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2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ismic signal of a field-scale landslide dam failure experiment 被引量:5
1
作者 YAN Yan CUI Peng +3 位作者 CHEN Su-chin CHEN Xiao-qing CHEN Hua-yong CHIEN Yi-l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219-236,共18页
Outburst floods caused by breaches of landslide dams may cause serious damages and loss of lives in downstream areas; for this reason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 of the process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hazard and ri... Outburst floods caused by breaches of landslide dams may cause serious damages and loss of lives in downstream areas; for this reason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 of the process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field-scale landslide dam failure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Nantou County, in the central of Taiwan.The seismic signal generated during the dam failure was monitored using a broadband seismometer and the signal was used to study the dam failure process.We used the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 to obtain 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al 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y(PSD) of the signal and the water lev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ismic signal generated during the process consisted of three components: a low-frequency band(0–1.5 Hz), an intermediate-frequency band(1.5–10 Hz) and a highfrequency band(10–45 Hz). We ob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frequency band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signal in various stages of the landslide dam failure process. We determined the cause for the signal changes in each frequency ban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dam failure process. The PSD sediment flux estimation model was used to interpret the causes of variations in the signal energy before the dam failure and the clockwise hysteresis during the failur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signal reflect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dam failure process. The method and equipment used in this study may be used to monitor landslide dams and providing early warnings for dam fail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dam Dam failure process field-scale experiment Seismic signal
下载PDF
A pilot field-scale study on biotrickling filter treatment of NH_3-containing odorous gases from organic waste composting plants 被引量:3
2
作者 Nian-tao XUE Qun-hui WANG +2 位作者 Chuan-fu WU Xiao-hong SUN Wei-min XI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9期629-637,共9页
The use of a biotrickling filter was investigated for a pilot field-scale elimination of NH3 gas and other odorous gases from a composting plant i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The inlet gas flow rate was 3500 m3/h and... The use of a biotrickling filter was investigated for a pilot field-scale elimination of NH3 gas and other odorous gases from a composting plant i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The inlet gas flow rate was 3500 m3/h and NH3 concentration fluctuated between 2.76–27.84 mg/m3, while the average outlet concentration was 1.06 mg/m3 with an average of 94.9% removal. Critical volumetric loading (removal efficiency=100%) was 11.22 g-N/(m3·h). The odor concentration removal was 86.7%. NH3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as the free ammonia (FA) in the trickling liquid increased. The pressure drop was maintained at about 50 Pa/m and was never more than 55 Pa/m.