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Wave Structure of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1
作者 Yu Chongwen(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Jiang Yaosong Xiao Zhengyu(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5-96,共12页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is a transport-reaction problem in which infiltration is the principal Prcness of transport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is the Principal process of chemical reactions.Neglecting diffusion an...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is a transport-reaction problem in which infiltration is the principal Prcness of transport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is the Principal process of chemical reactions.Neglecting diffusion and ion exchange/adsorption would not affect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belongs essentially to infiltration metasomatic zoning, it results from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waves through Permeable media. The authors apply the theory of coupled infiltration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reactions in Physicochemical hydrodynamics to study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waves, and apply furthermore the coherence principle in dynamic theory of multicomponent coupled systems to reveal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their formation.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verify and develop . C. 's theory of infiltration metasomatic zoning,on the one hand, raising it from the qualitative, 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basis to the quantitative dynamic level;on the other hand, and more importantly, applying theories of Physicochemical hydrodynamics and dynamics of multicomponent coupled systems to bringing to light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and advancing a theory of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putting forward new ideas on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of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the essence of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transport-reaction infiltration metasomatism 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waves Physicochemical hydrodynamics theory of coupled infiltration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reactions dynamic theory of multicomponent coupled systems c
下载PDF
Toxic chemotherapeutic nutrition of cancer cells by alkaline glucosodiene molecules via targeting metabolic of cancerous tumors: a promising theory for cancer treatment
2
作者 Maher Monir.Akl Amoura Mohammed.Abou El Naga 《Cancer Advances》 2023年第10期1-6,共6页
Cancer is a genet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heritable defects in cellular regulatory mechanisms.Tumor cells must adapt their metabolism to survive and proliferate in th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of the tumor microenvir... Cancer is a genet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heritable defects in cellular regulatory mechanisms.Tumor cells must adapt their metabolism to survive and proliferate in th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o maintain uncontrolled cellular growth and survival,cancer cells alter their metabolism,which makes them dependent on a steady supply of nutrients and energy.Almost a century ago,the Warburg theory suggested that cancer cells consume glucose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Recent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cancer cells indeed consume significantly more glucose than normal cells.Cancerous tumors require an acidic microenvironment with low oxygen levels for growth and spread.However,recent advances in pH measurement have shown that the intracellular pH of cancer cells is neutral or slightly alkaline compared to normal tissue cells.