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indirect optical method for rock stress measurement using microdeformation field analysis
1
作者 Yujie Feng Peng-Zhi Pan +2 位作者 Zhaofeng Wang Xufeng Liu Shuting Miao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9期3616-3628,共13页
Stress measure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geo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especially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rock projects.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tress r... Stress measure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geo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especially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rock projects.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tress relief approach,for indirectly measuring rock stress using optical techniques.The proposed method allow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full-field strain evolution on the borehole’s inner wall before and after disturbance,facilitat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3D)stress information at multiple points within a single borehole.The study focuses on presenting the method’s theoretical framework,laboratory validation results,and equipment design conception.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prises three key components:the optical imaging method of the borehole wall,the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method,and the stress calculation procedure.Laboratory validation tests investigate strain field distribution on the borehole wall under varying stress conditions,with stress results derived from DIC strain data.Remarkably,the optical method demonstrates better measurement accuracy during the unloading stag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train gauge methods.At relatively high stress levels,the optical method demonstrates a relative error of less than 7%and an absolute error within 0.5 MPa.Furthermore,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optical method and the conventional contact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method highlights the optical method’s enhanced accuracy and stability,particularly during the unloading stage.The proposed optical stress measurement device represents a pioneering effort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C technology to rock engineering,highlighting its potential to advance stress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stress measurement Optical technology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technology Micro-deformation field
下载PDF
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致裂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国梁 毕京九 +3 位作者 董智文 赵桐德 赵建宇 赵康朴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共15页
为探究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爆破致裂机理,采用切缝药包,对四种切缝角度下的页岩立方体试件进行爆破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页岩试件表面应变场的演化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微裂纹孕育至宏观裂纹贯通的内在机理,并基于... 为探究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爆破致裂机理,采用切缝药包,对四种切缝角度下的页岩立方体试件进行爆破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页岩试件表面应变场的演化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微裂纹孕育至宏观裂纹贯通的内在机理,并基于盒维数理论计算了不同切缝角度下页岩试件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采用Matlab软件对爆后块度的筛分方法进行了编程分析,开发了全自动的粒径分析程序,实现了粒径圈定的可视化。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不同比例爆距内的裂纹总密度与比例爆距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切缝方向与层理弱面的夹角对微观损伤区域出现的位置影响显著,当层理弱面与切缝方向平行时,损伤区域多集中于层理弱面处,对宏观裂纹的扩展路径影响显著,易于形成单一裂纹;层理弱面处的能量泄漏是造成页岩爆破破碎效果较差的重要因素,当切缝方向与层理弱面一致时,试件爆后的大块占比较高,爆后块度的分形维数平均值在各组间最低,仅为0.7843,而当切缝方向与层理面垂直时,试件的爆后块度分布较为均匀,爆后块度的分形维数平均值达到了2.5233,爆破破碎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爆破 裂隙场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块度筛分程序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混凝土粗糙表观对DIC测量误差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蔡兴健 马丽莎 +2 位作者 杨乙 李明辉 周阳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6期100-102,共3页
