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lm Actress Xi Meijuan
1
《Women of China》 1999年第11期14-14,共1页
TV Opera "The Kingdoms of Eastern ZhouDynasty."Experienced in modern roles,Xiexplored her potential in taking on projectswith a more historical base.
关键词 film actress Xi Meijuan TV
原文传递
20世纪20年代“女性题材”影片与早期电影女演员散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永祥 罗素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85-90,共6页
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9世纪末自西方传入中国,并迅速崛起为一门广受国人欢迎的大众艺术,随之,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要特征的电影女演员出现在银幕上,成为人们赏析的对象。至20世纪20年代,在女性解放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 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9世纪末自西方传入中国,并迅速崛起为一门广受国人欢迎的大众艺术,随之,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要特征的电影女演员出现在银幕上,成为人们赏析的对象。至20世纪20年代,在女性解放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一些知识分子尤其是归国华侨和留学生加入电影公司,拍摄了一批"女性题材"影片,培养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女演员,女演员的形象和演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初步奠定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基本品格,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题材”影片 电影女演员 电影艺术
下载PDF
论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对“明星制”的突破
3
作者 陈永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2期84-88,共5页
电影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迅速崛起为广受国人欢迎的大众艺术,为近代中国女性步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到20世纪30年代,电影女明星成了上海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明星制"成为一时之风。针对"明星制"的弊端,... 电影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迅速崛起为广受国人欢迎的大众艺术,为近代中国女性步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到20世纪30年代,电影女明星成了上海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明星制"成为一时之风。针对"明星制"的弊端,左翼电影采取多种措施,对其予以批评并试图突破其藩篱。但宥于当时中国电影发展之现实,"明星制"终究未能发生根本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电影女演员 明星制 突破
下载PDF
婚姻变革的先锋——1930年代上海电影演员婚恋状况的考察
4
作者 吴徐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136,共7页
19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电影制片业的黄金时代,也是传统婚姻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在时代的裹挟下,电影演员大多婚姻自主,不仅同居、订婚、结婚、离婚、再婚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且婚礼也大多采用与传统迥异的新式婚礼、集体婚礼、西式婚... 19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电影制片业的黄金时代,也是传统婚姻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在时代的裹挟下,电影演员大多婚姻自主,不仅同居、订婚、结婚、离婚、再婚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且婚礼也大多采用与传统迥异的新式婚礼、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形式,无论是婚姻的观念、行为还是结婚仪式都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成为当时婚姻变革的先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电影演员尤其是女性电影演员通过职业取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演员这一职业拥有广泛的社交和从业者大多热衷"表演"、喜欢追逐时髦、出风头的心理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上海 电影演员 婚姻自主 新式婚仪
下载PDF
群体的“娜拉”——20世纪20年代的女影星与民族国家想象
5
作者 苏志宏 郝丹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回顾20世纪20年代活跃在中国影坛的几位女影星的人生遭遇和艺术创作,可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现代性文化内涵。她们所塑造的银幕形象与恶势力抗争,反映了那个时代民族生存的困境,体现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她们的坎坷经历和... 回顾20世纪20年代活跃在中国影坛的几位女影星的人生遭遇和艺术创作,可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现代性文化内涵。她们所塑造的银幕形象与恶势力抗争,反映了那个时代民族生存的困境,体现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她们的坎坷经历和艺术追求,包含着隐形的大众神话和民族国家想象,也是"五四"一代人向往娜拉式"自由意志"的现实表现,对中国现代民族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想象 “默片”时代 “娜拉” 第一代女影星
下载PDF
民国影坛的广东侨乡电影人群体
6
作者 凤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7-21,93,共5页
民国影坛上的广东电影人大都有侨乡背景。广东侨乡电影人与浙江宁波电影人在拍片宗旨上明显不同,宁波电影人多把电影当商品来做,广东侨乡电影人则把拍电影与公益文化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当成责任与使命。广东侨乡诞生的一批电影女演员,... 民国影坛上的广东电影人大都有侨乡背景。广东侨乡电影人与浙江宁波电影人在拍片宗旨上明显不同,宁波电影人多把电影当商品来做,广东侨乡电影人则把拍电影与公益文化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当成责任与使命。广东侨乡诞生的一批电影女演员,在民国影坛留下了不朽的声光影像,侨乡开放的文化环境对她们心理的塑造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影坛 侨乡 电影人群体 女演员
下载PDF
从女性到女星:民国上海电影女演员职业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雯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2-87,共6页