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not all tumors are highly acidic.Taking advantage of cancer cells’high glucose consumption,a strategy to lyse cancer cells is tested by means of glucose modifications that explo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uncontrolled growth process.From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to give him alkaline properties that enable him to make defects in the tumor structure and possibly achieve cell killing,this situation will have a killing effect on cancer cells if small molecules of toxic atoms(alkaline atoms)can be continuously supplied to them through food,due to the uncontrolled consumption of glucose molecules by cancer cells.This theor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by changing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glucose molecules to make them alkaline glucosodiene molecules as one of the methods to kill cancer cells.By preparing alkaline glucosodiene molecules and performing animal experiments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it was shown that tumors without alkaline treatment showed a tendency to infiltrate and grow,while tumors treated with glucosodiene molecules showed complete disappearance of cell structure and nucleolysis,suppor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sodiene theory cancer cell dissoluted alkaline glucosodiene molecules
下载PDF
咸水层中CO_(2)溶解性能预测方法优选
3
作者 董利飞 董文卓 +5 位作者 张旗 钟品志 王苗 余波 韦海宇 杨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CO_(2)在咸水层中的溶解性能是估算CO_(2)溶解埋存量的重要参数。为了快速经济地评价分析CO_(2)在咸水层中溶解性能,基于目前不同温度、压强、矿化度下CO_(2)在水中溶解性能数据,开展灰色GM(1,1)模型预测,分析预测相对误差,应用马尔科... CO_(2)在咸水层中的溶解性能是估算CO_(2)溶解埋存量的重要参数。为了快速经济地评价分析CO_(2)在咸水层中溶解性能,基于目前不同温度、压强、矿化度下CO_(2)在水中溶解性能数据,开展灰色GM(1,1)模型预测,分析预测相对误差,应用马尔科夫理论,划分状态区间并构造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提出基于灰色马尔科夫理论的CO_(2)在咸水层中溶解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2%、17.73%、0.21%、3.97%,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37%、19.29%、3.62%、3.94%,灰色马尔科夫预测值与相应实测数据更吻合,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可为CO_(2)在地下咸水中的溶解度预测提供1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溶解性能 咸水层 马尔科夫理论 灰色GM(1 1)模型 预测方法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异化的景观表征与消解路径
4
作者 李霄 秦在东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5,共8页
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形塑的影像元素作为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中,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因为对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工具与艺术... 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形塑的影像元素作为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中,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因为对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工具与艺术性表象过度迷恋,而将教学引向景观社会,导致思政课教学中的部分真实情境被景观所遮蔽,教学主体性隐匿、教学内容程式化以及教学方式形式化等问题凸显,进而导致思政课教学陷入自我向度、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的分离,偏离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将高校思政课教学驱离由“景观”编织的表象世界,需注重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在以“我”为主体的“自我向度”、以内容为引领的“价值向度”和以现实为导向的“实践向度”三重维度的回归,重构思政课教学的“真实境遇”,使思政课教学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轨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思政课教学 景观社会理论 教学异化 消解路径
下载PDF
论营商环境视野下公司外显型要件的消解与应对
5
作者 李政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6-96,共11页