混凝土构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到风浪、温度应力、腐蚀等外部环境侵蚀,导致混凝土表观粗糙不平。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计算力学响应下的混凝土表面应变场时,粗糙表观超过相机景深会引起离焦现象致使散斑退相关,使得DIC测量误差增... 混凝土构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到风浪、温度应力、腐蚀等外部环境侵蚀,导致混凝土表观粗糙不平。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计算力学响应下的混凝土表面应变场时,粗糙表观超过相机景深会引起离焦现象致使散斑退相关,使得DIC测量误差增大。针对此问题,基于3D-DIC系统计算物体表面三维形貌并以Z轴高度极差与平均灰度共同表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结合DIC成像规律与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大小预留足够的景深并通过混凝土三点弯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粗糙度R_(S)(4.37mm,139)的混凝土,预留景深0.81mm,DIC数据平均偏差高达42%;预留景深4.48mm,DIC数据平均偏差仅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混凝土表面应变场 景深 散斑退相关 混凝土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结合应变场和温度场裂隙砂岩破坏规律及灾变预警研究
4
作者 康志强 冯江江 +1 位作者 王治磊 张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44,共8页
为探究裂隙砂岩变形破坏过程及破坏前兆特点,融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红外辐射技术对双轴压缩含平行双裂隙砂岩试样进行非接触式全场观测,引入标准差指标定量描述其破坏过程中表面应变场和红外辐射2个领域信息演化过程、分异程度和破坏... 为探究裂隙砂岩变形破坏过程及破坏前兆特点,融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红外辐射技术对双轴压缩含平行双裂隙砂岩试样进行非接触式全场观测,引入标准差指标定量描述其破坏过程中表面应变场和红外辐射2个领域信息演化过程、分异程度和破坏前兆异常点,并验证了2个领域全场信息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双轴加载过程中,轴向荷载为峰值荷载75.4%时预制裂隙尖端出现翼型张拉裂纹,随后与端部出现的剪切裂纹连接产生宏观滑移面,试样失稳破坏;根据应变场标准差曲线特征,可划分为初始分异、稳定分异、加速分异3个阶段,而温度场标准差曲线演化可划分为稳定分异和加速分异2个阶段;应变场标准差和温度场标准差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在0.6~0.91之间,呈现显著及高度相关关系;张拉裂纹与剪切裂纹出现之前,应变场分异速率曲线显现2个明显尖端点,温度场分异速率曲线在剪切裂纹处突增,可将其异常点视作预警信号。研究成果可为裂隙岩体预警破坏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数字图像技术 应变场 红外温度场 预警前兆
下载PDF
混凝土测试中光强对数字图像相关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登辉 黄晨 +3 位作者 樊平 吕健 韦鹏 杨立云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677-687,共11页
在复杂光照条件下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测量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变场时,光强变化会引起图像的退相关效应。针对此问题,基于传统2D-DIC测量系统,探究了光强变化对DIC测量精度与计算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灰度190为最优光强... 在复杂光照条件下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测量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变场时,光强变化会引起图像的退相关效应。针对此问题,基于传统2D-DIC测量系统,探究了光强变化对DIC测量精度与计算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灰度190为最优光强;以最优光强下的图片作为参考图像,光强增大时应变误差呈指数增长,光强减小时应变误差呈线性增长;计算时间与计算点匹配率对光强的小范围波动不敏感,但光强的剧烈变化会导致计算时间增加1~3倍以及25%的计算点匹配失败。结合图像质量评估指标,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本文建立了绿光带通滤波成像系统,该系统在外界环境光剧烈变化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图像的亮度与对比度基本不变,应变误差与计算效率均接近于最优光强。相对于传统2D-DIC测量系统,绿光带通滤波成像系统可较好地应用到室外环境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混凝土表面应变场 光强 图像质量 绿光带通滤波成像系统
下载PDF
数字图像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6
作者 曲柏恒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22期174-177,共4页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微观结构、应力探测等领域应用数字图像技术,可以更好地把握岩土内部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形特征,为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详尽的数据信息。该文首先介绍数字图像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在岩土工程各领域中的应用,...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微观结构、应力探测等领域应用数字图像技术,可以更好地把握岩土内部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形特征,为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详尽的数据信息。该文首先介绍数字图像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在岩土工程各领域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具体分析数字图像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希望文章所阐述内容能够为类似工程测量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技术 岩土工程 宏观变形 非可视领域 应力探测
