料界面Al_(4)C_(3)相的形成与调控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肖亮 李昱桦 +5 位作者 董正学 万梓涵 任可聪 邓海亮 杨康 吴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3-1474,共22页
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等碳材料作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时,其界面润湿性差、与Al基体结合弱等缺点限制了其增强效果。利用C与Al反应使界面黏接形式转变为部分反应结合的形式,可有效提升碳/铝(C/Al)界面强度及其载荷与功能传递的效... 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等碳材料作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时,其界面润湿性差、与Al基体结合弱等缺点限制了其增强效果。利用C与Al反应使界面黏接形式转变为部分反应结合的形式,可有效提升碳/铝(C/Al)界面强度及其载荷与功能传递的效率。然而,高温下C/Al界面反应易生成大量脆性Al_(4)C_(3),且会损伤增强体。针对C/Al界面Al_(4)C_(3)的调控,本文首先介绍了其形成机制、对C/Al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和性能的作用,随后从碳增强体表面涂层、纳米颗粒修饰、Al基体合金化,以及复合制备、热加工与处理工艺优化等方面,综述了Al_(4)C_(3)生成量与形貌的控制研究及效果,最后展望了C/Al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碳增强体跨尺度设计与界面构型控制,挖掘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增强Al基体的最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石墨烯 碳纳米管 碳纤维 Al_(4)c_(3)相
下载PDF
基于衰减全反射LED光谱的g-C_(3)N_(4)对亚甲基蓝表面的吸附
15
作者 王思祺 洪雯雯 +3 位作者 卜义夫 邵梦莎 李静怡 刘思乐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3期32-37,共6页
以SiO_(2)光导纤维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将g-C_(3)N_(4)负载在SiO_(2)光导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瞬态荧光光谱(PL)、荧光电镜(LSCM)、Zeta电位等表征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 以SiO_(2)光导纤维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将g-C_(3)N_(4)负载在SiO_(2)光导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瞬态荧光光谱(PL)、荧光电镜(LSCM)、Zeta电位等表征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均匀分布在SiO_(2)光导纤维表面,吸附亚甲基蓝分子后Zeta电位由-45.35 mV升高到-28.72 mV;FT-IR光谱中700 cm^(-1)处的吸收峰移动到667 cm^(-1)处,600 cm^(-1)处的吸收峰消失;PL光谱典型发射峰明显下降,这都说明了g-C_(3)N_(4)对亚甲基蓝分子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利用SiO_(2)光导纤维对光全反射的特点并借助衰减全反射光谱原理,以红光LED为光源,光电倍增管为检测器,研究了g-C_(3)N_(4)对亚甲基蓝分子的表面吸附,采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g-C_(3)N_(4)对亚甲基蓝分子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而非多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LED光谱 g-c_(3)N_(4) SiO_(2)光导纤维 亚甲基蓝 表面吸附
下载PDF
Effect of fiber characteristics on fracture behavior of C_f/SiC composites
16
作者 何新波 杨辉 张新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C f/S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precursor pyrolysis hot pressing, and the effect of fiber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Because the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fibe... C f/S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precursor pyrolysis hot pressing, and the effect of fiber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Because the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fiber T300 (below 1?500?℃)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fiber M40JB (over 2?000?℃), fiber T300 had lower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and consisted of more impurities compared with fiber M40JB, suggesting that T300 exhibits higher chemical activity. As a result, the composite with T300 showed a brittle fracture behavior, which is mainly ascribed to a strongly bonded fiber/matrix interface as well as the degradation of fiber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mposite. However, the composite with M40JB exhibits a tough fracture behavior, which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a weakly bonded fiber/matrix interface and higher strength retention of the fi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特性 断裂性能 cf/Sic合成物 光纤增强陶瓷合成物
下载PDF
Ti_(3)C_(2)T_(x)/rGO复合纤维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晟冕 望红玉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3,共9页