我国营商环境建设以“放管服”为抓手,放宽市场准入,对公司外显型各要件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大幅改革,如公司住所采用承诺登记,外显型要件整体上处于消解状态,这在市场主体的增长上取得显著成效。外显型要件消解的学理成因包括:后现代哲学... 我国营商环境建设以“放管服”为抓手,放宽市场准入,对公司外显型各要件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大幅改革,如公司住所采用承诺登记,外显型要件整体上处于消解状态,这在市场主体的增长上取得显著成效。外显型要件消解的学理成因包括:后现代哲学、人的主体性解构、信息社会与公司契约理论,它们共同作用以解构完整、理性、连贯的主体。在新一轮的公司制度建设中,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回应时代与社会需求,充分重视技术作用,构建综合开放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型要件 消解 后现代哲学 信息社会 公司契约理论
下载PDF
基于多方博弈的科技协同服务方案构建方法
6
作者 徐汉川 刘奕炜 马超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5-706,共12页
跨领域、跨地域的复杂科技服务需求在构建科技协同服务方案时,需要在客户、第四方科技服务平台、第三方科技服务平台和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协同,各参与方在利益诉求、价值期望与服务质量间存在复杂约束,导致该问题具有协商要素多、协商... 跨领域、跨地域的复杂科技服务需求在构建科技协同服务方案时,需要在客户、第四方科技服务平台、第三方科技服务平台和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协同,各参与方在利益诉求、价值期望与服务质量间存在复杂约束,导致该问题具有协商要素多、协商过程复杂等挑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方博弈的科技协同服务方案构建方法,首先根据服务提供商的实际情况找到全局优化的退让方案,进而多方参与者根据退让方案进行两阶段的协商,即第四方平台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基于斯塔柯尔伯格博弈算法的协商、第三方平台与下属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基于伯特兰德博弈算法的协商,最终找到合理的质量参数配置的可行域,构建出一套合理的协同服务方案,在确保所有参与者的个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化全局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协同服务方案 价值冲突消解 自动协商 博弈论
下载PDF
湿法烟气脱硫石灰石的活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郭瑞堂 高翔 +3 位作者 王君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490,共6页
为确定湿法烟气脱硫石灰石的活性,根据膜理论,建立了石灰石溶解模型.并通过定pH值滴定法考察了pH值、温度、粒径分布、石膏、飞灰、Al3+、F-等因素对石灰石溶解过程的影响,试验数据同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较低的pH值、较高的反应温度... 为确定湿法烟气脱硫石灰石的活性,根据膜理论,建立了石灰石溶解模型.并通过定pH值滴定法考察了pH值、温度、粒径分布、石膏、飞灰、Al3+、F-等因素对石灰石溶解过程的影响,试验数据同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较低的pH值、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小的石灰石粒径有利于石灰石的溶解;石膏、飞灰、Al3+和F-对石灰石的溶解有轻微的抑制作用;Al3+与F-形成的络合物则会严重抑制石灰石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 活性 膜理论 溶解
下载PDF
基于配位理论的碱性硫脲选择性溶金机理 被引量:21
8
作者 郑粟 王云燕 柴立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29-1635,共7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金及常见伴生金属元素银、铜、镍、铁在高稳定性碱性溶液中阳极溶解的电化学行为,及碱性硫脲浸金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最佳溶金电势0.42 V时,金在碱性硫脲溶液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金及常见伴生金属元素银、铜、镍、铁在高稳定性碱性溶液中阳极溶解的电化学行为,及碱性硫脲浸金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最佳溶金电势0.42 V时,金在碱性硫脲溶液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42.6倍;而且碱性硫脲体系进行矿物浸出时金的伴生元素浸出率均小于0.1%,浸金具有显著的选择性。采用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理论等分析了碱性硫脲选择性溶金的机理。碱性硫脲溶液中金、银、铜、镍和铁分别以Au(TU)2+,Ag(TU)3+,Cu(TU)42+,Ni(TU)42+和Fe(TU)62+的形式存在,Au(TU)2+中反馈σ—π配键的形成显著增强了其稳定性。配合物Ni(TU)42+和Fe(TU)62+中,由于硫脲分子的特殊性,各配位体间硫原子和氮原子上电子云互相排斥,使其稳定性有所降低。而且碱性硫脲溶液中,Ag,Cu,Ni,Fe易于形成致密的硫化物钝化膜,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金属的进一步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硫脲 选择性溶金 机理 配位理论
下载PDF
稀散金属铟的离子液体EMIInCl_4的热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家振 关伟 +2 位作者 王恒 李垒 张庆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85-1388,共4页
在充满干燥氩气的手套箱中用直接混合等物质的量的EM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和高纯无水InCl3的方法,制备了含稀散金属铟的离子液体EMIInCl4.在298.15K下,利用自行组装的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离子液体EMIInCl4和EMIC... 在充满干燥氩气的手套箱中用直接混合等物质的量的EM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和高纯无水InCl3的方法,制备了含稀散金属铟的离子液体EMIInCl4.在298.15K下,利用自行组装的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离子液体EMIInCl4和EMIC在水中的反应溶解热,并将这些实验数据按Pitzer方程作拟合,分别得到了EMIInCl4和EMIC的无限稀释摩尔溶解热?sHm0和Pitzer溶解焓参数.根据溶解热和水化热数据,估算了InCl-4(g)解离成In3+(g)和4Cl-(g)的解离热,还估算了反应:EMIC+InCl3→EMIInCl4的摩尔反应热?rHm=(-60.37±1.8)kJ?mol-1.在合成离子液体EMIInCl4中也观察到了放热现象,这表明在合成过程中生成了InC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环境热量计 溶解焓 PITZER方程 离子液体