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re was neither backflushing required nor any indication of clogging. Overall, the biotrickling filter was highly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for the simultaneous biodegradation of NH3 and other odorous gases from composting, 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treating odorous gases at the industri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Biotrickling filter ODOR Organic waste composting Pilot field-scale study Trickling liquid
原文传递
Stabilization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soil:a field-scale application in Shanghai,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Changbo ZHANG Qishi LUO +1 位作者 Chunnu GENG Zhongyuan L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0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Stabilization is one of the best demonstrated available technologies for treating toxic pollutants in soils and has been used worldwide but is rarely used for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despite many benc... Stabilization is one of the best demonstrated available technologies for treating toxic pollutants in soils and has been used worldwide but is rarely used for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despite many bench-scale studies.Here,a field-scale application of stabilization treatment in Shanghai,China was summarized to demonstrate the whole engineering process and the key technical issues regarding stabiliz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A site contaminated with arsenic(As)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formerly used as a lighting plant in Shanghai,was chosen as the demonstration site.Stabilizing measures were taken to treat the contaminated soil to reuse the site for residential purposes.The whole engineering remediation process consisted of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ESA)and phase II ESA,quantitative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remediation alternatives evaluation,benchscale testing,remedial design,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and post-remediation assessment.A third party conducted evaluation monitoring indicated desirable results were achieved via the stabilization treatment.In addition,some technical obstacles related to soil stabilization treatment were discussed,including soil quality evaluation,stabilization effectiveness validation,and soil reuse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ZATION contaminated soil field-scale demonstration technical obstacles
原文传递
微分求积法分析碳纳米管磁流体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4
作者 李明 胡桂萍 周俊汝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4-148,154,共6页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及非局部欧拉-伯努利(Euler-Bernoulli)梁模型,建立了轴向磁场作用下单壁碳纳米管磁流体输送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应用微分求积法(DQM),在固支边界条件下,求解此高阶偏微分方程,着重研究管内磁流体效应、轴向磁场、...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及非局部欧拉-伯努利(Euler-Bernoulli)梁模型,建立了轴向磁场作用下单壁碳纳米管磁流体输送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应用微分求积法(DQM),在固支边界条件下,求解此高阶偏微分方程,着重研究管内磁流体效应、轴向磁场、小尺度参数(磁流体克努森数Kn与碳纳米管小尺度系数)对该系统振动与失稳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轴向磁场提升系统刚度及系统稳定性,而小尺度参数降低系统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固支边界系统中磁流体在磁场作用下,降低输送系统的刚度,但能提升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磁流体 轴向磁场 小尺度效应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微生物堵剂的多尺度封堵性能
5
作者 倪军 王维波 +2 位作者 王成俊 张磊 李成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37,共7页
