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文学中的“舍身弃子”——以孝顺与舍身的映射意义为中心
1
作者 荒木浩 李杰玲(译)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3期9-40,F0002,共33页
《今昔物语集》中的忠明跳落谷底不死的故事、佛典中萨埵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和波罗国的须太那太子布施等的故事,呈现出东亚世界独特的佛典传播与接受史。佛教在印度形成时,“孝”的思想是不存在的,而传播到中国后,在中国的思想里,“孝... 《今昔物语集》中的忠明跳落谷底不死的故事、佛典中萨埵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和波罗国的须太那太子布施等的故事,呈现出东亚世界独特的佛典传播与接受史。佛教在印度形成时,“孝”的思想是不存在的,而传播到中国后,在中国的思想里,“孝”与“恩”的思想深深扎根,佛教思想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因此带上孝顺与报恩的思想。从儒教的伦理来看,萨埵王子的舍身饲虎是“不孝”的。《三宝绘》须太那太子的故事强调了须太那太子出于对母亲的依恋才回国,传播了孝顺的观念。日本通过各种孝子故事接受中国的孝顺和报恩的思想,通过对《源氏物语》古注如《紫明抄》与《河海抄》等相关资料的分析,可知日本在接受从中国传来的佛教思想时,试图协调孝顺、报恩与印度佛理的冲突,在这一思想背景下,出现了为父母牺牲的孩子不会真的死去,还会得到意外的祝福这样的孝子故事,这一孝子故事融入了日本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中国 日本 孝顺 思想
下载PDF
从敦煌写经题记所记“七世父母”观看佛教文化对中土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赵青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4,共7页
"七世父母"是敦煌藏经洞出土写经题记中主要的"奉为"之一。本文认为佛教七世父母指此身以前过亡的代代父母,以转世轮回为理论根基,宣扬一切众生皆为父母,与中土固有七世祖宗有本质不同。作为一种新理论,以其学说的... "七世父母"是敦煌藏经洞出土写经题记中主要的"奉为"之一。本文认为佛教七世父母指此身以前过亡的代代父母,以转世轮回为理论根基,宣扬一切众生皆为父母,与中土固有七世祖宗有本质不同。作为一种新理论,以其学说的优越性,七世父母理念对中土孝道内容做了重要补充,深刻地影响了民众孝道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佛教 七世父母 孝道
下载PDF
特殊的“他者”:中国文学母亲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纯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中国神话中具有"母性崇拜"倾向,在社会转型至父系社会时,"母性崇拜"倾向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孝道系统中发扬光大。孝道赋予了母亲在男性子嗣面前拥有权威的合理性。中国女性正是在"母亲"的角色中冲破了重... 中国神话中具有"母性崇拜"倾向,在社会转型至父系社会时,"母性崇拜"倾向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孝道系统中发扬光大。孝道赋予了母亲在男性子嗣面前拥有权威的合理性。中国女性正是在"母亲"的角色中冲破了重重伦理压迫,在家庭伦理及由此波及到的社会政治"中心"区域为自己保留了一个"隐性权威"的身份。但实质上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即使是母亲也脱不去"他者"的印记,母亲的权力不是女人张扬性别主体性的权力,而是父权权威话语的代言。中国文学母亲形象是中国文化特质的文学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母亲形象 孝文化 他者
下载PDF
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与汉文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明清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强力渗透,孝道观念在白族民间文学中演绎成为一道壮观的主题风景。白族民间那些以宣扬孝道、歌颂孝道为旨归的文学作品既表现出吸纳汉文化的态势,又显示出与汉文化不太相同的价值取向。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 明清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强力渗透,孝道观念在白族民间文学中演绎成为一道壮观的主题风景。白族民间那些以宣扬孝道、歌颂孝道为旨归的文学作品既表现出吸纳汉文化的态势,又显示出与汉文化不太相同的价值取向。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展现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生命联系,也揭示了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复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民间文学 主题 汉文化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界面研究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被引量:2
5
作者 万雪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英美文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界面研究的视角可为解决此问题提供启示。首先,英美文学教学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培养;其次,从三个主要的方面说明原因,并以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英美文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界面研究的视角可为解决此问题提供启示。首先,英美文学教学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培养;其次,从三个主要的方面说明原因,并以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其人其作为例说明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落实孝道的培养,最后,此研究旨在为英美文学教学走出困境、回归其本位,从而为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促进东西方文化文明的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界面研究 孝道 凯特·肖邦 归化
下载PDF
董永故事文物文献考述 被引量:4
6
作者 朱瑶 《孝感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董永故事自东汉开始流传,迄今不断。由于社会文化影响,传述者想像的不断生发,以及文学体裁的变化,不仅该故事本身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复杂的演变过程,记载这些故事的文献亦日趋繁复。本文试图以时间为线索,对上千年来有关董永事迹的文... 董永故事自东汉开始流传,迄今不断。由于社会文化影响,传述者想像的不断生发,以及文学体裁的变化,不仅该故事本身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复杂的演变过程,记载这些故事的文献亦日趋繁复。本文试图以时间为线索,对上千年来有关董永事迹的文物文献加以系统梳理,期以见出董永故事文献的发展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文物 文献 孝道 民间文化
