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对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靖 古妙宁 +2 位作者 张朝群 蔡开灿 蔡瑞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44-2247,2250,共5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拟行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拟行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BB组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9FrCoopdech BB置入左下肺叶支气管,DLT组插入左DLT。两组均作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后摆放右侧卧位,DLT组行右单肺通气,BB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min(T1),右单肺通气或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后20min(T2),开胸见左肺或左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抽取足背动脉血及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并请手术医生在开胸后即刻评价术野清晰度。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术野评价,各时点pH、PaCO2、血红蛋白,T1的Qs/Qt、PaO2、PO2、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在T2~T4时点,BB组的Qs/Qt低于DLT组,PaO2、PO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P<0.05或0.01)。BB组术后无肺不张病例,DLT组有2例发生左下肺不张。BB组术后第1天的PaO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术后住院天数比DLT组短(P<0.01)。结论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能在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中减少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术后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隔离 支气管堵塞管 单肺通气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内分流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宏伟 吴德华 +1 位作者 张晓峰 徐美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不同分为A组(国产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进口Portex双腔支气管导管)和C组(进口Tyco双腔支气管导...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不同分为A组(国产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进口Portex双腔支气管导管)和C组(进口Tyco双腔支气管导管),每组20例。记录插管时间和尝试插管次数、改变体位后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次数、肺萎陷质量,观察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30 min、双肺通气5 min时的吸气峰值压力(Ppeak)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变化,以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情况。对记录和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插管时间和尝试插管次数、改变体位后需纤支镜检查的次数、肺萎陷质量、相同时间点的Ppeak和Cdyn的变化以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双腔支气管导管与进口品牌产品在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双腔支气管导管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气管内径值指导选择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 被引量:15
3
作者 尧银光 吴炜 +1 位作者 羊丽丽 王传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型号的方法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300例使用DLT行单肺通气的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A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选择型号;气管内径值组(B组),根据螺旋CT测量患者的气管内径值... 目的比较两种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型号的方法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300例使用DLT行单肺通气的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A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选择型号;气管内径值组(B组),根据螺旋CT测量患者的气管内径值选择合适型号,每组15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疾病种类、使用DLT型号、合适度评价指标、肺萎陷质量、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DLT型号较大,导管的适合度和肺萎陷质量明显升高,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根据螺旋CT测量气管内径值能较准确选择合适的DLT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径值 单肺通气 双腔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凌海 史志国 +2 位作者 刘涛 王春 陈玢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观察插管应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短,定位及术中管理便捷;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也没有差异。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定位准确,易于术中管理。但是仅有左侧双腔一种类型,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欧阳葆怡 梁丽霞 叶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 (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 ,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 32例 ,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DLT ,...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 (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 ,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 32例 ,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DLT ,吸入氧化亚氮和地氟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 (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S1) ,管端位置正确的双肺通气 ;第二阶段 (S2 ) ,管端位置正确的左侧单肺通气 ;第三阶段 (S3 ) ,管端插入左下支气管 (置管过深 )的左侧单肺通气 ;第四阶段 (S4) ,管端处在左支气管开口 (置管偏浅 )的左侧单肺通气。每阶段均机械通气 15min。结果 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与FOB检查符合者占 71 9%。S2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 5 0 8% ,肺顺应性 (Cdyn)值减少 36 2 % ;S3 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 87 4 % ,Cdyn值减少 5 6 8%。P 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 ,环体显著延长。 结论 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 ,在无FOB定位的条件时 ,联合应用听诊法、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 V环的变化综合评估 ,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单肺通气的气道峰压超过双肺通气时的 1 6 5倍 ,且气道峰压超过 2 5cmH2 O ,应高度怀疑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 管端位置 吸气峰压 剖胸手术 麻醉 气管插管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闵新康 王立奎 胡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0-1002,共3页