为了解决Ti_(3)C_(2)T_(x)层间相互作用力不足的问题,制备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本文以二维片层结构的碳化钛(Ti_(3)C_(2)T_(x))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原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合成Ti_(3)C_(2)T_(x)/GO纤维,再化学还原制备Ti_(3)C_... 为了解决Ti_(3)C_(2)T_(x)层间相互作用力不足的问题,制备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本文以二维片层结构的碳化钛(Ti_(3)C_(2)T_(x))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原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合成Ti_(3)C_(2)T_(x)/GO纤维,再化学还原制备Ti_(3)C_(2)T_(x)/还原氧化石墨烯(Ti_(3)C_(2)T_(x)/rGO)复合纤维,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原料及Ti_(3)C_(2)T_(x)/rGO复合纤维进行表征,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纺丝液注射速度为5 mL/h,凝固浴为乙酸,采用22 G针头时,纺制出的复合纤维具有较好的连续性,纺丝效果最好。当Ti_(3)C_(2)T_(x)与GO的质量比为2∶8时,复合纤维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 A/cm^(3)电流密度下,体积与电容的比达到426.15 F/cm^(3),1000圈循环后电容保持率达59%以上。Ti_(3)C_(2)T_(x)和rGO之间的协同效应和纤维内部褶皱结构为Ti_(3)C_(2)T_(x)/rGO复合纤维提供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传输特性。本试验制备的复合纤维可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 复合纤维 湿法纺丝 连续性 导电性
下载PDF
压力−速度因素对C_(f)/PF-Cu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朝勇 张红波 +5 位作者 尹健 熊翔 王培 孙淼 吴晓光 李万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2-690,共9页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炭纤维混杂铜网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_(f)/PF-Cu复合材料),并在销盘式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试验。在电流分别为0 A和50 A条件下,研究压力(p)−速度(v)因素(简称pv因素,数值分别为5、10、15、20、25、30...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炭纤维混杂铜网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_(f)/PF-Cu复合材料),并在销盘式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试验。在电流分别为0 A和50 A条件下,研究压力(p)−速度(v)因素(简称pv因素,数值分别为5、10、15、20、25、30和35 MPa∙m/s)对C_(f)/PF-Cu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载流条件下,摩擦因数随pv值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质量磨损率则呈缓慢增加趋势,变化均非常小。在载流条件下,摩擦因数随pv值的增加变化不大,而质量磨损率则变化剧烈;当pv值在15~35 MPa∙m/s范围时,质量磨损率随pv值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在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随着pv值的增加,摩擦磨损机制逐渐由磨粒磨损转变为黏着磨损,在pv值达到35 MPa∙m/s时则表现为显著的氧化磨损和熔融喷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f)/Pf-cu复合材料 摩擦 磨损 磨损机制
下载PDF
200NC_(f)/SiC复合材料推力器研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明和 姚世强 安鹏 《火箭推进》 CAS 2016年第3期15-20,共6页
为了研制C_f/SiC复合材料推力器,对C_f/SiC复合材料物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C_f/SiC复合材料在空间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及力学性能;采用化学气象沉积法制备抗氧化涂层;采用自动缠绕成型工艺制备C_f/SiC复合材料喷管;采用Ti-Ni复合... 为了研制C_f/SiC复合材料推力器,对C_f/SiC复合材料物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C_f/SiC复合材料在空间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及力学性能;采用化学气象沉积法制备抗氧化涂层;采用自动缠绕成型工艺制备C_f/SiC复合材料喷管;采用Ti-Ni复合钎料进行了高温钎焊试验,获得了最优的钎焊工艺参数,完成了C_f/SiC复合材料与金属铌的钎焊连接;制备了试验样机并进行了热试车考核。结果表明,C_f/SiC复合材料在经历各种空间环境后,仍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涂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热试车过程中,稳态试车室压平稳,脉冲工作时,推力器响应迅速,脉冲一致性好;燃烧效率达到设计要求,钎焊缝结构完好,C_f/SiC复合材料喷管无明显烧蚀,热试车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器 c_(f)/Sic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钎焊
下载PDF
C_f/SiC制备过程中纤维热应力损伤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建方 陈朝辉 +1 位作者 郑文伟 肖加余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1,共4页
采用束丝碳纤维和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成 Cf/ Si C丝束 ,并进行了分析表征 ,研究了其中的纤维受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先驱体聚碳硅烷在浸渍裂解时倾向于以纤维为依托进行热解 ,并且其中较多量的氧及杂质的存在将对纤维... 采用束丝碳纤维和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成 Cf/ Si C丝束 ,并进行了分析表征 ,研究了其中的纤维受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先驱体聚碳硅烷在浸渍裂解时倾向于以纤维为依托进行热解 ,并且其中较多量的氧及杂质的存在将对纤维造成损伤 ,因而会形成较强的纤维基体界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cf/SIc复合材料 损伤 硅化硅陶瓷 热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