民国时期,上海的电影女演员是影响都市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力量。19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产电影在上海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尚有社会歧视和家庭阻力存在的大环境下,少数女性通过电影学校或公开招募等途径进入电影表演行业,演员逐渐... 民国时期,上海的电影女演员是影响都市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力量。19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产电影在上海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尚有社会歧视和家庭阻力存在的大环境下,少数女性通过电影学校或公开招募等途径进入电影表演行业,演员逐渐成为颇受关注的一项女性职业,女明星即为其中的佼佼者,她们活跃于银幕与舞台之间,时至今日仍然是民国时期重要的象征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 上海 电影 女演员 职业化
下载PDF
战乱中上海电影女演员群体的政治分流与生存概况
8
作者 年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日本对于上海的侵略和占领使其成为一个充满危险、动荡而流动的社会,在这一复杂境况下,原本看似统一的电影女演员群体在这一时期被撕开巨大的裂隙。其体内充满差异性的身份认同、社会认同、政治认同开始因政治环境而出现分化。在急剧变... 日本对于上海的侵略和占领使其成为一个充满危险、动荡而流动的社会,在这一复杂境况下,原本看似统一的电影女演员群体在这一时期被撕开巨大的裂隙。其体内充满差异性的身份认同、社会认同、政治认同开始因政治环境而出现分化。在急剧变化的形势面前,上海的电影女演员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在分裂的政治格局中做出选择。本文将她们的反应模式概括为反抗、隐退、附逆与合作3种。借助于社会性别这一历史分析范畴,阐释有关上海电影女演员们生活的文本和所处的时代语境,以及她们在特殊历史困境中的道德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上海 电影女演员 分化
下载PDF
早期电影女星的身体表现和身体消费——从《船家女》谈起
9
作者 李隽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03-111,共9页
电影《船家女》中阿玲的身体体现了公共性、私密性和现代性之间既对立又联系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中国早期电影女星身体的表现和消费上。早期电影女星的身体因为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曝光,成为政治、资本、媒介、性别观念等话语... 电影《船家女》中阿玲的身体体现了公共性、私密性和现代性之间既对立又联系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中国早期电影女星身体的表现和消费上。早期电影女星的身体因为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曝光,成为政治、资本、媒介、性别观念等话语权利角逐的场域。她们的身体同时成为艺术品、商品和文化事件的能指,既提供了视觉的奇观,又成为文化消费的对象,既传达了个人幻想,又成为表达公共焦虑、大众话语的场所,形成了一个可供繁复解读的文本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 女星 身体 现代性 表现 消费 《船家女》
下载PDF
1950~1970年香港邵氏青春电影中的 女明星形象建构
10
作者 曾麒霖 《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287-299,共13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邵氏电影公司追随美国好莱坞青春电影的脚步,大力发展青春电影,塑造当时香港青年形象。本论文将研究视角集中于这一时期邵氏公司所塑造的林黛、何莉莉等“玉女”形象,以女明星为研究对象,结合电影、杂志以及海报等宣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邵氏电影公司追随美国好莱坞青春电影的脚步,大力发展青春电影,塑造当时香港青年形象。本论文将研究视角集中于这一时期邵氏公司所塑造的林黛、何莉莉等“玉女”形象,以女明星为研究对象,结合电影、杂志以及海报等宣传材料,剖析邵氏公司如何建构“玉女”形象,如何利用官方杂志进行影片宣传,以及如何建立观众与女明星之间的联系,从而挖掘与探索这一时期邵氏电影公司如何建构女明星形象这一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冷战 香港青春电影 明星制度 女明星 邵氏电影公司
下载PDF
声默更迭时期“双栖”女星的生存法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骏 许海燕 薛晓童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4-130,共7页
20世纪30年代处于有声电影与无声电影交汇的时间点,1927年黎锦晖创办的"中国歌舞专门学校"涌现出大批现代歌曲女皇。默片女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懂得国语、声音甜美、载歌载舞的新一代"双栖"女星。声音... 20世纪30年代处于有声电影与无声电影交汇的时间点,1927年黎锦晖创办的"中国歌舞专门学校"涌现出大批现代歌曲女皇。默片女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懂得国语、声音甜美、载歌载舞的新一代"双栖"女星。声音改变了电影状态,而作为电影直接表现声音的女性演员,其新一轮的"悲剧"命运就此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月社 声默交替 “双栖”女明星
原文传递
流行小报视域中的早期中国电影女星——以《罗宾汉》(1926-1929)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航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1,共7页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初盛,中国电影女明星群体也逐步发展壮大并对都市文化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作为代表市民阶层趣味的大众媒介,流行小报对女明星的报道体现出社会流行话语对女明星的建构和想象。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初盛,中国电影女明星群体也逐步发展壮大并对都市文化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作为代表市民阶层趣味的大众媒介,流行小报对女明星的报道体现出社会流行话语对女明星的建构和想象。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见:女明星的"身体"和性魅力被流行媒介夸张、放大,成了投射大众欲望的载体。虽然电影女星在经济独立等方面契合了"五四"时期对新女性的想象,"娼优并论"依然是流行媒介对她们的主流价值判断。流行小报通过对女明星身体的"凝视"、削弱女明星的个性化特征、对女明星表演才能的忽略等报道方式和倾向,放大了女明星的性魅力,忽略了其职业对才能的要求,强化了当时对女明星的负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小报 电影女星 《罗宾汉》 明星建构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电影“女演员”群体的生成及历史意义
13
作者 徐雅宁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0-155,共6页
清末民初时期,女性职业权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彼时,初现繁荣的电影业成为新女性们求职的一个重要选择。第一代中国电影女演员背负社会偏见现身银幕,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一刻。同时,也使得"女演员"从... 清末民初时期,女性职业权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彼时,初现繁荣的电影业成为新女性们求职的一个重要选择。第一代中国电影女演员背负社会偏见现身银幕,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一刻。同时,也使得"女演员"从饱受鄙夷的戏班优伶蜕变为一种吸引大众眼球的现代职业。此外,女演员的成名显示了现代都市语境和文化工业生产中性别的价值,成为近代中国中西、新旧文化冲突与协商的焦点,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有着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女演员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