下载PDF
《万叶集》中的亲情与孝道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50-55,共6页
愿文中的孝道观念对日本奈良时代和歌的影响 ,是中日文学交流史研究尚未触及的问题。《敦煌愿文集》中的“亡男文”等与《万叶集》中山上忆良的《熊凝歌》结构用语的惊人相似 ,吐露了奈良时代歌人接受愿文的秘密。山上忆良在作品中展现... 愿文中的孝道观念对日本奈良时代和歌的影响 ,是中日文学交流史研究尚未触及的问题。《敦煌愿文集》中的“亡男文”等与《万叶集》中山上忆良的《熊凝歌》结构用语的惊人相似 ,吐露了奈良时代歌人接受愿文的秘密。山上忆良在作品中展现的 ,是从《诗经》以及佛教文学中接受的民间对亲情的推崇。在东亚文学中 ,歌唱父子或母子亲情的诗歌散文 ,是仍具生命力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学 愿文 《万叶集》 山上忆良 《诊经》 孝道
下载PDF
从《东大寺讽诵文稿》看日本愿文的仁孝礼佛说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东大寺讽诵文稿》和《敦煌愿文集》中的大多数愿文,都不是为特定愿主撰写的"专文专用"的作品,而属于愿文"范文"。它们都可以纳入"民间宗教文学"的范畴来进行比较研究。《东大寺讽诵文稿》多方面受到传... 《东大寺讽诵文稿》和《敦煌愿文集》中的大多数愿文,都不是为特定愿主撰写的"专文专用"的作品,而属于愿文"范文"。它们都可以纳入"民间宗教文学"的范畴来进行比较研究。《东大寺讽诵文稿》多方面受到传入日本的中国愿文的影响,将礼佛作为报答父母恩情最根本的途径加以宣扬,仁孝的儒家思想彻底变为佛教的工具,体现了平安时代初期佛教从宫廷贵族走向民间的思想特点。与传世愿文相比,佛教哲理的成分更为淡薄,而抒情性、叙述性更为突出。这也为后来文人的追善愿文发展成"哀伤的抒情文学"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愿文 东大寺讽诵文稿 仁孝奉佛 民间佛教文学
下载PDF
民国《孝经》学文献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付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6-55,84,共11页
文化转型的民国时期,传统儒学渐次式微,基于学术发展的惯性,《孝经》学仍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并涌现出了数量不菲且颇具价值的作品。其中,有依据传统路数对《孝经》作诠释与疏证者,也有对《孝经》、"孝道"作激烈批判者,还有... 文化转型的民国时期,传统儒学渐次式微,基于学术发展的惯性,《孝经》学仍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并涌现出了数量不菲且颇具价值的作品。其中,有依据传统路数对《孝经》作诠释与疏证者,也有对《孝经》、"孝道"作激烈批判者,还有援引西学注经,并为发展理路各异的中西学寻求折衷、平衡者等等,不一而足。相关《孝经》类文献的刊布与流传,也因纷繁多变的世情而表现得多元化。对于这些《孝经》学文献,相关著录书籍的记载分散、无绪且存在很多漏略。为更好地把握民国《孝经》学发展的进路与概貌,旨在对该期的相关文献略作梳理便是首要之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孝经》 文献 孝道重估
下载PDF
试论古典文学视阈中的“孝”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彩霞 《孝感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孝”是我们民族最富特质的文化,是构筑中国古典文学大厦的文化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母题,它在文学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其中宗教力量的介入彰显出历史民众对孝德的呵护与和谐社会人伦精神的设想,但某些古典文本折射出的情孝矛... “孝”是我们民族最富特质的文化,是构筑中国古典文学大厦的文化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母题,它在文学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其中宗教力量的介入彰显出历史民众对孝德的呵护与和谐社会人伦精神的设想,但某些古典文本折射出的情孝矛盾则暴露出封建礼教对“孝”的畸形规范,反映出历史境遇中广大民众矛盾而真实的孝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视阈 孝文化 道德规范 宗教思维 情孝冲突模式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中“孝文化”与“美国梦”的冲突与融合——以李健孙的《荣誉与责任》为例
11
作者 纪莹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5-28,共4页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书写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的"美国梦"有着很深的文化联系。小说《荣誉与责任》通过丁国凡和丁凯父子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的"孝文化"与"美国梦&qu...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书写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的"美国梦"有着很深的文化联系。小说《荣誉与责任》通过丁国凡和丁凯父子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的"孝文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它对华裔美国人成功实现"美国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孝文化” “美国梦”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试论《孝经》与先秦典藉的关系
12
作者 王玉德 《孝感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7-23,共7页
孝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先秦典籍,把《孝经》与《诗经》、《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礼记》、《周易》、《中庸》、《大学》、《尚书》、《墨子》、《管子》等上古文献进行了比较,参考明代以来学者... 孝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先秦典籍,把《孝经》与《诗经》、《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礼记》、《周易》、《中庸》、《大学》、《尚书》、《墨子》、《管子》等上古文献进行了比较,参考明代以来学者的观点,从孝道的角度辨析了《孝经》的历史地位,认为这些文献共同构建了早期的孝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先秦典藉 孝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之初探
13