封堵低渗透油藏的多尺度水窜通道是提升这类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关键,开发了一种内源微生物堵剂,优化了其菌种发酵营养液配方,并基于室内静态实验表征了其基础物性,最后通过岩心动态实验评价了其封堵适应性。所优化的菌种发酵营养液配方... 封堵低渗透油藏的多尺度水窜通道是提升这类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关键,开发了一种内源微生物堵剂,优化了其菌种发酵营养液配方,并基于室内静态实验表征了其基础物性,最后通过岩心动态实验评价了其封堵适应性。所优化的菌种发酵营养液配方为:1.0%~2.0%糖蜜+0.2%~1.0%硝酸钠+0.5%~2.0%磷酸二氢钾+0.2%~1.0%磷酸氢二钠+0.1%~0.5%硫酸铵+0.01%~0.1%工业酵母膏+0.01%~0.03%硫酸铁+0.01%~0.03%硫酸锰。在营养液中培养4 d后,微生物趋于稳定,形成的分散颗粒呈正态分布,粒径集中在40~160μm之间,粒度中值在90μm左右,且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耐盐性及稳定性。初始态的微生物调堵剂能顺利进入低渗透岩心、非均质岩心和裂缝性岩心。进入岩心后,微生物基于其自生长特性与孔隙及裂缝介质匹配,对渗透率为5×10^(-3)μm^(2)的岩心的封堵率达到80%;对渗透率为5×10^(-3)/100×10^(-3)μm^(2)的非均质岩心的封堵率达92%;对渗透率为5×10^(-3)/300×10^(-3)μm^(2)的非均质岩心的封堵率达95%。微生物堵剂对开度为30μm的裂缝性岩心的封堵率达84%;对开度为80μm的裂缝性岩心的封堵率接近90%。微生物堵剂既可以封堵不同尺度的多孔介质水窜通道,又可以封堵不同尺度的微裂缝水窜通道,具备封堵低渗透油田多尺度水窜通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多尺度水窜 微生物调堵剂 自生长 注入性
下载PDF
UHPC加固空心板梁现场足尺抗弯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连华 龚志权 +3 位作者 李立峰 孙秀贵 黄哲标 吴焕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3,共9页
为分析UHPC加固受损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设计制作了2片空心板梁以开展现场足尺抗弯试验研究.基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未加固和加固空心板梁的破坏模式和荷载-跨中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UHPC加固层可以有效改善受损空心板梁的破坏模式... 为分析UHPC加固受损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设计制作了2片空心板梁以开展现场足尺抗弯试验研究.基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未加固和加固空心板梁的破坏模式和荷载-跨中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UHPC加固层可以有效改善受损空心板梁的破坏模式,并且加固空心板梁呈现出更好的抗弯和变形能力.与未加固空心板梁相比,加固空心板梁的开裂和极限荷载均得到明显提升,提升幅度分别达到11.5%和23.8%.此外讨论了UHPC层的加固机理,同时推导了加固空心板梁的抗弯极限承载能力公式,并将理论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弯承载能力计算值和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仅为1.1%,证明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空心板梁 加固 现场足尺试验 破坏模式 抗弯承载能力
下载PDF
双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测量场误差分析与现场评定方法
7
作者 张丹 王伟峰 +3 位作者 黄桂平 王新萍 刘彦荣 赵章红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5-1736,共12页
针对双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下实测精度与标称精度不匹配的问题,对系统网形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当物方测量点交会角大于45°,测量点与基线水平夹角介于28°~68°,竖直视角不超过23°,且测量... 针对双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下实测精度与标称精度不匹配的问题,对系统网形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当物方测量点交会角大于45°,测量点与基线水平夹角介于28°~68°,竖直视角不超过23°,且测量点位于双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纵深方向[0.4B,1.3B]范围内时,测量点的精度较高,超过该范围,测量点的误差将变大。本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一种采用双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对测量场内规定位置标准尺长度测量,通过比较标准尺测量值与标称值差异,快速评定系统测量场精度的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评定双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测量场精度,对于保证系统现场作业质量,提高现场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 测量场 校准 标准尺
下载PDF
绿色水处理药剂的合成及其与静电场协同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展 闫美芳 +4 位作者 李娜 郑玉轩 高玉华 李海花 刘振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599,共4页
采用不含磷氮的药剂衣康酸(I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合成了环保型的两元共聚物药剂,并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原料质量比(IA∶SMAS)为2∶1,聚合温度为95℃,聚合时间为6 h;此外,引发剂... 采用不含磷氮的药剂衣康酸(I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合成了环保型的两元共聚物药剂,并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原料质量比(IA∶SMAS)为2∶1,聚合温度为95℃,聚合时间为6 h;此外,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添加量均为原料总质量的5%。经静态阻垢实验研究表明,合成的共聚物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和分散性能。将该共聚物与静电场结合用于阻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静电场的存在使IA/SMAS的阻垢性能提高了17%,静电与IA/SMAS共聚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 甲基丙烯磺酸钠 阻垢剂 静电场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油气田注水系统腐蚀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叶正荣 岳媛 +4 位作者 周祥 伊然 赵志宏 刘翔 温宁华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70,共10页