下载PDF
渗流-化学溶解耦合作用下岩石单裂隙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速宝玉 张文捷 +3 位作者 盛金昌 许孝臣 詹美礼 刘继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61-3366,共6页
为揭示在渗流-化学溶解耦合作用下单裂隙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描述二维渗流-化学溶解耦合作用的偏微分方程组,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成功地求解该方程组。首先,模拟了文献[1]中的盐岩渗流-溶解耦合渗流试验结果,数值模拟... 为揭示在渗流-化学溶解耦合作用下单裂隙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描述二维渗流-化学溶解耦合作用的偏微分方程组,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成功地求解该方程组。首先,模拟了文献[1]中的盐岩渗流-溶解耦合渗流试验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然后,利用分形理论生成了一个粗糙的裂隙面数字模型,着重分析了二维石灰岩粗糙裂隙面在水流、矿物溶解和输运过程中其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数值分析显示,(1)溶质浓度对裂隙面的溶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水流进口端的溶解厚度比出口端大得多。(2)裂隙的整体渗透性在初始时刻增加较慢,随着裂隙开度的增大和贯通,溶解速度会逐渐增大,是一个加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渗流-化学溶解耦合过程 数值模拟 分形理论
下载PDF
基于溶蚀实验的微观岩溶形态分形特征和水化学动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苍松 吴丰收 +2 位作者 赵岩杰 王福刚 曹玉清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为有效防治长大岩溶隧道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问题,有必要深入开展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溶蚀作用机理研究。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工况下溶蚀磨片的溶蚀实验。在对溶蚀实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 为有效防治长大岩溶隧道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问题,有必要深入开展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溶蚀作用机理研究。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工况下溶蚀磨片的溶蚀实验。在对溶蚀实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分形理论开展溶蚀磨片的微观岩溶分形特征分析,借助水化学动力学理论开展溶蚀液的水化学动力学参数和水化学分形特征研究,进一步探索岩溶形态分形特征与水化学动力学特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溶蚀实验水化学分形评价指数与微观岩溶分形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总体上是显著的,为深入认识岩溶地下水作用机理、开展岩溶发育程度评价技术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水化学方法 岩溶 溶蚀机理 实验
下载PDF
针刀医学理论回顾及与传统针灸理论之关系初探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永莉 张树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1-834,共4页
文章梳理了针刀代表性文献及著作,对针刀医学现有理论进行了回顾。目前的针刀医学理论既包含现代医学理论,又吸纳传统医学理论,主要以朱氏四大基础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同时,作者在针刀医学理论视角下从针具、刺法、经筋三方面,分析整... 文章梳理了针刀代表性文献及著作,对针刀医学现有理论进行了回顾。目前的针刀医学理论既包含现代医学理论,又吸纳传统医学理论,主要以朱氏四大基础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同时,作者在针刀医学理论视角下从针具、刺法、经筋三方面,分析整理了《内经》中与针刀相关的理论,发现针刀理论与《内经》针灸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可互相诠释。针刀理论是源于传统针灸理论的,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在新的视角下解读传统针灸理论,可以丰富传统针灸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传统针灸 软组织损伤 理论
下载PDF
溶气原油体积系数、密度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13
作者 薛海涛 卢双舫 +1 位作者 付晓泰 胡春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3-618,共6页
从理论上探讨了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过程。溶气原油的体积变化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1)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体积膨胀,这种变化可用温度系数f(t)来描述;(2)由于气体溶解在原油中导致体积膨胀,这部分体积的变化可用天然气中各组分的液态表... 从理论上探讨了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过程。溶气原油的体积变化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1)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体积膨胀,这种变化可用温度系数f(t)来描述;(2)由于气体溶解在原油中导致体积膨胀,这部分体积的变化可用天然气中各组分的液态表观摩尔体积(Vgmi)及各组分在原油中的摩尔溶解度(Ci)或气油比(RSi)来描述。利用理想溶液的体积加和原理,推导出了计算饱和原油的体积系数(B)和密度(dp)的理论方程。研究表明,将饱和原油的体积系数和密度表示为温度和各组分溶解度的函数比其他模型只用一个气体相对密度和一个总溶解气油比RS更为合理。新模型适用于常规天然气和高含非烃气的非常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气原油 体积系数 密度 预测模型 摩尔溶解度 溶解过程
下载PDF
不同pH值条件下石英溶解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思亭 刘耘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9-557,共9页