择期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患者6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纤维支气管镜(FB)组和直接喉镜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插管时间、定位完成时间、插管期各时间... 择期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患者6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纤维支气管镜(FB)组和直接喉镜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插管时间、定位完成时间、插管期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值及体位改变后需要调整导管位置的病例数。FB组与直接喉镜组比较,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HR、MAP波动小(P<0.05),单肺通气时SpO2平均值高(P<0.05)、定位完成时间较短,体位改变后需要调整导管位置次数少(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动态量化通气指标评估老年患者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 被引量:6
7
作者 叶靖 欧阳葆怡 董庆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9-471,475,共4页
目的探讨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数值(Cdyn)变化的量化指标和肺顺应性环的改变评估老年患者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96例行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插管深度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单肺通... 目的探讨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数值(Cdyn)变化的量化指标和肺顺应性环的改变评估老年患者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96例行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插管深度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单肺通气(OLV)时出现Ppeak超过双肺通气(TLV)的1.5倍,Cdyn低于TLV的0.5倍,且Ppeak超过22cmH2O共22例。在TLV15min后(S1),右侧OLV5min(S2),以纤维支气管镜(FOB)观察并调整管端至正确位置,右侧OLV15min(S3)。结果FOB发现19例DLT管端位于右中间支气管,3例管端进入右下肺支气管,需退出0.5~1.9cm。S2OLV后124±39s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始下降。S2的Ppeak比S1增加91.0%,S3比S1仅增加43.4%;S2的Cdyn比S1减少62.7%,S3比S1仅减少33.6%。S2的压力-容量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流速-容量环体面积减少。结论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采用上述量化指标,在SpO2下降前以FOB观察调整DLT管端位置,使FOB的应用时机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旁气流分析
下载PDF
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弓胜凯 艾英 +1 位作者 应亮 方建超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1期45-50,共6页
目的比较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BB)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DLT插管和EBB插管。比较两组的插... 目的比较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BB)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DLT插管和EBB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即刻(气管导管主套囊过声门的时间)(T1)、插管定位成功即刻(T2)和插管定位成功后5 min(T3)时引起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和插管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应激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以及比较单肺通气后两组不同时间点肺萎陷的程度。结果EBB组插管时间比VDLT组短,在T1和T2时刻,两组的HR和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3时刻,两组患者炎症应激水平(NE、Cor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DLT组定位时间快于EBB组;两组导管移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率、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肺萎陷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B插管时间快、定位准确、插管刺激小,术中持续气道可视化管理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支气管堵塞器 双腔管 炎症应激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对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侯会文 欧阳葆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DLT。平卧位用纤... 目的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DLT。平卧位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导管管端正确到位,并确认单肺通气获得完善的肺隔离和通气效果。侧卧位后行非术侧单侧肺通气15min时,以及术中发生肺隔离效果不佳或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用FOB检查DLT管端位置并予以必要的调整。结果侧卧位后112例患者发生管端错位(16.3%),其中12.8%患者发生低氧血症,3.3%患者出现隔离漏气现象。侧卧位后左DLT管端错位发生率(19.7%)比右DLT(12.2%)高(P<0.01)。侧卧位时曾发生过管端错位的112例中,术中有16例(14.3%)再次发生管端错位,比侧卧位时未发生管端错位而术中出现管端错位的发生率(1.2%)明显高(P<0.01)。结论胸科麻醉用MallinckrodtDLT行肺隔离时,侧卧位过程可以引起16.3%已正确到位的DLT管端发生错位;在FO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后,术中仍有14.3%的几率再次发生管端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隔离 侧卧位 通气效果
下载PDF
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胸椎结核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志国 宋艳华 傅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开胸胸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择期全麻下右侧开胸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65岁,BMI 18~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支气管...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开胸胸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择期全麻下右侧开胸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65岁,BMI 18~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E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E组单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支气管封堵器;D组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纯氧吸入,氧流量3 L/min,容量限定-压力控制通气,双肺通气期间V_T 8~10 ml/kg,RR 10~14次/分,I∶E 1∶1.5;单肺通气(OLV)期间:V_T 7 ml/kg,RR 12~16次/分,I∶E 1∶1.5。分别于OLV前5 min (T_0)、OLV 30 min(T_1)、关胸双肺通气5 min (T_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别于T_0、 T_1、 T_2和术后18 h(T_3)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记录pH、PaCO_2,并计算Qs/Qt、氧合指数(OI);在T_0、T_3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的浓度,术后访视患者有无咽喉疼痛或声音嘶哑;观察术后7 d呼吸循环并发症。结果 T_1时E组Ppeak、Pplat明显低于D组,Cdyn明显高于D组(P<0.05)。T_2、T_3时E组pH明显高于D组(P<0.05);T_1、T_3时E组PaCO_2明显低于D组(P<0.05),OI明显高于D组(P<0.05);T_3时E组TNF-a和IL-6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E组咽部疼痛、声音嘶哑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在开胸胸椎手术中,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可以降低OLV气道压力、改善Cdyn,促进CO_2排出和改善OI,降低肺损伤,降低术后咽部疼痛和声音嘶哑,有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小儿单肺通气中的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国亮 张建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比较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小儿胸科手术中的单肺通气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行Arndt支气... 