以国外某油田注水系统的腐蚀风险现状为例,总结了影响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因素,归纳了传统油气工业腐蚀和结垢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建模依据、理论基础、关键参数、适用环境及存在的不足。介绍了使用编程、智能算法等技术方法进... 以国外某油田注水系统的腐蚀风险现状为例,总结了影响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因素,归纳了传统油气工业腐蚀和结垢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建模依据、理论基础、关键参数、适用环境及存在的不足。介绍了使用编程、智能算法等技术方法进行建模计算的优异性,并探讨了相应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油田注水系统与传统油气工业的腐蚀预测模型的异同及建立注水系统腐蚀预测模型应考虑的因素,对注水系统腐蚀结垢预测模型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注水系统 腐蚀 结垢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水凝胶多场耦合计算力学
10
作者 杨庆生 刘夏 +4 位作者 粘向川 宗婷 乔海棣 金山 唐爱杰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作为一种具有多场耦合特性的智能柔体材料,水凝胶的制备技术、性能表征与结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在分析水凝胶本构理论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凝胶多场耦合计算力学的基本方法和范式,包括微观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宏观耦合... 作为一种具有多场耦合特性的智能柔体材料,水凝胶的制备技术、性能表征与结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在分析水凝胶本构理论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凝胶多场耦合计算力学的基本方法和范式,包括微观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宏观耦合有限元方法等,计算了化学-力学耦合作用下水凝胶材料与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给出了多个数值算例与结果比较。研究指出多场耦合计算力学将成为水凝胶材料和结构分析的主要手段,并推动水凝胶等这类智柔材料的性能设计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智能结构 多场耦合 计算力学 多尺度
下载PDF
大尺度磁性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11
作者 张晓兵 陆斌杰 +1 位作者 张宏欣 单珊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6,103,共7页
针对磁定位中由于目标尺度不可忽略导致的观测模型不匹配问题,提出一种仅需2个三轴磁传感器测量数据,且能够自适应目标尺度的滤波估值型实时磁定位算法。该方法基于最大似然选择思想,建立了不同个数磁偶极子构成的均匀线列阵模型作为候... 针对磁定位中由于目标尺度不可忽略导致的观测模型不匹配问题,提出一种仅需2个三轴磁传感器测量数据,且能够自适应目标尺度的滤波估值型实时磁定位算法。该方法基于最大似然选择思想,建立了不同个数磁偶极子构成的均匀线列阵模型作为候选观测模型;推导了一种适用于高维非线性动态参数估计的随机高斯流滤波算法,克服了大尺度目标模型高维度和强非线性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提高了实时定位精度。同时,采用该算法对各个偶极子线阵模型分别进行滤波解算,选取最大似然值对应的滤波结果作为当前时刻估计值,实现了对目标尺度的自适应。通过双层壳体潜艇有限元磁场仿真模型数据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现有方法,该算法估值更为准确,能够满足精确实时定位目标的需求,且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定位 目标尺度 磁场 非线性滤波 自适应
下载PDF
保偏光纤制备及其参数测试原理
12
作者 张雪莲 杨鹏 +1 位作者 刘永建 宁鼎 《激光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研制工作波长为1310 nm的保偏光纤,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保偏光纤预制捧和应力棒,经加工、拼接、清洗、拉丝工艺后,得到几何尺寸精确的高质量保偏光纤;同时搭建了高效测试系统,采用折射近场法、远场扫描法、视频灰度技... 为了研制工作波长为1310 nm的保偏光纤,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保偏光纤预制捧和应力棒,经加工、拼接、清洗、拉丝工艺后,得到几何尺寸精确的高质量保偏光纤;同时搭建了高效测试系统,采用折射近场法、远场扫描法、视频灰度技术(传输近场),分别测量了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和几何尺寸,保偏光纤模场直径、数值孔径、几何尺寸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此标准化测试系统操作流程简单、结果精确;模场直径为6.26μm,数值孔径为0.23,包涂直径80μm/135μm/165μm(精度±0.7μm);终检测试合格的光纤成品随机抽样16.25%,高低温老化实验后拍长、串音变化小。所研制的保偏光纤性能稳定,几何尺寸精确、结构均匀、损耗低,具有优良保偏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保偏光纤 化学气相沉积 折射近场 远场扫描法 视频灰度技术
下载PDF
不同压裂规模下煤储层缝网形态对比研究——以延川南煤层气田为例
13
作者 刘晓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18,共9页