对于石英-水反应体系,石英表面的Si—O—Si键的水解断裂是溶解反应过程的关键步骤。采用高级分子轨道从头计算法,研究了不同pH值下石英表面Q1(Si)位置的溶解反应动力学过程。对反应过程的势能面、过渡态、反应路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对于石英-水反应体系,石英表面的Si—O—Si键的水解断裂是溶解反应过程的关键步骤。采用高级分子轨道从头计算法,研究了不同pH值下石英表面Q1(Si)位置的溶解反应动力学过程。对反应过程的势能面、过渡态、反应路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包括使用从头计算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结果表明:(1)酸性条件下,H+连接的是石英表面末端Si—OH上的非桥氧,而非Si—O—Si键上的桥氧,这一链接反而增强了Si—O—Si键;(2)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石英溶解反应的速度控制步是Q1(Si)—Obr的断裂过程,而碱性条件下反应速率却由水分子靠近Q1(Si)的过程控制,它比Q1(Si)—Obr的断裂过程更慢;(3)活化能计算数据表明,碱性条件下石英溶解速率会随着pH值的增大而迅速增大;相对照的是,在酸性条件下,溶解速率与中性条件时相比变化不大,甚至还略有降低。本文纠正了一些关于石英溶解机理的长期的错误认识,比如前人错误地认为在酸性条件下首先形成Si—O(H+)—Si形式的复合物,然后Si—O—Si发生断裂。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上是形成Si—O—Si—OH2+…H2O形式的过渡态复合物,然后Si—O—Si发生断裂。前人模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分歧,是一个长期遗留的困惑,而本文发现的断键机理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与不同pH值下石英溶解的实验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溶解 分子机理 过渡态计算 酸性条件
下载PDF
水文地球化学综合模型的数值模拟——以大同麻峪口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玉清 胡宽瑢 +1 位作者 胡忠毅 张文兵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0-247,共8页
运用多相、多矿物、多组分化学平衡和Helgeson发展的质量迁移计算理论 ,以大同麻峪口地区为例 ,依据该区岩石矿物鉴定结果 ,建立质量迁移数学模型 ,采用PHREEQE程序 ,模拟计算获得原生矿物溶解量、次生矿物生成量和进入水中的物质量。... 运用多相、多矿物、多组分化学平衡和Helgeson发展的质量迁移计算理论 ,以大同麻峪口地区为例 ,依据该区岩石矿物鉴定结果 ,建立质量迁移数学模型 ,采用PHREEQE程序 ,模拟计算获得原生矿物溶解量、次生矿物生成量和进入水中的物质量。计算所得地下水化学成分、水化学类型与实际水样分析结果接近 ;结合化学热力学结果研究了水化学类型分带机制和环境条件 ,进而模拟和验证了化学反应、元素迁移和分异 ,以及制约水化学分带的矿物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溶沉 水文地球化学综合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沥青质沉积的储层压力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传智 刘力军 +2 位作者 武改红 李荣涛 高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0-45,共6页
油藏开发过程中,随着储层压力的下降和轻质组分的采出,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质成分逐渐析出并沉积在岩石孔隙表面,造成渗流通道的堵塞,导致开发效果变差。本文根据相平衡理论和修正的Flory-Huggins溶解理论,建立了沥青质组分的最大... 油藏开发过程中,随着储层压力的下降和轻质组分的采出,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质成分逐渐析出并沉积在岩石孔隙表面,造成渗流通道的堵塞,导致开发效果变差。本文根据相平衡理论和修正的Flory-Huggins溶解理论,建立了沥青质组分的最大溶解度模型,结合毛管束模型,推导了沥青质沉积对孔喉半径的影响公式,建立了单井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与常规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了沥青质沉积造成的绝对渗透率损伤,压力场的波动导致沥青质的析出,而沥青质的析出又会反作用于压力场,影响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层压力降低,沥青质的溶解度先减小后增大,在饱和压力处取得最低值,为减少沥青质析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应尽量使地层压力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沥青质沉积主要发生在生产井附近,随着到生产井距离的增大,沥青质沉积量逐渐减小,对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影响也逐渐变弱;压力场求解结果表明,当考虑沥青质沉积时,生产井附近渗流阻力增大,地层压力衰减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沉积 相平衡 Flory-Huggins溶解理论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统计矩法回顾性分析布洛芬不同剂型的体内释放特征
17
作者 裴小兵 吴增宝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分析布洛芬不同剂型的体内释放特征 ,揭示血管外给药制剂的体内溶出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以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法 ,对文献报道的布洛芬不同剂型 (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缓释胶囊等 )在中国人中的血药浓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 目的 分析布洛芬不同剂型的体内释放特征 ,揭示血管外给药制剂的体内溶出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以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法 ,对文献报道的布洛芬不同剂型 (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缓释胶囊等 )在中国人中的血药浓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各剂型的体内释放特征。结果 以布洛芬口服液为标准速释制剂 ,布洛芬混悬剂的体内平均溶出时间 (MDT)约为 0 0 6 5~0 15 1h ,体内溶出较快 ;片剂的MDT约 0 14 6~ 1 2 5 5h ,差异较大 ,各产品内在质量不一 ;缓释胶囊的MDT约 3 4 92h。结论 同一活性成分的不同固体制剂的体内释放特征差异较大 ,应加强此类药物的体内释放动力学研究 ,以保证药物制剂的内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矩法 回顾性分析 布洛芬 剂型 体内释放特征 同有溶出度