下载PDF
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季顺迎 王安良 +2 位作者 王宇新 李海 岳前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7,共9页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动和分布特性,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对海冰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密集度三个参数的提取进行了算法开发和软件研制。在2009-2010年采用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对渤海辽东湾JZ20-2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参数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获得了翔实可靠的海冰厚度、密集度和冰速等海冰监测资料。现场监测应用表明,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具有操作性强、精确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该监测技术进一步完善后可广泛应用于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成为海冰业务化现场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现场监测 数字图像技术 冰厚 海冰密集度 冰速
下载PDF
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满潮 王炀 +2 位作者 刘冬桥 任晓龙 张晓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2-2740,共9页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方法(2D-DIC),获得了试件表面的全场位移信息,依据位移信息求出块体加速度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试件受力分析,求得了块系岩体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2D-DIC测试技术能够准确的测得石块的位移变化,依据位移变化可以证实伴随着水平向扰动荷载作用,洞口上方岩块左右两侧节理间隙逐步增大,岩块间的摩擦力降低,且摩擦力的变化周期与扰动荷载的周期相同;利用2D-DIC测试技术是有效的,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超低摩擦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全场位移测量 块系花岗岩 超低摩擦效应 动力扰动
下载PDF
基于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法的疲劳裂纹尖端位移应变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红俐 刘欢 +2 位作者 齐子诚 刘辉 郑欢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2-1781,共10页
应用高速摄像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中紧凑拉伸(CT)试件在高频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稳态扩展阶段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字化高速摄影设备采集系列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CT试件数字散斑图像,... 应用高速摄像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中紧凑拉伸(CT)试件在高频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稳态扩展阶段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字化高速摄影设备采集系列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CT试件数字散斑图像,应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法计算每幅图像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对裂纹尖端区域特征点的位移、应变值采用最小二乘正弦拟合方法进行拟合,求出振幅、相位、平均载荷等特征量,将拟合出的应变或位移正弦曲线和所对应的系列散斑图像进行匹配,找到一个应力循环内特征位置的图像。使用动态高精度应变仪测量了CT试件在一个应力循环内裂纹尖端点应变值,试验结果表明,DIC应变测量最大误差为4.12%,验证了所提出DIC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高速DIC方法的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疲劳裂纹未扩展时裂纹尖端应变幅值和疲劳循环次数的关系及疲劳裂纹扩展到不同长度时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数字图像相关 高速摄像 疲劳裂纹 位移场 应变场 高频谐振载荷
下载PDF
野战X线影像系统数字化技术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政 石梅生 +2 位作者 张慧 陈平 陈德瑞 《中国医学装备》 2007年第10期17-19,共3页
从各种X线成像技术的特点、战伤X线诊断要求、野战应用环境等方面,对野战X线影像系统数字化技术方案进行研究论证,认为:在现行X线装备的基础上,采用CR技术进行数字化升级,是实现我军野战X线影像系统数字化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在... 从各种X线成像技术的特点、战伤X线诊断要求、野战应用环境等方面,对野战X线影像系统数字化技术方案进行研究论证,认为:在现行X线装备的基础上,采用CR技术进行数字化升级,是实现我军野战X线影像系统数字化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野战CR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战X线影像系统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光测力学在表征聚合物狭缝口模应力场中应用
11
作者 冼广铭 任鸿烈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3年第4期48-50,共3页
简介了光测力学的应用和基本原理 ,详细阐述了光测力学在聚合物狭缝口模流场应力表征中的应用 ,尤其对光测力学在聚合物电磁动态塑化挤出的狭缝流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介绍了光测图像的处理技术 。
关键词 光测力学 表征 聚合物狭缝流场 口模应力场 应用 光散射技术
下载PDF
煤岩材料变形过程位移场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欢 李树刚 +1 位作者 丁洋 马骞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42,共5页
