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敬、慕之间:儒家论“孝”的心性基础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立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孔子说"孝"以"敬"为根本,孟子论"孝"的重心在于"慕",这构成孔孟理解孝的心性基础的不同之处。孔子更多地着眼于行孝者自身的德业成就,而孟子则更强调为人子者内心对父母的思慕和依恋。通过对&q... 孔子说"孝"以"敬"为根本,孟子论"孝"的重心在于"慕",这构成孔孟理解孝的心性基础的不同之处。孔子更多地着眼于行孝者自身的德业成就,而孟子则更强调为人子者内心对父母的思慕和依恋。通过对"敬"和"慕"两种情感的哲学分析可知,敬指向个体边界的明确,它为主观性引入客观尺度并确立人的行为可以持循的标准;慕作为一种向外的关切和欲求,更多地指向了对个体界限的超逾和忽视,这种倾向容易使人忘掉自己的本分。此外,敬在礼俗社会中起到了维持和促进个体精神自立的作用,而慕作为某种延续年少时对父母的依恋的倾向,会有削弱人的精神自立的危险,从而延阻人的成长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