目的比较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小儿胸科手术中的单肺通气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行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插管前(T_1)、插管时(T_2)、双肺通气时(T_3)、单肺通气时(T_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 CO_2)及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aw)变化。记录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低氧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比较,气道压力在单肺通气时(T_4),A组明显低于D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单肺通气时(T_4),A组明显低于D组(P<0.05);A组患儿的插管定位时间短于D组(P<0.05),肺完全萎陷时间、萎陷程度明显长于、优于D组(P<0.05)。结论与盲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纤支镜定位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在小儿胸科手术中能提供更好的单肺通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小儿 单肺通气
下载PDF
侧卧位时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及肺顺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灿洲 叶靖 欧阳葆怡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左侧卧位时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及肺顺应性变化的关系,评估DLT管端位置的量化标准。方法102例用左DLT行胸科麻醉的中青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插入的DLT管端位置正确,平卧位双肺通气15min后(第1阶段),... 目的探讨左侧卧位时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及肺顺应性变化的关系,评估DLT管端位置的量化标准。方法102例用左DLT行胸科麻醉的中青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插入的DLT管端位置正确,平卧位双肺通气15min后(第1阶段),左侧卧位左单侧肺通气15min(第2阶段);然后以FOB观察DLT管端位置,若发现过深移位,FOB直视下调整DLT导管至正确位置后再单侧肺通气15min(第3阶段)。观测过程监测呼吸和循环各项指标。结果左侧卧位后DLT管端过深移位发生率为19.6%。第2阶段管端错位患者的SpO2均值比第1阶段稍低;Ppeak的升幅是管端正位患者的1.6倍;MV、Cdyn、PETCO2和PaO2降幅分别是管端正位患者的2.3倍、1.5倍、3.7倍和1.5倍;用FOB观测DLT管端均已接近左下肺叶支气管开口,插管深度平均增加1.6cm,维持支气管套囊压20cmH2O的注气量比第1阶段减少42.9%。管端错位患者第3阶段的Ppeak升高(47.0%)及MV下降(3.1%)、Cdyn下降(37.2%)、PETCO2下降(2.4%)、PaO2下降(40.4%)均已接近管端正位患者第2阶段的升降幅度。结论吸气峰压和肺顺应性的变化比SpO2更敏感,提示左DLT管端发生移位。左侧卧位单肺通气气道峰压超过平卧位双肺通气时的1.6倍,绝对值超过24cmH2O,肺顺应性减少50%,应高度怀疑左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吸气峰压 肺顺应性 管端 正位与错位
下载PDF
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援 廖婧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比较单腔气管导管配合人工气胸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单腔气管导管组)和Ⅱ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Ⅰ组通过单腔气管插管持续吹入二氧化碳实施人... 目的比较单腔气管导管配合人工气胸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单腔气管导管组)和Ⅱ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Ⅰ组通过单腔气管插管持续吹入二氧化碳实施人工气胸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双腔支气管插管实现单肺通气。比较2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术野暴露程度、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情况及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1h(T2)、单肺通气结束时(T3)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Ⅰ组插管时间和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2组的术野暴露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T2、T3时间点Ⅰ组患者的PETCO2和CVP明显高于Ⅱ组(P<0.05);在T1时间点2组患者的PETCO2和CV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各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SpO2、Paw、HR和MA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导管配合人工气胸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安全地应用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但单腔气管导管具有插管容易、耗时短、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少等优势,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二氧化碳人工气胸 单腔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下载PDF
支气管堵塞器行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海涛 金瑞林 +1 位作者 龚志翔 何青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与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堵塞器2种单肺通气方式的麻醉操作、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监测的变化。方法胸外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患者4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A组)行双腔支气管导管下行单肺通气,观察... 目的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与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堵塞器2种单肺通气方式的麻醉操作、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监测的变化。方法胸外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患者4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A组)行双腔支气管导管下行单肺通气,观察组(B组)行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堵塞器行单肺通气。分别行麻醉操作监测,包括插管次数、插管时间、纤支镜定位时间、手术野暴露满意及术后咽喉疼痛及肺部感染;在T0(术前3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术后6h)时间点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呼吸功能监测,并记录HR、MAP、CVP、CO、SVV数据和SPO2、PetCO2、Paw、CLdyn、PO2、PCO2数据。结果 1)插管时间、纤支镜定位时间,B组明显优于A组(P<0.05);术野暴露满意度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声嘶咽喉疼痛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2)T1、T2时,A组较B组HR变化明显,A组或B组MAP、CVP、CO、SV、SVV明显优于T0。3)T1、T2时,Paw、CLdyn B组明显优于A组。T1、T2时,A组或B组PetCO2、Paw、CLdyn、PO2、PCO2明显优于T0。结论在胸外科手术中使用纤支镜定位简单准确、手术视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使用支气管堵塞器在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及对心脏负荷的影响方面都明显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堵塞器 单肺通气
下载PDF