为了更为直观地研究煤岩材料变形破坏过程中表面位移场演化的规律,利用VIC-3D(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煤岩试件破坏的全过程,得到了煤岩试件变形破坏过程中表面位移场的演化特征,直观地反应了试件表面的压缩、... 为了更为直观地研究煤岩材料变形破坏过程中表面位移场演化的规律,利用VIC-3D(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煤岩试件破坏的全过程,得到了煤岩试件变形破坏过程中表面位移场的演化特征,直观地反应了试件表面的压缩、剥离、膨胀及剥落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VIC-3D所表现的数字图像技术在煤岩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直观地观测煤岩试件破坏过程的位移场、应变场等演化过程。通过VIC-3D分析软件得到了煤岩试件表面压缩、剥离、膨胀具体演化过程的全场位移云图及试验过程中试件表面位移场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不同应力阶段位移曲线的变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材料 位移场 非接触测量系统 数字图像技术 位移云图
下载PDF
室内静压沉桩试验桩周土体全过程位移场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陆烨 王校勇 +1 位作者 孙汉清 李晓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6-1373,共8页
采用室内半桩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基于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对桩周土体位移发展与相应土压力变化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采用无标识点方法对桩周土体累计竖向位移发展规律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拟合出了桩... 采用室内半桩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基于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对桩周土体位移发展与相应土压力变化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采用无标识点方法对桩周土体累计竖向位移发展规律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拟合出了桩周土体位移轨迹,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土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对桩周土体竖向位移与相应位置土压力变化进行联合分析,从土体变形的角度对土压力变化机理进行了解释与证明,实现了力与位移关系的统一.最后对沉桩速度对桩周土体位移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沉桩挤土效应内在机理和桩周土体压力的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 沉桩过程 挤土位移场 土压力变化机理
下载PDF
裂隙混凝土应变场和温度场演化规律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致远 张庆贺 +1 位作者 牛龙华 李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14726-14733,共8页
为了探究裂隙混凝土的破坏特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红外辐射技术,对裂隙混凝土试块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应变场和温度场的演化规律。通过数字图像相关与红外辐射技术分别确定加载过程中裂隙混凝土应变集中区和... 为了探究裂隙混凝土的破坏特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红外辐射技术,对裂隙混凝土试块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应变场和温度场的演化规律。通过数字图像相关与红外辐射技术分别确定加载过程中裂隙混凝土应变集中区和表面温度场的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应变集中区由预制裂隙尖端萌发,沿加载方向扩展,当裂隙混凝土轴向荷载达到峰值荷载的76.54%左右时,试件仍未有贯通裂纹产生。裂隙混凝土应变场标准差演化过程可大致划分为初始分异、匀加速分异、变加速分异3个阶段。温度场标准差演化过程大致分为匀速分异和突变分异2个阶段。不同应变场和红外辐射温度场标准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5~0.92,呈中度或高度相关关系。随着新生裂纹的扩展,试块表面的最高温度逐渐上升,上升幅度为3.33%。在试件破坏时出现连接预制裂隙的高温条带,红外辐射温度场标准差随轴向应变的增大波动增长,分异程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混凝土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红外辐射技术 应变场 温度场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静压桩周土体位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赟 陆烨 王校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8-1127,共10页
为了研究沉桩对周围土体的挤压效应,采用半模型桩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获取土体位移场,并用微型压力单元测量水平土体应力.首先,对不同位置土颗粒在压桩过程中的累计位移进行全过程分析;然后,在压... 为了研究沉桩对周围土体的挤压效应,采用半模型桩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获取土体位移场,并用微型压力单元测量水平土体应力.首先,对不同位置土颗粒在压桩过程中的累计位移进行全过程分析;然后,在压桩停止之后对桩周土体的最终位移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析;最后,通过设置局部摄像头,在桩土界面上观察剪切扰动区的厚度.结果表明:在桩体移动过程中土体各点的累计位移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逐渐达到稳定状态,距离桩体较近测点的位移稳定值总比较远的大;土体水平位移最大值约在16R(R为沉桩半径)深度处,竖向位移最终方向因深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比侧向土应力的发展与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发现,二者在压桩过程中变化规律的关联性较为密切,实现了力与位移的统一.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揭示沉桩挤土效应内在机理和桩-土间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技术 静压桩 挤土位移场 桩土界面 剪切扰动区
下载PDF
光测力学在表征聚合物应力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冼广铭 任熊烈 《塑料》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8-71,共4页