以大砂量、大液量为特点的储层改造技术推动深层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煤层气增储上产保持着良好势头。为探索深部煤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展不同压裂规模煤储层改造的矿场试验,对比分析压后裂... 以大砂量、大液量为特点的储层改造技术推动深层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煤层气增储上产保持着良好势头。为探索深部煤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展不同压裂规模煤储层改造的矿场试验,对比分析压后裂缝扩展形态和储层改造面积,查明了不同类型气井、不同施工规模下裂缝形态的差异性,分析投产后的产气效果,形成了适合研究区深部煤储层改造工艺。结果表明:①低效老井多次中等规模压裂、新井多次大规模压裂和新井单次超大规模压裂均能有效延伸裂缝长度、扩大储层改造面积,但缝网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受排采过程和诱导应力影响,低效老井经多次中等规模压裂后,形成主裂缝延伸、次裂缝扩展的“玫瑰花”型缝网;新井压裂改造后形成的缝网形态呈“长椭圆”型,但单次超大规模的液体使用效率更高,相同规模下裂缝半长和改造面积更大。②随压裂次数增加,裂缝半长和改造面积均呈对数增加的趋势,且有明显的递减效应,试采证实2次大规模压裂施工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研究结果为井网部署提供了依据。以柴油为动力来源的压裂设备较难适应提升规模后的连续施工,电驱动压裂装置是未来整装煤层气田开发的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气田 深层煤层气 压裂规模 裂缝监测 缝网形态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检测方法
14
作者 项新建 郑雨 +3 位作者 曹光客 李旭 尤钦寅 姚佳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水稻叶病防治在提高水稻产量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水稻叶病人工检查速度慢、主观性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目标检测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先验框尺寸,增强检测模型对水稻叶病的适应性;将轻量级空间注意力与... 水稻叶病防治在提高水稻产量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水稻叶病人工检查速度慢、主观性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目标检测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先验框尺寸,增强检测模型对水稻叶病的适应性;将轻量级空间注意力与通道注意力融合,对高层语义特征信息增强,增强模型对病害信息的感知度;并结合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多尺度感受野获取目标上下文信息,有效地增强模型对目标周围特征的提取,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s算法平均检测精度(IOU=0.5)提高4.3%,F1值提高5.3%,帧率FPS为58.7 f/s。有效提升Yolov5s算法对水稻叶病的检测精度,达到实时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病检测 K-MEANS聚类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感受野
下载PDF
踏面与盘式两种制动模式温度分布特征的模拟分析
15
作者 祁伟 符蓉 杨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4,共7页
探究1∶1踏面制动与缩比盘式制动得到的温度场存在偏差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利用缩比制动模式评价制动摩擦副热负荷能力的精度。基于TM-I型缩比车辆制动试验台和1∶1制动试验台,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在制动压力10、15、20 kN和初速度60、80... 探究1∶1踏面制动与缩比盘式制动得到的温度场存在偏差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利用缩比制动模式评价制动摩擦副热负荷能力的精度。基于TM-I型缩比车辆制动试验台和1∶1制动试验台,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在制动压力10、15、20 kN和初速度60、80、105 km/h条件下,模拟计算2种制动模式的温度场,并分析影响2种制动模式温度偏差的因素。结果表明:1∶1踏面制动模式和缩比盘式制动模式得到的温度存在明显差别,踏面制动的温度均高于缩比盘式制动的温度;2种制动模式的温度差别随压力的变化不明显,但随制动初速度增加而明显加大;踏面制动由于摩擦面积集中,散热程度不良,随初速度从60 km/h增加到105 km/h,制动温度增加幅度为56%~77%,盘式制动由于摩擦弧长沿盘半径方向的不均匀,散热面积大,制动温度随初速度增加幅度为3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面制动 盘式制动 缩比制动模式 摩擦 温度场
下载PDF
磁电弹性材料含正六边形纳米缺陷的表面效应研究
16
作者 徐燕 杨娟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9-530,共12页
在磁电弹性材料断裂力学框架下,利用表面弹性理论和解析函数边值理论,解析研究了反平面机械载荷、面内电载荷和磁载荷耦合作用下磁电弹性体中正六边形孔边均布六条等长裂纹的Ⅲ型断裂力学问题,确定了考虑表面效应时纳米尺寸裂纹问题的... 在磁电弹性材料断裂力学框架下,利用表面弹性理论和解析函数边值理论,解析研究了反平面机械载荷、面内电载荷和磁载荷耦合作用下磁电弹性体中正六边形孔边均布六条等长裂纹的Ⅲ型断裂力学问题,确定了考虑表面效应时纳米尺寸裂纹问题的精确解.基于以上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揭示了表面效应、缺陷几何参数及所施加的损坏载荷分别在两种理想裂纹面电磁条件假设下对断裂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考虑表面效应时影响裂纹扩展的因素与经典弹性理论解答明显不同.各个物理分量呈现出显著的尺寸依赖效应,但随着缺陷尺寸的增加,表面效应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经典弹性理论值.研究可为该材料应用于微纳米结构和微机电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弹性材料 纳米尺度 表面效应 场强度因子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融合多尺度CNN和CRF的通用细粒度事件检测
17
作者 任永功 阎格 何馨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864,共6页