下载PDF
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晓莉 王旭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7,共6页
司法的终局救济性、公司合同集束理论、股东间及股东与董事间的利益衡量共同构成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理论基础。公司司法解散应既要保证股东的权利救济又要尽量避免公司解散的出现。
关键词 公司 司法解散 合同集束理论
下载PDF
TiO2纳米管阵列的阳极氧化法制备及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邱澜鑫 董荣 +1 位作者 蔡芳共 张勤勇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共9页
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阵列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光解水制氢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与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相比,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无一种... 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阵列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光解水制氢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与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相比,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无一种模型或机理能够完美解释有序纳米管阵列结构的形成.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阳极氧化法在金属Ti基底上原位生成TiO2纳米管阵列所用电解液的发展趋势,并重点综述了TiO2纳米管阵列的几种生长机理,如场致溶解理论、黏性流动模型、两电流模型和氧气气泡模具效应.分析表明,结合现有的几种生长机理能较全面地解释TiO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过程."氧气气泡模具"为TiO2纳米管的形成提供最初的孔核,阻挡层氧化物受"氧气气泡模具"阻挡而致其"从下向上"黏性流动生长,最终形成垂直有序纳米管阵列结构,而两电流模型进一步定量解释了阳极氧化过程中TiO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 阳极氧化法 综述 场致溶解理论 氧气气泡模具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of the dissolution and coalescence properties of Pt nanoparticle ORR catalysts: The effect of nanoparticle shape 被引量:5
20
作者 Mary Clare Sison Escano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89-1697,共9页
The degradation of Pt nanoparticles (NPs) in fuel cell cathodes leads to the loss of the precious metal catalyst. While the effect of NP size on Pt dissolution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the influence of NP shape... The degradation of Pt nanoparticles (NPs) in fuel cell cathodes leads to the loss of the precious metal catalyst. While the effect of NP size on Pt dissolution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the influence of NP shape is largely unexplored. Because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control the shape of metal NPs, rational guidelines/insights on the shape effects on NP stability are imperative. In this stud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1-2 nm Pt NPs against Pt dissolution and coalescence with respect to NP shape. Toward dissolu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Pt NPs increase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Hexagonal close-packed 〈 icosahedral 〈 cuboctahedral 〈 truncated octahedral. This trend is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y of the oxygen adsorption strength and the local coordination of the Pt atoms. With respect to coalescence, the size of a NP is related to its propensity to coalesce or detach/migrate to form larger particles. The stability of the Pt NPs was found to increas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Hexagonal close-packed 〈 truncated octahedral 〈 cuboctahedral 〈 icosahedral, and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cohesive energies of the particles. B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stabilities of the shapes, new "metal-interfaced" Pt-based coreshell architectures were proposed that should be more stable than pure Pt nanoparticles with respect to both dissolution and coal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nanoparticle ORRcatalys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hape dissolution COALESCENCE sta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