简介了光测力学的应用和基本原理,对光散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说明,详细阐述了光测力学在聚合物流场应力表征中的应用,尤其是对光测力学表征挤出机口模的狭缝流场的方法和光测力学在聚合物电磁塑化挤出流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简介了光测力学的应用和基本原理,对光散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说明,详细阐述了光测力学在聚合物流场应力表征中的应用,尤其是对光测力学表征挤出机口模的狭缝流场的方法和光测力学在聚合物电磁塑化挤出流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介绍了光测图象处理技术,如图像增强、模式识别等,并且展望光测力学在新型聚合物电磁动态成型机理方面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测力学 表征 聚合物 应力场 应用 光散射技术 聚合物流场 数字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下载PDF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申宾德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2期170-172,共3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光学仪器设备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领域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关键技术和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简单介绍,提出了该技术以后的发展方向,以便读者...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光学仪器设备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领域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关键技术和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简单介绍,提出了该技术以后的发展方向,以便读者阅读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机械工程领域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加权L_(0)梯度最小化及伪彩色的图像增强技术在超跨声叶栅纹影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伟 罗晓波 +2 位作者 唐凯 卿科佑 凌代军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在超跨声叶栅纹影灰度图像中,背景噪声和流场特征信息接近,且灰度图像视觉识别度低,影响叶栅主要流场结构的识别信息量和识别准确性。针对叶栅纹影灰度图像噪声特点,提出了基于加权L_(0)梯度最小化算法和伪彩色处理的图像增强方法。将... 在超跨声叶栅纹影灰度图像中,背景噪声和流场特征信息接近,且灰度图像视觉识别度低,影响叶栅主要流场结构的识别信息量和识别准确性。针对叶栅纹影灰度图像噪声特点,提出了基于加权L_(0)梯度最小化算法和伪彩色处理的图像增强方法。将图像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分别应用L_(0)梯度最小化算法去除噪声及平滑图像,并基于HSV颜色空间的伪彩色处理来提高图像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图像增强方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还能很好地保留流场结构细节信息。伪彩色增强了纹影图像的分辨率,产生了更好的视觉效果,有效提高了纹影图像的判读能力与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跨声叶栅 纹影图像 L_(0)梯度 图像平滑 伪彩色 流场结构 数字图像技术
下载PDF
裂隙网络扩展机制试验研究
19
作者 李翎 章政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7-82,共6页
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岩体内部裂隙的形状是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裂隙对岩石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间隙性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裂隙网络类岩石模型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 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岩体内部裂隙的形状是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裂隙对岩石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间隙性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裂隙网络类岩石模型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因裂隙的存在,类岩石试件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力均随之发生显著降低;裂隙网络类岩石试件变形破坏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划分为微缺陷闭合、线弹性、裂纹萌生与扩展、峰后应变软化4个阶段;基于试件应变场角度,从细观层次分析了裂隙网络分布对扩展路径选择以及局部应变化带演化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室内开展复杂裂隙扩展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网络 数字图像技术 应变场 扩展路径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对Nano-SiO2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张昆昆 马卫卫 蒋伟 《纳米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59-68,共10页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C),对不同含量(0.8%、1.0%、1.5%、2.0%)纳米改性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采用CCD低速摄像机对试样加载过程实时监测,并基于Match ID软件分析不同荷载下位移场U的变化规律以及裂纹开展区域不同坐标的位移量的变化规...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C),对不同含量(0.8%、1.0%、1.5%、2.0%)纳米改性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采用CCD低速摄像机对试样加载过程实时监测,并基于Match ID软件分析不同荷载下位移场U的变化规律以及裂纹开展区域不同坐标的位移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不同含量的纳米改性混凝土抗压试验中,含量为2.0%时混凝土强度较高。在出现裂纹之前,位移变化较小,裂纹开展到最终破坏,位移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纳米改性混凝土 Match ID软件 位移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