事件检测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事件抽取的主要任务之一,它旨在从众多非结构化信息中自动提取出结构化的关键信息.现有的方法存在特征提取不全面、特征分布不均等情况.为了提高事件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融合BERT预训练模型与多尺度CN... 事件检测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事件抽取的主要任务之一,它旨在从众多非结构化信息中自动提取出结构化的关键信息.现有的方法存在特征提取不全面、特征分布不均等情况.为了提高事件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融合BERT预训练模型与多尺度CNN的神经网络模型(BMCC,BERT+Multi-scale CNN+CRF).首先通过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模型来进行词向量的嵌入,并利用其双向训练的Transformer机制来提取序列的状态特征;其次使用不同尺度的卷积核在多个卷积通道中进行卷积训练,以此来提取不同视野的语义信息,丰富其语义表征.最后将BIO机制融入到条件随机场(CRF)来对序列进行标注,实现事件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MAVEN数据集上的F1值为65.17%,表现了该模型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检测 BERT 多尺度CNN 条件随机场(CRF) 交叉验证
下载PDF
一次冷涡背景下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对流环境场的影响
18
作者 李瑞萍 王秀明 +3 位作者 李树文 王扬 田晓婷 李梦军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暴结构差异显著。6月12日对流孤立分散且回波强度小于55 dBZ,而13日准线性风暴发展成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引发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回波强度达60 dBZ。(2)此次过程的关键影响系统为冷涡背景下的次天气尺度低涡。12日次天气尺度低压扰动开始出现,距离远而未影响山西;13日低压扰动东移发展为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低涡相关的地面冷锋及850 hPa切变线触发山西上游对流。(3)12日低层水汽含量低,0~3 km垂直风切变弱,13日低涡前偏南水汽输送使低层显著增湿,叠加中层干冷空气形成不稳定层结,受低涡影响0~3 km风垂直切变增强至5.0×10-3s-1,冷锋触发的对流风暴在上述环境下强烈发展并产生阵风锋,阵风锋组织风暴形成飑线,冷池与0~3 km风切变相互作用使飑线维持。(4)13日有利于飑线发展的环境要素与东北冷涡西侧的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系统密切相关,次天气尺度低涡是飑线形成发展的关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次天气尺度系统 强对流 环境场
下载PDF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多轮次转向压裂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先钺 甄怀宾 +9 位作者 李曙光 王红娜 张雷 宋伟 林海 徐凤银 李忠百 朱卫平 王成旺 陈高杰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天然裂缝与煤自身割理裂隙发育、煤体结构好、机械强度高、顶底板封盖能力强,为大规模体积压裂缝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超大规模压裂改造工艺使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获得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天然裂缝与煤自身割理裂隙发育、煤体结构好、机械强度高、顶底板封盖能力强,为大规模体积压裂缝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超大规模压裂改造工艺使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获得重大突破,但示踪剂监测结果显示,水平井各压裂段产气效果贡献不均一、资源动用存在盲区、综合效益未达预期。指出深部煤储层形成超大规模有效缝网面临两类主要挑战:(1)深部煤层裂缝扩展规律认识不清;(2)现有压裂技术存在过度改造及改造不充分区域。基于此问题,提出适合深部煤储层改造的多轮次转向缝网弥合压裂技术。首先,分析深部煤层超大规模缝网形成的可行性;其次结合现场压裂数据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分析地层曲率、倾角等对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最后建立应力场计算方法,以此为依据,进行多轮次转向工艺优化及现场试验。在大宁-吉县区块现场进行试验验证,井周微应力场非均匀区域水力裂缝实现了较为均匀的扩展,增大了裂缝整体改造体积,单井产气效果较周边井有明显提升,其中DJ55井5轮次压裂,储层改造体积达到243.6×10^(4)m^(3),生产340 d累产气量970.5×10^(4)m^(3),平均日产气量2.85×10^(4)m^(3),日产量和压力均保持稳定,改造效果较好,预计采收储量(EUR)大于3000×10^(4)m^(3),产气潜力较大;JS8-6P05井第1-7段采用2~3轮次压裂,压后日产气量8.59×10^(4)m^(3),相比各段均采用单轮次压裂的JS8-6P04井加砂规模降低41.9%、压裂费用降低21%,但2口井水平段千米日产气量相当。试验效果表明,多轮次压裂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平井两侧应力差异而导致的裂缝单侧扩展问题,促进井筒两侧压裂裂缝趋于均匀扩展,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深部煤储层资源动用程度和压后产量,是深部煤层气压裂工艺降本增效的主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深部煤层气 超大规模压裂 微应力场 多轮次
下载PDF
基于格拉姆角场和多尺度残差神经网络的地震事件分类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蔚 黄永明 +2 位作者 卢永 刘高川 章国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0,共12页
以江苏地震台网中心搜集并标注的天然地震、人工爆破和塌陷事件为试验数据样本,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场和多尺度残差神经网络的新的地震事件分类方法。首先对波形数据进行滤波、归一化等预处理,然后应用格拉姆角场对地震波形数据进行... 以江苏地震台网中心搜集并标注的天然地震、人工爆破和塌陷事件为试验数据样本,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场和多尺度残差神经网络的新的地震事件分类方法。首先对波形数据进行滤波、归一化等预处理,然后应用格拉姆角场对地震波形数据进行二维编码得到二维图像,再将此经过编码后的图像作为多尺度残差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和测试,从而得出分类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对1078个天然地震台站记录、981个爆破台站记录和830个塌陷台站记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最终以单条波形为单位的地震事件分类准确率为92.55%,以单个台站为单位的分类准确率为96.36%,这表明基于格拉姆角场和多尺度残差神经网络的地震分类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分类 格拉姆角场(GAF) 深度学习 多尺度残差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