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麻醉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来荣 顾连兵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 551例患者均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阻塞器,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进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单肺通气时采用IPPV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及萎陷肺持续正...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 551例患者均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阻塞器,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进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单肺通气时采用IPPV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及萎陷肺持续正压通气,并调整呼吸参数。结果 541例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阻塞器经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定位良好,肺萎陷满意,SpO2、PetCO2维持正常范围。10例患者术中改为开胸手术,其中4例因肺广泛粘连、4例因肺功能差单肺通气时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2例因解剖异常致双腔管无法正确定位难以单肺通气。结论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是单肺通气时患侧肺萎陷满意,有效的单肺通气管理能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重度肺功能障碍、肺广泛粘连应视为胸腔镜下长时间单肺通气的相对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 单肺通气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阻塞导管
下载PDF
不同呼吸道管理方法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泽宇 王茜 +1 位作者 乔发毅 于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道管理方法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00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和Univent支气管阻塞器导管插管,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组右侧总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道管理方法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00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和Univent支气管阻塞器导管插管,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组右侧总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左侧(P<0.05),Univent支气管阻塞器导管组总插管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双肺隔离的效果显著高于双腔支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熟悉各种导管的特点,并做出恰当的选择,是单肺通气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Univent支气管阻塞器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吸气峰压联合PETCO_2的变化预判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灿洲 董庆龙 欧阳葆怡 《现代医院》 201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测在右侧卧位下,吸气峰压联合PETCO2的变化预判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110例行胸科手术患者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侧卧位后发生导管过深移位共25例。以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 目的观测在右侧卧位下,吸气峰压联合PETCO2的变化预判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110例行胸科手术患者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侧卧位后发生导管过深移位共25例。以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正位双肺通气(S1)、右侧过深单肺通气(S2)及右侧正位单肺通气(S3)三个阶段,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 min。结果 S2的Ppeak比S1增加75.5%,S3比S1仅增加44.1%;S2的PETCO2比S1下降17.5%,S3比S1仅减少8%。以单肺通气时的Ppeak≥S1Ppeak的1.6倍,PETCO2值比S1下降10%,结合OLV时的Ppeak达到24 cm H2O作为判定管端错位的截止值,特异性和预测阳性率分别达到85.7%和90%。结论侧卧位下,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联合运用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ETCO2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吸气峰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导管及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枝 罗荣 张岳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8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组则选择支气管封堵... 目的观察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组则选择支气管封堵导管。比较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肺萎陷和手术野评估效果;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 O2)、气道压力(Paw)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麻醉诱导插管,手术时间1~2 h。单肺通气前两组PO2、PCO2、Sp O2、Pa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时肺萎陷和手术野评估效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优良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较单肺通气前,观察组PO2、PCO2、Paw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单肺通气后30 min,两组PO2、PCO2、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w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采取支气管封堵导管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生理干扰相较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明显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支气管封堵导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P_(ET)CO_2和P_(peak)监测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珠取 姚爱军 《现代医院》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非通气侧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通气侧气道峰压(Ppeak)联合监测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胸腔镜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普通听诊组):根据两肺分别行单肺通气时呼吸音的听... 目的探讨非通气侧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通气侧气道峰压(Ppeak)联合监测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胸腔镜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普通听诊组):根据两肺分别行单肺通气时呼吸音的听诊情况调节插管深度定位;B组(PETCO2和Ppeak组):通过监测非通气侧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通气侧吸气峰压(Ppeak)的变化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定位时间、临床定位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126.53±19.14)s比较,B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57.17±14.02)s明显缩短(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的临床定位满意率(83.3%)也显著高于A组(56.7%,p<0.05)。结论和传统听诊法相比,通过监测非通气侧PETCO2和通气侧Ppeak的变化定位时间短,定位满意率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气道峰压 单肺通气定位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凌海 史志国 +2 位作者 刘涛 王春 陈玲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8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观察插管应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短,定位及术中管理便捷;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也没有差异。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定位准确,易于术中管理。但是仅有左侧双腔一种类型,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