作者 王庆芳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12,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与孝相关的议论性散文主要侧重对孝进行理论性诠释,揭示了什么是孝和怎样行孝的问题。古代与孝相关的诗歌、小说、戏曲和部分记叙性散文主要是通过塑造孝子形象对孝进行文学性诠释,其中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与孝相关的议论性散文主要侧重对孝进行理论性诠释,揭示了什么是孝和怎样行孝的问题。古代与孝相关的诗歌、小说、戏曲和部分记叙性散文主要是通过塑造孝子形象对孝进行文学性诠释,其中一部分作品以史实为据塑造孝子形象;另一部分作品则通过虚构塑造孝子形象。这两类孝子形象对孝的文学性诠释都异曲同工地与古代议论性散文对孝的理论性诠释相吻合,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孝的完美诠释,这种诠释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理论性诠释 文学性诠释
下载PDF
论《盐铁论》中“文学”的“孝道”观
14
作者 朱成华 《价值工程》 2011年第27期313-314,共2页
《盐铁论》中的辩论一方"文学"在辩论中阐述了关于"孝道"的自己的看法,本文对其"孝道"观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 《盐铁论》 “文学” “孝道”观
下载PDF
日本说话文学故事集《十训抄》所载孝子故事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会宁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35-140,共6页
成书于建长四年(1252)的《十训抄》是日本中世说话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按照主题的不同将"和汉古今"约280则短篇故事分别收录于十个教训之下。其中载录的"养老之泷"和"杀生禁断之令"... 成书于建长四年(1252)的《十训抄》是日本中世说话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按照主题的不同将"和汉古今"约280则短篇故事分别收录于十个教训之下。其中载录的"养老之泷"和"杀生禁断之令"是两则日本孝子故事。通过对二者的探源性解读和思想探析,可以明晰《十训抄》孝子故事编撰的文学特质并一窥中国儒家孝道思想对中世日本的浸润之状。《十训抄》中的孝子故事,层次丰富、蕴意深刻,受到《孝经》、《孝子传》和佛教经典等文献的影响之大毋庸置疑。中世日本的孝思想,有着儒佛融合背景下"孝"凌驾于佛教的"戒"之上等特质,对中国孝文化的接受程度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训抄》 说话文学 孝思想 孝子故事
下载PDF
中国古代孝论文献综述
16
作者 刘晓玲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按照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文献可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从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入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中国历代学者对孝道的不同见解,力图展现中国古代各家各派孝道思想的相同点和差别,梳理清楚中国古代孝道思想... 按照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文献可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从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入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中国历代学者对孝道的不同见解,力图展现中国古代各家各派孝道思想的相同点和差别,梳理清楚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历史发展,整理中国古代有关孝论的文献资料,为中国现代孝文化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论
下载PDF
孝文化视阈下当代越南华文微型小说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建英 郑秀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8-66,共9页
越南具有原属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双重历史身份。越华微型小说中孝文化题材现象突出,通过聚焦孝文化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越南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越华微型小说孝文化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为以点带面、以小显大,采用对比、类比手... 越南具有原属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双重历史身份。越华微型小说中孝文化题材现象突出,通过聚焦孝文化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越南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越华微型小说孝文化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为以点带面、以小显大,采用对比、类比手法刻画人物,构思精巧、擅用双线结构和“意外结局”。越华微型小说对孝文化题材的热衷,对忠孝精神的弘扬和创新,是越南文学传统在新的时代传承与发展的见证,对中华孝文化的认可和坚守是当代越南华族保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华文学 微型小说 孝文化
下载PDF
略论《二十四孝》演变及其对东亚之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60,共19页
《二十四孝》自产生之时起就对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本文详细梳理了《二十四孝》在五代、宋代、金代、元末、明代后期的流传演变及版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究《二十四孝》在东亚各国尤其是在... 《二十四孝》自产生之时起就对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本文详细梳理了《二十四孝》在五代、宋代、金代、元末、明代后期的流传演变及版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究《二十四孝》在东亚各国尤其是在日本的流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孝》 《孝行录》 东亚比较文化 日本文学
原文传递
论日本假名文学中的“孝”观念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6期113-119,共7页
本文主要以问世于日本平安及镰仓时代假名文学作品中的"孝"观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探讨"孝"观念在日本传承以及与日本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诠释儒家思想的"孝"观念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 本文主要以问世于日本平安及镰仓时代假名文学作品中的"孝"观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探讨"孝"观念在日本传承以及与日本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诠释儒家思想的"孝"观念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该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名文学 “物语”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