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A-α链淀粉样变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曾彩虹 刘志红 +2 位作者 李世军 刘莉莉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以AL型和AA型常见,近年国外报道遗传性淀粉样变性发生率并不低,常被误诊为AL型。本文通过报道国内首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A-α链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方法:观察患... 目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以AL型和AA型常见,近年国外报道遗传性淀粉样变性发生率并不低,常被误诊为AL型。本文通过报道国内首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A-α链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肾组织进行A蛋白、κ、λ轻链、纤维蛋白原、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载脂蛋白AI染色,并进行纤维蛋白原A-α链DNA序列分析。结果:本例患者系青年女性,以蛋白尿和高血压起病,肾功能正常,伴肾脏病家族史。组织学改变显示淀粉样物质只沉积于肾小球,而小管间质及血管不受累。肾小球纤维蛋白原A-α链染色阳性,A蛋白、κ、λ轻链、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和载脂蛋白AI染色阴性。基因测序提示存在纤维蛋白原A-α链的基因突变。结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A-α链淀粉样变性以蛋白尿和高血压起病,淀粉样变性只累及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血管一般很少受累,纤维蛋白原染色是诊断该病的关键,而纤维蛋白原A-α链基因测序则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淀粉样变性 纤维蛋白原A-α链 肾活检病理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与纤维蛋白原α链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飞 任建林 +5 位作者 卢雅丕 陈美娅 许鸿志 潘金水 蔡稼燕 董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581-2586,共6页
目的: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并反向验证HBV全S蛋白候选结合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全S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DEST32,构建正向筛选的诱饵质粒并Westernblot法验证其在酵母中的表... 目的: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并反向验证HBV全S蛋白候选结合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全S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DEST32,构建正向筛选的诱饵质粒并Westernblot法验证其在酵母中的表达.将诱饵质粒与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在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候选结合蛋白,提取阳性菌落质粒测序,并分析其生物学性质.将筛选出的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序列及不同全S变异株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到pDEST32及pDEST22载体中,利用Westernblot法验证表达.将诱饵质粒与猎物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以反向酵母双杂交方法验证初筛结果的可靠性及正确性.结果:正向的酵母双杂交实验,经初筛和再转染实验纤维蛋白原α链可与HBV全S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再以纤维蛋白原α链为靶基因设计诱饵质粒,以四种变异的HBV全S蛋白为靶基因设计猎物质粒,反向酵母双杂交法证实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不同全S变异体(总差异率2%)发生相互作用,纤维蛋白原α链与全S蛋白的结合域可能为病毒蛋白的前268aa.结论: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HBV全S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其结合域可能与病毒蛋白的前268aa产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全S基因 纤维蛋白原α链 酵母细胞双杂交技术
下载PDF
血清纤维蛋白原α链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清宇 韦标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131-2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α链(fibrinogen alpha chain, FGA)早期诊断和预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意义。[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0月132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患者,和同期116...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α链(fibrinogen alpha chain, FGA)早期诊断和预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意义。[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0月132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患者,和同期116例健康人纳入本研究。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A水平。比较两组资料。依据病因、侧别数、影像ARCO分期和坏死面积对NONFH患者分组,比较不同组间FGA水平差异。对NONFH患者组和健康人组FGA行ROC曲线分析。[结果]NONFH患者血清FG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561.08±35.39)μg/L vs (436.80±65.42)μg/L,P<0.05]。NONFH患者中,不同病因分组间FG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坏死的FGA水平显著高于单侧坏死(P<0.05),不同ARCO分期分组间的FG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坏死面积分组间的FG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A水平与ARCO分期等级和坏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AUC为0.942。[结论] FGA是诊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潜在的血清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与ARCO分期和股骨头坏死面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纤维蛋白原α链 血清标志物 ARCO分期 坏死面积
原文传递
绝经后女性乳腺癌与体内IGFBP2、FGA表达上调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热孜亚·肉孜阿洪 迪拉热·力迪甫 +2 位作者 迪丽米娜·伊拉木 古扎力努尔买提沙 Abulizi Abudula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蛋白质水平筛查分析,明确女性乳腺癌发生及绝经前后与IGFBP-2和FGA表达调控的关系。为建立乳腺癌早期预警及临床治疗疗效评估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共85...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蛋白质水平筛查分析,明确女性乳腺癌发生及绝经前后与IGFBP-2和FGA表达调控的关系。为建立乳腺癌早期预警及临床治疗疗效评估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共85例,其中绝经后患者29例,未绝经患者36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 IGFBP2)和纤维蛋白原α链( fibrinogen alpha chain, FGA)含量。结果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体内IGFBP-2含量升高,与未绝经患者和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FGA含量低于未绝经及绝经后乳腺癌患者(P〈0.05)。未绝经乳腺癌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之间,FGA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受信者操作特性(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IGFBP-2和FGA表达水平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绝经后和未绝经乳腺癌患者伴有血浆IGFBP-2与FGA含量升高,可能与乳腺癌IGFBP-2、FGA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异常存在内在联系,此为进一步揭示乳腺癌发病机制、早期预警和临床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纤维蛋白原d链 外周血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